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41)
2023(4314)
2022(3522)
2021(3540)
2020(2781)
2019(6524)
2018(6219)
2017(11112)
2016(5847)
2015(7128)
2014(6633)
2013(6634)
2012(6349)
2011(6076)
2010(5808)
2009(5398)
2008(5288)
2007(4455)
2006(3961)
2005(3640)
作者
(16314)
(13700)
(13678)
(13230)
(8770)
(6516)
(6132)
(5424)
(5331)
(4876)
(4729)
(4536)
(4477)
(4476)
(4416)
(4270)
(4101)
(3965)
(3890)
(3691)
(3563)
(3284)
(3262)
(3158)
(3147)
(3069)
(2997)
(2771)
(2755)
(2719)
学科
(28805)
经济(28778)
方法(12734)
数学(11918)
数学方法(11882)
管理(11800)
中国(11639)
(10576)
(8591)
贸易(8585)
(8504)
(7177)
企业(7177)
(6392)
教育(5624)
(5565)
关系(5305)
(5134)
(4964)
(4868)
(4655)
银行(4647)
(4592)
(4415)
金融(4412)
(4340)
环境(4327)
业经(4241)
出口(4113)
出口贸易(4113)
机构
大学(91402)
学院(87155)
(47511)
经济(47049)
研究(37793)
中国(29978)
管理(28584)
理学(24484)
理学院(24163)
管理学(23939)
管理学院(23777)
科学(20389)
(20151)
(19316)
(18923)
经济学(17455)
研究所(17434)
财经(15997)
经济学院(15625)
中心(15320)
(15009)
北京(13558)
(13181)
(13096)
科学院(12251)
财经大学(12191)
(11775)
师范(11686)
研究中心(11038)
社会(10985)
基金
项目(57058)
科学(45792)
基金(44830)
研究(42120)
(39706)
国家(39455)
科学基金(32799)
社会(30097)
社会科(28497)
社会科学(28493)
基金项目(22413)
教育(19373)
自然(19138)
资助(18837)
自然科(18737)
自然科学(18732)
自然科学基金(18452)
(17463)
中国(16418)
(16408)
(14933)
编号(14445)
国家社会(14183)
重点(13284)
教育部(13147)
成果(12874)
(12348)
大学(11921)
重大(11764)
人文(11588)
期刊
(49549)
经济(49549)
研究(31371)
中国(18447)
学报(14430)
科学(13814)
(13586)
(12195)
管理(11509)
大学(11140)
学学(10371)
经济研究(9844)
教育(9574)
财经(9286)
(8838)
农业(8592)
世界(8378)
(8239)
(8074)
金融(8074)
国际(7935)
问题(6958)
(5792)
技术(5760)
业经(4671)
技术经济(4285)
经济问题(4032)
(3958)
贸易(3958)
统计(3942)
共检索到136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庄文城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铸就了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中国奇迹。这条道路取得成功的原因很多,但根本上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考察和解决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性课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指引中国走出了道路选择的困惑、缔造了开辟中国道路的坚实基础、开启了中国道路的光辉历程、指明了新时代中国道路的前进方向,焕发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普遍指导意义。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晓明  
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是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标志性开端的。这条道路有两个本质规定,即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之所以与马克思主义发生本质的关联,是因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必须经过一场彻底的社会革命来为之奠基,而这场社会革命历史地采取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定向。然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发生本质关联的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发生本质的联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不仅展现出对于中华民族来说的重大意义,而且展现出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对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重大意义。这是一种"世界历史意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展现出世界历史意义,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在于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国,而且在于:它在完成现代化任务的同时,在占有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正在积极地开启出一种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晖明  
对于如何科学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道路,当前社会上还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表明当前学术领域在应用马克思理论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推进其中国化、时代化方面还存在不足。总体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为此,他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必须在经典文本的研究方面做足功课,而不是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进而要求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克服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要以问题为导向,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还要求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在全面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并在此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乔晓楠  何自力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做出了新的阐释,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经验,对中国工业化过往的发展历程、当前的发展环境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推动迂回生产,工业化的本质就是延伸生产链条以及持续的资本品积累过程。以金融化为核心的美国式产业结构绝不是中国产业升级的目标,以智能化与绿色化为核心,推动消费品工业进一步向资本品工业的升级才是中国工业化道路前进的方向。只有突破技术瓶颈,持续更新完整体系与全产业链的工业化,才能打破劳动力成本悖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马文奇   胡雄飞  
中国式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的一个学派,我们将其称之为“中国学派”。从新民主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大致也就是中国学派的形成过程。我们认为这一说是可以成立的,因为它确实具有中国的特色,既不完全相同于传统的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也不同于西方的经济理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薛晴  王瑞红  
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城乡建设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思想。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以农业为基础、工农业并举、城乡兼顾的发展战略,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中国化历程。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改革城乡关系的战略举措,为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中国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实践准备。江泽民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体系的形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新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不断推向前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英侠  史晓婷  
中国自古以来就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生态思想。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的生态文明思想。我国历代领导人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推动着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创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文章通过阐述中国生态思想与马克主义生态思想的内在一致性,梳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内涵,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启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龙  陈佳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两种生产"原理为代表的人口理论科学地阐释了人类社会的普遍发展规律,充分地体现了"均衡"的基本思想内核。在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艰辛探索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人口均衡观不断实现创新发展,形成了以"均衡"为主线的中国特色人口理论体系,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系列成果。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均衡"的内涵得到更深刻的阐释、更系统的论述,这集中反映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习近平人口思想上。在马克思主义人口均衡观及其中国化时代化发展成果的指导下,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实践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特色人口制度、走出了中国特色人口发展道路。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孙振东  康晓卿  
已有关于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在中国传播的研究,缺乏对1934年毛泽东提出"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之前情况的关注。原因主要在于:沿袭学术界传统,忽视针对教劳结合的研究;对教劳结合概念的理解存在偏误;受研究者立场影响,忽视了部分教劳结合思想传播的形式和途径。后续研究的着重点在于:挖掘教劳结合思想早期传播的历史资料,直面原始文本的具体表述,探究其与中国共产党教劳结合实践的关系;重新审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教劳结合思想的传播,同时注意研究其他身份者对教劳结合思想传播的贡献;分析各种早期教劳结合运动和实践模式,甄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成分。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卓今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方法直接进入操作层面,它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是长期以来持续讨论的有关"美学和历史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从文本出发讨论历史运动和审美的一般规律,对象和参照系有时互相缺位,不能构成对立统一关系。其次是"文化研究"是一个笼统的文论现象。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与非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有待进一步区分。本文着重探索的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内部结构,尝试从打破孤立状态并回到文艺现实,批评家自身的意识形态结构以及形成批评理论的诸环节等方面来破解上述难题。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顾明远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大地得以实现。毛泽东教育思想、邓小平教育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教育思想是马克思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伟鹏  
伴随着高校教育工作的不断改革与持续发展,高等教育体系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重视,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于新代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思想信念教育、科学思维培养以及社会责任引导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发展提供有效的思想力量,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发展,并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融入对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来说,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知识及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科学运用的深入了解,这对于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宝贵的教育价值。本文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展开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简要概述,进一步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意义,并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科学路径,以期促进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良好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说有机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近代中国,其主要渠道是清末民初以日本为中介的导入;五四运动前后,留法勤工俭学生的导入;以及20世纪20、30年代"以俄为师"的导入。导入的基本特点是多元性、选择性、间接性、初步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自导入之日起,便开始了其中国化的历程,经历了西方导入与主动、自觉选择的结合,中西融合、认知与践行的结合,进而不断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发展。这种中国化的演变,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推进教育改革实践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利宾  
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中国化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它一方面源于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另一方面又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并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所推动和发展,从"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中国化进程呈现了一个连续性、一脉相承性的动态发展过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立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立足于中国发展实际,不断探索执政党执政规律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四个全面"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是在实践创新基础上积极进行理论创新的产物。这一思想坚持了实践第一的科学观点,在实践中产生,随实践发展,受实践检验,为实践服务;遵循了螺旋式上升的认识发展规律,其形成经历了一个从逐步提出、逐步发展和完善到最终成型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完成了一个认识发展的飞跃周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飞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