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71)
2023(10616)
2022(8934)
2021(8722)
2020(7199)
2019(16502)
2018(16121)
2017(30054)
2016(16035)
2015(18440)
2014(17715)
2013(17187)
2012(15716)
2011(14108)
2010(13580)
2009(12282)
2008(11531)
2007(9567)
2006(8102)
2005(7126)
作者
(42052)
(35360)
(34998)
(33595)
(22309)
(16831)
(15930)
(13859)
(13602)
(12214)
(11975)
(11877)
(11064)
(10957)
(10935)
(10852)
(10507)
(10169)
(10157)
(10055)
(8698)
(8356)
(8335)
(8137)
(7981)
(7961)
(7651)
(7373)
(6971)
(6899)
学科
(66398)
经济(66322)
管理(42589)
(39767)
方法(33023)
(31995)
企业(31995)
数学(30218)
数学方法(29841)
中国(20378)
(16908)
(16124)
(14437)
贸易(14426)
(14175)
业经(12661)
(12151)
(12115)
农业(10951)
(10278)
银行(10264)
地方(10051)
(9866)
环境(9799)
(9547)
金融(9543)
(9503)
(9466)
财务(9466)
财务管理(9444)
机构
大学(220222)
学院(216652)
(98305)
经济(96826)
管理(84718)
理学(73720)
研究(73302)
理学院(72983)
管理学(71852)
管理学院(71441)
中国(57596)
(45224)
(43144)
科学(41715)
财经(35338)
中心(34803)
(34236)
(32621)
经济学(32307)
(31947)
研究所(31361)
(30053)
业大(29487)
经济学院(29129)
北京(28287)
(27787)
师范(27516)
财经大学(26793)
(26626)
农业(24976)
基金
项目(151927)
科学(121933)
基金(115027)
研究(111587)
(100006)
国家(99244)
科学基金(86405)
社会(74687)
社会科(70893)
社会科学(70880)
基金项目(60027)
(55490)
自然(54884)
自然科(53719)
自然科学(53705)
自然科学基金(52774)
教育(52313)
(47830)
资助(47039)
编号(42800)
(35693)
成果(34285)
重点(34114)
国家社会(32640)
(32140)
(31998)
教育部(31463)
创新(30226)
大学(30017)
人文(29940)
期刊
(98704)
经济(98704)
研究(64613)
中国(40344)
(33358)
学报(32584)
管理(32026)
科学(30675)
(28282)
大学(26042)
学学(24347)
教育(23398)
技术(19473)
(19389)
金融(19389)
农业(19290)
财经(18289)
经济研究(17029)
(15879)
业经(13746)
问题(13521)
(13068)
世界(11725)
国际(11135)
(11070)
技术经济(10431)
统计(10243)
(10163)
理论(9727)
图书(9717)
共检索到315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蒋相杰  
作为外来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进入中国,俄国的译介起到了关键作用,可以说,经过瞿秋白的努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已具雏形。在瞿秋白以“书生政治家”身份徜徉在文艺研究的过程中,俄苏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原初镜像及投射状态由隐至显,“无产阶级文艺”“中间立场”“超前进路”间杂其中。在“他者”与“自我”的对举中,瞿秋白的“普洛大众文艺”思想诞生了;在苏俄“投射”下,他所构建的“革命性”现实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文艺观既有着俄苏文论的影子,又对“中国化”有着大胆的结合;双重镜像是一种新视野,美国学者毕克伟眼中的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又呈现出一些特点。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汪正龙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框架中提出并展开的。到了20世纪,随着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革命的失败和东方不发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苏联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不约而同转向文化、政治、意识形态领域,但前者多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美学、艺术相关的问题入手,对资本主义进行文化批判;后者则多从政治学与哲学入手,或着眼于苏联政治意识形态重建,或着眼于中国现实的民族民主革命,其理论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重新阐释与创造的色彩。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当代化中国化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如何与本土语境相结合的实践问题。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汲取。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丽  
构建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20世纪初解答中国社会发展出路问题进程中时刻面临的历史使命。瞿秋白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杰出的文化气质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思考并回答了在中国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至关重要的三大课题,即:中国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话语?马克思主义话语在中国表达些什么?马克思主义话语在中国应当怎样表达?他的答案勾勒出以回应问题、凝练概念、创新形式为要素的话语建设方案,是当前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发展的重要历史资源。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卓今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方法直接进入操作层面,它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是长期以来持续讨论的有关"美学和历史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从文本出发讨论历史运动和审美的一般规律,对象和参照系有时互相缺位,不能构成对立统一关系。其次是"文化研究"是一个笼统的文论现象。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与非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有待进一步区分。本文着重探索的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内部结构,尝试从打破孤立状态并回到文艺现实,批评家自身的意识形态结构以及形成批评理论的诸环节等方面来破解上述难题。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勇  汤晶  
延安文艺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的版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范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文艺事业的高度融合与深度互动。延安文艺运动坚守人民至上的文化价值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艺方面的核心特质;延安文艺运动大众化的追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社会性及其在中国语境下所实现的新的文化自觉;延安文艺运动的民族形式建构赋予了文艺民族品格和中国气派,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问题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包括文艺在内的人民革命事业中,延安文艺是一个经典的辉煌篇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解浩  
高有鹏先生《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的写作在于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高扬。以往的民间文艺学研究,很多过于关注民间文化的形式,忽视民本与大文明的联系,忽视大文明的发展问题,忽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实际,没有看到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文化发展理论。高有鹏先生从全新的视角看待历史文化的发展,紧扣新时代,从文化多样性、多层次、多视角等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大众的文化诉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探索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中国民间文艺学体系中的指导作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建刚  
鲁迅终生奉行“拿来主义”。他很早就着手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及文艺理论。随着文学革命运动向革命文学运动转变,他的翻译重心逐渐转向苏俄文论及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并对苏俄文艺政策与无产阶级文学、“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等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除了“硬译”相关著作之外,鲁迅还撰写了大量的“译序”或“译后记”。这些文字及其对译著的“挑选”展现了鲁迅逐步走向马克思主义并最终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黎家佑  
空间生产是马克思主义审视资本运作并建构人类解放图景的重要维度,也是马克思主义实现当代发展的理论生长点。从自然空间的社会化改造到社会空间的生产扩张,到空间的资本化生产,再到资本空间的扬弃,空间生产正经历着朴素实践、初步探索、全面深化与扬弃超越的历史嬗变。对空间生产予以全面的历史考察并审理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脉络,将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当代深化与实践创新。
[期刊] 求索  [作者] 江守义  
传统的“文以载道”观和20世纪20年代后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有诸多契合之处:它们都通往理想,含有对太平盛世的期望,并将文学和现实联系起来,使文学在产生教化功用的同时超越工具论。传统“文以载道”观中载道和言志的关系导致载道主体的复合性,而这种复合性在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者那里也有类似的体现。这些契合是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能够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彭修银  尹一帆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取道日本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期间他们大量引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术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运动的勃兴。在"日本因素"影响下的文艺理论家如蔡仪、周扬等,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体系构建展开了积极探索,丰富了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有益成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也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留下了经验和启示。
[期刊] 求索  [作者] 泓峻  
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本土的传统观念曾经介入其中并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具体方式,一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中国传播与接受的潜在背景发挥作用;二是中国学者对外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论进行接受、理解与阐释时,消化吸收了传统观念的合理因素;三是通过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思想与观点发生共鸣与共振,形成核心命题,促使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特色更加鲜明。对传统观念介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建构过程规律的总结,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内涵。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付文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既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又是一项重要的学术议题。自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按照时间线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大致可以分为自发传播阶段、全面运用阶段、创造发挥阶段和深入探讨阶段。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百年传播历程中,一代代学人先后围绕文本、学科、问题和人物等议题展开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百年研究和应用,并形成了"译介—研究—应用"的一体性传播阵型"、历史—现实—未来"的科学性研究视阈、"文本—思想—实践"的总体性阐释进路和"宏观—中观—微观"的综合性叙事模式。同时,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百年译介、传播、研究和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正确的发展方向、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合理的研究原则。在新时代里,我们建立政治经济学"中国学派"已时机成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将大有作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长明  董庆强  
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革命导师正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条清缕析出剩余价值理论,揭开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进而建构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显出共同富裕的学理和法理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维度视之,共同富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既然劳动是价值的源泉,那么,使创造价值的劳动者得到足够的份额、还富于民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天赋使命;夯实共同富裕的所有制基础,彰显分配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共同富裕是21世纪创新马克思主义常研常新的时代主题。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金晔  
从传播学的视角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正面临着传播技巧简单化、传播内容抽象化、传播对象个性化和"传播噪音"复杂化等困境。为了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其路径优化可运用"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合理设置学生关心的议题、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实现传播方式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的转变、根据"把关人"理论健全校园媒介监管制度。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傅其林  
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本土化逐步实现了中国文学观念的转型,为文学观念的多元建构提供了独特的范式与角度。它推动了中国文学功能的转型,体现出文学介入现实的政治意识形态功能,并赋予了理论家与理论本身批判性的品格,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经验的新传统与文艺审美的新经验;推动了中国文学理论的跨文化话语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文学理论话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命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