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40)
- 2023(14067)
- 2022(12093)
- 2021(11680)
- 2020(9657)
- 2019(22462)
- 2018(22244)
- 2017(42519)
- 2016(23183)
- 2015(26409)
- 2014(26269)
- 2013(26101)
- 2012(24307)
- 2011(21925)
- 2010(21777)
- 2009(19953)
- 2008(19513)
- 2007(17098)
- 2006(14882)
- 2005(12898)
- 学科
- 济(93055)
- 经济(92862)
- 管理(61045)
- 业(56328)
- 企(46120)
- 企业(46120)
- 方法(42146)
- 数学(34790)
- 数学方法(34448)
- 中国(29417)
- 农(26223)
- 业经(21432)
- 学(20622)
- 财(20539)
- 地方(18521)
- 贸(17545)
- 贸易(17535)
- 农业(17499)
- 和(17334)
- 理论(17221)
- 易(17106)
- 制(16128)
- 教育(15202)
- 环境(14280)
- 银(13760)
- 银行(13720)
- 融(13500)
- 金融(13494)
- 技术(13254)
- 行(13203)
- 机构
- 大学(328509)
- 学院(322789)
- 济(131565)
- 经济(128796)
- 管理(125716)
- 研究(113931)
- 理学(108592)
- 理学院(107302)
- 管理学(105557)
- 管理学院(104959)
- 中国(84932)
- 京(71493)
- 科学(69251)
- 财(58421)
- 所(56654)
- 研究所(51797)
- 中心(50540)
- 农(49593)
- 财经(47005)
- 业大(46222)
- 北京(46055)
- 范(45975)
- 师范(45614)
- 江(45498)
- 经(42994)
- 院(41121)
- 经济学(40316)
- 农业(38742)
- 师范大学(37328)
- 州(36976)
- 基金
- 项目(221104)
- 科学(174118)
- 研究(165533)
- 基金(160569)
- 家(139323)
- 国家(138124)
- 科学基金(117906)
- 社会(105366)
- 社会科(98949)
- 社会科学(98922)
- 基金项目(85021)
- 省(83258)
- 教育(76505)
- 自然(74703)
- 自然科(72963)
- 自然科学(72948)
- 自然科学基金(71653)
- 划(71432)
- 编号(67693)
- 资助(65774)
- 成果(57128)
- 部(50192)
- 重点(49422)
- 课题(47076)
- 发(46922)
- 创(45375)
- 教育部(43419)
- 国家社会(43002)
- 大学(42265)
- 创新(42254)
- 期刊
- 济(144418)
- 经济(144418)
- 研究(99729)
- 中国(65460)
- 学报(51116)
- 科学(47609)
- 农(46410)
- 管理(46306)
- 教育(43879)
- 财(42080)
- 大学(39077)
- 学学(35972)
- 农业(32744)
- 技术(27175)
- 融(26133)
- 金融(26133)
- 经济研究(23131)
- 财经(23059)
- 业经(21502)
- 图书(20839)
- 经(19784)
- 问题(18883)
- 业(17441)
- 世界(15447)
- 贸(15349)
- 理论(15286)
- 科技(15262)
- 版(14811)
- 技术经济(14768)
- 书馆(14483)
共检索到4802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陆通 王凤双 杨彦华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的竞争更多地反映在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综合国力中,文化的作用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有着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和要求,尤其是论述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相当深刻。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引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又深入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发展问题,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并结合新时代我国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本着科学理论与时俱进的品质,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继续向前推进,推动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所以,深入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对推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启示 实践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苏艳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以社会整体性原则为基础,立足实践维度把社会生活划分为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两大领域,从"现实的人"出发,寓精神文化活动于物质活动和社会分工中,精神文化生产的性质最终取决于物质生产关系的性质。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社会价值的指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文化发展、传承与创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原则。加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加强人民大众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繁荣,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坚持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解冬梅
论述了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其宗旨是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和谐统一。因此,正确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类解放 以人为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思 孟飞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恩格斯重要的理论文本,第一次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以生产为逻辑起点揭示社会生活的历史唯物主义规律,被学术界公认为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针对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不断完善的制度要求,应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和基本遵循,着眼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产力理论来研究如何优化当前中国经济结构,实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良性互动,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左路平
有机马克思主义学派围绕共同福祉生态文明社会的目标,提出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具有原创性的观点和思想,构建了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由于其在理论建构时保持着与中国的亲缘性,也使其生态文明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也存在某些共通之处,包括理论基础的同源性、强调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转变等;但同时,二者在依托的实践道路、依赖的主体动力、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等方面又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通过比较分析,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存在着可供借鉴的有益成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陷。在新时代条件下,要批判性借鉴其创新性理论资源,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艺明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财政领域的最新体现,是财政理论的创新。财政不仅在经济层面发挥着配置资源、调节收入分配和协调经济发展的作用,而且在国家治理的层面保障每个公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享有公平正义。这就要求我们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实现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较强的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并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只能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指导而不是西方经济学。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不能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是要围绕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体系结构以及该生产关系如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来展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要偏向搞经济运行、竞争层面的研究,也不要导向应用经济学,而是要根据《资本论》的思想脉络及其提供的基本路径、基本方法去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只能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指导而不是西方经济学。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不能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是要围绕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体系结构以及该生产关系如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来展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要偏向搞经济运行、竞争层面的研究,也不要导向应用经济学,而是要根据《资本论》的思想脉络及其提供的基本路径、基本方法去做。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顾海良 张凯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以后,主要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开创到形成和发展,再到拓展和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创立,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和理论的演进过程。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时代化为主线,回溯和概括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与创新,提炼和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理上的纵深发展及其理论贡献,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本刊评论员
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超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成果,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普遍真理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涵、渊源及成果必然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创新贡献出了中国智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只能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指导而不是西方经济学。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不能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是要围绕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体系结构以及该生产关系如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来展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要偏向搞经济运行、竞争层面的研究,也不要导向应用经济学,而是要根据《资本论》的思想脉络及其提供的基本路径、基本方法去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只能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指导而不是西方经济学。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不能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是要围绕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体系结构以及该生产关系如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来展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要偏向搞经济运行、竞争层面的研究,也不要导向应用经济学,而是要根据《资本论》的思想脉络及其提供的基本路径、基本方法去做。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杨世忠 马元驹
会计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本文从时代背景、历史传承、改革开放、面向未来四个角度探索了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文化、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文化、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文化的问题。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会计文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薛世斌 曹立
构建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就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概括的“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两条道路”。就构建政治经济学体系的逻辑起点和终点而言,“第一条道路”是错误的,“第二条道路”才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但就研究方法而言,“第一条道路”又是正确的。构建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应遵循马克思的“两条道路”。遵循“第一条道路”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概念范畴,遵循“第二条道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遵循“两条道路”不断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马克思的“第二条道路”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研究的又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研究》评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导言”——习近平《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研究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2019年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学术研讨会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命题——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视角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启示——评《马克思经济思想与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开拓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