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33)
- 2023(14695)
- 2022(12290)
- 2021(11664)
- 2020(9505)
- 2019(21748)
- 2018(21291)
- 2017(39664)
- 2016(20885)
- 2015(23730)
- 2014(23366)
- 2013(22680)
- 2012(21025)
- 2011(19147)
- 2010(18898)
- 2009(17367)
- 2008(16491)
- 2007(14250)
- 2006(12761)
- 2005(11571)
- 学科
- 济(108333)
- 经济(108236)
- 管理(58632)
- 业(54360)
- 企(44960)
- 企业(44960)
- 方法(43721)
- 数学(39270)
- 数学方法(38876)
- 中国(27809)
- 农(22680)
- 财(21545)
- 地方(21248)
- 业经(20214)
- 学(20127)
- 制(18550)
- 贸(18346)
- 贸易(18330)
- 易(17851)
- 技术(17030)
- 融(15816)
- 金融(15812)
- 农业(14817)
- 银(14817)
- 银行(14783)
- 体(14416)
- 行(14335)
- 环境(14172)
- 地方经济(13895)
- 理论(13709)
- 机构
- 大学(303995)
- 学院(299928)
- 济(143140)
- 经济(140814)
- 管理(115775)
- 研究(108168)
- 理学(99467)
- 理学院(98398)
- 管理学(97003)
- 管理学院(96400)
- 中国(83082)
- 京(63182)
- 财(62828)
- 科学(59720)
- 所(52566)
- 财经(50175)
- 中心(48482)
- 研究所(47531)
- 经济学(46649)
- 经(46046)
- 农(42855)
- 江(42749)
- 经济学院(41743)
- 北京(40165)
- 范(38944)
- 业大(38836)
- 师范(38586)
- 院(38495)
- 财经大学(37573)
- 农业(33242)
- 基金
- 项目(198292)
- 科学(158997)
- 基金(148709)
- 研究(147106)
- 家(128872)
- 国家(127915)
- 科学基金(110774)
- 社会(98580)
- 社会科(93669)
- 社会科学(93647)
- 基金项目(77334)
- 省(73192)
- 自然(69034)
- 教育(68372)
- 自然科(67504)
- 自然科学(67488)
- 自然科学基金(66333)
- 划(62256)
- 资助(60595)
- 编号(56509)
- 部(46545)
- 成果(45622)
- 重点(44821)
- 发(43130)
- 国家社会(42763)
- 创(41963)
- 教育部(41069)
- 创新(39525)
- 课题(39059)
- 人文(39016)
- 期刊
- 济(158004)
- 经济(158004)
- 研究(97462)
- 中国(59975)
- 财(48186)
- 管理(46632)
- 学报(41848)
- 科学(41562)
- 农(37741)
- 大学(33277)
- 教育(32112)
- 学学(31189)
- 融(29673)
- 金融(29673)
- 技术(29221)
- 经济研究(27103)
- 财经(26991)
- 农业(25695)
- 经(23522)
- 业经(21094)
- 问题(20418)
- 贸(18588)
- 技术经济(17427)
- 世界(17276)
- 国际(16901)
- 统计(15591)
- 业(14866)
- 理论(13822)
- 策(13760)
- 科技(13281)
共检索到460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佳
<正>国际局势瞬息万变,世界经济发展波动频繁,而中国一方面要以不变应万变,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要通过经济改革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应对诸多困境。经济改革需要理论支撑,而对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来说,仍然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经济改革的理论指导。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姜安义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中国经济改革面临新挑战。为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和快速发展,必须积极推动经济改革,让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理论与内涵一直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指导,只有不断学习和坚持发扬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对经济关系、生产力的正确论断,才能始终坚持推动经济改革,让科技创新、思想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持续不断地催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辉灿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其中,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深入研究国际经济形势,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理顺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新规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与升华,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出"中国智慧",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达到一个新高度。王颖、袁丽美、刘有源共著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祚庥
有学者深受教条主义的束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需要有重大发展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必须深入改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按照劳动价值论,某个国家或社会的总产值大体上和总人口成正比。现代各类经济统计数据强烈支持了劳动价值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要综合利用市场和计划这两种手段,促进现代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生产力。必须将脑力劳动所引起的科技进步和市场进步引入政治经济学的框架,将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论统一在一个理论框架之中来分析。随着劳动和资本的不断增加的合作,完全可以做到劳资双方的互利共赢。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赵磊
确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否属于实证科学的依据,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某个观点是否已经实证,或者是否具有实证的可能性,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是否具有实证的性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证性质奠定了坚实的方法论基础。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实证性质是嵌入在逻辑起点、理论内核以及认识过程之中的。唯物辩证的"抽象力"是政治经济学实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实证性质的具体路径。用计量经济模型"跑数据"虽然能够实证出经济变量之间的真实关联,但这种关联背后的内在根源仍然有待经济理论的进一步的揭示。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内在规律的《资本论》,是不可能依靠计量经济学的"跑数据"来完成的。《资本论》既是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发展内在规律的结果,同时也是马克思通过资本主义的宏观样本数据对唯物史观进行实证检验的过程。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唐永 范欣
本文在马克思扩大再生产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技术进步条件下的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探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与效应。分析表明:不同技术进步条件下,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总资本的增长率不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分为劳动生产率机制和资本有机构成机制。技术进步条件下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通过不变资本增长率、可变资本增长率和剩余价值率影响经济增长。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技术进步每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提高0.345 7个百分点;其中技术进步的劳动生产率效应为0.338 5,技术进步的资本有机构成效应为0.007 2。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显著大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应。因此,国家应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构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以创新促进国家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玉威
<正>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回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走过的百年历程,以历史叙事的方式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下的百年经济实践与经济理论的探索过程,既具有重要的历史考据意义,又为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参考坐标,不仅有利于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路径的开创性,而且是促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与中国经济实践融合的必要手段。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顾海良 张凯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以后,主要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开创到形成和发展,再到拓展和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创立,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和理论的演进过程。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时代化为主线,回溯和概括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与创新,提炼和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理上的纵深发展及其理论贡献,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承训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并在实践中创新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变革世界的强有力武器,对人类解放、人民共同富裕是最管用的学问。历史证明它最有价值,它的四次飞跃带动了四次历史大步前进,撕破资本主义旧世界,使贫弱的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赋予各类应用性部门经济学以革命灵魂、丰富营养、科学方法,注入新鲜血液,习近平同志部署了文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布局,使之与时俱进、优化升级,真正成为从各方面为人民造福的当代最管用的经济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批判精神能够扫除各种错误思潮的"雾霾",尤其是揭露新自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赫名超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因其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立场取向的独特性,使其具有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鲜明理论特色和理论风格。作为科学的经济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方法、立场和目标三个维度上引导着我国经济改革的路径和方向。现阶段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只有继续坚持共享发展、公有制主体地位以及劳动者取向的分配制度改革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才能使中国经济走向新的繁荣。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 经济改革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赵海瑞
明确中国建构新政治经济学的实质是重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确定坐标系的定位意义。这是中国人民基于倍受推崇的西方经济学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和当代尴尬境遇,并总结中国建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的理性的最优选择,是深度推进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中国化进程和对其内核剩余价值和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创新;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理论上适应"世情""国情"的与时俱进,对其历史遗产进行时代新采掘,并实现语言范式契合时代特点和中国人民受众心理的精确转换;这是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联动背景下以"现实经济人"为前提,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核心,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为重要内容,旨在增益人民幸福写就...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傅路军
2020年,我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目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就,这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坚守,也是始终坚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成为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先进经验的结果。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自19世纪中期创立以来,一直与不同社会阵营的经济思想、不同流派的经济学理论和不同思潮的经济学观点进行博弈,并且在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经历实践检验,得到新的发展与创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阶段,2021年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也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之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尉海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重点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基本原理之间的关系,如劳动价值、剩余价值和社会主义经济等三大基础理论,成为确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依据,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性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居于基础地位。新时期加强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与原理的创新与发展研究,成为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建设的着力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创新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势在必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亚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前提下,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并促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新时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是时代的需要。201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导筹办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修班集合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