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23)
- 2023(18999)
- 2022(16117)
- 2021(15203)
- 2020(12697)
- 2019(28871)
- 2018(28479)
- 2017(54888)
- 2016(29621)
- 2015(33379)
- 2014(32794)
- 2013(32466)
- 2012(29860)
- 2011(27013)
- 2010(27153)
- 2009(25624)
- 2008(25227)
- 2007(22397)
- 2006(20047)
- 2005(17919)
- 学科
- 济(123227)
- 经济(123082)
- 业(105481)
- 管理(92084)
- 企(86372)
- 企业(86372)
- 方法(53488)
- 农(49844)
- 数学(43252)
- 数学方法(42787)
- 业经(35509)
- 财(34926)
- 中国(34352)
- 农业(33052)
- 贸(29828)
- 贸易(29812)
- 易(29013)
- 制(25438)
- 务(23464)
- 财务(23393)
- 财务管理(23362)
- 学(22457)
- 地方(22387)
- 企业财务(22047)
- 策(22032)
- 技术(21512)
- 理论(21388)
- 和(21024)
- 划(18966)
- 银(18815)
- 机构
- 学院(425179)
- 大学(420642)
- 济(181867)
- 经济(178344)
- 管理(169462)
- 理学(145761)
- 理学院(144300)
- 研究(142858)
- 管理学(142214)
- 管理学院(141455)
- 中国(111406)
- 京(88657)
- 科学(84407)
- 财(81775)
- 农(76570)
- 所(71161)
- 财经(65047)
- 中心(64566)
- 研究所(64353)
- 江(63288)
- 业大(62914)
- 经(59276)
- 农业(58922)
- 北京(55925)
- 经济学(54230)
- 范(54047)
- 师范(53642)
- 院(51100)
- 州(50343)
- 经济学院(48891)
- 基金
- 项目(280585)
- 科学(222362)
- 研究(210821)
- 基金(204896)
- 家(176424)
- 国家(174830)
- 科学基金(151184)
- 社会(135100)
- 社会科(127717)
- 社会科学(127685)
- 省(108732)
- 基金项目(107647)
- 自然(95840)
- 教育(95691)
- 自然科(93607)
- 自然科学(93587)
- 自然科学基金(91939)
- 划(90200)
- 编号(87248)
- 资助(83749)
- 成果(70946)
- 部(63068)
- 重点(62046)
- 发(60770)
- 创(59610)
- 课题(59034)
- 国家社会(55484)
- 创新(55143)
- 教育部(54488)
- 人文(53584)
- 期刊
- 济(208026)
- 经济(208026)
- 研究(128380)
- 中国(81139)
- 农(75209)
- 管理(63841)
- 财(63016)
- 学报(62068)
- 科学(59491)
- 农业(50904)
- 大学(48041)
- 学学(45467)
- 教育(44509)
- 融(41550)
- 金融(41550)
- 业经(37701)
- 技术(36465)
- 经济研究(32751)
- 财经(31950)
- 问题(27882)
- 经(27516)
- 业(26671)
- 贸(25065)
- 技术经济(22076)
- 世界(21757)
- 国际(21544)
- 现代(20143)
- 版(19919)
- 商业(19454)
- 科技(19289)
共检索到639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善炜
我国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农业贸易市场的稳定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双循环"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无论什么时候都应当重视农业经济发展和市场的稳定,发挥好市场自主性的同时利用好宏观调控,通过政策杠杆、市场杠杆、价格杠杆实现对农业贸易的引导与调控,促进我国农业贸易市场的稳定,使农业经济能够又好又快发展。闫文收撰写的《中国农业贸易政策的经济与政治经济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书对当前我国保护农业的经济和政治动因进行了研究,由浅入深地分析了农业生产一农副产品市场一农产品贸易产业链条的要素构成,从长期政策、短期政策两个角度分析了政策性要素对农业贸易的影响,探讨了价格要素、市场要素、政策要素在农产品市场交易中的杠杆调节作用,并从我国农产品贸易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分析当前农业贸易政策中存在的问题,从实践出发对农业贸易政策的调整与优化进行了建构和设计。该书是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在农业经济中的实践表现,对我国农产品市场稳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启发与参考价值。
关键词:
农产品 马克思主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世义 罗昱夫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及"乡风文明"这一概念,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万远英著的《民俗文化: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书从多个层面论述了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具有较强的科研价值和现实意义,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农村建设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该书共包含七章内容,作者从民俗文化入手,并对乡风文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进行阐述,接着深入分析了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机理。由浅入深,层层剖析了民俗文化在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的意义与融合发展举措。第一章的主题为古朴悠久的民俗文化,重点讲述了民俗的发生、传播以及民俗文化的社会功能,从神秘性、实用性、多样性和稳定性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论述了乡村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第二章的主题为"乡风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作者分别对乡风与文明的概念进行区分和解释,论述了乡风文明这个整体概念的新含义,重点讲述了乡风文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在新时代具有全新的内涵。同时,作者深入分析了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成效。首先,作者向读者展示了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历程,接着又将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性论述,
关键词:
乡风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 民俗文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婉
马克思主义是对我国近代史有重要影响的伟大思想,在我国局势动荡的近代历史中,马克思主义给我们带来了曙光。在现代,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国领导人先后提出了"四个全面"、"十四个坚持"、"中国梦"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政治思想重点放在了作为新时代有生力量的大学生身上,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是各大高校面临的一大问题。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教育着手,提出了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正确政治信仰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 政治信仰 对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媛媛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三农”发展从“工业和城市偏向”转向“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城乡协同发展的同时突出农业农村重点发展。在中国,农村人口比重依然较大,因此农村建设问题显得更加重要。在改革和建设过程中,通过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国创造性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发展道路。牟岱所著的《民生哲学问题研究——以新农村建设为例》(人民出版社)一书,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民生问题探讨方面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马克思主义 问题探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倩 张荣华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更应该积极探索农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其蕴含的农业发展理论正在指导着中国农业的发展。虽然中国在农业发展中积累了马克思、恩格斯农业思想中国化的实践经验,但是在具体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农业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清楚地认识到阻碍发展的问题,并且用系统完整的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中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家伟
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农垦体系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垦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马克思主义农业现代化思想引领下农垦体系积极融入国家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大潮,明确发展目标,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新时代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农垦系统在农业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责,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为推进农业安全及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国农垦——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安全的中国道路》一书作者是王曙光,由商务印书馆于2021年出版。该书重点讨论了农垦事业的发展历程,强调农垦体系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时代背景提出兼具理论与实践性的发展建议,以期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该书重点讨论了农垦体系承担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以及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等方面的重要职责,农垦事业发展有利于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综合来看,该书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特色。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袁辉
商品价值从而劳动时间在货币上的独立表现,给社会生产施加了货币约束,它的边界随着货币形式与货币数量的内生发展持续变化,表现为货币金字塔为了适应商品流通和资本积累动态进行的扩张与收缩。国家承担着维护货币品质和货币流通、规训货币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能。马克思主义认为,对货币政策机制及其效果的考察需要区分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货币与信用、正常时期和危机阶段、货币危机不同类型等结构性因素,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原理与有效性也不尽相同。然而,社会生产的货币约束和货币关系的固有矛盾绝不会因为货币形式、数量的发展和国家货币政策的干预而消除,它们为货币改革设定了天然界限。
关键词:
形式内生 数量内生 货币金字塔 货币政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辛苗
<正>循环经济是核心理念在于最大化地循环利用资源和对环境影响最小化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马克思主义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对资源利用、资本循环以及环境可持续性有着丰富的阐述,为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卓今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方法直接进入操作层面,它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是长期以来持续讨论的有关"美学和历史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从文本出发讨论历史运动和审美的一般规律,对象和参照系有时互相缺位,不能构成对立统一关系。其次是"文化研究"是一个笼统的文论现象。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与非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有待进一步区分。本文着重探索的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内部结构,尝试从打破孤立状态并回到文艺现实,批评家自身的意识形态结构以及形成批评理论的诸环节等方面来破解上述难题。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长虹
当代中国为政之德建设的现实语境是马克思主义对为政者至高的道德要求与现实社会腐败现象之间的巨大张力;其宏观的文化背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审视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政德观是当代中国政德规范的核心原则,以政德强制性为理论基础的政德法制化将是政德建设的趋势与目标,其策略主要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德原则,理性对待自我文化传统,建立统一的包括政治信仰、掌权与用权的政德规范,与科学化立法和创设专属机构等重要维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敖永春 张振卿
在网络环境下巩固加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统领作用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加强监管,维护高校网络环境安全,推动高校网络阵地监管制度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充分运用网络条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性。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全新的历史方位上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和极端重要性,指出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机遇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管控的举措。针对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特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春明
2018年以来,美国频频发起对来自中国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的事端,中国方面也一一进行了相应的反制,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升级。美国发起贸易事端的主要理由之一,是指责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过大,从而损害了美国的国内利益。从表面上来看,似乎确实是这样,但从真正能反映实际贸易利益的增加值贸易角度来看,事实却并非如此。本文即从增加值贸易的角度来探究中美贸易利益分配的真相,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对这种分配的成因做一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郑宝银 王伟利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掀开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篇章,在这崭新的制度中,人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事着各项社会经济活动,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对外经济贸易工作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实践迫切要求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新城
与自然科学不同,经济学有着鲜明的阶级性,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经济学的阶级性决定其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的重要性。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今天,重申经济学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经济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 指导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鲁晓璇 张曙霄
本文联系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与部分高校国际经贸教学及研究的实际,从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国际贸易的理论及其关系、中国对外贸易指导理论与发展对策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在我国高校的国际经贸教学和研究中,应重视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为指导,吸收和借鉴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合理成分,要把两种理论中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积极因素结合起来用于指导中国对外贸易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