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15)
2023(13047)
2022(10762)
2021(10203)
2020(8339)
2019(18908)
2018(18483)
2017(35906)
2016(19275)
2015(21352)
2014(21206)
2013(21113)
2012(19614)
2011(17854)
2010(18538)
2009(18165)
2008(17423)
2007(15849)
2006(14594)
2005(13503)
作者
(53820)
(45318)
(44641)
(42745)
(28198)
(21467)
(20275)
(17271)
(17140)
(16064)
(15367)
(14995)
(14233)
(14196)
(14131)
(13772)
(13086)
(12971)
(12879)
(12807)
(11511)
(10944)
(10872)
(10477)
(10350)
(10220)
(9973)
(9956)
(9163)
(8819)
学科
(80516)
经济(80385)
(63533)
管理(52542)
(52200)
(40323)
企业(40323)
农业(35150)
中国(30127)
(28213)
金融(28210)
方法(27367)
(27188)
银行(27169)
(26332)
(25152)
业经(24804)
(24279)
数学(23489)
数学方法(23259)
(16757)
地方(16621)
(15941)
(14859)
贸易(14844)
(14587)
(13694)
(13626)
财务(13592)
财务管理(13558)
机构
学院(278547)
大学(275886)
(121808)
经济(119254)
管理(103433)
研究(94485)
理学(87962)
理学院(87067)
管理学(85837)
管理学院(85366)
中国(82475)
(61570)
(60239)
(57778)
科学(52764)
财经(47166)
(46954)
中心(45876)
农业(45809)
(43094)
(42680)
业大(42432)
研究所(41594)
经济学(38319)
北京(36344)
(35947)
师范(35664)
财经大学(34651)
经济学院(34453)
(34408)
基金
项目(172708)
科学(136332)
研究(133834)
基金(125511)
(107125)
国家(106036)
科学基金(90484)
社会(87497)
社会科(82442)
社会科学(82422)
(67429)
基金项目(65940)
教育(60093)
编号(56215)
(55467)
自然(53398)
自然科(52029)
自然科学(52019)
自然科学基金(51119)
资助(49505)
成果(47342)
(39955)
(38985)
重点(38609)
(38598)
课题(38533)
国家社会(36471)
(36218)
(36143)
教育部(34370)
期刊
(146036)
经济(146036)
研究(88124)
(64713)
中国(63950)
(46759)
(45950)
金融(45950)
农业(42913)
学报(39462)
科学(38600)
管理(35844)
大学(31992)
学学(30457)
教育(28962)
业经(28071)
财经(24136)
技术(21247)
经济研究(20863)
问题(20717)
(20685)
(19529)
农村(16521)
(16521)
农业经济(15613)
世界(15153)
(15047)
(14419)
理论(14049)
经济问题(13998)
共检索到442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言林  李体欣  
农村贫困,需要金融帮扶,但资金从农村净流出问题却长期得不到解决。本文以马克思对土地制度的论述为基础,结合土地是农村家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农业金融资本赖以附着的载体的实际,运用农业投入产出模型和和金融需求供给模型,分析了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对农村家庭投资和农村金融机构放贷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不但影响农村家庭投资,而且影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进而影响农村金融反贫困效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芹  
马克思人本理论为我国扶贫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扶贫道路上,中国共产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马克思人本理论和扶贫改革工作进行紧密融合,其中,从"人是和谐发展的人"思想出发来坚定我国的扶贫信念,从"人是具体的历史的人"思想出发为扶贫工作指明道路,从"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人"思想出发来创新扶贫工作方式。中国共产党人科学运用马克思人本理论的指导思想解决我国农村健康扶贫中的实际问题,成为世界扶贫道路上的又一伟大创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敏  
马克思《资本论》中对金融本质问题的研究发人深省,近年来西方左翼学者关于"金融化"的研究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马克思的衣钵。与传统金融发展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更注重从金融的本质出发研究金融现象。沿着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思路,文章从共生与分利的视角研究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试图把握金融的本质、研判金融发展趋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凤霞  吕云峰  
本文旨在深入实际探讨我国土地在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尝试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更好地指导我国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以期实现农村适度规模化经营,以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增收,最终实现农村美、农业兴、农民富的奋斗目标。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甘路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于小农经济的"自然性"指出其不可挽回的历史命运,提出了发展农业集体化的思想。他们同时认为小农经济衰亡过程是漫长的,并强调促进农民合作社的过程中必须承认与尊重农民个人所有权;新中国经历了"集体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等小农经济的改造过程,证明小农经济消亡具有条件性,也必须遵循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客观性;受理论和历史的启发,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入手,在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基础上,顺利完成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任务。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守英  陈航  
城乡关系与乡村转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动的政治经济学方法,探讨了乡村的独特形态及其特性,并分析了城乡关系变化所引发的乡村系统转变,研究了影响乡村变革、引发乡村发展困境的作用机制,提出了乡村现代化的可能路径。马克思主义乡村转型理论对解决当下中国的乡村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有重要启示:第一,中国当下的乡村问题是城乡关系演变的集中反映,按照城市的逻辑重构乡村系统只会加剧乡村问题。必须重新思考乡村系统的独特性和内在逻辑,寻找乡村系统的复兴机理。第二,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动方法对中国乡村变迁的分析表明,当乡村生产关系变革适应生产力实际时,乡村制度变革绩效显著;当乡村生产关系变革超越生产力现实时,则会加剧乡村发展困境。实现乡村振兴需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要依循马克思关于乡村现代化的路径深化乡村土地制度改革,促成农业要素的重新组合与持续升级,以实现农业工业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芳  
金融反贫困既符合农户参与式扶贫的宗旨,又可根据农户需求提供相应金融服务,培养农户自我发展的能力。将金融发展与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已成为中国政府日益重视的减贫手段。本文通过引入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印度尼西亚乡村信贷部、玻利维亚阳光银行、蒙古哈斯银行、爱尔兰贷款基金等国外农村金融反贫困成功实例,试图从发展概况、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等方面比较分析不同国家(地区)金融反贫困模式,总结国外成功经验,为中国金融扶贫的开展提供更多经验支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芳  
金融反贫困既符合农户参与式扶贫的宗旨,又可根据农户需求提供相应金融服务,培养农户自我发展的能力。将金融发展与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已成为中国政府日益重视的减贫手段。本文通过引入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印度尼西亚乡村信贷部、玻利维亚阳光银行、蒙古哈斯银行、爱尔兰贷款基金等国外农村金融反贫困成功实例,试图从发展概况、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等方面比较分析不同国家(地区)金融反贫困模式,总结国外成功经验,为中国金融扶贫的开展提供更多经验支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楠  
梳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韧性城市建设的客观需要,分析了由于城市建设的多元化、复杂化、密集化及其伴生的各类风险要素使得我国现阶段韧性化城市建设面临诸多的瓶颈和挑战。再通过对马克思空间理论进行梳理,分别从功能韧性、社区韧性和社会韧性三个方面回顾了马克思空间理论对我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义和历史贡献。最后,以当前我国韧性化城市建设所面临的瓶颈和挑战为基础,结合马克思空间理论的城市建设逻辑,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韧性城市建设的措施和手段。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继华  段斯铁萌  
运用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分析了转型期我国大城市空间治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空间生产过度、发展要素配置失衡、城市空间分化隔离、使用权争夺引发的社会冲突等。提出了以转变城市治理理念为前提,通过规范土地资本运营、增强规划调控作用、转变城市治理方式等手段来破解我国大城市空间资源配置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推动我国大城市空间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金石  
在中国体制改革大时代背景下,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文章基于已有的文献,对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主义关于制度分析的具体观点、方法论范式和理论目的等三个层次进行了全面比较,发现两种制度理论体系在理论目的上存在根本对立,导致两者采取截然相反的方法论范式,进而得出迥然不同的观点。应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借鉴新制度主义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制度理论,为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贾楠  
本文考察了日本农村合作金融制度、政策性金融制度及风险保证机制的现状及运行,认为日本农村金融制度具备其特有的制度优势,最后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借鉴日本经验以实现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鲁鹏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夙愿,消灭社会贫困与实现共同富裕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梳理马克思关于二者关系的讨论,对于中国相对贫困治理与共同富裕事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马克思从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原则高度澄清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与雇佣劳动是现代贫困的真正根源,指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两大悖论性贫困,因此消灭两大贫困必须超越资本及其逻辑。马克思的反贫困哲学同时内蕴着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即以坚持社会主义为基本前提,以构建公平正义为重要保障。中国化反贫困与共同富裕协同发展的有机组合,将马克思思想推进到新的理论高度。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名勇  
农地习俗元制度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农地习俗元制度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包括农地习俗元制度的起源、土地流转(交换)习俗、农地继承习俗、农地习俗元制度多样性、共同性与差异性、农地习俗元制度对农地租赁价格的影响、农地习俗元制度对农地产权制度的影响等。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今天的农村,农地习俗元制度不仅大量存在,而且对农户、农民经济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我们应以马克思农地习俗元制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农地习俗元制度的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中建  
精准扶贫,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扶贫理念和措施体系。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闪光的理论单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立场、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制度性反贫困理念等反贫困的精神内核的继承和实现。从实践看,它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采用更丰富的、针对多种贫困类型的工作方案,动员社会合力进行扶贫,形成了科学的监督考核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