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99)
2023(4171)
2022(3333)
2021(3582)
2020(2821)
2019(6646)
2018(6804)
2017(11487)
2016(7845)
2015(8617)
2014(8692)
2013(7419)
2012(6869)
2011(6325)
2010(6600)
2009(5425)
2008(5135)
2007(4840)
2006(4284)
2005(3888)
作者
(16159)
(13197)
(12965)
(12721)
(8388)
(6322)
(6235)
(5359)
(5087)
(4966)
(4501)
(4344)
(4276)
(4251)
(4235)
(4211)
(4117)
(3964)
(3831)
(3779)
(3621)
(3344)
(3201)
(3178)
(3154)
(3037)
(2977)
(2954)
(2733)
(2720)
学科
教育(20530)
中国(13713)
(13665)
经济(13640)
管理(8423)
理论(8233)
教学(7772)
(7446)
(6651)
(6017)
(5279)
劳动(5262)
方法(4993)
思想(4751)
政治(4695)
学校(4656)
农业(4485)
数学(4445)
数学方法(4350)
(4196)
思想政治(4162)
政治教育(4162)
治教(4162)
学法(4135)
教学法(4135)
德育(4134)
高等(4015)
发展(3936)
(3814)
研究(3732)
机构
大学(86102)
学院(85469)
研究(32891)
教育(29855)
(24980)
经济(24147)
(23987)
师范(23876)
管理(20174)
(19838)
师范大学(19686)
职业(18961)
科学(18679)
中国(17841)
技术(17780)
理学(17067)
理学院(16718)
(16453)
管理学(16149)
管理学院(15966)
研究所(14927)
(14766)
北京(13439)
中心(13287)
职业技术(13271)
(12196)
技术学院(12057)
(11583)
教育学(11379)
(11345)
基金
项目(50272)
研究(47964)
科学(40841)
教育(33690)
基金(30682)
社会(25940)
(25030)
国家(24576)
编号(24362)
社会科(23901)
社会科学(23897)
成果(23154)
(22239)
课题(21381)
(21091)
科学基金(19832)
(19245)
规划(15228)
基金项目(14836)
(13955)
项目编号(13923)
(13696)
(13439)
重点(13367)
研究成果(12544)
教育部(12543)
资助(12396)
(12217)
(12170)
阶段(12140)
期刊
教育(55109)
研究(35422)
中国(32159)
(27186)
经济(27186)
职业(17087)
技术(13860)
技术教育(11332)
职业技术(11332)
职业技术教育(11332)
(10666)
学报(10555)
大学(9343)
科学(8806)
(8488)
(7651)
论坛(7651)
农业(7478)
学学(6823)
管理(6789)
高等(6260)
成人(5984)
成人教育(5984)
职教(5564)
(5525)
高等教育(5363)
(5226)
金融(5226)
财经(4912)
图书(4519)
共检索到141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少辉  
劳动教育是职业教育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活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需要进行前提性反思,即什么样的劳动才具有立德树人之功能。马克思主义劳动美学以“真正自由的劳动”为逻辑前提,规制出“美”的劳动应具有创造性、社会性、实践性,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供给提供了科学的理论遵循。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职业院校需要重视劳动教育的人文价值,增加创造性、协作性的劳动供给,不断提升劳动教育供给质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潇潇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问卷和访谈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劳动意识普遍薄弱、劳动价值观存在偏颇、劳动精神尚未养成。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为基础,变革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理念。具体来看,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理解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关系、全面把握劳动的目的性、全面认识劳动与劳动观的发展和变化、追求劳动的最高境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钰婷  赵志群  郭云瑶  
工作学习为本位的职业教育与劳动实践为载体的劳动教育具有实质联系,这种关联即工作是抽象劳动的具体形式。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劳动教育应以职业性的典型工作任务的专业实践为载体,开展职业性劳动教育。马克思的劳动思想为以专业实践为载体的劳动教育提供了学理依据,劳动是人类自我生成和创造的唯一推动力,基于劳动价值观、劳动主体论和劳动辩证法,以专业实践为载体的劳动教育尊重劳动价值、立足劳动实践、关注劳动关系。为了充分实现以专业实践载体的劳动教育,需要在指导思想上超越"适应导向"转向"设计导向",依托区域劳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探索符合职业学习规律的劳动教育内容,创新专业实践活动,实现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君进  檀传宝  
马克思、恩格斯分别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教育学原理三个维度对劳动价值观进行过十分重要的理论解释。其中,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历史和劳动创造人本身;政治经济学强调,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剥削是资本主义的社会本性,按劳分配是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原则;教育学原理则强调,劳动形成人的本质,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劳动价值观决定了劳动教育观,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只能是促进学习者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教育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文新华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发展了劳动范畴,丰富了劳动范畴的内涵。要坚持在教育体系中加强劳动教育,坚持培养学生正确劳动观。不断探索劳动教育的科学路径,培养综合索质高、劳动本领硬的高素质劳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军  
当前,高职学生的劳动精神缺失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佛系"文化在高职学生群体中蔓延,同时人工智能时代也需要学生具备新的劳动素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劳动价值观,劳动技能培养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途径全面建构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明确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加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顶层设计;探索"多课堂互动"的劳动教育机制;拓展各类培养平台,丰富劳动教育路径选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晓东  黎莎  
马克思的服务劳动理论是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但长期处于争论之中。本文就服务劳动理论的几个核心争议点及其代表性观点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结合马克思的服务劳动思想对这些核心争议点进行回应,在理论上明确服务劳动的性质类属。在当下中国转入高质量经济发展阶段的实践中,识别服务劳动与第三产业大统计口径中不同劳动类属的区别,有助于探索高质量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时,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体系必须以实体经济为基础,服务劳动支撑和关联着大量的实体经济内容,发展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应重视服务的发展。此外,信息技术将进一步释放服务劳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未来可结合互联网情境对服务劳动和现代服务业相关问题展开专门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军伟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争论不一,但马克思劳动价值中的价值思想应当是确定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包含着三个基本论断:劳动决定价值、活劳动创造价值、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为价值。它们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思想: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群众。当下,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思想就是要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为此,我们需要大力彰显劳动价值,深入探讨实现体面劳动的路径与对策,切实让广大劳动者共享发展的成果。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具有非常深刻的内涵和学术扩展性,从其逻辑基点上可以延伸出对一系列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制度及政策选择的科学思考。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经济分析的逻辑基础,是可运用于或启发我们观察和研究现实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学术源泉,更是中国在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中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点,也是在发现新现象中展望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启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婷  杨志华  
人的实践,特别是生产劳动实践,是勾连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基于马克思的劳动论,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性演变为研究起点,探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路径。马克思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阐释了人与自然关系经历了慑服、征服与共生三个阶段的历史性演变。这一关系的演变,与劳动的中介性作用直接相关。正是劳动形态从最初的自然力劳动,到工具性劳动,再到绿色劳动的转换,推动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性演变。现实地看,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方式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而很难实践绿色劳动。只有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除异化劳动,才能有效地推动绿色劳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努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婷  杨志华  
人的实践,特别是生产劳动实践,是勾连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基于马克思的劳动论,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性演变为研究起点,探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路径。马克思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阐释了人与自然关系经历了慑服、征服与共生三个阶段的历史性演变。这一关系的演变,与劳动的中介性作用直接相关。正是劳动形态从最初的自然力劳动,到工具性劳动,再到绿色劳动的转换,推动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性演变。现实地看,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方式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而很难实践绿色劳动。只有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除异化劳动,才能有效地推动绿色劳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努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珏  王金柱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具有持久生命力。它揭示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是一种利润独享、“见物不见人”的单一产权制度。按照它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指向,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和联合劳动的统一,利润共享,“见物又见人”的双重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财产制度的基本特征。劳动价值论对我国经济改革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德云  
(一)回顾劳动价值论的思想源头。众所周知、劳动价值论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在马克思之前,其 思想的影子最早可溯源至古罗马时期,在前古典时期的有关价值和劳动价值的论述中最有影响的就是阿圭那的“公平价格”理论。在古典时期,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不能认识到劳动的两重性,他们的理论不尽完善,如斯密教条及价值定义的二元性等。此外,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大卫·李嘉图也遇到两大矛盾。他本人及其后继者都无法逾越。在穆勒等马克思斥之为庸俗经济学家的修修补补和马尔萨斯等人的攻击下,使得其理论体系最终宣告瓦解。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唐超  
在旅游市场上,旅游消费者与旅游供给者之间发生交换关系,旅游消费者以一定的货币购买旅游供给者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作为一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自然也就是一种商品。而商品所含价值量的大小是由生产这一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商品价值的原理,同样适用于旅游产品。但是,由于旅游产品与一般工商产品相比,具有自身的一些特殊属性,因此,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以及价值量的确定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柳欣  
本文的分析是建立在本人所发现和证明的一个重要命题的基础上的,即目前人们作为经济分析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所有以货币量值表示的统计变量被认为是反映实物生产的技术关系,而本人所得出的结论是,这些统计变量与技术是完全无关的,它们只是反映特殊的社会关系或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由此可以得出,完全抽象掉生产的技术关系而把社会关系作为分析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完全可以作为解释现实问题的基础和出发点,而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突出地表明了这种分析方法。以技术关系分析为基础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理论不仅在逻辑上是错误的,而且其对现实问题的解释使人们误入歧途。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社会关系的分析对于建立能够解释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