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78)
- 2023(5272)
- 2022(4140)
- 2021(3900)
- 2020(2825)
- 2019(6583)
- 2018(6276)
- 2017(11518)
- 2016(6037)
- 2015(6771)
- 2014(6514)
- 2013(6196)
- 2012(5591)
- 2011(4925)
- 2010(4819)
- 2009(4400)
- 2008(4106)
- 2007(3453)
- 2006(2880)
- 2005(2417)
- 学科
- 济(19206)
- 经济(19166)
- 管理(13977)
- 业(13089)
- 企(10868)
- 企业(10868)
- 中国(6782)
- 方法(6014)
- 农(5869)
- 教育(5724)
- 业经(5675)
- 财(5410)
- 学(4890)
- 数学(4572)
- 融(4511)
- 金融(4505)
- 数学方法(4495)
- 制(4493)
- 农业(4144)
- 银(4098)
- 银行(4089)
- 地方(4035)
- 行(3952)
- 理论(3936)
- 和(3883)
- 贸(3854)
- 贸易(3851)
- 易(3731)
- 思想(3725)
- 政治(3701)
- 机构
- 大学(81029)
- 学院(79980)
- 济(32349)
- 经济(31673)
- 管理(28286)
- 研究(27037)
- 理学(24398)
- 理学院(24094)
- 管理学(23755)
- 管理学院(23611)
- 中国(21152)
- 京(15875)
- 财(15687)
- 科学(15661)
- 中心(13167)
- 范(12808)
- 师范(12711)
- 财经(12682)
- 所(12475)
- 经(11693)
- 研究所(11367)
- 江(11213)
- 经济学(11156)
- 农(10693)
- 师范大学(10510)
- 经济学院(9964)
- 财经大学(9752)
- 院(9738)
- 北京(9580)
- 业大(9523)
- 基金
- 项目(55129)
- 科学(44216)
- 研究(43421)
- 基金(40369)
- 家(34590)
- 国家(34263)
- 科学基金(29547)
- 社会(29061)
- 社会科(27256)
- 社会科学(27251)
- 基金项目(21080)
- 省(20692)
- 教育(20478)
- 划(17974)
- 编号(17572)
- 自然(17277)
- 自然科(16897)
- 自然科学(16894)
- 自然科学基金(16599)
- 成果(15604)
- 资助(14560)
- 部(12578)
- 重点(12462)
- 创(12397)
- 课题(12234)
- 国家社会(12206)
- 发(11850)
- 性(11621)
- 创新(11495)
- 教育部(11317)
共检索到119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柳晓明 段学慧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解放全人类的高度,阐述了共同富裕的历史性与实现这一目标的物质基础、制度前提与社会途径。此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方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设计与任务目标等层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体系,如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一预期目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丁宁 王智
共同富裕是指在现代化建设中,不断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确保人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新时代,要切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避免陷入认识误区。基于此,本文将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对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由杜志雄和檀学文等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共享福祉至善求索: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之路》一书,立足中国国情实际,深入分析了共同富裕的战略背景、基本内涵及重要意义,详细论述了如何解决不同区域与收入群体的共同富裕难题,提出可行性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武强 吴静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不仅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克服了古典经济学以单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社会认识论的片面性,按照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为人类可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中国从脱贫攻坚胜利向共同富裕奋斗已经开启了坚实的步伐,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域下,说明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现实基础和目标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共同富裕 中国实践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坤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具有深刻的文明史变革意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之下,文明的本质和内核不是宗教文化等社会意识要素,而是物质生产和财富创造,由此确立了“富裕”作为文明标尺这一“经济事实”,从“匮乏”走向“富裕”是文明演进的核心线索。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开辟的文明的“近经济”阐释的理论空间中,“文明社会”史与私有制历史同期、“富裕”与“贫困”并存成了人类文明史最大的经济悖论,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则把这一经济悖论推向了极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制度基础和制度优势之下,不仅体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且体现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协调,破解了文明的经济悖论,实现了对整个人类文明史的伟大变革,由此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文明形态 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鲁鹏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夙愿,消灭社会贫困与实现共同富裕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梳理马克思关于二者关系的讨论,对于中国相对贫困治理与共同富裕事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马克思从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原则高度澄清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与雇佣劳动是现代贫困的真正根源,指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两大悖论性贫困,因此消灭两大贫困必须超越资本及其逻辑。马克思的反贫困哲学同时内蕴着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即以坚持社会主义为基本前提,以构建公平正义为重要保障。中国化反贫困与共同富裕协同发展的有机组合,将马克思思想推进到新的理论高度。
关键词:
马克思 反贫困思想 共同富裕 经济哲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新
财富的创造和分配方式是一个国家社会形态的集中反映。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共同富裕战略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财富观与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深刻根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改革开放40余年,推动共同富裕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经济社会基础已经具备,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战略,需要以高质量经济发展进一步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以高水平改革创新破解发展不均衡的现实矛盾,以高效能治理体系构建共同富裕的发展格局。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财富观 福利政治 共同富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长明 董庆强
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革命导师正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条清缕析出剩余价值理论,揭开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进而建构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显出共同富裕的学理和法理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维度视之,共同富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既然劳动是价值的源泉,那么,使创造价值的劳动者得到足够的份额、还富于民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天赋使命;夯实共同富裕的所有制基础,彰显分配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共同富裕是21世纪创新马克思主义常研常新的时代主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崔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国践行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阶段性成果,解决了一些历史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共同富裕,并结合中国实践阐述路径举措。
关键词:
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实践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高岭 唐昱茵 胡天禛 邵岩
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要求。稳步推进共同富裕需要科学的经济理论指导。本文通过比较新古典经济学、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种经济学理论蕴含的共同富裕实现路径,发现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几乎没有为探讨共同富裕留下空间,而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新卡莱茨基模型虽然为探讨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些洞见,但其操作方案在本质上是分配视角的共同富裕实现路径,偏离了马克思强调的“生产视角”的优先性原则。以“劳动纪律-总需求”模型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模型,综合了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是真正回归马克思的生产视角的理论模型,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英侠 史晓婷
中国自古以来就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生态思想。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的生态文明思想。我国历代领导人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推动着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创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文章通过阐述中国生态思想与马克主义生态思想的内在一致性,梳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内涵,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启示。
关键词:
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中国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高鑫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和主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从广大劳动人民立场出发,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分析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所提出的重大理论命题,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和平 惠小明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高旧城空间社会、文化和环境的整体质量是城市更新的必然要求。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研究侧重于将资本积累、阶级等引入到城市问题的研究,以英国城市更新历程为研究对象,以新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英国城市更新历程中资本循环积累的轨迹,探究了英国城市更新历程的各个阶段资本积累方式、参与主体关系与更新价值观念的转变。通过研究指出我国旧城更新应转型调整城市更新的价值观、参与主体的约束机制、城市规划的角色,等等,以走向整体协调的包容性增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敏
马克思《资本论》中对金融本质问题的研究发人深省,近年来西方左翼学者关于"金融化"的研究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马克思的衣钵。与传统金融发展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更注重从金融的本质出发研究金融现象。沿着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思路,文章从共生与分利的视角研究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试图把握金融的本质、研判金融发展趋势。
关键词:
金融资本 金融化 共生 分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小刚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具有深远的前瞻性,对目前人类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获得连年快速增长,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采取果断措施,加速我国从工业文明向现代生态文明转变。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当代中国 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彦琳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国家筹集和供应社会资金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财政方式,一种是信贷方式。基于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文章从马克思财政思想的角度,对我国建国以后的分配方式进行了分析,将建国以来的分配方式变迁划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财政分配方式占主导地位;改革开放后至90年代,信贷分配方式占主导地位;21世纪以后,财政分配的信贷化和信贷分配的财政化。我国建国后的分配方式变迁总体来说是信贷分配和财政分配交叉进行,根据不同的发展背景,不同分配方式占主导地位,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式则更多地偏重于信贷分配和财政分配互为
关键词:
财政分配 信贷分配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