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83)
- 2023(5463)
- 2022(4243)
- 2021(3978)
- 2020(2923)
- 2019(6473)
- 2018(6223)
- 2017(11268)
- 2016(6131)
- 2015(6827)
- 2014(6522)
- 2013(6288)
- 2012(5983)
- 2011(5461)
- 2010(5567)
- 2009(5322)
- 2008(5501)
- 2007(4987)
- 2006(4519)
- 2005(3978)
- 学科
- 济(24559)
- 经济(24533)
- 管理(16739)
- 业(14867)
- 企(12426)
- 企业(12426)
- 学(8343)
- 方法(8076)
- 农(7303)
- 中国(6891)
- 业经(6475)
- 数学(6246)
- 数学方法(6117)
- 财(5720)
- 教育(5404)
- 理论(5211)
- 农业(5161)
- 制(4741)
- 和(4260)
- 地方(4167)
- 环境(3972)
- 融(3933)
- 金融(3928)
- 银(3926)
- 银行(3907)
- 贸(3866)
- 贸易(3865)
- 易(3742)
- 行(3742)
- 务(3720)
- 机构
- 学院(93430)
- 大学(93391)
- 研究(34419)
- 济(34114)
- 经济(33374)
- 管理(29730)
- 理学(25570)
- 理学院(25170)
- 管理学(24576)
- 中国(24503)
- 管理学院(24403)
- 科学(22978)
- 京(20004)
- 所(18031)
- 农(17213)
- 研究所(16650)
- 财(16504)
- 范(15036)
- 师范(14869)
- 江(14734)
- 中心(14443)
- 业大(14332)
- 农业(13639)
- 财经(13237)
- 院(12552)
- 北京(12428)
- 师范大学(12035)
- 经(12023)
- 州(11425)
- 经济学(11281)
- 基金
- 项目(62868)
- 科学(49269)
- 研究(46251)
- 基金(44993)
- 家(40167)
- 国家(39817)
- 科学基金(32873)
- 社会(29080)
- 社会科(27184)
- 社会科学(27173)
- 省(24695)
- 基金项目(23166)
- 教育(21903)
- 划(21529)
- 自然(20864)
- 自然科(20346)
- 自然科学(20338)
- 自然科学基金(19968)
- 编号(18642)
- 资助(17234)
- 成果(16332)
- 重点(14983)
- 发(14040)
- 课题(13906)
- 部(13608)
- 创(13290)
- 创新(12325)
- 性(12147)
- 国家社会(11981)
- 科研(11921)
共检索到139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玉军 韩震
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中,公正包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公正占据极其重要的分量。改革发展必须顺应人民的新期盼,回应人民的新要求,着力破解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突出问题。要把维护公平正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加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
[期刊] 求索
[作者]
欧阳辉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折射出马克思毕生为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真正解放的追求、探索与实践。聚焦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的"形成历程""形成缘由""现实意蕴",分析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生成逻辑与确立原因及当代出场意义,对于在新时代凝结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价值支撑意义重大。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认知 原因 路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盛誉 袁淳
社会制度及其相应的政策实施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共享思想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经典作者从唯物史观的立场深刻阐明,只有奠基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为人类追求共享发展提供先决社会条件。同时,他们又理性地指出必须把这一条件与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对具体的政策实施体系做出合理安排,充分体现公共制度的公平性、导向性和效率性,推动共享不断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趋近。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共享发展思想中的制度意蕴,对于我们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理念,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的制度逻辑和政策实践具有直接的现实指导价值。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荣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在新时代的继续前进,其形成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鲜活的理论素材。从马克思主义发展、传播与运用的角度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其价值可归为三个方面:一是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运用到审视和解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中,促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二是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特别是其中的生态思想与时代主题、人民需要相结合,促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时代化;三是用通俗语言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进行解读,促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大众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亮
文章在分析梳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消费主义价值观批判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主要观点、科学价值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
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 消费观 科学价值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春静 于庆峰
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是科技创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科技创新发展的动力、路径、方向和目标等一系列问题都进行了阐释。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既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又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的深层逻辑;反映了"现实的人"的主体向度;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当代回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水华 程水栋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来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文章认为,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时代意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学习型政党 时代意蕴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常若松
西方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aw,1908——1970)的自我实现理论曾在我国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正当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轨道之际,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重新比较和批判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观,对于建构符合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价值取向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一、自我实现的本质论 我们用马克思的观点分析批判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首先就要看他们各自是怎样回答自我实现“是什么”。马斯洛说:自我实现就是指,一种使人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这种倾向可以说成是一个人越来越成为独特的那个人,成为他能够成为的一切。”马克思虽然没有象马斯洛那样明确地给自我实现下定义,但在他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常若松
三、自我实现的过程论 马斯洛以似本能作为生物学的基础,以需要层次作为动机,进而提出了达到自我实现的健康人格的八条途径: 第一,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无我地体验生活,全神贯注,忘怀一切。 第二,把生活设想为一系列选择过程,一次接一次的选择。 第三,谈论自我实现的意思是说有一个自我要被实现出来。意思就是要让自我显示出来。 第四,当有怀疑时,要诚实地说出来而不要隐瞒。 第五,我们迄今所说的都是不带自我意识的体验,要做出成长的选择而不是畏惧选择,是倾听冲动的声音,是成为诚实的和承担责任的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秦仁山
一、何谓马克思主义人口观? 今年中国迎来伟大祖国建国35周年,我国经济、文化、内政,外交、政治、军事诸战线都取得伟大的胜利,这些胜利包括我国在人口事业上的胜利。 中国人口发展是世界人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口发展,离不开世界人口发展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展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即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不断结合中国当下发展实际并予以解决的过程,这在社会发展新时期更凸显出更加鲜明的时代意义。由韩庆祥和陈远章编著、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一书,将学术视角与政治视角有机结合起来,多维度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的大众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其现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其实现途径的探索,并进一步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高度优越性。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万军 薛志清
由于高校大学生易受社会中的不良思想和不良现象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故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化面临很大挑战。在新时代,进一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应厘清其核心是理论学习和个人修养相结合,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内置化。要通过创新课程设计,创新教学实施、实践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革新管理模式等举措,贯彻和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力求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取得实效,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青年化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刚
国家的起源是各学科学者都极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在此问题上产生了各种错误观点,如自然发生论、神创论、绝对精神演化论、社会契约论等。与之不同,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借鉴人类学的研究成果,科学回答了国家是如何产生的。国家的产生有其一般规律,它是社会分工发展、私有制出现、阶级分化及由此导致的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同时国家产生的形式又具有多样性。文章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起源观有其重大意义:它使历史唯物论成为真正适用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科学原理;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秩序是如何生成的及其本质是什么;指出了国家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两个基本特征,即按地区划分居民和特殊公共权力的设立;还特别强调了人类自身生产在原始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赵军魁
当前许多人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尽管极其复杂,但重要原因之一,则是对幸福的内涵和特征缺乏科学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科学最正确的幸福观。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内涵和特征做出科学的把握和理解,对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赵磊
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很多人知道《资本论》的结论,却不理解《资本论》的方法;很多"马克思主义"学者接受唯物的世界观,却不接受唯物的历史观。这个挑战引出了一个有关方法论的深刻提问:拒不接受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主义者,能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吗?基于《资本论》中有关方法论的种种误读,笔者引申出四个方面的问题域:第一,"研究"和"叙述"的方法区别;第二,《资本论》的"基本研究方法";第三,《资本论》的方法论源头;第四,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不懂《资本论》的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是"价值转型理论"和"劳动价值论"被误读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逻辑实证主义以及证伪主义存在本质区别;西方经济学虽然崇尚"实证"精神,但其唯心史观的方法论阻碍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者必然是唯物主义者,但唯物主义者未必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接受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