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3)
- 2023(10458)
- 2022(9222)
- 2021(8648)
- 2020(7342)
- 2019(16455)
- 2018(16527)
- 2017(30581)
- 2016(17316)
- 2015(19994)
- 2014(20210)
- 2013(19193)
- 2012(17869)
- 2011(16368)
- 2010(16668)
- 2009(15563)
- 2008(15427)
- 2007(14334)
- 2006(12392)
- 2005(11023)
- 学科
- 济(67479)
- 经济(67421)
- 管理(44708)
- 业(39668)
- 企(31705)
- 企业(31705)
- 方法(29009)
- 数学(25262)
- 数学方法(24938)
- 农(19039)
- 中国(18906)
- 地方(16915)
- 财(16336)
- 学(15139)
- 业经(13817)
- 理论(13022)
- 教育(12978)
- 贸(12781)
- 贸易(12776)
- 农业(12579)
- 易(12336)
- 制(12321)
- 和(11273)
- 环境(10124)
- 务(10055)
- 财务(10025)
- 财务管理(9984)
- 融(9872)
- 金融(9867)
- 银(9861)
- 机构
- 大学(244208)
- 学院(243506)
- 济(91262)
- 经济(88911)
- 管理(85050)
- 研究(80347)
- 理学(72458)
- 理学院(71468)
- 管理学(69836)
- 管理学院(69376)
- 中国(59716)
- 科学(51914)
- 京(51850)
- 财(42554)
- 所(41817)
- 农(41538)
- 江(39580)
- 研究所(37725)
- 中心(37518)
- 范(36909)
- 师范(36568)
- 业大(35959)
- 财经(33714)
- 农业(32841)
- 北京(32785)
- 州(31676)
- 经(30241)
- 院(28976)
- 师范大学(28971)
- 技术(28804)
- 基金
- 项目(155348)
- 科学(120015)
- 研究(117577)
- 基金(106993)
- 家(92198)
- 国家(91344)
- 科学基金(76822)
- 社会(70600)
- 社会科(66400)
- 社会科学(66378)
- 省(64104)
- 教育(57445)
- 基金项目(56315)
- 划(53617)
- 编号(51624)
- 自然(48331)
- 自然科(47112)
- 自然科学(47098)
- 自然科学基金(46198)
- 资助(43626)
- 成果(43614)
- 课题(37003)
- 重点(35862)
- 发(34558)
- 部(33793)
- 创(32345)
- 大学(31158)
- 年(30895)
- 项目编号(30789)
- 性(30058)
共检索到3676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志德
依据马克思主义人学,我们这样界定人格的概念:人格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是人通过实践活动在类存在关系中形成并发展的独特的心理特质和行为倾向,是人进行道德选择、价值选择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人格成长的类存在关系,得出大学生人格成长的两大规律:自我发展与他人引导的统一、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红琳 王建东 常婉婷
大学承担着专业领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角色转型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等多方面培养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生思想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把握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以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为研究基础,结合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对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若干实际问题提出可行的指导意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伟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具备"双主体"的工作意识,关注大学生合理的现实需要,促进大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冯瑛 王一帆 李永政
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构成部分,在职业生涯教育中有着特殊的要求和方式。而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相融合,教育的目标内容向实际生活回归,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调查,拟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马克思主义信仰视域下,为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提出可行性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侯耀文 周玉清
文章认为,共享发展理念关切的是"现实的人"的生活境遇和需求,研究的是"现实的矛盾",回答的是"现实的时代问题"。共享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它始终以人为核心,充分体现了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的立论立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关于人的本质和价值以及人的需要和发展的论述,为研究共享发展理念提供了崭新的人学视角和人学方法论。在共享发展中,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和实践立场。
关键词:
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人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侯耀文 周玉清
文章认为,共享发展理念关切的是"现实的人"的生活境遇和需求,研究的是"现实的矛盾",回答的是"现实的时代问题"。共享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它始终以人为核心,充分体现了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的立论立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关于人的本质和价值以及人的需要和发展的论述,为研究共享发展理念提供了崭新的人学视角和人学方法论。在共享发展中,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和实践立场。
关键词:
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人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侯耀文 周玉清
文章认为,共享发展理念关切的是“现实的人”的生活境遇和需求,研究的是“现实的矛盾”,回答的是“现实的时代问题”。共享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它始终以人为核心,充分体现了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的立论立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关于人的本质和价值以及人的需要和发展的论述,为研究共享发展理念提供了崭新的人学视角和人学方法论。在共享发展中,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和实践立场。
关键词:
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人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婉
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以及科技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着质的飞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做了详细的总结,报告内容主要围绕了我国近几年的发展状况以及在今后几年的发展规划。由此可见,我国今后几年中,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实现"中国梦"。而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理应担起实现祖国伟大梦想的重任。但是,实现中国梦,首要做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坚贞不渝和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文章探讨了大学生应如何实现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下的"中国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婉
马克思主义是对我国近代史有重要影响的伟大思想,在我国局势动荡的近代历史中,马克思主义给我们带来了曙光。在现代,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国领导人先后提出了"四个全面"、"十四个坚持"、"中国梦"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政治思想重点放在了作为新时代有生力量的大学生身上,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是各大高校面临的一大问题。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教育着手,提出了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正确政治信仰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 政治信仰 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颖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其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视角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道路进行思考,可以深刻地揭示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从而更好地培育人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为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发挥强大的理论指导作用。文章认为,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认真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将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充分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以良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新型城镇化 人的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袁芳
培育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本质上而言是为了实现育人目标。在大数据时代,网络新媒体对青年一代有着强大影响力。大学生应树立崇高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坚持知行一致。90后大学生成长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收获期,物质逐渐丰富,衣食住行条件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同时,伴随着国家科技、教育等一系列改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认同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婉 杨坤 许勇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如何和在大学生中培育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提升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信仰,也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文章就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
大学生 信仰 马克思主义 价值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跃红
马克思主义信仰集科学性与社会性为一体,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当代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虽然整体来说积极乐观,但其主导地位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因此,增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刻不容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田建国
理论揭示规律、明示方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是方向、导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本质是旗帜鲜明,是非分明。在高校做好理论大众化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加深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瑞民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内部因素包括:大学生自身的气质、性格、态度等个性心理特征;大学生的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等个体实践活动;以及原先所持信仰及坚定程度。外部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
关键词:
大学生信仰 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