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49)
- 2023(4446)
- 2022(3476)
- 2021(3466)
- 2020(2537)
- 2019(6035)
- 2018(6091)
- 2017(9503)
- 2016(6212)
- 2015(7070)
- 2014(7288)
- 2013(6229)
- 2012(5793)
- 2011(5505)
- 2010(5775)
- 2009(5205)
- 2008(5251)
- 2007(4844)
- 2006(4360)
- 2005(4043)
- 学科
- 教育(19993)
- 济(15963)
- 经济(15942)
- 管理(11858)
- 中国(10848)
- 业(10191)
- 企(9913)
- 企业(9913)
- 理论(9780)
- 学(8723)
- 方法(6421)
- 教学(6059)
- 思想(4924)
- 财(4866)
- 政治(4654)
- 发(4490)
- 业经(4266)
- 数学(4210)
- 发展(4151)
- 数学方法(4103)
- 思想政治(4068)
- 政治教育(4068)
- 治教(4068)
- 德育(4033)
- 展(4028)
- 革(3675)
- 和(3668)
- 研究(3662)
- 技术(3356)
- 农(3324)
- 机构
- 大学(87691)
- 学院(81728)
- 研究(31115)
- 教育(27573)
- 济(24295)
- 经济(23499)
- 管理(22866)
- 范(22757)
- 师范(22665)
- 京(20287)
- 理学(19763)
- 理学院(19399)
- 师范大学(18939)
- 管理学(18931)
- 管理学院(18745)
- 科学(18157)
- 中国(16074)
- 所(15109)
- 研究所(13831)
- 北京(13696)
- 江(13564)
- 技术(12834)
- 财(12702)
- 职业(12598)
- 中心(11858)
- 院(11163)
- 教育学(10659)
- 州(10473)
- 财经(10104)
- 经(9155)
- 基金
- 项目(48854)
- 研究(43766)
- 科学(40083)
- 基金(32152)
- 教育(29458)
- 家(26944)
- 国家(26541)
- 社会(25220)
- 社会科(23289)
- 社会科学(23285)
- 科学基金(22004)
- 编号(20541)
- 成果(20091)
- 省(20076)
- 划(19375)
- 课题(17810)
- 年(15732)
- 基金项目(15634)
- 规划(13200)
- 重点(12951)
- 部(12757)
- 项目编号(12523)
- 性(12365)
- 自然(12296)
- 资助(12132)
- 自然科(11966)
- 自然科学(11964)
- 教育部(11881)
- 自然科学基金(11762)
- 度(11544)
共检索到131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政辉
人学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说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个性本质塑造、人的能力素质培养以及人的价值需要的系统的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人学中的经典理论都与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相契合,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政策方针相衔接,并将此渗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升实效性,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人学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树荫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之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分析中国问题,寻求解决中国问题办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发展历程,与马克思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能够解决中国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近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君进 檀传宝
马克思、恩格斯分别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教育学原理三个维度对劳动价值观进行过十分重要的理论解释。其中,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历史和劳动创造人本身;政治经济学强调,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剥削是资本主义的社会本性,按劳分配是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原则;教育学原理则强调,劳动形成人的本质,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劳动价值观决定了劳动教育观,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只能是促进学习者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教育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观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金伟 徐艳
书名: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原著导读作者: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务部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6月ISBN:9787503569531定价:68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一个民族走在时代前列,必须有正确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指引中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杰芳
医学生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其就业情况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医学生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野下探讨医学生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从学校教育、社会实践、社会扶持等多维层面提出了医学生职业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医学生 职业教育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嘉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播和研究的历史演进,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研究中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中方法论自觉的重要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自觉,将文本研究、理论阐释和现实关切内在统一于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应有之义,也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MEGA 思想史 “理论实践” 前提批判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盛誉 袁淳
社会制度及其相应的政策实施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共享思想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经典作者从唯物史观的立场深刻阐明,只有奠基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为人类追求共享发展提供先决社会条件。同时,他们又理性地指出必须把这一条件与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对具体的政策实施体系做出合理安排,充分体现公共制度的公平性、导向性和效率性,推动共享不断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趋近。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共享发展思想中的制度意蕴,对于我们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理念,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的制度逻辑和政策实践具有直接的现实指导价值。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海龙
新时期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实践体现,是凝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元文化思想的智慧结晶,正确理解其哲学智慧有助于凝聚力量、统一思想,为创新发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持。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陈先达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智慧》是全面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问题的书籍,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理论对思政教育具有参考价值,对认知、了解和学习新时期习近平治国理政哲学智慧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韧巍
马克思在他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和平均利润理论中 ,论述了生产资源在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运动将会带来生产力的提高。世贸组织的各项规定主要内容就是减少各国之间的关税、进出口配额等贸易壁垒 ,促进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入世给中国带来如下影响 :( 1 )为中国的优势行业创造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加快其发展的步伐 ;( 2 )对一些一直处于国家保护之下的劣势行业来说 ,入世带来的则是严酷的竞争 ,从而推动该行业的改革 ;( 3 )推动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
关键词:
马克思 经典理论 入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健 郭冠清
马克思主义区域发展目标是尽可能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总体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在生产力合理布局基础上促进生产力平衡布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区域协调发展思想的核心。社会主义制度为总体生产力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统一提供了根本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区域发展指导思想上逐步形成了改革开放前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一段时期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统筹区域发展观,以及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些都是结合中国实际在不同发展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区域协调发展思想的深化与发展。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中国历史性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区域发展目标提供了根本保障。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官心
<正>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华民族海纳百川、成长壮大的文化基因,是中国共产党自我教育、自我革命的精神品格,也是党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2021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一书秉持“精”和“管用”的基本原则,立足于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注重把梳其背景、概其精要、聚焦当代和精句精读相结合,精选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22篇经典篇目进行导读,力图帮助读者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和核心精髓,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与开放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志斌 张晓川
要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中外文翻译是否科学,二是读者对中文译文的解读是否科学,三是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注意了这几个问题,就能够达到科学把握的目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中外文翻译 几个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力文
<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理论和科学精神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纵观新时代以来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表现,能够发现很多新的变化,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素材。基于此,由顾海良教授主编的《经典与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代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年8月版)一书,立足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以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理论研究为基础,联系时代变迁和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思想的历史演进,探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理论和科学精神的当代意义,全面涵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理论。总体来看,该书主要呈现三个方面特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刚
在空间批判理论溯源式研究的学术背景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空间化解读,探析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空间地理学,是扩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资本生产的空间规划与时空辩证法展示的地理学情景,雇佣工人的城市居住空间状况和资本的力量造就的对抗性的城市地理关系,以及基于资本的国际化运动,共产主义革命作为全球性而非地方性存在呈现的空间意蕴,构成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空间地理学的话语主体。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资本贯穿其间的空间地理学思想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整体形象,尽管它并非是关于空间的一种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