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39)
2023(13100)
2022(10889)
2021(10242)
2020(8598)
2019(19810)
2018(19749)
2017(37122)
2016(20544)
2015(23973)
2014(24285)
2013(23780)
2012(22372)
2011(20246)
2010(20474)
2009(19081)
2008(19420)
2007(17671)
2006(15455)
2005(14260)
作者
(61361)
(51444)
(51343)
(49094)
(32816)
(24623)
(23487)
(19902)
(19552)
(18492)
(17706)
(17300)
(16617)
(16492)
(16200)
(15939)
(15530)
(15148)
(15092)
(14890)
(13115)
(12755)
(12530)
(11821)
(11703)
(11650)
(11486)
(11481)
(10483)
(10469)
学科
(88595)
经济(88495)
管理(53908)
(51987)
(40680)
企业(40680)
方法(38280)
数学(33292)
数学方法(32970)
中国(27359)
(25423)
(21576)
(19705)
业经(19203)
(19071)
贸易(19061)
(18591)
(17824)
农业(16626)
地方(16047)
(14492)
银行(14452)
理论(14103)
(13830)
(13776)
金融(13770)
(13557)
(12734)
财务(12695)
财务管理(12650)
机构
大学(308567)
学院(304625)
(128466)
经济(125872)
研究(110325)
管理(108937)
理学(92678)
理学院(91502)
管理学(89788)
管理学院(89209)
中国(84224)
科学(67240)
(67027)
(59460)
(57481)
(53569)
研究所(52170)
中心(49672)
财经(47253)
(47176)
业大(43920)
(43002)
北京(42957)
(42770)
师范(42349)
农业(42168)
经济学(41558)
(38935)
经济学院(37573)
(37133)
基金
项目(194680)
科学(152215)
研究(142918)
基金(141456)
(123998)
国家(123017)
科学基金(103415)
社会(90768)
社会科(85714)
社会科学(85689)
基金项目(73691)
(73506)
教育(66766)
自然(65073)
自然科(63579)
自然科学(63555)
(63135)
自然科学基金(62457)
资助(58494)
编号(58017)
成果(49679)
重点(44759)
(44573)
(42453)
课题(40973)
(39540)
国家社会(38416)
教育部(38038)
科研(37389)
大学(37292)
期刊
(144853)
经济(144853)
研究(94338)
中国(63503)
学报(50812)
(49630)
(46751)
科学(45428)
管理(38957)
大学(37917)
教育(37387)
学学(35133)
农业(33480)
(28459)
金融(28459)
技术(25909)
财经(24193)
经济研究(24156)
业经(21985)
(20941)
问题(19711)
(19048)
(18179)
图书(17139)
世界(16472)
国际(15954)
(15658)
技术经济(15063)
统计(13846)
理论(13844)
共检索到466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端于中华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是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推进理论创新的根本前提。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引。置身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担当新的历史使命,精准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及其基本经验,对在新的历史方位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卫东  王文慧  李玉成  李建军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的科学总结。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进程确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初步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说明“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合乎逻辑的历史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姜迎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总结马克思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有助于深化理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之所以科学,最主要的是它以唯物史观为前提,其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消化、吸收科学的经济制度理论的过程。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曾经不懈追求的理想,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兴旺发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制度基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竞争、较量实质上就是包括基本经济制度在内的两种制度体系的较量,社会主义国家一旦放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必然导致亡党亡国的悲剧发生。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韩文龙  周文  
马克思的贫困治理理论源于他对现实问题的观察与思考,源于他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法国及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贫困治理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和吸收。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了一个"制度—生产力—个体"分析框架总结了马克思贫困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的贫困治理理论是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实践的指导思想。在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实践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结合时代特征和具体国情,发挥制度优势,通过构建贫困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重点解决制度性贫困、生产力贫困和个体贫困等多层次问题,形成了"国家—市场—社会"协同治理的中国特色贫困治理理论。中国特色贫困治理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贫困治理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从价值思想、理论基础和理论结果等方面实现了对西方贫困治理理论的超越。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相对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贫困治理理论中国化的新图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寄北  
文章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因此,在新时期,我们要继续发扬党的历史上形成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经验,不断地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齐学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蕴涵着国家的本质与职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国家政权的建设、国家治理的方式等国家治理理论,奠定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指导下,历代党的领导核心基于中国国情和现实,尝试进行了不同模式的国家治理实践,经历了以"全能国家"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中心的国家治理变迁,并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实践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即必须从本国具体实际出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龙  陈佳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两种生产"原理为代表的人口理论科学地阐释了人类社会的普遍发展规律,充分地体现了"均衡"的基本思想内核。在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艰辛探索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人口均衡观不断实现创新发展,形成了以"均衡"为主线的中国特色人口理论体系,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系列成果。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均衡"的内涵得到更深刻的阐释、更系统的论述,这集中反映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习近平人口思想上。在马克思主义人口均衡观及其中国化时代化发展成果的指导下,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实践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特色人口制度、走出了中国特色人口发展道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徐立清  
新文化运动以后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以及苏俄式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导入 ,给我们带来了批判旧教育的有力武器 ;新中国成立不久 ,我国将苏联社会主义教育学 ,特别是凯洛夫《教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经典著作来学习 ,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2 0世纪 6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反思学习苏联教育学过程中的教条主义 ,积极探索教育学“中国化”,试图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 ,这种努力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改革开放后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中国化真正走上了良性运行轨道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鲁琴  刘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社会实践的现实需要。然而,当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需要给予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同样永无止境。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应该只是口号,而应该是深入持久的伟大行动,必须站在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高度进行精心谋划。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海琳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上,五四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两次历史性抉择,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否定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教条主义的摒弃和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形成,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了鲜明的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纪欣农   白艳  
自从教育领域大力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后,教育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极为重视,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积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二十大时代精神,运用现代化教育资源探寻合理的教学模式,借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学生,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增强思政素质,从而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本文主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进行浅析。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华飞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推进唯物史观的中国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其在推进唯物史观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一是满足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现实需要;二是用唯物史观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和干部;三是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中国话语来宣传和解释唯物史观的思想精髓。其在推进唯物史观中国化进程中,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唯物史观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二是坚持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相统一;三是坚持经验总结与理论建构相统一。其在推进唯物史观中国化进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唯物史观新成果,主要包括群众路线思想、中国革命道路思想、革命战争思想、人民民主专政思想。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付粉鸽  李强  
学界前此多从外缘性的角度分析和探讨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这种看法有其盲点,它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思想,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置于对立状态,我们更应该看到两者之间的内在亲和性。日本学者沟口雄三的"基体论"为我们从内在性的视角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启发。民本主义作为前近代中国社会的"基体",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形态,而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群众观点、群众史观,都是在此一基体影响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如何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民本主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念,依然能够发挥其文化基因的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勇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取得一系列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以党的建设实践为基础,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实践导向;必须坚持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价值取向;必须坚持依靠党和人民共同奋斗,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智慧之源;必须坚持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生命活力;必须坚持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民族特色。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勇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取得一系列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以党的建设实践为基础,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实践导向;必须坚持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价值取向;必须坚持依靠党和人民共同奋斗,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智慧之源;必须坚持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生命活力;必须坚持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民族特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