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66)
- 2023(9278)
- 2022(7231)
- 2021(6904)
- 2020(5353)
- 2019(12204)
- 2018(12144)
- 2017(21384)
- 2016(11778)
- 2015(13722)
- 2014(13416)
- 2013(13000)
- 2012(12108)
- 2011(11048)
- 2010(10843)
- 2009(10007)
- 2008(9887)
- 2007(8378)
- 2006(7583)
- 2005(7226)
- 学科
- 济(51239)
- 经济(51190)
- 管理(25358)
- 业(23967)
- 中国(20682)
- 方法(18118)
- 企(17331)
- 企业(17331)
- 数学(15781)
- 数学方法(15692)
- 农(14867)
- 贸(12225)
- 贸易(12215)
- 易(11989)
- 业经(11507)
- 制(10183)
- 学(9995)
- 农业(9580)
- 财(9527)
- 发(9016)
- 地方(8956)
- 银(8840)
- 银行(8824)
- 融(8743)
- 金融(8740)
- 行(8607)
- 教育(7742)
- 体(7642)
- 发展(7513)
- 展(7501)
- 机构
- 大学(164385)
- 学院(161019)
- 济(76307)
- 经济(75114)
- 研究(67915)
- 管理(53989)
- 中国(53295)
- 理学(45336)
- 理学院(44713)
- 管理学(44050)
- 管理学院(43745)
- 科学(37856)
- 京(36829)
- 所(34381)
- 财(32895)
- 研究所(31199)
- 中心(29606)
- 农(26905)
- 财经(25792)
- 经济学(25667)
- 北京(24329)
- 院(24321)
- 经(23874)
- 江(23514)
- 范(23431)
- 师范(23210)
- 经济学院(22945)
- 农业(20939)
- 科学院(20755)
- 业大(20424)
- 基金
- 项目(104955)
- 科学(83044)
- 研究(79600)
- 基金(77589)
- 家(68475)
- 国家(67969)
- 科学基金(56764)
- 社会(52391)
- 社会科(49450)
- 社会科学(49441)
- 基金项目(39568)
- 教育(37351)
- 省(36990)
- 自然(33585)
- 自然科(32827)
- 自然科学(32821)
- 划(32807)
- 自然科学基金(32304)
- 编号(30943)
- 资助(30940)
- 成果(26753)
- 重点(24968)
- 部(24963)
- 中国(24166)
- 发(23528)
- 国家社会(23496)
- 课题(22698)
- 创(21730)
- 教育部(21680)
- 性(20742)
共检索到266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同舫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结合形塑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进程,理论与实践的交融并进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路。中国早期革命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同时,凸显了马克思主义之于中国革命的思想引领意义。以救亡图存为己任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之源,开启了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意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征程。伴随这一征程,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与现实目标之间关系的认识愈加清晰。中国共产党立足本国实践、放眼全球视野,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部推动力量予以审视,在辩证把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整体格局和实践效应中,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的问题域及理论向度。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独特之处在于历史实践的内在性和总体性意义。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明确新时代的发展主题,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造的纵深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和世界文明新形态的构建贡献智慧。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晓明
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是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标志性开端的。这条道路有两个本质规定,即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之所以与马克思主义发生本质的关联,是因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必须经过一场彻底的社会革命来为之奠基,而这场社会革命历史地采取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定向。然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发生本质关联的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发生本质的联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不仅展现出对于中华民族来说的重大意义,而且展现出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对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重大意义。这是一种"世界历史意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展现出世界历史意义,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在于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国,而且在于:它在完成现代化任务的同时,在占有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正在积极地开启出一种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勇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取得一系列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以党的建设实践为基础,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实践导向;必须坚持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价值取向;必须坚持依靠党和人民共同奋斗,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智慧之源;必须坚持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生命活力;必须坚持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民族特色。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勇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取得一系列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以党的建设实践为基础,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实践导向;必须坚持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价值取向;必须坚持依靠党和人民共同奋斗,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智慧之源;必须坚持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生命活力;必须坚持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民族特色。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秦
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已经逐渐融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之中,成为我们党不断自我更新创造辉煌成就的重要法宝。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规律,加强其传播话语体系建设,不仅是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参与全球治理的必然选择。周宇豪、刘守义所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话语体系百年嬗变》一书,在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话语体系等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对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实践进行详细梳理,深刻提炼出其内在逻辑进路和嬗变特点,对于在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话语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培永
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不是指特定历史时间点的选择,而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选择,是从受资本逻辑主导的附属国家走向主动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带有偶然性的主体选择在其后的历史阶段呈现出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通过纯粹文本研究、理论逻辑推演能提出来的,它实质上反对的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教条化理解的教条主义,以及过于看重经验而看不到思想、理论价值的经验主义,本身包含着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化马克思主义与化中国的统一,是包含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时代会开辟思想的新境界,会赋予思想以原创性。马克思主义必须不断地开辟新境界,必须不断地做出原创性贡献,才能去引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宣传应该抓住的主线是:品鉴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智慧,感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力量。应该坚持的学术旨趣是:面向中国的现实问题,进行学理的回应,推进思想的发展,助推实践的进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栗晓亮
将个人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个人的价值维度上树立共同理想的中国梦,还必须培养大众的历史使命感。由2021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百年》一书,该书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因、主体和方法,全面呈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两次飞跃性的变迁。全书有助于深化学界和社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了解和认识,更好地发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薛晴 王瑞红
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城乡建设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思想。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以农业为基础、工农业并举、城乡兼顾的发展战略,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中国化历程。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改革城乡关系的战略举措,为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中国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实践准备。江泽民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体系的形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新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不断推向前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卫东 王文慧 李玉成 李建军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的科学总结。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进程确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初步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说明“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合乎逻辑的历史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个代表” 与时俱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文武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为本的教育正义观为指导,坚持不懈发展教育平等与教育质量、效率相互促进的教育正义思想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正义思想的发展与实践,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争取工农的平等受教育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创建工农优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新教育;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坚持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教育公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城乡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教育扶贫、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和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优质教育等。百年发展,形成系统和丰富的教育正义思想和成功的教育正义实践。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雨璇 吕国辉
建党以来,无论是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还是如今的新时代,我们党一直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理论基础,并不断与我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推动我国发展。真理总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进步的真理,这也是我们党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的缘由。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救人民与乱世之中,带领人民走向社会主义,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走到当今新时代。文章将以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采取的策略与探究为对象进行研究,并根据目前我国国情,提出相关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二个百年 策略与探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闵雪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转化为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工作方法。自改革开放至今已有四十多年,我国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活力,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进一步总结经验与教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张晓雯撰写的《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中国化及其实践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齐学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蕴涵着国家的本质与职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国家政权的建设、国家治理的方式等国家治理理论,奠定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指导下,历代党的领导核心基于中国国情和现实,尝试进行了不同模式的国家治理实践,经历了以"全能国家"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中心的国家治理变迁,并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实践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即必须从本国具体实际出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国家治理 经验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孔晓 谢地
为了推动我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的研究和教学,促进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研究、创新、普及和传播,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6月28~30日在辽宁大学召开。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成钢 杨紫帆
中国共产党百年人口思想可以概括为3个大的发展阶段,这3个阶段分别以陈独秀和李大钊的人口思想、毛泽东的人口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人口思想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口思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密切联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不仅对于中国的人口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而且有力促进乃至直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现代化和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口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口思想的最新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现代化和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共产党人口思想将成为构建中国人口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口理论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内容。
关键词:
人口 人口思想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