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51)
- 2023(11887)
- 2022(9399)
- 2021(8773)
- 2020(6957)
- 2019(15911)
- 2018(15558)
- 2017(27971)
- 2016(15715)
- 2015(18112)
- 2014(18089)
- 2013(16812)
- 2012(15419)
- 2011(14216)
- 2010(14429)
- 2009(13471)
- 2008(12473)
- 2007(11153)
- 2006(10243)
- 2005(9738)
- 学科
- 济(62298)
- 经济(62239)
- 业(34595)
- 管理(34463)
- 中国(33362)
- 企(27430)
- 企业(27430)
- 融(26540)
- 金融(26537)
- 银(24061)
- 银行(24046)
- 方法(23586)
- 行(23398)
- 教育(20713)
- 数学(20381)
- 数学方法(20171)
- 农(17247)
- 财(15344)
- 制(15212)
- 业经(15179)
- 理论(13888)
- 学(13856)
- 贸(13471)
- 贸易(13456)
- 易(13224)
- 地方(12953)
- 发(11964)
- 农业(11710)
- 中国金融(11326)
- 体(10536)
- 机构
- 大学(219761)
- 学院(213734)
- 济(93766)
- 经济(91941)
- 研究(82483)
- 管理(70265)
- 中国(65286)
- 理学(59774)
- 理学院(59020)
- 管理学(57931)
- 管理学院(57535)
- 京(48417)
- 科学(45265)
- 财(43414)
- 所(40524)
- 中心(37148)
- 范(36956)
- 研究所(36901)
- 师范(36706)
- 财经(34687)
- 经济学(32638)
- 北京(32055)
- 经(31826)
- 教育(31541)
- 江(31300)
- 师范大学(30436)
- 农(30364)
- 经济学院(29380)
- 院(29173)
- 财经大学(26097)
- 基金
- 项目(135489)
- 科学(109137)
- 研究(107775)
- 基金(98173)
- 家(84524)
- 国家(83727)
- 科学基金(70846)
- 社会(69921)
- 社会科(66118)
- 社会科学(66104)
- 教育(55946)
- 省(50808)
- 基金项目(49582)
- 划(45177)
- 编号(43870)
- 自然(40763)
- 自然科(39882)
- 自然科学(39873)
- 资助(39858)
- 自然科学基金(39197)
- 成果(39074)
- 课题(34046)
- 部(32918)
- 重点(32675)
- 发(31653)
- 国家社会(29715)
- 教育部(29452)
- 性(29085)
- 创(28724)
- 中国(28426)
共检索到3437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纪欣农 白艳
自从教育领域大力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后,教育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极为重视,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积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二十大时代精神,运用现代化教育资源探寻合理的教学模式,借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学生,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增强思政素质,从而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本文主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进行浅析。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思政教育 融合教育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伟鹏
伴随着高校教育工作的不断改革与持续发展,高等教育体系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重视,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于新代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思想信念教育、科学思维培养以及社会责任引导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发展提供有效的思想力量,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发展,并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融入对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来说,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知识及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科学运用的深入了解,这对于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宝贵的教育价值。本文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展开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简要概述,进一步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意义,并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科学路径,以期促进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良好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形势结合所形成的、一种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它对于现代青年学生可以起到理想信念教育、社会责任引导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融合,不仅可以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教育指导作用,帮助他们快速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的有效结合,而且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政治意识、思维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促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笔者在参与2019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9SJB612)、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委员会专项课题(19FYHLX046)等基金项目的过程中,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的阅读,选择就高职思政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融合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围绕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创新策略进行详尽解读,力求助力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发展成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薛晴 王瑞红
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城乡建设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思想。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以农业为基础、工农业并举、城乡兼顾的发展战略,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中国化历程。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改革城乡关系的战略举措,为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中国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实践准备。江泽民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体系的形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新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不断推向前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说有机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近代中国,其主要渠道是清末民初以日本为中介的导入;五四运动前后,留法勤工俭学生的导入;以及20世纪20、30年代"以俄为师"的导入。导入的基本特点是多元性、选择性、间接性、初步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自导入之日起,便开始了其中国化的历程,经历了西方导入与主动、自觉选择的结合,中西融合、认知与践行的结合,进而不断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发展。这种中国化的演变,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推进教育改革实践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导入 中国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转
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以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社会,随之而来的是来自社会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高校思政教育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大学思政教育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笔者在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17JDSZK044)研究过程中仔细地阅读《思政教育与高教发展》一书并展开深入探讨。该书共收录三十多篇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论文,对高校教育发展中思政教育、课程教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一些普遍性的课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同济教育管理硕士论坛"的一栏涉及不同教育阶段和领域,其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大篇幅地介绍同济大学思政课程的教学案例。《思政教育与高教发展》一书理论基础扎实,理论适用于实践,涵盖范围广。该书既可作为高等教育中的教师与科研人员的读物,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圣明
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研究了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消费类型、消费力的涵义与类型、资本主义消费的基本特征,对资本主义消费经济学家理论进行批判,并从消费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消费能够保证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消费的新常态等五个方面论证社会主义消费的进步性。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消费 社会主义消费 中国化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军
作为十七大代表,第一次参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聆听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心情无比激动。通过反复学习报告和听取代表的发言,深切地感到胡总书记的报告气势恢弘,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思想深刻,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报告,求真务实的报告,改革创新的报告。这里,就学习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阐述,谈点初步体会。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圣明
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研究了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消费类型、消费力的涵义与类型、资本主义消费的基本特征,对资本主义消费经济学家理论进行批判,并从消费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消费能够保证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消费的新常态等五个方面论证社会主义消费的进步性。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消费 社会主义消费 中国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徐立清
新文化运动以后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以及苏俄式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导入 ,给我们带来了批判旧教育的有力武器 ;新中国成立不久 ,我国将苏联社会主义教育学 ,特别是凯洛夫《教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经典著作来学习 ,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2 0世纪 6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反思学习苏联教育学过程中的教条主义 ,积极探索教育学“中国化”,试图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 ,这种努力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改革开放后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中国化真正走上了良性运行轨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进
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教育,是在大学生中进行系统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同时在全校深入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教学科研活动。使研究者和受教育者能够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书光
蒋南翔在长期革命活动和教育实践中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探索与开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观。他注重在时代变局中赓续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家的思想精髓和把握教育的本质功能,突显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和结合本土实际的“摸索创造”,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导向,自觉以唯物辩证法破解教育实践中的各种矛盾症结,求索中国现代化的教育变革路向。其孜孜不倦的努力探索彰显了一位马克思主义教育家的崇高理想追求,以及他为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发展而做出的杰出贡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蔡怡然
自上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传入我国后逐渐与我党实践工作相结合,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党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本土化改造,逐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逐步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量的实践已经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无论在任何时期我们均应当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理论去武装头脑,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加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教育对我国人才培养、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均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付粉鸽 李强
学界前此多从外缘性的角度分析和探讨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这种看法有其盲点,它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思想,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置于对立状态,我们更应该看到两者之间的内在亲和性。日本学者沟口雄三的"基体论"为我们从内在性的视角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启发。民本主义作为前近代中国社会的"基体",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形态,而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群众观点、群众史观,都是在此一基体影响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如何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民本主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念,依然能够发挥其文化基因的作用。
关键词:
基体论 民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岳军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社会发展成就使中国模式受到世界关注。本文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界定中国模式的内涵,指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其理论基础,并总结中国模式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突破性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