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18)
- 2023(7319)
- 2022(5766)
- 2021(5471)
- 2020(4319)
- 2019(9445)
- 2018(9519)
- 2017(17152)
- 2016(9696)
- 2015(10738)
- 2014(10276)
- 2013(10270)
- 2012(9469)
- 2011(8629)
- 2010(8941)
- 2009(8165)
- 2008(8114)
- 2007(7347)
- 2006(6521)
- 2005(5863)
- 学科
- 农(44339)
- 济(35380)
- 经济(35339)
- 业(31584)
- 农业(29515)
- 管理(17166)
- 业经(13615)
- 企(11528)
- 企业(11528)
- 中国(10497)
- 学(10259)
- 农业经济(9949)
- 方法(9318)
- 村(8949)
- 农村(8936)
- 发(8655)
- 制(8498)
- 土地(7644)
- 数学(7635)
- 数学方法(7538)
- 地方(7441)
- 教育(7419)
- 发展(7345)
- 展(7328)
- 财(7307)
- 劳(7091)
- 劳动(7084)
- 体(6715)
- 策(6708)
- 及其(6600)
- 机构
- 学院(133592)
- 大学(127572)
- 济(50906)
- 经济(49777)
- 农(49007)
- 研究(48630)
- 管理(45560)
- 理学(39309)
- 理学院(38823)
- 中国(38380)
- 管理学(38075)
- 管理学院(37868)
- 农业(37395)
- 科学(32984)
- 业大(29304)
- 京(26875)
- 所(25664)
- 中心(23656)
- 研究所(23397)
- 农业大学(22811)
- 江(22648)
- 财(21336)
- 范(19964)
- 师范(19736)
- 省(18803)
- 业(18688)
- 州(17150)
- 科学院(16682)
- 院(16354)
- 财经(16309)
- 基金
- 项目(89904)
- 科学(70194)
- 研究(68396)
- 基金(63208)
- 家(56087)
- 国家(55449)
- 科学基金(46178)
- 社会(41494)
- 社会科(38437)
- 社会科学(38428)
- 省(37631)
- 基金项目(33837)
- 教育(30876)
- 编号(30645)
- 划(30614)
- 自然(29144)
- 农(28844)
- 自然科(28342)
- 自然科学(28339)
- 自然科学基金(27823)
- 成果(24873)
- 资助(22987)
- 发(20967)
- 重点(20877)
- 课题(20564)
- 部(19603)
- 创(18891)
- 业(18407)
- 性(18201)
- 创新(17505)
共检索到208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存玉 梁栋
在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背景下,有必要在学术争论中重新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小农终结论"的科学论述。古典马克思主义"小农终结论"的价值体现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小农生产个体性与社会化生产的矛盾运动、工业与农业的离合及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等范畴。但坚持唯物史观的马克思主义也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业领域的特殊性和限度,如现代经济对小农家庭生产的反作用、生产与流通的对立统一对小农存在的获准,现代农业也日益追求从土地规模到资本集约、从形式隶属到实质隶属的转向。社会主义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小农已不是古典意义上的自然小农了,而是工农、城乡、国内外市场体系中的一员,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劳动者;但仍然保留小块土地小农的独立性也在逐渐弱化,乡村振兴战略应当保障小农户作为直接农业劳动者的生产利益及小农户作为社会主义半无产化产业工人的权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倩 张荣华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更应该积极探索农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其蕴含的农业发展理论正在指导着中国农业的发展。虽然中国在农业发展中积累了马克思、恩格斯农业思想中国化的实践经验,但是在具体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农业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清楚地认识到阻碍发展的问题,并且用系统完整的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中国
[期刊] 征信
[作者]
申源源
马克思主义诚信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诚信观具有鲜明的内涵,包含侧重批判资本主义的“伪道德”,强调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重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诚信观对青年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信仰、信念、信心、信用的培育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诚信责任感、诚信认同感、诚信荣誉感和失信危机感。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俊山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经济改革面临的战略性任务,为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深刻把握这一改革的科学内涵。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在当代先进技术基础上建立结构合理、循环通畅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在社会体系中,核心是由生产与流通构成的经济活动,其他非经济活动是经济正常循环的条件和保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按照社会体系中不同活动的性质进行安排,充分发挥它们在体系中的作用。我国经济发展条件正面临历史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国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必须充分认识当前的变化,按照变化了的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举措,需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制度保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彩玲 李建建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揭示了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乡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新时代,党中央用"城乡融合"来界定和推动城乡关系的发展,是我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必然选择,既符合历史的逻辑,也符合理论的逻辑。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内涵是把城乡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放在开放的、公平的、公正的发展环境中,让城乡资源要素对流畅通、产业联系紧密、功能互补互促,推动城乡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生态环境向一体化方向和谐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城乡融合发展不是城市的单极发展,而是城乡两极的协同交融发展。因而,城乡融合发展不能只依靠城市的单向带动,而是需要城乡双向共同推进。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城乡二元对立 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何召鹏
在唯物史观视角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作为"法律用语"的所有权和其他权利,是建立在作为经济关系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之上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涵不是孤立的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归属关系,还与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结合的社会方式紧密联系。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由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结合的社会方式决定。根据所有制理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在要求,使劳动者真正作为国家和企业的主人与归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同时,应当从马克思所有制理论出发,认清"取消所有制分类"等错误观点的本质,厘清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方向和思路,使国有企业真正做强做优做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坚实根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荣浩
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制问题贯穿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全过程,所以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命题。由包炜杰编写的《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8月)一书聚焦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基本思想与在当代中国的重要实践和创新发展,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层面详细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相关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论相关问题、新时代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创新发展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不同所有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该书的出版有利于更加全面和系统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在当代中国的重要实践。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袁宇阳
在西方主导的现代化理论体系下,作为我国基本国情、农情的“大国小农”通常被视作一种结构性矛盾,普遍认为小农难以促进大国的现代化发展,“大国小农”呈现出“强国弱农”的关系内涵。步入数字社会,“大国小农”在农业、组织、生活、文化、治理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小农”行动逐渐跟上“大国”行动的节奏,“大国”与“小农”在现代化层面的区隔开始消解,逐渐从过去的结构性矛盾关系转化为数字时代的融合与互构关系。大国战略的数字化导向以及数字技术的社会性嵌入,促进了大国与小农的双向互构,形塑了适应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国家-数字-小农”互构的动力机制。数字化是连通“大国”与“小农”的核心纽带,小农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逐渐成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主体之一,从而再造了“大国小农”的关系内涵。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傅路军
2020年,我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目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就,这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坚守,也是始终坚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成为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先进经验的结果。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自19世纪中期创立以来,一直与不同社会阵营的经济思想、不同流派的经济学理论和不同思潮的经济学观点进行博弈,并且在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经历实践检验,得到新的发展与创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阶段,2021年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也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之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亮
文章在分析梳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消费主义价值观批判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主要观点、科学价值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
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 消费观 科学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闵雪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转化为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工作方法。自改革开放至今已有四十多年,我国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活力,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进一步总结经验与教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张晓雯撰写的《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中国化及其实践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作为全党团结前进的精神旗帜,作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①要求"领导干部在研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同时,要追根溯源",~②"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③这里所说的"追根溯源"和"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和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媛 马秋林 胥长寿 聂彩林
抽样问卷调查显示,近几年高职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教学,尽管有所加强,但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师生之间的认知和理解的差异,常常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教学事倍功半,所以,当前高职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教学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浪
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政治经济学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拓宽并深挖了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明确了方向。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相结合的正确路径,运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经验和取得的成果,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课题组撰写,人民出版社于2021年2月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国新时代背景下政治经济学的优秀成果。该著作的形式和功能价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