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84)
- 2023(7637)
- 2022(6020)
- 2021(5348)
- 2020(4561)
- 2019(10033)
- 2018(9921)
- 2017(19005)
- 2016(10245)
- 2015(11324)
- 2014(11289)
- 2013(11217)
- 2012(10237)
- 2011(8874)
- 2010(9179)
- 2009(8900)
- 2008(9475)
- 2007(8570)
- 2006(7578)
- 2005(7198)
- 学科
- 业(69779)
- 企(67734)
- 企业(67734)
- 济(52066)
- 经济(51989)
- 管理(49982)
- 业经(24770)
- 方法(21870)
- 财(20925)
- 农(18113)
- 务(17666)
- 财务(17662)
- 财务管理(17655)
- 企业财务(16717)
- 技术(14724)
- 农业(14098)
- 数学(13741)
- 数学方法(13631)
- 理论(12557)
- 策(12349)
- 企业经济(12168)
- 和(11585)
- 划(11571)
- 经营(10984)
- 制(10770)
- 技术管理(10024)
- 体(9538)
- 中国(9533)
- 决策(8828)
- 体制(8582)
- 机构
- 学院(160594)
- 大学(155045)
- 济(70825)
- 经济(69710)
- 管理(67452)
- 理学(57859)
- 理学院(57387)
- 管理学(56825)
- 管理学院(56543)
- 研究(46195)
- 中国(38220)
- 财(34473)
- 京(31658)
- 财经(27358)
- 农(26638)
- 科学(26340)
- 江(25097)
- 经(24721)
- 所(23046)
- 业大(21483)
- 经济学(21437)
- 农业(21149)
- 商学(20876)
- 商学院(20706)
- 研究所(20476)
- 中心(20455)
- 财经大学(19986)
- 州(19715)
- 北京(19602)
- 经济学院(19336)
- 基金
- 项目(98272)
- 科学(79802)
- 研究(74347)
- 基金(72867)
- 家(61580)
- 国家(60931)
- 科学基金(54836)
- 社会(49198)
- 社会科(46572)
- 社会科学(46562)
- 省(39688)
- 基金项目(38211)
- 自然(34699)
- 自然科(33961)
- 自然科学(33953)
- 自然科学基金(33447)
- 教育(33253)
- 划(31283)
- 编号(29408)
- 业(29126)
- 资助(28925)
- 创(24617)
- 成果(22940)
- 创新(21891)
- 部(21832)
- 重点(21547)
- 发(21285)
- 制(20502)
- 国家社会(20251)
- 课题(19659)
共检索到240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何维达
本文从方法论、企业的起源和本质、企业的规模与边界三个方面,对马克思的企业理论与科斯的企业理论进行比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育平 克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荣兆梓
企业性质即企业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区别于其它经济制度的特殊性,但企业性质研究的重点不在于一般地描述这些特点,而在于分析这些特点的经济学意义,特别是从经济效率的角度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存在的依据。 企业的制度特征至少表现在两个分析层面上:一方面,从社会生产的组织形式这个层面看,企业是一种特定的分工形式,对外它处于商品经济社会内部分工的巨大网络之中,利用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程启智
科斯以来的企业理论缺乏历史性和内生性,不能完整解释企业的起源和性质;马克思的企业理论因其历史和逻辑统一的分析框架而表现出内生性,更能真实、完整、内生地解释企业的起源和性质。然而,马克思强调企业起源的生产费用节约,忽略了在企业内部由企业家权威配置资源也需要花费组织、监督和管理的交易费用。与科斯一样,马克思还忽略了企业家在企业制度创新中的历史作用。本文以马克思的分析框架为基础,融入科斯等人的契约理论和企业家理论,建立了一个旨在重新解释企业的性质和起源的内生性的企业理论
关键词:
马克思,科斯,企业,市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昌廷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根本原因是劳动群众有限的消费,只有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才能从根本上消灭经济危机;凯恩斯认为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决定了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又造成非自愿失业,政府需要干预经济来增加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两种经济危机理论在经济危机的成因、理论基础、危机的实质、研究方法、阶级立场、研究目的等方面存在根本的区别。我国要克服和避免经济危机需要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石泉 王炜
马克思的企业理论李石泉王炜一、马克思提出了完整的企业理论经济学界流行这样一种看法:真正的企业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R.H.科斯(Coase)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论文中首次提出来的。这一论断在一定范围内似无可非议,但从经济学发展史上看,其正确性...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仕军
深化对马克思企业理论的研究既有助于澄清一些人认为“马克思没有企业理论”的误解,也有助于纠正企业理论研究中“言必称西方”的倾向,还可以为我国的企业改革实践提供指导。研究的途径有“回到马克思”、“依据变化了的实际分析马克思企业理论的‘合理内核’与时代局限”、“批判性地借鉴西方经济学的企业理论”等。
关键词:
马克思 企业理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宝贵
企业是一个不完全契约是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结论。马克思通过分析企业签约人的权力界定、内部分工与社会分工的异同,构建了其不完全契约分析框架。这与西方主流企业理论的GHM分析框架在权力配置来源、不完全契约的原因解释和企业理论的演进逻辑方面存在分歧。相比较,前者更为完整和系统化。
关键词:
不完全契约 马克思企业理论 GHM框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健 苏方国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建君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基本公式以及实现宏观经济平衡的基本条件(I=S)与马克思资本主义两大部类再生产基本公式和平衡条件具有内在的相似性和逻辑关系。作为对宏观经济整体运行状态的研究,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公式和I=S在马克思两大部类再生产基本公式和平衡条件简单变形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可以说,凯恩斯开创的宏观经济学是对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模型的基本公式及相关经济思想的直接吸收和客观发展。
关键词:
国民收入 社会总产值 消费 储蓄 投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帅 何爱平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斯拉法学派都承认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动机是获取利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等量资本应获得等量利润,即资本按照利润率平均化原则参与利润分配,而斯拉法学派也有相似的观点。两种理论在形成、机制及其作用等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以斯拉法价格体系理论为基础的置盐定理与马克思的一般利润率规律结论差异的根源在于两种理论对商品类别的划分不同。置盐定理属于一般利润率规律的短期特例,是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起反作用的其中的一种原因。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帅 何爱平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斯拉法学派都承认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动机是获取利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等量资本应获得等量利润,即资本按照利润率平均化原则参与利润分配,而斯拉法学派也有相似的观点。两种理论在形成、机制及其作用等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以斯拉法价格体系理论为基础的置盐定理与马克思的一般利润率规律结论差异的根源在于两种理论对商品类别的划分不同。置盐定理属于一般利润率规律的短期特例,是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起反作用的其中的一种原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广汉 蓝宝江
本文通过国内三种专利的申请量来衡量技术创新能力,并分析我国各省区1998—2005年技术创新的情况。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各省区专利申请量大多有良好增长态势,但专利申请与授权量中“外观设计”仍占绝大多数比重,“发明”占的数量比重最小,这一比重也在迅速提高。文章还聚焦于专利申请数量位居前茅的省区如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在发明的申请量上的变化情况,发现广东省发明专利申请量稳步上升,并逐步超越其他省市。通过对1998—2004年各省市综列数据(paneldata)进行计量分析,表明各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作为竞争程度的衡量)对发明申请数都有正面影响,而规模以...
关键词:
专利 发明 研发支出 竞争程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沈芳 白暴力
本文从企业的产生、企业的边界、企业的内部控制,以及分配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进行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将企业看作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揭示了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并精辟地分析了隐藏在物的背后的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对立关系;新制度经济学采用逻辑实证的方法对企业进行分析,认为交易费用是决定企业产生及规模变化的重要因素,企业内部的控制和分配关系是由效率来决定的——这种将所有生产要素都看作是客观资源的分析方法,掩盖了利益分配的实质,从而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因素。
关键词:
企业的本质 企业的边界 控制和分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宏志 顾月娟
马克思企业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在企业的起源和性质、企业的规模和变迁以及企业内部委托权安排和剩余分配等基本观点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是由于两者的分析方法、研究的出发点以及所涉及的社会背景存在着差异,但在契约、交易和企业类别演化上,两者的观点又有共同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