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54)
2023(11427)
2022(9759)
2021(9385)
2020(7728)
2019(18152)
2018(18286)
2017(35411)
2016(19283)
2015(21939)
2014(22220)
2013(21808)
2012(19879)
2011(17803)
2010(17812)
2009(16057)
2008(15772)
2007(13564)
2006(11833)
2005(10300)
作者
(55642)
(45930)
(45588)
(43549)
(29445)
(22049)
(20721)
(18224)
(17367)
(16508)
(15748)
(15314)
(14659)
(14509)
(14177)
(14165)
(13893)
(13667)
(13035)
(13007)
(11408)
(11367)
(11076)
(10520)
(10289)
(10267)
(10202)
(10160)
(9318)
(9079)
学科
(73692)
经济(73593)
管理(54230)
(51200)
(43931)
企业(43931)
方法(34970)
数学(29182)
数学方法(28805)
(19183)
(18988)
中国(18760)
(18746)
业经(17276)
理论(15978)
地方(14537)
(13467)
(13149)
贸易(13143)
(12901)
(12745)
农业(12727)
教育(12203)
技术(11948)
(11573)
财务(11509)
财务管理(11489)
环境(11174)
(10926)
银行(10881)
机构
大学(275066)
学院(272733)
管理(109100)
(102287)
经济(99865)
理学(95041)
理学院(94002)
管理学(92361)
管理学院(91901)
研究(87702)
中国(63925)
(58737)
科学(56593)
(47021)
(44025)
(42162)
业大(41182)
研究所(40399)
中心(39442)
(38642)
财经(38094)
(37722)
师范(37335)
北京(37126)
(34567)
农业(33286)
(31945)
(31796)
经济学(30302)
师范大学(30103)
基金
项目(188885)
科学(147181)
研究(139545)
基金(135007)
(117354)
国家(116365)
科学基金(99529)
社会(84904)
社会科(80191)
社会科学(80168)
(74224)
基金项目(72058)
自然(65267)
教育(64713)
自然科(63709)
自然科学(63695)
(62594)
自然科学基金(62521)
编号(58289)
资助(55543)
成果(47879)
重点(41986)
(41144)
课题(40057)
(39677)
(39560)
创新(36744)
项目编号(36225)
科研(36110)
大学(35530)
期刊
(111085)
经济(111085)
研究(79177)
中国(49174)
学报(44219)
科学(40009)
管理(39494)
(37892)
教育(35788)
(34908)
大学(32933)
学学(30698)
农业(26672)
技术(23929)
(20193)
金融(20193)
业经(18159)
财经(18024)
经济研究(17319)
图书(16099)
(15220)
理论(14135)
问题(14129)
科技(13785)
(13696)
实践(13127)
(13127)
(12557)
技术经济(12417)
现代(12181)
共检索到3872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茂林  
马克思和罗宾逊的分配理论范式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从本质和总体上来看,两者有本质和深刻的区别。两种分配理论范式在立论基础、研究方法论、解决分配问题的途径上产生一系列的观点分歧,甚至是相反的结论。罗宾逊的分配理论以要素分配论为基础,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我们要以马克思所揭示的按劳分配的基本思想为指导,结合现阶段社会主义条件下所提供的实现条件和途径,推动按劳分配的合理有效的实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茂林  
马克思和罗宾逊的剥削理论范式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从本质和总体上来看,两者有本质和深刻的区别。两种剥削理论范式在立论基础、研究方法、剥削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等问题上产生了一系列的观点分歧,甚至是相反的结论。罗宾逊的剥削理论以要素分配论为基础,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基础。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的理论,是对我国是否存在剥削问题进行解释的基础。由于各有侧重点,他们对经济发展和建设的指导意义是不同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段文斌  
对剥削的一种经济学解释──马克思与罗宾逊理论的比较南开大学经济学系段文斌在西方经济理论中几乎是不承认剥削的。萨伊的生产费用价值理论以及“三位一体”公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认为,社会财富(价值)的创造是劳动、资本和土地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因而工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邓春玲  郭志娟  
在全球经济下行与主流经济学理论危机的双重背景下,基于库恩“范式”的视角,对马克思经济学范式与凯恩斯经济学范式的经济周期理论进行深入比较研究发现:两种范式对经济周期的分析在方法论特征、理论基础、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和实质、危机治理政策以及理论预设目标等方面,存在着实质性差别。但是,两种范式对经济周期的分析在宏观总量方法、经济危机爆发的诱因以及经济复苏的基础等方面都有共同触点。马克思对经济周期理论的论证被实践和历史证明是真理性的认识,仍然是解释当今经济危机及周期性波动最有效的工具。为此,要消弭经济危机的影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需要以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为指导,同时有甄别地借鉴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石磊  
生态性是马克思休闲思想呈现出的重要特点,从生态的视角探析马克思的休闲思想是确立和创新马克思休闲思想研究范式的重要路径。马克思休闲思想的生态内涵是其休闲思想研究范式转向的重要依据;马克思休闲思想研究的生态范式转向是休闲发展的现实诉求,有利于彰显马克思休闲思想的时代价值,有助于完善并确立马克思休闲思想的研究范式,有助于当代生态休闲文化的建设;坚持研究过程中学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研究过程中对生态价值的审视与观照,促进研究过程中视界的多维度融合是实现马克思休闲思想研究生态范式转向的切实路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石磊  
生态性是马克思休闲思想呈现出的重要特点,从生态的视角探析马克思的休闲思想是确立和创新马克思休闲思想研究范式的重要路径。马克思休闲思想的生态内涵是其休闲思想研究范式转向的重要依据;马克思休闲思想研究的生态范式转向是休闲发展的现实诉求,有利于彰显马克思休闲思想的时代价值,有助于完善并确立马克思休闲思想的研究范式,有助于当代生态休闲文化的建设;坚持研究过程中学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研究过程中对生态价值的审视与观照,促进研究过程中视界的多维度融合是实现马克思休闲思想研究生态范式转向的切实路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乔榛  
本文认为,应以马克思的分工理论为分析范式来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的分工理论是包括分工不同形式、分工形成与发展以及不同分工形式间关系等内容的一个完整体系。在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中包含了社会经济制度的演进逻辑,以及不同经济体制建立的根据,同时通过分工的发展和分工间的相互关系,还可以解析马克思的企业理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宫敬才  
始自前苏联且持续至今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只关注研究方法,不顾涉研究范式。此种传统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实践不一致。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确实存在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但更有内容丰富得多的研究范式。正是此种研究范式使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成为自身。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由如下内容构成:(1)设定劳动人性论的逻辑前提;(2)主、客体二者之间关系的哲学分析框架;(3)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贯通;(4)让当事人出场说话;(5)解剖典型。作为基础性根本性方法的解剖典型由三个具体性方法支撑:理解、"充分地占有材料"和逻辑与历史的有机统一。在比较的意义上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宫敬才  
始自前苏联且持续至今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只关注研究方法,不顾涉研究范式。此种传统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实践不一致。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确实存在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但更有内容丰富得多的研究范式。正是此种研究范式使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成为自身。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由如下内容构成:1.设定劳动人性论的逻辑前提;2.主、客体二者之间关系的哲学分析框架;3.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贯通;4.让当事人出场说话;5.解剖典型。作为基础性根本性方法的解剖典型由三个具体性方法支撑:理解、"充分地占有材料"和逻辑与历史的有机统一。在比较的意义上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形成...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涛  龚剑飞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创新进行了分析,提出马克思强调用"社会人"研究范式替代"经济人"研究范式,强调运用辩证法分析经济现象,恩格斯在这一研究范式的基础上针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对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进行了重大发展。本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这一创新的理论及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这一研究范式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与西方主流经济学迥然不同的一套研究理论体系,这一研究范式能更好地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因此这一研究范式对于当代的经济学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思茗  
<正>我国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呈现多元化视角的发展态势,拓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途径之一就是马克思经济学向现代系统范式转化。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学界提出,应当通过吸取一些现代科学方法来完善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特别是基于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等系统科学之上的现代科学方法。如何将系统科学方法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呢?由李节所著的《马克思经济学的现代系统范式》(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2019年3月)一书,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秀辉  
信用扩张与经济周期的关联机制是防范和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核心议题,其经典研究范式分别来自马克思和米塞斯。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是经济周期的根源,信用扩张在缓解内在矛盾的同时加剧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米塞斯则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身运行平稳有效,是政府操控的信用扩张带来了市场的虚假繁荣及随后的经济紧缩。虽然两种分析范式在逻辑预设、根本原因、运行机制和应对策略等方面存在着结构性不同,相互之间也有理论交锋,但分析框架和内在逻辑的相似和渊源为二者的相互融合提供了可能性与可行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美云  
如何科学认知财富以及实践什么样的财富观,是中国在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急需应对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的财富观在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等方面均远超越于汤普逊的财富观。从马克思的财富观出发,不仅能客观把握财富的内涵、本质、源泉和衡量尺度,还能在财富的生产、分配及消费等环节得到若干重要的政策启示。梳理和比较两大理论体系,合理借鉴汤普逊财富观的科学成分,有利于深刻理解并完善发展马克思的财富观,并对中国构建新时代财富观以推进高质量发展极具现实意义。马克思的财富观也必将在更多更丰富的实践检验中继续完善发展,以体现其科学性和指导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盖凯程  胡鹏  
平台在边界扩张和权力收缩的双向运动中完成了数字空间的“圈地运动”。平台资本家通过控制连接市场的通道,对供求双方实施锁定,并以平台所有者的身份向入驻商家征收数字地租。平台中权力配置的偏向性赋予平台所有者更强的决策自主权,平台容量及优劣空间的分布状况是平台所有者遵循“地租最大化”逻辑的结果。级差地租取决于数据商品的质量和平台生态圈的完整度。在平台经济中,劳动者来源的广泛性和易得性促使劳资之间弱契约关系的形成,劳动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玩劳动”的娱乐属性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劳动者和资本家关于工作日之争的“二律背反”和解表象下隐藏着剥削之实,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更加隐蔽且更为严重。我们应发挥制度优势,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切实保障消费者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桂文  张光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遵循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物质资料生产出发,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研究制度的形成和演变,把制度变迁看作是经济发展规律性与社会选择性的历史统一;新制度经济学坚持历史唯心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人的主观心理出发,在成本-收益分析的框架下研究制度的形成与演变,把制度变迁归因于根据主观效用最大化的个人选择和行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进行比较分析,厘清二者的本质区别,有助于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下,吸收和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合理成份,形成马克思主义制度分析的话语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