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22)
- 2023(5998)
- 2022(5305)
- 2021(4926)
- 2020(4332)
- 2019(10318)
- 2018(10286)
- 2017(20186)
- 2016(11223)
- 2015(12984)
- 2014(13470)
- 2013(13558)
- 2012(12930)
- 2011(11795)
- 2010(12090)
- 2009(11401)
- 2008(11848)
- 2007(10878)
- 2006(9253)
- 2005(8428)
- 学科
- 济(51945)
- 经济(51889)
- 管理(29825)
- 业(29547)
- 方法(26582)
- 企(23940)
- 企业(23940)
- 数学(22898)
- 数学方法(22655)
- 学(13272)
- 农(13110)
- 财(12823)
- 中国(11703)
- 贸(9813)
- 贸易(9812)
- 业经(9705)
- 易(9485)
- 理论(9233)
- 地方(9206)
- 制(8759)
- 和(8754)
- 农业(8634)
- 务(7697)
- 财务(7684)
- 财务管理(7662)
- 融(7465)
- 金融(7460)
- 银(7410)
- 银行(7383)
- 企业财务(7209)
- 机构
- 大学(177562)
- 学院(174092)
- 济(72457)
- 经济(70906)
- 管理(64920)
- 研究(58737)
- 理学(55997)
- 理学院(55325)
- 管理学(54360)
- 管理学院(54022)
- 中国(43735)
- 京(37451)
- 科学(37136)
- 财(33430)
- 农(31820)
- 所(31088)
- 研究所(28378)
- 业大(27074)
- 财经(26924)
- 中心(26902)
- 江(26385)
- 农业(25515)
- 经(24270)
- 北京(23741)
- 范(23682)
- 师范(23423)
- 经济学(23334)
- 经济学院(21183)
- 州(20877)
- 院(20208)
- 基金
- 项目(110830)
- 科学(85571)
- 研究(80082)
- 基金(79243)
- 家(68989)
- 国家(68420)
- 科学基金(57239)
- 社会(49438)
- 社会科(46654)
- 社会科学(46638)
- 省(43192)
- 基金项目(41847)
- 教育(37847)
- 自然(36890)
- 划(36808)
- 自然科(36002)
- 自然科学(35988)
- 自然科学基金(35350)
- 编号(33433)
- 资助(33317)
- 成果(28311)
- 部(25428)
- 重点(25285)
- 发(23906)
- 课题(22795)
- 创(22553)
- 科研(21772)
- 教育部(21505)
- 大学(21306)
- 创新(21092)
共检索到252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一 李娟娟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在批判继承和发展李嘉图地租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章通过研究马克思和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从时代背景、地租理论基础、地租定义、地租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者阶级性五个方面对二者地租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二者地租理论存在的异同点。指出二者地租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李嘉图 地租理论 比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兰玲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在批判、继承、发展李嘉图地租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在地租理论方面有相同之处更有不同之处。李嘉图地租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马克思对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也批判了李嘉图地租理论中的许多错误之处,并阐述了李嘉图错误的原因,在批判的同时继承、发展了他的地租理论,使地租理论成为一个科学和完善的理论。
关键词:
地租 李嘉图 马克思 比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俊高 李萍
马克思地租理论及其拓展,为深刻揭示农地撂荒实质和原因及其治理开启了一扇新的窗户。一方面,从生产力的发展看,土地有限性假设随着科技进步、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增产而被打破,当耕作部分优等及中等农地即能满足人类对主要农产品需求时,原来投入使用的其他农地特别是劣等地就有可能被撂荒;另一方面,从经济利益关系的变化看,当土地所有权经济上的实现受到阻碍致使土地各方主体的基本利益得不到保障时,农地也可能被撂荒。结合我国目前土地撂荒实际,可加以分类治理。对于常年性撂荒,引导农户休耕、轮耕或退耕还林;对于季节性撂荒,其总体治理思路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创新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和实施适度规模经营基础上,实...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盖凯程 胡鹏
平台在边界扩张和权力收缩的双向运动中完成了数字空间的“圈地运动”。平台资本家通过控制连接市场的通道,对供求双方实施锁定,并以平台所有者的身份向入驻商家征收数字地租。平台中权力配置的偏向性赋予平台所有者更强的决策自主权,平台容量及优劣空间的分布状况是平台所有者遵循“地租最大化”逻辑的结果。级差地租取决于数据商品的质量和平台生态圈的完整度。在平台经济中,劳动者来源的广泛性和易得性促使劳资之间弱契约关系的形成,劳动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玩劳动”的娱乐属性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劳动者和资本家关于工作日之争的“二律背反”和解表象下隐藏着剥削之实,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更加隐蔽且更为严重。我们应发挥制度优势,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切实保障消费者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平台经济 数据商品 地租理论 数字劳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奇才 杨继瑞
建筑地段地租与农业地租既有相同的规律,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建筑地段地租是对土地空间的利用,而不是土壤的利用;建筑地段级差地租不仅存在受地段地理位置、资本连续投资影响的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而且存在受地基地权等决定的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影响的空间级差地租,即级差地租Ⅲ。空间级差地租产生于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带来的个别资本利润率与一般资本利润率差额的转化;其根源于土地所有权(包括空间权)的存在和垄断。空间级差地租曲线呈倒V曲线。
关键词:
级差地租 空间 空间权 马克思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瑞祥
一、级差地租1.级差地租模型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乃至全部地租理论都是以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分析前提的,即资本自由进入农业(关于土地所有权障碍后面将会谈到)、众多的资本家生产同质的农产品并按完全相同的价格出售。在完全竞争的假定下,形成级差地租的条件是:...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奇才 杨继瑞
建筑地段地租与农业地租既有相同的规律,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建筑地段地租是对土地空间的利用,而不是土壤的利用;建筑地段级差地租不仅存在受地段地理位置、资本连续投资影响的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而且存在受地基地权等决定的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影响的空间级差地租,即级差地租Ⅲ。空间级差地租产生于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带来的个别资本利润率与一般资本利润率差额的转化;其根源于土地所有权(包括空间权)的存在和垄断。空间级差地租曲线呈倒V曲线。
关键词:
级差地租 空间 空间权 马克思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汤在新
马克思在对古典学派价值理论的批判继承基础上,在价值论中实现了革命变革。为了澄清对马克思价值论的误解,从与古典学派的对比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以下观点在发达商品经济范围内,使用价值和价值一起成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完整的价值量规定对供求平衡的说明;价值形态理论揭示价值是物掩盖下的人与人的关系,不可能包含任何物质因素;价值规律作为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实现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化为按需要分配各种生产资源的实现形式。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批判继承 马克思 古典经济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智强
农业地租嬗变为城市地租,推动土地要素由农村流入城市,是城市化必然的内在演化逻辑。城市的平均土地地租收益与农村平均土地地租收益之间的差距不断地扩大;在农地转非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强势介入,使得农村应得到补偿的农业地租收益与实际地价的偏离程度进一步加大。农业地租嬗变、农业地租收益与实际地价的偏离导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而人口要素和土地要素的错配,是"城市病"以及"农村病"产生的根源。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戴双兴 朱立宇
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区域分化明显,一二三四线城市级差地租差异明显,但传统城市地租理论研究的是同一城市内不同地块的级差地租,难以对这一状况进行解释。本文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指导,提出城市宏观级差地租概念,反映不同层级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差异。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宏观级差地租数理模型,测算20个城市宏观级差地租量,分析我国城市宏观级差地租的演变规律,阐述城市宏观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关键词:
马克思 级差地租理论 城市宏观级差地租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戴双兴 朱立宇
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区域分化明显,一二三四线城市级差地租差异明显,但传统城市地租理论研究的是同一城市内不同地块的级差地租,难以对这一状况进行解释。本文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指导,提出城市宏观级差地租概念,反映不同层级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差异。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宏观级差地租数理模型,测算20个城市宏观级差地租量,分析我国城市宏观级差地租的演变规律,阐述城市宏观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关键词:
马克思 级差地租理论 城市宏观级差地租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方志 李海海
房地产业的发展有很强的带动效应。房地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从短期看可能跟需求有关,但长期而言实际上是由其租金决定的。通过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即转轨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化和土地供给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土地财政"是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
房地产价格 土地财政 马克思地租理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东作
"土地财政"是政府利用其垄断的土地征收权,通过低价征地并高价出售土地使用权而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的非学术化称谓。"土地财政"的制度基础是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和征地制度,直接诱因是分税制改革造成的地方财力不足。"土地财政"增加了我国地方政府可支配收入,间接维持了现行的分税制体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但"土地财政"也导致了失地农民数量的急剧增加,房价居高不下,地方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加剧,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稳健运行和社会的稳定。从马克思的地租"国债(国税)"理论入手,客观分析了我国"土地财政"存在的合理性,并探讨以"国税"替代"国债"的"土地财政"的改革思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先柱
本文基于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通过剖析地租资本化过程,发现导致我国土地价格上涨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在地租资本化过程中,银行年存款实际利率下降和投入土地的资本利息增加;二是在城市化发展的推动下带来的各种地租的增加。供求关系、竞争加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导土地价格变化。因此,必须在承认土地价格上涨客观性与必然性的同时,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予以适当调控。
关键词:
地租 地价 利息 级差地租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贾利军 郝启晨
基于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性质上的差异,可将数据区分为原始数据和价值数据。由于原始数据不具有价值属性,决定了其参与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是获取数据地租,分别表现为数据级差地租Ⅰ和Ⅱ、数据绝对地租Ⅰ和Ⅱ。原始数据积累与资本积累的内在逻辑是:原始数据积累导致数据地租的不断增长,其所有权和使用权直接合一,通过数据地租资本化产生促进资本积累的内在机制,进而形成原始数据积累与资本积累相互增强的正反馈机制。虽然原始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直接合一掩盖了二者本质上的分离,但理论上可以明确数据地租的价格和数据耕地的价格。研究结论可为数据确权、数据交易、相关数据法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