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91)
- 2023(4336)
- 2022(3644)
- 2021(3557)
- 2020(2912)
- 2019(6270)
- 2018(6536)
- 2017(11170)
- 2016(6620)
- 2015(7733)
- 2014(8029)
- 2013(7438)
- 2012(7276)
- 2011(6592)
- 2010(6771)
- 2009(6405)
- 2008(6499)
- 2007(6181)
- 2006(5459)
- 2005(4939)
- 学科
- 济(20678)
- 经济(20635)
- 管理(17391)
- 业(13325)
- 企(11318)
- 企业(11318)
- 学(8970)
- 中国(7248)
- 方法(7177)
- 制(7155)
- 教育(6552)
- 农(6408)
- 体(6332)
- 理论(6244)
- 财(5885)
- 数学(5372)
- 数学方法(5168)
- 银(4799)
- 银行(4772)
- 行(4603)
- 融(4561)
- 金融(4554)
- 业经(4485)
- 和(4388)
- 地方(4137)
- 教学(4054)
- 体制(3896)
- 农业(3699)
- 策(3600)
- 贸(3304)
- 机构
- 大学(96232)
- 学院(94753)
- 研究(36596)
- 济(29980)
- 管理(29207)
- 经济(28952)
- 中国(27708)
- 科学(25315)
- 理学(23933)
- 理学院(23571)
- 管理学(22763)
- 管理学院(22594)
- 京(22306)
- 农(21858)
- 所(20216)
- 研究所(18335)
- 农业(17510)
- 业大(16566)
- 江(16550)
- 中心(16503)
- 财(15943)
- 范(14417)
- 技术(14223)
- 师范(14154)
- 北京(14090)
- 院(13392)
- 省(13093)
- 州(12861)
- 财经(11696)
- 室(11288)
- 基金
- 项目(59522)
- 科学(44302)
- 研究(42230)
- 基金(40140)
- 家(36449)
- 国家(36105)
- 科学基金(28880)
- 省(24322)
- 社会(23370)
- 社会科(21726)
- 社会科学(21721)
- 划(20719)
- 教育(20653)
- 基金项目(20221)
- 自然(19293)
- 自然科(18851)
- 自然科学(18843)
- 自然科学基金(18469)
- 编号(18142)
- 资助(17005)
- 成果(16793)
- 重点(13847)
- 课题(13789)
- 发(12225)
- 部(12210)
- 计划(12122)
- 创(11669)
- 体(11593)
- 科研(11507)
- 年(11474)
共检索到158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临达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并不仅是一种为获取学位而写就的学术“习作”,也是一次依托现代性话语困境之背景而进行的理论探索。在写作过程中,马克思试图解决现代性生存背景下,个体话语与总体社会认同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马克思也对个体话语的现代性生存模式提出了崭新要求。从马克思的研究来看,现代性的总体话语和个体话语都要妥善处理秩序与个性的微妙关系。唯有如此,话语对社会运行才具有维持稳定、保障权益、促进变革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回归原典,发掘马克思主义话语知识生产的内在机理,可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和意识形态话语的知识生产提供方法上的重要启迪。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浩 谢翾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通过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比较,阐明自己的自由观即自由是自己规定自己,这主要是通过自由与自我意识、原子的偏斜运动、定在、矛盾等的关系中彰显出来的。
关键词:
自由 自我意识 偏斜运动 定在 矛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覃志红
在消费社会,生产的基础性作用受到质疑,马克思生产理论遭遇到严峻的挑战。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这一"原本"进行批判的过程中,总体生产思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坚持了一种生产的自我反思的批判态度。在他看来,"生产是总体",生产的这种总体性不仅体现在生产的内容上,还体现在生产的过程、结构、环节及其社会功能上。从马克思总体生产思想的视域来审视当今的消费社会,可以发现,消费作用的凸显并未脱离生产的逻辑,其背后有着深层的社会生产背景。在消费社会,符码并非取代物质生产而完全居于主导,而符号消费的实质是一种精神消费,消费社会仍旧遵循着资本生产的逻辑,它本身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摆脱当前金融危机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
总体生产 消费社会 生产的逻辑 金融危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省龙
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然涉及、并从本质上剖析作为生产关系固定化和规范化表现形态的一个社会的各种经济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的制度体系。经济制度本身因此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并形成了一个宏大的制度分析的理论体系。因此,可以在某种意义上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为一种制度经济学,或一种关于社会制度分析的理论体系。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资本论》就是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结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经典分析范例。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伟
阿多诺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相遇于“个体主体性的逻辑建构”,其焦点在于“个体主体性”的未来预期。基于“个体主体性”的差异性诉求,阿多诺哲学的“经验”视角和“绝对否定”的逻辑工具实际上将马克思的“实践”观点视为一种抽象统治,并剥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超越性维度,从根本上否定了“个体主体性”社会建构的可能性。最终结果是,阿多诺哲学无法超越“市民社会”,它虽然批判了现代社会的一切“同一性”形式,却避开了这些形式中所内涵的资本主义价值理念。
关键词:
阿多诺 马克思 个体主体性 实践
[期刊] 求索
[作者]
金永兵
关键词研究,为从方法论或元理论的意义上探寻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可能性:通过构建"范畴群"并进行术语革命,将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重新纳入社会总体话语中以助其恢复现实价值。关键词研究这一方法在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建构中还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在概念化、历史化等方面遭遇到了难题。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丽
构建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20世纪初解答中国社会发展出路问题进程中时刻面临的历史使命。瞿秋白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杰出的文化气质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思考并回答了在中国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至关重要的三大课题,即:中国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话语?马克思主义话语在中国表达些什么?马克思主义话语在中国应当怎样表达?他的答案勾勒出以回应问题、凝练概念、创新形式为要素的话语建设方案,是当前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发展的重要历史资源。
关键词:
瞿秋白 马克思主义 话语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爱与个体属人性的获致使"人"从生物个体走向社会个体,从情感教育到审美教育促使个体感性能力获得发展,从理智教育到综合创造促进理智兴趣的发展与超越,幸福之人、审美之人、理智之人、道德之人是个体成长的目标序列。理想的教育在于让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能依照自身的内在基础与发展特点充分地显现自身,使得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能达到自身功能的最大化,个体生命在此过程中逐步趋于完整而健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永佶
按照通常的说法,马克思主义体系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当提出“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时,总有人会问:人口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是属于哪一部分?是否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外的独立部分?如果是后一种情况,那么是否与马克思主义的体系相冲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邹传教
文章在全面分析马克思社会必要扣除原理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马克思的整体分配观。作者认为,从马克思整体经济思想来看,马克思分配理论的核心原理应该是:"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占有产品"的理论。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的整体分配观,对于我国当前在经济改革中更好地坚持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方向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仰海峰
自卢卡奇等第一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者之后,总体性思想成为后来者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思想的一个重要基点。在这一过程中,国外马克思主义者的总体性思想也发生着重要的变化:在法兰克福学派那里,一方面,总体性思想是其理论的重要主题;另一方面,对总体性的反思又推动着他们放弃了同一性的哲学,走向非同一性的哲学思考;在法国马克思主义者萨特看来,总体性是一种凝固化的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强调的是总体化。对总体性的反思推动着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如何建构一种非奴役的、非同质化的总体,成为他们的理论主题。总体性思想的建构、解构与再建构,一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演变;另一方面体现了当代学者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变迁时的理论思考。
关键词:
总体性 伪总体性 总体化 同一性 否定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锡喜
对于人类解放的终极关怀,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活动和革命实践活动。马克思在思想上超越了资产阶级理性批判精神,在立场上超越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情怀、历史的和世界的宽阔视野、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的实践精神。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范锡文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体系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想。在这个体系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主题——人道主义:以追求人的解放,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通过经济提升、社会进步、人的发展逐步建构起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体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但同时在国际竞争中,中国的经济地位与发言权是不匹配的。因此,有必要以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为基点,建构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话语体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费利群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方法论对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认识具有重要的启示:第一,对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必须从总体上而不是从某一方面进行理解;第二,经济全球化具有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第三,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四,经济全球化不是一种目标,甚至也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而是一种客观趋势和一个主观的过程。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宇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构想内蕴着深刻的总体性辩证法。它以无数实践性的生命个体的生产和交往为根基,使人类全部社会生活在横、纵两个维度,即共时性的社会结构与历时性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断向外延伸至未来、开放性的总体结构。任何经验事实只有以总体的内部核心为中介,成为其中的具体环节,才能获得本质性呈现和必然性展开的正确理解;任何价值理念只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走向现实化,才能扬弃其抽象性。共产主义自由与解放的价值原则成为在价值与事实的相互扬弃中不断现实化的历史过程。总体性辩证法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意义在于,它能够引导人民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场的历史必然性,理性对待与中国奇迹同时存在的社会问题,成为坚定道路自信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