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68)
- 2023(2595)
- 2022(2252)
- 2021(2252)
- 2020(1734)
- 2019(3977)
- 2018(4025)
- 2017(7209)
- 2016(4371)
- 2015(4873)
- 2014(4839)
- 2013(4586)
- 2012(4529)
- 2011(4295)
- 2010(4473)
- 2009(4074)
- 2008(4204)
- 2007(3772)
- 2006(3339)
- 2005(3002)
- 学科
- 济(13516)
- 经济(13485)
- 管理(7794)
- 业(7306)
- 学(6430)
- 企(5572)
- 企业(5572)
- 教育(5405)
- 方法(4922)
- 农(4072)
- 中国(3871)
- 数学(3843)
- 数学方法(3724)
- 思想(3496)
- 政治(3238)
- 理论(3209)
- 业经(3006)
- 财(2973)
- 融(2936)
- 金融(2932)
- 农业(2862)
- 制(2842)
- 思想政治(2830)
- 政治教育(2830)
- 治教(2830)
- 德育(2808)
- 和(2806)
- 银(2563)
- 银行(2543)
- 行(2477)
- 机构
- 大学(65859)
- 学院(63229)
- 研究(25557)
- 济(21326)
- 经济(20801)
- 管理(18632)
- 中国(18257)
- 科学(18084)
- 理学(15937)
- 理学院(15620)
- 管理学(15085)
- 管理学院(14979)
- 京(14735)
- 所(14353)
- 农(14211)
- 研究所(13353)
- 范(11616)
- 师范(11483)
- 农业(11481)
- 财(10814)
- 中心(10562)
- 业大(10477)
- 江(10246)
- 师范大学(9497)
- 北京(9256)
- 院(8947)
- 财经(8600)
- 教育(8040)
- 州(7960)
- 科学院(7937)
- 基金
- 项目(41297)
- 科学(31679)
- 基金(29480)
- 研究(28886)
- 家(26888)
- 国家(26664)
- 科学基金(21254)
- 社会(17108)
- 社会科(15886)
- 社会科学(15880)
- 省(15619)
- 基金项目(15219)
- 教育(14386)
- 自然(14330)
- 划(14271)
- 自然科(14000)
- 自然科学(13992)
- 自然科学基金(13750)
- 资助(11880)
- 编号(11480)
- 成果(11350)
- 重点(9843)
- 部(9299)
- 课题(8786)
- 发(8654)
- 计划(8387)
- 创(8328)
- 科研(8035)
- 创新(7862)
- 大学(7844)
共检索到97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振华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包括政治、社会及经济诸多方面内容。它不仅要求法律上平等,而且要求实际平等。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平等只是形式的表面(法律上)的平等,社会主义形式上平等和实际不平等不可避免。要实现真正平等,必须消除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冬梅
马克思和恩格斯农业合作思想对当下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其农业合作思想吸收借鉴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建立公社的初衷和愿望,并在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所形成。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合作思想重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强调农业发展有利于人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共产主义。新时代,积极推进农业合作社的规模经营,提高生产经营集约化水平,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积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农业合作 启示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林祖华
改善民生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课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学说中,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作用、切实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其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思想对当今中国不断推进民生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民生思想 人民群众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吕途 杨贺男
马克思、恩格斯具有丰富的生态经济思想,其中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前提和财富源泉、尊重自然规律和合理调节"物质变换"以及"两个和解"的思想,等等。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经济思想,为人类走向生态文明奠定了深厚的思想渊源和理念基础,同时对确立科学的生态环境法治观具有重大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瑾 王敢
在深刻揭穿自由贸易论者所散播的贸易自由可以提高工人工资、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谬论的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辛辣讽刺了自由贸易论者以"自由"之名掩盖剥削雇佣工人和殖民地人民之实。他们还揭示了自由贸易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以及自由贸易背后的工业垄断优势。针对有人提出中国主张自由贸易、反对逆全球化是一种"错位"的质疑,本文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由贸易思想,指出自由贸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只有把中国自己的事办好,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自由贸易乃至对外开放才能行稳致远。
关键词:
自由贸易 资本 生产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小华
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教育思想来源于他们对工业革命与社会化大生产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教育思想主要围绕技术教育的地位、目的和方法三个方面展开,包括技术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核心地位观、面向人的全面发展的技术教育目的观以及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技术教育方法论。在这些思想的启发下,新工业革命时代的职业技术教育应重申其基础性地位,强化其人文本性,凸显其跨界特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石玉顶
马克思恩格斯面对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城市的扩张所引起的城乡对立和矛盾的现实,提出了丰富、系统且富有科学预见性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学习和领会这些思想,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城乡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正江
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把人的自然属性当作人的根本属性之一。国外最新科学揭示了人的自然属性对人的社会活动具有深刻影响。人的本性基本上是利己的,马克思、恩格斯有过反复地论述。现代科学也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利己有损人利己、利人利己等多种情况。前者产生恶,后者产生道德。道德教育不能把外在的道德规范、道德概念等灌输给学生,而应从人的利己性开始,培养理性、情感等道德要素,培养合作与互惠互利等道德精神,教育学生追求道德真理,获得道德自由。教育过程与方法上要坚决反对灌输,采用引导、发现、建构、对话等方法。
关键词:
人性 利己 人的自然属性 灌输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向国成 刘晶晶 罗曼怡
梳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分工理论,可以发现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早已阐述分工发展与市场扩展之间循环累积的相互促进关系,而这被理论界称之为"斯密-杨格定理"。从思想史贡献和理论体系来看,这一命名完全忽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贡献。本文忠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论著,开展了以下工作:(1)追溯思想渊源,梳理发展脉络,从思想史上阐明是马克思恩格斯最早最完整地论述分工发展与市场扩展之间循环累积的相互促进关系思想;(2)阐明"两类分工"在分工发展与市场扩展中的地位,并对"分工是政治经济学的一切范畴的范畴"提出新解释;(3)基于分工是"社会劳动的总体形态",解析分工的内在结构,提出以分工发展与市场扩展之间循环累积的相互促进关系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机制,以此为基础解释现实经济问题,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分工与市场思想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
分工发展 市场扩展 经济发展机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斌彬
对法律进行经济分析并非是波斯纳等西方法经济学者的专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己的多部著作中早就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法经济学思想。与西方法经济学相比,马恩法经济学思想虽也关注法律效率,但它却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内核,运用整体主义方法论来探讨人类社会法律制度的整体变迁,较为宏观抽象。可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开创了法经济分析的唯物主义先河,而且还为西方法经济学学科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他们两人堪称法经济学的伟大先驱。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法经济学 唯物主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其中的发展思想包括六个方面,即发展是人类社会存在与进步的实质,人的发展是发展的旨归,社会实践是发展的根本,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是发展的前提,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是发展的关键,人与自我之间的协调是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发展思想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罗雄飞
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分析方法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础,将黑格尔式的思维形式与近代科学精神结合起来,由此形成的理论结构类似于一种先验的结构。相对于黑格尔而言,马克思在思想方法上实现了超越,理论体系则有待完善,具有巨大的拓展空间。由于恩格斯的认识"偏差",这种拓展空间受到一定的影响。恩格斯的认识"偏差"还模糊了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特质,在理论逻辑方面引起一些质疑。这种"偏差"在促使人们把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理论当成僵化的简单模式方面也有一定影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罗雄飞
对于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政治经济学方法,恩格斯对《资本论》的解读未能充分加以体现。他对《资本论》第一卷、第三卷的不同评价,主要是基于理论与现实经济关系的密切程度。他将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同理论层面的分析,看成不同社会形态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历史差异的理论抽象,生产价格被直接当成市场价格的抽象反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盛辉
马克思恩格斯分析研究资本主义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撷取空想社会主义的城乡关系发展的相关理论,形成了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城乡融合及其发展思想: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前提;发展和协调布局生产力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基础;以城带乡是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途径;工农产业融合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客观要求;科学技术发展是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推力。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是新时期统筹城乡发展、协调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理论指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林忠
马克思、恩格斯的股份公司理论研究林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论》以及其它一些著作和文章中,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关系上,特别是从商品经济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一般规律上,对资本主义股份公司的产生、性质和作用作了深入细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