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48)
2023(5876)
2022(4936)
2021(4490)
2020(3703)
2019(8035)
2018(8028)
2017(15339)
2016(8351)
2015(9392)
2014(9367)
2013(9059)
2012(8328)
2011(7614)
2010(7776)
2009(7594)
2008(7559)
2007(7074)
2006(6426)
2005(6006)
作者
(23500)
(19690)
(19664)
(18880)
(12670)
(9499)
(9098)
(7566)
(7429)
(7218)
(6830)
(6602)
(6594)
(6424)
(6273)
(6021)
(5845)
(5808)
(5767)
(5729)
(5044)
(4811)
(4704)
(4608)
(4557)
(4431)
(4411)
(4410)
(3974)
(3793)
学科
(30524)
经济(30365)
管理(29953)
(25308)
(23660)
企业(23660)
(12848)
(12371)
方法(11412)
业经(9852)
中国(9518)
(8722)
(8562)
数学(7610)
数学方法(7522)
理论(7480)
体制(7314)
(7222)
(7143)
财务(7124)
财务管理(7104)
(7059)
企业财务(6776)
(6532)
银行(6518)
(6213)
(6147)
税收(5780)
(5765)
金融(5761)
机构
大学(123676)
学院(121521)
(50034)
经济(48926)
管理(44378)
研究(40967)
理学(37642)
理学院(37222)
管理学(36698)
管理学院(36458)
中国(31502)
(28849)
(25353)
科学(22973)
财经(21645)
(20245)
(19767)
(19467)
中心(18510)
(17960)
研究所(17747)
经济学(16243)
财经大学(16015)
北京(15770)
(15764)
师范(15611)
业大(15581)
(14761)
(14517)
经济学院(14347)
基金
项目(77203)
科学(61767)
研究(59005)
基金(57084)
(48605)
国家(48167)
科学基金(41733)
社会(40780)
社会科(37371)
社会科学(37358)
基金项目(29641)
(29641)
教育(27972)
自然(24971)
(24825)
自然科(24384)
自然科学(24380)
自然科学基金(23976)
编号(23691)
资助(22126)
成果(21425)
(21124)
(18183)
重点(17432)
课题(16917)
国家社会(16613)
(16368)
(16337)
教育部(16206)
(15436)
期刊
(61555)
经济(61555)
研究(40415)
中国(28970)
(24792)
学报(18820)
管理(18430)
(17947)
科学(17200)
教育(15917)
大学(15078)
学学(14066)
(12702)
金融(12702)
财经(12094)
农业(11094)
(10359)
经济研究(9285)
技术(9241)
业经(8744)
问题(7759)
(6537)
财会(5898)
(5855)
改革(5799)
(5799)
(5698)
会计(5679)
理论(5477)
科技(5368)
共检索到193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邓崇清  
一、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思想的科学含义本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展开了热烈的争论。这种争论,源于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所作结论的一段话的不同理解: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刘志国  
"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其实质是公有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长期以来,理论界过分强调了个人所有制的公有制性质,而对于个人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不够重视,并因此在实践中造成了一些偏差,这就需要在维护公有制的前提下,探索实现个人所有权的形式。而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必须真正让劳动者享有所有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项启源  
《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7期刊载了汤在新教授《不要把股份制与公有制对立起来》的文章,(以下简称汤文)对我在《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4期发表的《不能把股份制等同于公有制》一文(以下简称拙文)进行商榷。既然是指名批评,我愿意做出回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邹恒甫  
本文通过回顾孙冶方和顾准的学术生涯,追溯了1950年代以来马克思价值规律在中国的历史发展。文章还证明,马克思的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个人所有制的科学演进是资本主义经济自然发展的产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钧  
马克思所说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是指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所有制关系,它与社会主义阶段的公有制有重大区别。把股份制看作是实现"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形式是对马克思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庸俗化解释。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股份制是私人资本的联合形式,不具有任何"新社会因素"。股份制作为一种资本联合形式,其经济关系性质不能由形式本身决定,只能由参加联合的成员的性质决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股份制企业的公有性只能由社会主义国有资本参与的程度和所占比重决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焕山  刘帆  
社会主义国有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直接掌握和运用的资本,它的经营方式可以多样化,但所有制形式只有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部分成员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成员可多可少,但无大小之别,可以有若干实现形式。退出的国企将资产转让给部分社会成员所有,实际上是国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最明显、最突出、最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特征,是一个国家社会里最积极、最活跃的社会主义因素。坚持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在中国,公有制必须坚持,这也是真正的立场问题、方向问题、根本问题。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社会,完全可以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劳动人民生活福利水平和极大地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路子。中国要有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公有制就要认识到: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变革和发展的终极目标,公有制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必然体现,公有制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最明显、最突出、最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特征,是一个国家社会里最积极、最活跃的社会主义因素。坚持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在中国,公有制必须坚持,这也是真正的立场问题、方向问题、根本问题。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社会,完全可以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劳动人民生活福利水平,极大地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路子。中国要有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公有制就要认识到: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变革和发展的终极目标,公有制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必然体现,公有制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最明显、最突出、最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特征,是一个国家社会里最积极、最活跃的社会主义因素。坚持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在中国,公有制必须坚持,这也是真正的立场问题、方向问题、根本问题。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社会,完全可以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劳动人民生活福利水平,极大地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路子。中国要有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公有制就要认识到: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变革和发展的终极目标,公有制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必然体现,公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最明显、最突出、最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特征,是一个国家社会里最积极、最活跃的社会主义因素。坚持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在中国,公有制必须坚持,这也是真正的立场问题、方向问题、根本问题。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社会,完全可以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劳动人民生活福利水平和极大地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路子。中国要有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公有制就要认识到: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变革和发展的终极目标,公有制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必然体现,公有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张淑君  
重新诠释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张淑君【关键词】"重建个人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公有制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阐明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科学地概括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发生、发展和必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的历史辩证法。马克思指出:"从...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珏  
所谓社会主义公有制,它必须满足两个要求,第一就是必须社会化;第二就是必须恢复劳动者个人财产权。这两个要求统一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科学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是唯一能够实现两个要求相统一的公有制形式
[期刊] 改革  [作者] 塞风  向松祚  
本文的目的是拟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论证明确的产权结构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产权理论不仅有深入系统研究的必要,而且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正是以揭示社会经济制度的财产权利结构(产权结构)为其最显著的特色,我们完全应当而且有可能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创建社会主义公有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兴茂  彭金柱  
鉴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中所遇到的巨大困难 ,我们不但要积极探索传统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而且更要拓展视野 ,努力探索公有制的新形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盖博华  
所有制问题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来马克思主义者最为关切的理论之一。党的十五大,重新认识了公有制的含义,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