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10)
- 2023(6429)
- 2022(5485)
- 2021(5308)
- 2020(4324)
- 2019(9849)
- 2018(9825)
- 2017(18961)
- 2016(10483)
- 2015(12153)
- 2014(12194)
- 2013(12045)
- 2012(11674)
- 2011(10700)
- 2010(10855)
- 2009(10216)
- 2008(10655)
- 2007(9647)
- 2006(8231)
- 2005(7440)
- 学科
- 济(49098)
- 经济(49023)
- 管理(29939)
- 业(28478)
- 方法(26809)
- 企(24629)
- 企业(24629)
- 数学(23219)
- 数学方法(22951)
- 财(12562)
- 学(12040)
- 中国(11123)
- 农(10089)
- 业经(9384)
- 理论(9239)
- 贸(9092)
- 贸易(9088)
- 易(8758)
- 制(8581)
- 融(7985)
- 金融(7982)
- 务(7870)
- 财务(7857)
- 教育(7854)
- 财务管理(7836)
- 企业财务(7456)
- 银(7171)
- 银行(7147)
- 地方(7077)
- 和(7053)
- 机构
- 大学(164782)
- 学院(159707)
- 济(64717)
- 经济(63400)
- 管理(57794)
- 研究(51718)
- 理学(49927)
- 理学院(49377)
- 管理学(48427)
- 管理学院(48137)
- 中国(40126)
- 京(34209)
- 财(32228)
- 科学(31669)
- 所(26142)
- 财经(25981)
- 农(25271)
- 江(23865)
- 中心(23778)
- 经(23737)
- 研究所(23508)
- 业大(22416)
- 范(21884)
- 师范(21641)
- 北京(21581)
- 经济学(21578)
- 农业(20008)
- 经济学院(19450)
- 财经大学(19434)
- 州(18921)
- 基金
- 项目(101201)
- 科学(79129)
- 基金(74453)
- 研究(72760)
- 家(64420)
- 国家(63874)
- 科学基金(54591)
- 社会(46766)
- 社会科(44174)
- 社会科学(44164)
- 基金项目(38300)
- 省(37568)
- 教育(35592)
- 自然(35004)
- 自然科(34214)
- 自然科学(34205)
- 自然科学基金(33633)
- 划(32210)
- 资助(32069)
- 编号(28613)
- 成果(25407)
- 部(23573)
- 重点(22662)
- 教育部(20765)
- 创(20480)
- 大学(20355)
- 发(20187)
- 课题(20059)
- 科研(19682)
- 国家社会(19516)
共检索到239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孙夺
无论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解决在中国这样生产力原本不够发达的国家如何走通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这一逻辑的起点,正是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而庸俗生产力论及"补课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彻底否定,是对中国道路之根本逻辑前提的根本性颠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兴海 陈鹏
陈云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终生勤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擅长马克思主义哲学,能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精髓,提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等哲学观点,使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国化。新中国成立后,他娴熟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处理经济建设中的中央与地方、计划与市场、积累与消费、农轻重比例等"四大"关系。重温陈云经济思想中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内涵,探析他运用唯物辩证法处理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学习他的经济思想方法和经济工作方法,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者 经济思想 唯物论 辩证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兴海 陈鹏
陈云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终生勤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擅长马克思主义哲学,能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精髓,提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等哲学观点,使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国化。新中国成立后,他娴熟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处理经济建设中的中央与地方、计划与市场、积累与消费、农轻重比例等"四大"关系。重温陈云经济思想中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内涵,探析他运用唯物辩证法处理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学习他的经济思想方法和经济工作方法,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仍然具有重要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者 经济思想 唯物论 辩证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谭虎娃
共产主义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之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作为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生产力,在世界历史上总体表现为连续性和继承性,而在个别民族国家则表现为跨越式发展。人类社会历史的更替总体呈现出社会发展从低级到高级的一般规律性和各民族国家发展的多样性和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共产主义革命呈现出多国无产阶级联合行动的"多国胜利"和单个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一国胜利"的多样性和特殊性,这些都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生动体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华
唯物辩证法体现的是客观世界的一般规律,同样适用于思想政治工作。文章总结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认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处处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哲理,正确使用唯物辩证法,可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觉性、前瞻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科研单位 思想政治工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学曾 宗景才
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朱学曾,宗景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解决许多极其复杂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在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工作千头万绪,要做的事情很多。目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是要在广大干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卫东
《资本论》之所以能够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就在于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的运用。《资本论》研究方法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客观逻辑 (关于客观对象自身发展辩证法的思想形式 )和主观逻辑 (关于思维自身的辩证法的思想形式 )的统一 ,马克思将辩证法作为其逻辑和认识论的灵魂 ,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对一种具体的社会形态 (资本主义社会 )和一门具体科学 (政治经济学 )的研究 ,不仅使辩证法哲学得到充分而严格的验证 ,而且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内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传智
人们有时会忘记辩证法,但辩证法却从来不会因此忘记光顾任何一个场合和任何一个过程的。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应具有怎样的辩证观点,才不负于辩证法对企业的光顾呢?(一)对立统一观。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它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企业是生产经营的实体,它通过产销活动与市场需求发生着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在社会的经济活动中,物质资料的需求与企业的供给之间经常发生着矛盾。矛盾的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从而实现对立之统一。这种层出不穷的矛盾的产生与解决,就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就是企业的生命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仁营 胡月庆
美中经济冲突的实质,既不能仅从美国领导人个性,也不能从冲突具体内容来确定,而应该以唯物辩证法关于本质决定和本质发展方面的内容为方法论指导,对其做动态而全面的探析。从冲突进展的时态看,美中经济冲突呈现为一种历时衍生而又共时互动的"逐步出场"的冲突;从冲突的规则范围看,美中经济冲突是现有国际秩序规则内部而又超越现有国际秩序规则内部的冲突;从冲突的性质看,美中经济冲突是以霸权主义与反霸权主义为主要矛盾,又超越这一矛盾,向颠覆社会主义制度与反颠覆社会主义制度这一矛盾转化的"综合"冲突;从冲突的演化态势看,美中经济冲突是"战"中有"和"、"和"中有"战","谈谈打打"呈现为一种"战略常态"的冲突。我们应该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复兴的历史坐标来审视这一冲突的必然性、长期性,合理应对美中经济冲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肖磊
资本主义向世界扩张过程中孕育产生了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跨越"卡夫丁大峡谷"的实践命题,开启了人类历史新进程。这个历程包括政治前提确立、基本制度形成和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贯穿三个历史时期的总问题是没有经历典型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和生产力高度发展的落后国家如何跨越"卡夫丁大峡谷"的问题。文章认为,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推进到了更高阶段和新的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新时代的政治经济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春生
针对性、兴趣性、自觉性是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步步深入的关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使党集规律性、时代性、先进性于一身,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只有从矛盾分析法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及价值观的高度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真正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和伟大意义,才能使青年一代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关键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唯物辩证法 价值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君
马克思劳动辩证法思想具有双重维度:在哲学维度中,劳动作为社会存在的本体,是“既定社会”和“现实的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政治经济学维度中,马克思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的内在矛盾这条隐形的线索,揭示笼罩在劳动上的资本主体自我运动的本质,并基于资本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主张将辩证法的革命性和批判性贯穿到底。马克思劳动辩证法思想的哲学维度和政治经济学维度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或者说是本体论和价值论的关系。马克思劳动辩证法思想是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三者的统一,其在本体论意义上把劳动作为人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价值论层面把实现劳动自由与解放作为根本的价值指向,在方法论层面强调分析劳动问题时的辩证思维。研究马克思劳动辩证法思想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在认识劳动价值时,要明确劳动是乐生要素和谋生手段的统一,坚持运用劳动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统一、劳动功利性价值与超功利价值的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社会物质资料极大丰富、提升个人劳动能力和思想认识以促进劳动自由。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陶江
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要从基本方法和“基因”层面的变革开始。19世纪的自然科学限制了辩证法的水平和马克思的视野;《资本论》存在“基因”缺陷。马克思不了解商品的“原子核”;没有自觉地分解使用价值概念;没有建立起劳动与需求、效用与价值对称的微观结构;没有发现“需求二重性”。但是,《资本论》的内在逻辑通过自我复制和自我修复,可以将劳动价值论升格为“资源价值论”。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需要反思。唯物辩证法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就将转化为形而上学。社会主义运动中的经验教训与价值理论中的“基因”缺陷有必然的联系。《资本论》的“基因”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柯阳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七章关于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的论述中,通过工资这个现象形态来揭露工资的本质。马克思在分析中,精辟的阐明了本质和现实、直线和曲线的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都作了杰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贡献。马克思从资产阶级社会的表面现象出发,分析工资表现为工人劳动的价格。然后着重来分析隐藏在这个现象形态背后的实质,他把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重农学派对工资的看法摆在读者面前,对之进行了批判的分析。马克思指出:“劳动的价格”这个说法是“古典政治经济学毫无批判地从日常生活中借用”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