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0)
- 2023(11118)
- 2022(9482)
- 2021(8501)
- 2020(6763)
- 2019(15653)
- 2018(15457)
- 2017(28443)
- 2016(15855)
- 2015(17742)
- 2014(17769)
- 2013(17740)
- 2012(16961)
- 2011(15712)
- 2010(16087)
- 2009(14906)
- 2008(14953)
- 2007(13925)
- 2006(12748)
- 2005(12071)
- 学科
- 济(71297)
- 经济(71229)
- 管理(40824)
- 业(40531)
- 企(30162)
- 企业(30162)
- 中国(24040)
- 方法(22053)
- 农(21506)
- 地方(20078)
- 数学(17733)
- 数学方法(17487)
- 业经(17217)
- 学(16521)
- 农业(15001)
- 财(14720)
- 贸(13588)
- 贸易(13572)
- 易(13061)
- 制(12962)
- 理论(12852)
- 融(12770)
- 金融(12764)
- 银(12424)
- 银行(12374)
- 行(11975)
- 发(11705)
- 教育(11477)
- 地方经济(11103)
- 和(10617)
- 机构
- 学院(231507)
- 大学(229182)
- 济(91424)
- 经济(89358)
- 研究(86533)
- 管理(75794)
- 中国(67126)
- 理学(62163)
- 理学院(61334)
- 管理学(60043)
- 管理学院(59604)
- 科学(53821)
- 京(51297)
- 所(46713)
- 财(44802)
- 农(43363)
- 研究所(41566)
- 江(39680)
- 中心(38285)
- 范(34600)
- 师范(34211)
- 业大(33914)
- 财经(33913)
- 农业(33608)
- 北京(33516)
- 州(32095)
- 院(31214)
- 经(30439)
- 省(30246)
- 经济学(28439)
- 基金
- 项目(139001)
- 科学(106329)
- 研究(104202)
- 基金(95480)
- 家(84313)
- 国家(83494)
- 科学基金(68576)
- 社会(63659)
- 社会科(60059)
- 社会科学(60045)
- 省(56406)
- 基金项目(48389)
- 教育(48256)
- 划(47036)
- 编号(43415)
- 自然(42019)
- 自然科(40980)
- 自然科学(40971)
- 自然科学基金(40207)
- 资助(40072)
- 成果(37586)
- 发(35708)
- 课题(32701)
- 重点(32376)
- 部(29529)
- 发展(28731)
- 创(28259)
- 展(28250)
- 性(27180)
- 年(26750)
共检索到38798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艳 程恩富
本文在坚持马克思关于活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基础上 ,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变动规律”这一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作一新的创造性发展 ,认为关于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反向运动的表述只是一种实际状态 ,而非全部状态 ,且不完全适应纵向分析 ;强调就一般意义上讲 ,个别企业、同一部门或行业和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会使商品价值总量呈现出增长趋势。这是因为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劳动生产率提高或多或少都会伴随着劳动复杂化和熟练化的提高
关键词:
劳动 劳动价值论 劳动生产率 价值量变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陆夏 刘晔
在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是"成反比"还是"成正比"的争论中,部份学者往往混淆了个别劳动生产率、部门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这三种不同的劳动生产率。事实上,劳动生产率的类别、劳动复杂性及使用价值质的变化都会改变二者的关系:在不考虑经济发展因素与劳动复杂性的条件下,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仍然"成反比",但在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动态条件下,二者的关系则取决于个别与部门两种劳动生产率变动比率上的差异;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并不必然改变商品价值总量,影响商品价值总量的根本因素还是来源于劳动的复杂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解放
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该理论在表述上的差异性,常常会产生认识上的误解。因此,全面、准确地把握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有助于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本文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生产力 商品价值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解龙
作者认为,方法论问题是我国经济理论界对劳动价值论研究和发展非常有限的首要障碍。因此,作者引入时间因素,分析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例的原理,认为从孤立的静态角度来分析,是完全正确的,但从动态和发展的角度分析,则不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温旭
数字劳动价值一方面关涉数据商品世界的本质,探究数字劳动何以被抽象成数据商品、数字货币和数字资本等数字价值形式;另一方面关涉数字价值决定和数字价值量度。数字资本主义的数字要素价值理论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其掩盖了数字价值的数字劳动本质。数字价值是数字劳动的数字社会抽象,“数据商品—数字货币”关系发展成数字资本关系才能使得数字社会抽象得到充分呈现。在数字价值补偿的更新体系中,数字资本积累具有普遍存在性,而数字剥削具有隐秘存在性。数字资本的生产性构建于数字劳动的生产性,然而随着数字劳动生产力的提升,数字资本利润率却下降,这种背反关系暴露出数字资本主义的危机所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徐璐
智能革命驱动下的“无人工厂”“无人车间”等“无人化”生产使企业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数量不断减少,而企业所获利润却不断增加,所形成的活劳动在相对减少而价值量却在不断增加的这种“此消彼长”的矛盾,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对“无人化”生产中的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无人化”生产中人的活劳动始终在场、“无人化”生产中物化劳动的价值转移这几个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可以证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并没有过时,依然可以解释“无人化”生产这一经济现象。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恩桢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本身就是继承与发展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劳动价值论的结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必然要有发展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必须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 ,从而 ,需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真粹与本质 ,才能谈得上进一步的发展 ;研究劳动价值论发展时 ,在方法论上必须把握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之别、一元价值论与多元价值论之别、理论研究与政策运用之别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治国
马克思说:“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对马克思所说的“劳动的生产力”(即劳动生产率——笔者注)的“劳动”应该如何理解?有的同志理解为是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在内的全部劳动。但更多的同志却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开金 殷如宏
在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中 ,劳动生产率作为影响商品价值量的重要因素 ,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成反比 ,已是理论界长期广泛应用的定论。但若深化对这一理论的研究 ,我们还能发现 ,从简单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两个前提出发 ,我们完全能获得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关系的另一解 :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提高或降低 ) ,与劳动者劳动量的支付能力成正比 ,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无关 ,与单位时间内商品的价值总量成正比。这一认识也是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间的真实关系的描述 ,这样的认识并不妨碍我们对传统经济理论的若干重要问题的理解 ,且可能提供出一个解释现代社会诸多经济现象的新视角。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光伟
当下劳动价值论所遭遇的危机,需要实践性的根本解决。整体解读劳动价值论,其在方法论与理论的结合层面形成系统的扩展张力,展开为劳动-价值-价格的研究主线和逻辑发展图景。形成三个层面的结构性认识:(1)劳动是历史二重的规定,构图为本体论上的存在和机制,从中细化出同质劳动、异质劳动范畴;(2)价值是社会总体的规定,构图为关于社会实体的存在和机制,从中细化出同质商品、异质商品范畴;(3)价格是政治实践的规定,构图为关于现象运动的存在和机制,从中细化出社会价格、内部价格范畴。这些不同层级的存在及其运动机制,形成为系统总体的差别的统一。该研究表明:劳动价值论不仅是一种理论关系,更为主要地,也是一种实践关系,...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构图 劳动 价值 价格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邓宏图
一、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证主义有人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所体现的方法是进化论的。这个表述当然是不甚确切的,但却也道出了马克思方法论的实质:他把社会形成看成是演进的,那么构成社会的一切基质,比如,商品、货币、资本乃至生产方式无一不是演进的。熊彼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乐群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今社会状况虽与马克思所处的社会发生了众多变化,但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依旧未被动摇。因此,在智能时代,我们应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正确分析人工智能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坚定人的主体地位,积极应对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的就业问题,顺应智能化的生产方式变革,促进经济的稳定向好发展。
关键词:
智能时代 人工智能 劳动价值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艾斐
改革与发展 ,是我们时代的两大主题 ;市场经济是我们实现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运行机制和经济形式。在这种全新的社会实践中所必然要出现的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都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阐发和引导。正是在这个过程中 ,实践对劳动价值论既提出了挑战 ,又提出了希求。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和兑取这种冀求 ,我们就一定要用坚持和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并在坚持与发展中赋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以新的理论活力与时代风采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