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82)
2023(3204)
2022(2671)
2021(2475)
2020(2149)
2019(4661)
2018(4501)
2017(8525)
2016(5010)
2015(5237)
2014(5214)
2013(5267)
2012(4867)
2011(4489)
2010(4416)
2009(3951)
2008(4006)
2007(3581)
2006(2947)
2005(2659)
作者
(17564)
(15029)
(14755)
(14069)
(9733)
(7437)
(6625)
(5792)
(5688)
(5405)
(5220)
(5031)
(4976)
(4968)
(4795)
(4766)
(4625)
(4476)
(4339)
(4286)
(4090)
(3818)
(3744)
(3556)
(3394)
(3363)
(3362)
(3273)
(3263)
(3189)
学科
(15368)
经济(15349)
(12258)
管理(11198)
(9951)
企业(9951)
方法(7993)
(7219)
数学(6952)
数学方法(6862)
(4871)
(3779)
中国(3769)
(3488)
(3428)
财务(3424)
财务管理(3415)
企业财务(3350)
(3249)
金融(3245)
(3233)
银行(3213)
技术(3195)
(3072)
业经(2989)
理论(2715)
生物(2567)
(2563)
贸易(2563)
农业(2488)
机构
大学(72872)
学院(71732)
研究(29205)
(23831)
(23339)
经济(23277)
科学(22837)
管理(21675)
中国(19272)
理学(19229)
农业(19003)
理学院(18856)
管理学(18292)
管理学院(18156)
业大(17386)
(17207)
研究所(16208)
(15127)
农业大学(12447)
中心(12441)
(11626)
(11612)
(11212)
实验(10973)
(10738)
(10586)
实验室(10555)
(10309)
重点(10002)
技术(9695)
基金
项目(54724)
科学(40954)
基金(39761)
(38598)
国家(38344)
研究(31159)
科学基金(30692)
自然(23145)
自然科(22643)
自然科学(22624)
自然科学基金(22246)
(22125)
基金项目(21043)
(19314)
社会(18619)
社会科(17652)
社会科学(17644)
资助(16793)
教育(14443)
计划(13816)
重点(13365)
科技(13122)
科研(11461)
(11406)
(11395)
(11369)
(10954)
创新(10812)
专项(10650)
(10154)
期刊
学报(24252)
(22785)
经济(22785)
(21412)
科学(17768)
研究(17020)
大学(16722)
学学(16390)
农业(14482)
中国(13329)
(9314)
业大(7884)
管理(7883)
(7643)
农业大学(6760)
(6073)
金融(6073)
(6053)
林业(5250)
教育(5117)
财经(5050)
科技(4808)
自然(4566)
中国农业(4363)
(4334)
自然科(4178)
自然科学(4178)
经济研究(4114)
技术(3912)
农林(3499)
共检索到99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宁  张景欣  蒲小明  沈会芳  杨祁云  王忠文  林壁润  
为分析不同环境条件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Dickeya zeae MS1)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试不同离体培养条件下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生物被膜形成情况。结果表明: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YPB)中形成能力最强;添加1%蛋白胨之后,生物被膜形成的生物量最大,随着浓度添加到4%,生物量降低;在提供大量营养的培养体系(198μL YPB+2μL菌液)中,细菌形成的生物被膜显著高于其他培养体系;培养24 h时,细菌生物被膜量最大,之后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减少;指数生长期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优于平台期细菌;在初始菌密度10~2~10~8 CFU/mL范围内,不同密度对24 h生物被膜形成量无显著差异;32℃时,细菌生物被膜量显著高于其余温度试验组;pH 6~8时,细菌生物被膜量显著高于其他pH试验组。因此,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能形成稳固而清晰的生物被膜,其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晓颖  田宇  赵亮  陈昌龙  谢华  
为明确京郊快菜软腐病的病原,对取自北京不同区县的发病快菜植株进行组织病原菌分离、培养和回接试验,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对病原菌株进行了生理生化测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分离纯化得到的29株菌株中,17株被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巴西亚种,其余12株被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同时也识别到9株非典型Pcc菌株,表现为不能分解柠檬酸盐或不具备在37℃和7%Na Cl条件下生长的能力,可微弱利用D-阿拉伯糖醇、异麦芽酮糖醇和D-麦芽糖。致病力测试结果显示,仅2株Pcb菌株和1株Pcc菌株表现为中等致病力,其余菌株均表现为高等致病力。明确了引发北京地区快菜软腐病致病菌的种类为Pcb和Pcc,且致病力普遍较强,可为其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谷春艳  范加勤  杨雪  胡白石  刘凤权  张永春  
近几年南京种植的彩色马蹄莲软腐病发生严重,从不同品种的彩色马蹄莲不同部位病组织中分离到6个菌株,经形态特征与培养性状比较、生理生化测试、16S rDNA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P.c.c)。信号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可产生并释放出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类信号分子。利用PCR技术扩增土壤根癌农杆菌中的attM基因,其编码的AttM解酯酶可以显著降解AHLs,在离体条件下可有效地减弱该病原菌的致病性,这为有效控制彩色马蹄莲细菌性软腐病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宇  李晓颖  石妙涵  孙旺旺  陈昌龙  谢华  
为了建立一套快捷、方便、可靠的生菜细菌性软腐病抗性评价方法,通过比较不同软腐致病菌、接种方法、苗龄、接种后调查时间对软腐病发病的影响,对华北地区主栽的50个生菜品种,通过春、秋2茬试验对其软腐病抗病性进行了综合鉴定,为生菜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采用针刺法,接种胡萝卜果胶杆菌巴西亚种菌株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brasiliensis BC1于7-8真叶期的生菜幼苗,并在接种48 h后调查病情,可有效地对生菜品种进行抗病性评价。对50份生菜种质资源的综合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裕生4号、橡生二号、意大利生菜等10个品种抗性级别为高抗;北生2号、汉堡、雷达等31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其他9个品种表现为感病;无高感和免疫品种。不同类型的生菜种质对软腐病的抗性不同:相对于散叶生菜,结球生菜和直立型生菜抗性资源较为丰富;大部分紫色生菜品种比绿色生菜更具软腐病抗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斐  段佳丽  罗宝芳  张忠良  刘列平  张小明  薛泉宏  
【目的】研究岚皋魔芋软腐病病原细菌生物多样性。【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魔芋软腐病球茎及叶柄中的致病菌,通过魔芋球茎、胡萝卜及马铃薯块的侵染试验初步确定其致病性,再利用魔芋球茎侵染致病及盆栽致病性试验确认其致病性;经菌落与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RNA序列测定确定病原菌的类型。【结果】从魔芋软腐病球茎及叶柄中共分离获得16株细菌,侵染试验表明,其中CDS1-B1、CDS1-B2、CDS2-B1、CDS2-B2、CZS-B4和CZS-B6共6株细菌可使魔芋球茎表现软腐症状,并导致盆栽魔芋发病;6株细菌的菌落与细胞形态均存在差异;在魔芋、胡萝卜及马铃薯块上的侵染能力不同;16SrRNA...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吴志毅  方媛  陈曦  张慧丽  张明哲  李斌  
对浙江杭州地区近年来新发生的蝴蝶兰Phaluenopsis软腐病病原细菌进行了分离、致病性测定、Biolog测定和脂肪酸甲基酯(FAME)脂肪酸测定,16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与菊欧文氏菌Erwinia chrysanthemi性状、特征完全相同,在序列分析中能以较高的自举置信值与菊欧文氏菌标准菌株聚在一起。因此,可以确定,引起杭州地区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菌是菊欧文氏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俊斌  邱仁胜  赵纯森  向发楚  黄维涨  杨东  
对魔芋软腐病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魔芋软腐病由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 Erwinia carotovora pv.caratovora) 引起,病原菌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5 ~30 ℃,最适酸碱度为pH6.0~6 .5,最适碳源为乳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德涛  高艳丽  黄永辉  杨媚  周而勋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表现炭疽病症状的采后香蕉果实中分离到4个炭疽病菌菌株。通过观察这4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和致病性,发现4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但菌株X4的孢子萌发率、附着胞形成率和致病力明显高于其他3个菌株。采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并结合ITS序列分析技术,鉴定菌株X4为芭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结果表明:菌株X4菌丝生长温度范围是10~35℃,最适生长温度是28℃,其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5~30℃,分生孢子在28℃萌发率最高;光照对菌丝生长速率、分生孢子和附着胞形成无显著影响;适宜菌丝生长和孢...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小芳  张海燕  王永吉  魏兰芳  姬广海  
【目的】魔芋软腐病是魔芋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细菌性病害,严重威胁着魔芋产量。【方法】本实验拟利用血清学技术建立快速检测魔芋细菌性软腐病菌的方法。【结果】采用棋盘滴定法确定抗原和抗血清的最适工作浓度分别为106CFU/m L和1∶10000;病原菌检测灵敏度为103CFU/m L;抗血清与其它细菌标准菌株的交叉反应结果均呈阴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将该方法检测了24份魔芋种球、病土和带病植株,检出率高达91.67%。【结论】该技术可以有效的检测魔芋软腐病原菌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永红  吕顺  李春雨  魏岳荣  易干军  
为探明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机理,以巴西香蕉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4)对香蕉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Foc4对香蕉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和细菌数量(B)影响不大,但显著提高了真菌数量(F)及其在整个微生物中的比例,显著降低了放线菌数量(A)及其在整个微生物中的比例;B/F及A/F显著降低;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显著升高;Foc4侵染改变了香蕉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导致其种群结构失衡,这可能是导致香蕉枯萎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Foc4侵染后香蕉根际土壤酶活性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刚  谭志琼  胡振阳  张荣意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安艳波   张良   刘鹏慧   马文清   陆国权   崔鹏  
为明确软腐病害生理机制,提高甘薯贮藏期的品质,以浙江地区甘薯主要鲜食品种‘心香’为试验材料,对其病菌侵染前后的生理生化响应和转录组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软腐病侵染后,甘薯抗氧化酶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显著提高,超微结构显示甘薯细胞结构受到严重破坏。2)甘薯软腐病侵染过程中有12 205个基因发生显著变化,其中7 505个上调表达,4 700个下调表达;GO类目中,差异表达基因(DEGs)被富集到细胞器、膜等细胞部位,代谢过程、生物活性和相应刺激反应等生物过程,催化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注释分析可知,DEGs显著富集在苯丙烷代谢、碳代谢、淀粉蔗糖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柠檬酸循环和激素信号转导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中。本研究为进一步甘薯抗病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和抗病机理的解析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许佳伟  罗鸣  徐荣  王明星  马聪吉  苗玉焕  刘大会  
【目的】明确中国半夏主产区软腐病病原菌种类及其致病力强弱,为半夏生产和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全国半夏主产区软腐病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柯赫氏法则对全国半夏主产区软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致病性检测以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并通过离体叶片和离体块茎回接对分离鉴定得到的3种软腐病优势病原菌进行致病力比较分析,采用抑菌圈法对3种软腐病优势致病菌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中国半夏软腐病主要由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的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 carotovorum,P. aroidearum)以及狄克氏菌属(Dickeya)的D. fangzhongdai引起,其中P. carotovorum和P. aroidearum分布较广,在全国4个半夏主产区中均可检测到,而D. fangzhongdai仅存在于湖北天门半夏产区。菌株致病力强弱为P. carotovorum>D. fangzhongdai>P. aroidearum,且P. carotovorum、D. fangzhongdai和P. aroidearum更容易从半夏叶片背面进行侵染。在不同条件下培养3种软腐病菌株,结果表明最适生长温度为28 ~ 30 ℃,最适pH为8.0。室内药剂筛选实验结果表明,26种不同类型杀菌剂中化学杀菌剂噻霉酮、二氯异氰尿酸钠和植物源杀菌剂乙蒜素对3种半夏软腐病优势致病菌株有显著抑制效果,EC_(50)值均小于50 μg/mL。【结论】半夏软腐病主要致病菌有P. carotovorum、P. aroidearum和D. fangzhongdai,且P. carotovorum菌株致病力最强,噻霉酮、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乙蒜素对3种半夏软腐病有显著抑制效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游春平  刘任  肖爱萍  刘开启  梁毅  陈育秀  
将3株香蕉枯萎病拮抗细菌bio-d4、bio-d5和bio-B分别涂布于含有不同浓度的利福平和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筛选出可作为抗药性标记的拮抗细菌bio-d5和bio-B。将抗药性标记的拮抗细菌bio-d5接种于香蕉植株根部,1 d后再接种香蕉枯萎病菌,在不同时间测定拮抗细菌在根际、根表和根内的定殖情况。结果显示,将拮抗细菌接种香蕉根部10 d后,在植株根际、根表存在少量拮抗细菌,在根内尚未发现拮抗细菌;接种后20 d,在植株根际、根表定殖的拮抗细菌增多,根内也定殖了少量的拮抗细菌;在接种后30 d,于根表、根际和根内定殖的拮抗细菌量达到最大;在接种后40 d,于植株根际、根表和根内定殖的拮抗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琳  阮云泽  沈宗专  李荣  杨兴明  沈其荣  
采用可培养平板计数方法和PCR-DGGE技术,以施用生物有机肥(BIO)健康(BIOH)、发病(BIOW)和未施用BIO健康(CKH)、发病(CKW)4个处理的根际土壤为供试样品,研究可培养芽孢杆菌、假单胞菌、自生固氮菌、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变化,以及可培养细菌的EP指数差异和细菌的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BIO能显著增加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芽孢杆菌、假单胞菌、自生固氮菌、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的数量,并减少根际土壤中的反硝化细菌数量(P<0.05);不同根际土壤样品的快速生长细菌和慢速生长细菌在群体中所占比例有明显差异,快速生长细菌分别占群体总数的40.9%(BIOW)、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