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78)
2023(5489)
2022(4668)
2021(4287)
2020(3705)
2019(7947)
2018(7997)
2017(14451)
2016(8341)
2015(9373)
2014(9378)
2013(9078)
2012(8487)
2011(7646)
2010(7843)
2009(7581)
2008(7812)
2007(7250)
2006(6256)
2005(6002)
作者
(27441)
(23106)
(22866)
(21791)
(15103)
(11336)
(10418)
(8882)
(8830)
(8693)
(8073)
(7732)
(7724)
(7649)
(7566)
(7140)
(7060)
(6862)
(6858)
(6849)
(5939)
(5902)
(5896)
(5405)
(5401)
(5197)
(5185)
(5170)
(4897)
(4711)
学科
管理(28916)
(26554)
经济(26491)
(24198)
(21456)
企业(21456)
(11725)
(11547)
方法(10347)
数学(8574)
数学方法(8371)
(8208)
(7983)
中国(7248)
业经(7230)
(7192)
(7131)
财务(7106)
财务管理(7086)
体制(6920)
企业财务(6686)
(6175)
银行(6162)
(5812)
(5614)
金融(5610)
(5313)
环境(5287)
(5056)
制度(5054)
机构
大学(123221)
学院(122780)
研究(45352)
(44465)
经济(43318)
管理(40688)
理学(34481)
理学院(33983)
管理学(33113)
中国(32989)
管理学院(32884)
科学(30392)
(30049)
(26635)
(25308)
(25062)
农业(24244)
业大(23147)
研究所(22840)
(20630)
中心(20074)
财经(18620)
(18053)
(16690)
北京(16212)
(15957)
农业大学(15845)
(15728)
技术(15331)
科学院(13985)
基金
项目(81860)
科学(61982)
基金(58137)
研究(54495)
(52863)
国家(52453)
科学基金(43417)
(33671)
社会(33030)
社会科(31254)
社会科学(31250)
基金项目(30113)
自然(29828)
自然科(29117)
自然科学(29096)
自然科学基金(28565)
(28032)
教育(25547)
资助(24226)
编号(20819)
(19391)
重点(19390)
成果(18153)
(17549)
(17254)
计划(17231)
(16859)
创新(16424)
科研(15952)
(15931)
期刊
(52711)
经济(52711)
研究(34624)
中国(29567)
学报(29019)
(28825)
科学(22375)
(22231)
大学(20914)
学学(20141)
农业(19671)
管理(17179)
教育(12699)
(11591)
金融(11591)
(10562)
技术(10402)
财经(9877)
业大(9391)
(8440)
(8437)
农业大学(8430)
经济研究(7795)
业经(7507)
科技(6411)
问题(6407)
财会(6170)
会计(5946)
理论(5278)
(5239)
共检索到192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冯晓晓  陈瑞  彭一文  张善学  王国荣  王教瑜  郑永利  
为明确高效低毒低残留植物生长调节剂香草硫缩病醚在水稻上的应用,使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初步探明该小分子药剂在水稻上的使用技术。结果表明,5%香草硫缩病醚原药(XCLSBM)及2.5%香草硫缩病醚2.5%寡糖复配剂原药(XCLSBMO)对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生长有抑制作用,25μg·mL~(-1)XCLSBM和25μg·mL~(-1)XCLSBMO对稻瘟病菌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8.1%和82.2%;2.5μg·mL~(-1)XCLSBM、25μg·mL~(-1)XCLSBM、2.5μg·mL~(-1)XCLSBO和25μg·mL~(-1)XCLSBO对稻瘟病菌分生孢子产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均有显著影响;12%香草硫缩病醚·寡糖微乳剂(XCLSBMOME)50g·ha~(-1)在田间对稻瘟病防效可达到85.92%±0.20%,水稻增产6%~6.3%。表明生产中可利用香草硫缩病醚防治水稻稻瘟病并促进水稻增产增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霞  王振中  纪春艳  李云锋  董章勇  
采用平板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研究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诱导处理水稻后产生的小分子的抗菌物质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孢子萌发的影响以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杨酸诱导处理后的水稻叶片提取物质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水杨酸诱导处理后,水稻的2个品系CO39和CA101A51产生了分支酸、丁子香酚、稻壳酮A(Momilactone A,MA)、稻壳酮B(Momilactone B,MB)4种化合物,且水杨酸甲酯、苯酚、豆甾醇和β-谷甾醇、2种酯类物质、十一碳烷等化合物含量均发生变化。水杨酸诱导处理可以调动抗病相关的次生代谢...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丽  纪明山  于志国  
从印楝叶片中分离筛选获得1株对稻瘟病菌具有优异拮抗效果的内生放线菌YL-2。采用不同溶媒萃取法获得粗提物,试验结果表明:由乙酸乙酯萃取的粗提物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直径可达24.2mm;以此粗提物作为抑菌剂,采用悬滴法和抑制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浓度时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粗提物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浓度为0.8g·L-1时,对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7%;而在浓度为1.6g·L-1时,对菌丝抑制率为92.2%。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粗提物的抑菌活性明显下降,室温时抑菌直径达到最大值(27.5mm);在弱酸性条件下抑菌活性比较稳定,pH值为4.0条件下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桂华  李静波  蔡海林  柏连阳  
为探索前胡(Radix peucedani)诱导水稻抗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活性成分的活性,采用生物活性跟踪法对前胡的诱抗活性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分离了前胡浸提物中的有效成分,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前胡丙酮浸提物诱抗水稻抗稻瘟病菌的效果好于其他溶剂浸提物;将丙酮浸提物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A4、A5、A6流分,其诱抗水稻抗稻瘟病菌的效果较强,3个流分不同质量浓度的诱抗效果达21.48%~59.54%,且在供试的3个质量浓度范围内,都随着流分质量浓度的降低,防效略有升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袁洁  裴桦  
用稻瘟病菌 (Pyriculoria oryzae Cav.) 非致病性菌系89-44-1 和致病性菌系89-10-3, 89-7-3, 89-42-3 和89-12-1 的培养过滤液对寄主作毒力测定, 研究了粗毒素在水稻稻瘟病害中的作用初步确定稻瘟病菌粗毒素为致病性因素, 在病菌侵入寄主体内时起作用。不同菌系对寄主植物的毒力存在差异,金属元素Zn、Mn、Fe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红生  吴云雨  鲍永美  
水稻-稻瘟病菌互作已成为研究植物与病原物互作的模式系统,本文从稻瘟病菌侵入机制、效应分子功能、水稻抗稻瘟病免疫系统及抗病基因和无毒基因的互作等方面对水稻与稻瘟病菌互作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喻晗晞  丁绍晨  陈盼  圣聪  李绚  徐乐  赵弘巍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体外施加靶向细胞色素b(Cytb)的小分子RNA对稻瘟病菌致病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将稻瘟病菌与双链小分子RNA(ds-sRNA~(MoCytb-21))共同孵育,通过测定孢子萌发效率和形态,确定小分子RNA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有抑制作用。在分别施加溶剂(对照组)或dsRNA~(MoCytb-500)(处理组)的情况下,使用稻瘟病菌菌株Guy11侵染水稻‘日本晴’,明确体外施加小分子RNA是否可以降低稻瘟病菌的致病能力。[结果]与对照相比,与小分子RNA共同孵育的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显著降低。2′-O-甲基修饰(OMe)和硫代甲氧基修饰(SOMe)能够延长小分子RNA的抑制效果。用Guy11和dsCytb混合喷施的水稻病斑面积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体外施加特异性靶向稻瘟病菌Cytb的小分子RNA能够抑制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具有开发成为高效绿色环保RNAi药剂的潜力和价值。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木星  刘昕宇  张海峰  张正光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且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水稻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因此其安全生产是全球极其重要的民生问题。稻瘟病菌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最具毁灭性的病害,威胁全球的粮食安全。施用杀菌剂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的常用策略。然而,杀菌剂的不合理施用会导致环境污染以及病原菌抗药性等问题;并且,病原菌田间致病型复杂、群体组成变化快,导致抗病品种种植几年后丧失抗病性。因此,深入揭示病原菌与寄主互作的分子机制,解析病原菌突破寄主防御、实现侵染致病的机制,可望为新型低毒高效防稻瘟菌剂靶标的发掘提供新思路,同时为应用基因编辑等方法提高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提供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总结了稻瘟病菌与水稻互作过程中识别水稻表面信号,经胞吞作用和胞内级联途径将寄主信号传导至胞内,并放大信号,进而调控侵染必需的附着胞的形成机制;同时也介绍了病菌效应子与水稻抗病相关蛋白互作过程中“攻”与“防”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敬  易军  蒋芬  梁杰  胡运高  
采用稻瘟病菌的各生理小种孢子接种水稻恢复系R725、R720和R727孕穗期的植株,研究不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每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均能导致水稻减产。其中,稻瘟病生理小种ZA5对R725影响最大;ZC8对R720影响最大;ZA17对R727影响最大。多因素回归方程显示,在稻瘟病菌接种后结实率和千粒重是限制水稻产量的主要因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运高  杨国涛  唐力琼  张玲  马坤  郭连安  
【目的】明确稻瘟病菌对杂交水稻光系统的毒害机制。【方法】采用ZA10、ZA14、ZA18、ZC11 4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粗毒液浇灌水稻植株,探讨4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毒素对不同生育时期冈优725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非循环光合电子流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初始荧光(Fo)、叶片表观量子效率(α))的影响。【结果】稻瘟病菌毒素处理后,冈优725叶片的光系统受到破坏,Fv/Fm、Fv/Fo、ΦPSⅡ、ETR、qP、qN、α显著降低,而Fo显著升高。不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毒...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忠华  周明国  叶钟音  方中达  
烯丙异噻唑对稻瘟病菌的抗菌活性马忠华周明国叶钟音方中达(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病虫监测与治理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APREIIMINARYSTUDYONANTIFUNGALACTIVITYOFPROBENAZOLEAGAINSTPYRI...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秀娟  朱春雨  阮宏椿  杜宜新  关瑞峰  陈福如  
测定了2003-2006年从福建省主要稻区分离挑选的97个稻瘟病单孢菌株对国际水稻所CO39近等基因系(near-iso-genic lines,NILs)6个鉴别品种和部分水稻品种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福建省稻瘟病菌株分别属于14个毒性类型,优势类型和亚优势类型分别是I34.1和I35.1,其对8个福建主栽品种的毒力频率分别为51.96%和60.23%.2003-2006年各年度的菌株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324、0.5541、0.6000和0.7699.相邻年度间的病菌毒性类型相似率分别为57.14%、54.55%和46.15%.说明福建省稻瘟病菌毒性类型在各年份间的分布呈现不同的特征.CO...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宜新  石妞妞  阮宏椿  甘林  杨秀娟  陈福如  
【目的】评价12S、M76A、闽香A、明兴A、延源A、福丰5A和福香1A 7种水稻育种亲本对福建省稻瘟病的抗病性,为水稻抗病育种及抗病品种合理布局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法,测定7种供试水稻育种亲本对水稻苗瘟的抗病性及对福建省稻瘟病菌4个主要致病型的抗性频率;并采用田间自然诱发的方法,测定7种供试水稻育种亲本对水稻叶瘟和穗颈瘟的抗病性。【结果】M76A、明兴A、延源A、福丰5A及福香1A对苗瘟的抗性频率均大于75%,其中M76A、福丰5A、福香1A对叶瘟、穗颈瘟也均表现出较高的抗病性,而明兴A、延源A较感叶瘟和穗颈瘟,12S、闽香A较感苗瘟、叶瘟和穗颈瘟;明兴A、延源A、福丰5A对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艳  迟铭  王宝祥  宋兆强  杨波  卢白关  李健  秦德荣  徐大勇  
从江苏省稻瘟病不同优势小种菌株的液体培养液中提取稻瘟病菌粗毒素,以本地区较感病中粳稻新品系L119为材料,研究不同稀释浓度粗毒素对水稻种子萌发、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在诱导和分化培养基中分别加入适宜的稻瘟病菌粗毒素进行胁迫培养,以获得抗病性有所增强的变异植株。结果表明,种子萌发后胚芽的长度随着粗毒素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在浓度达到1 m L/10 m L时种子萌发完全受到抑制。种胚愈伤组织的生长随着粗毒素浓度的增加受抑制程度逐渐增强,在浓度为25%时无愈伤产生;愈伤组织在分化时对粗毒素较敏感,在粗毒素浓度为5%时分化成苗数急剧下降。对诱导、分化2个阶段双重粗毒素胁迫培养的组培再生植株进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闫芝芬  张红心  崔四平  王立安  魏建昆  
稻瘟病菌90-2菌株系是从大田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CMS)上分离的对野败型(W)CMS专化致病的生理小种。研究表明,该菌株产生的毒素在致病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本试验测定了此菌株在不同pH培养基中培养对毒素产生的影响、毒素的热稳定性及pH值变化对毒素活性的影响等。离体叶片法测定毒素活性发现毒素使离体叶段褪绿和细胞坏死,珍汕97A褪绿程度大于珍汕97B,进一步测定了毒素对W珍汕97A、97B叶绿素总含量的影响和对W珍汕97A、97B呼吸作用的影响,初步测定了粗毒素的致病作用。用根冠细胞法测定了90-2菌株毒素对一套4种同核异质CMS材料的致病力,表明稻瘟病菌90-2菌株是CMS野败型的专化生理小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