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46)
2023(11072)
2022(9864)
2021(9364)
2020(7825)
2019(17935)
2018(17857)
2017(34753)
2016(19131)
2015(21285)
2014(21210)
2013(21011)
2012(19208)
2011(17207)
2010(16865)
2009(15281)
2008(14627)
2007(12505)
2006(10679)
2005(9154)
作者
(56083)
(46448)
(45987)
(43795)
(29411)
(22355)
(20919)
(18333)
(17492)
(16425)
(15904)
(15483)
(14562)
(14539)
(14294)
(14280)
(14149)
(13693)
(13276)
(13095)
(11688)
(11145)
(11143)
(10541)
(10319)
(10292)
(10214)
(10083)
(9310)
(9233)
学科
(71171)
经济(71091)
管理(52653)
(50147)
(41732)
企业(41732)
方法(34980)
数学(30335)
数学方法(29952)
(19170)
(18611)
(17661)
中国(17429)
业经(15677)
地方(15667)
农业(12767)
理论(12606)
(12100)
贸易(12096)
(12020)
(11974)
技术(11835)
(11732)
(11683)
财务(11671)
财务管理(11651)
环境(11435)
企业财务(11095)
(10111)
(10079)
机构
大学(266129)
学院(264464)
管理(106227)
(98666)
经济(96415)
理学(93153)
理学院(92061)
管理学(90334)
管理学院(89862)
研究(89124)
中国(63683)
科学(59720)
(56646)
(47677)
(45526)
业大(44028)
(43842)
研究所(42236)
中心(39819)
农业(37901)
(36574)
财经(36027)
(35322)
北京(35317)
师范(34899)
(32884)
(32513)
(30581)
技术(28478)
经济学(28446)
基金
项目(191725)
科学(149986)
基金(138838)
研究(136235)
(122753)
国家(121761)
科学基金(103974)
社会(83404)
社会科(78960)
社会科学(78938)
(75442)
基金项目(74856)
自然(70633)
自然科(68969)
自然科学(68953)
自然科学基金(67697)
(63852)
教育(61774)
资助(57054)
编号(55176)
成果(43789)
重点(43063)
(41473)
(40299)
(39646)
课题(37680)
科研(37312)
创新(36979)
计划(36174)
大学(35084)
期刊
(102516)
经济(102516)
研究(73342)
学报(47831)
中国(45993)
(42767)
科学(42524)
管理(37040)
大学(34942)
学学(33054)
(31604)
农业(30475)
教育(28459)
技术(21728)
(19102)
金融(19102)
业经(17281)
财经(16603)
经济研究(15938)
(15581)
图书(14809)
科技(14038)
(13985)
问题(13496)
理论(13430)
(13162)
资源(12688)
业大(12645)
实践(12594)
(12594)
共检索到368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渠晓东  蔡庆华  谢志才  唐涛  曹明  黎道丰  
利用1∶50 000地形图对香溪河进行划分,显示香溪河为一条6级河流。分析包括捕食者(PR)、撕食者(SH)、刮食者(SC)、直接收集者(GC)和过滤收集者(FC)在内的5个主要功能摄食类群的组成,发现香溪河主要摄食类群以直接收集者和刮食者为主。各功能摄食类群的密度和生物量随着河流级别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基本趋势为:直接收集者和滤食者的密度和生物量都随着河流级别的增加而增大;撕食者和刮食者的密度和生物量的密度随着河流级别的增加而减小;而捕食者在整个流域内的密度上游小于下游,生物量却是上游大于下游。研究结果表明香溪河在夏季其上游物质来源以附石性藻类生产为主,下游则以异源性细有机颗粒输入为主。此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丹丹  彭敏锐  王江丽  王志坚  张涵雪  李斌  
于2016年8月(丰水期)、11月(平水期)和2017年2月(枯水期)对藻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摄食类群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34种(属),隶属4门14目27科,扁蜉(Heptagenia sp.)、二尾蜉(siph1onurus sp.)、二翼蜉(Cloeon dipterum)、泉膀胱螺(Physa fontinalis)和狭萝卜螺(Radix lagotis)为该地区的优势类群。不同季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丰富度指数和Marglef均匀度差异显著,且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CCA分析显示丰水期水温、透明度和海拔等是影响藻渡河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该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落以捕食者和刮食者为其优势功能类群,其次是撕食者、收集者和滤食者。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祖立  章守宇  陈彦  毕远新  
随着海洋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和海洋环境监测的需要,一些传统的研究方法如多样性指数等在评价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时显得说服力不足,而摄食功能群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实验根据2012年8月对浙江枸杞岛海藻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调查实验,分析该海域夏季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摄食类群的组成、空间及数量分布,并进行相关生态评价。结果表明,枸杞岛海藻场夏季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组成以肉食者和滤食者占较大优势,食碎屑者、植食者和食底泥者次之,杂食者最少;肉食者的优势种为布尔小笔螺、寄居蟹、扁平管帽螺、甲虫螺和四齿矶蟹等,滤食者的优势种为条纹隔贻贝、带偏顶蛤、短石蛏和布氏蚶等,植食者的优势种为钩虾、单一丽口螺和锈凹螺...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汪兴中  邹霞  何思霞  刘忱  邵晓阳  
于2013年7月(夏季),10月(秋季),12月(冬季)和2014年4月(春季)对东苕溪下游9个样点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和营养盐状况进行了季节性调查,并采用摄食均匀度指数(Feeding Evenness Index,j_(FD))评价东苕溪下游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表明,该河段底栖动物摄食类群以收集者为主,且各摄食类群在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东苕溪下游小微颗粒有机物丰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功能摄食群在各个季度中均与总氮关系最为密切。j_(F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欣  付瑶  代静  汪兴中  余雪芳  郑雯雯  申恒伦  
于2019年9月对济南南部山区溪流12个样点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进行了调查,并采用摄食均匀度指数(Feeding Evenness Index, j_(FD))评价济南南部山区溪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表明,该地区底栖动物摄食类群以收集者为主,相对丰度为56.9%;其次为滤食者,相对丰度为35.4%;优势类群主要为四节蜉(Baetis sp.)、纹石蛾(Ceratopsyche sp.)、摇蚊属一种(Chironomus sp.)、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长角泥虫(Macronychus sp.)和长足摇蚊属一种(Tanypus sp.)。j_(FD)值表明济南南部山区溪流生态系统健康较差。一元回归分析表明,j_(FD)值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有较好的相关性。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表明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相对丰度与总磷关系最密切,而底栖动物物种相对丰度与pH关系最密切。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袁健美  张虎  汤晓鸿  于雯雯  贲成恺  刘培廷  高继先  胡海生  肖悦悦  杨波  
为更好了解江苏近岸海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2014年5月、8月、10月和2015年3月在江苏南部潮间带5个断面15个站位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布设高潮区、中潮区和低潮区研究了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组成及时空变化。共采集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64种,以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为主。根据摄食功能将大型底栖动物分为肉食者、杂食者、浮游生物食者、碎屑食者和植食者5个功能群。各功能群物种数由高到低依次是肉食者、杂食者、浮游生物食者、碎屑食者和植食者。各功能群生物密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浮游生物食者、肉食者、杂食者、碎屑食者和植食者。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在季节间和断面间的差异不显著(P> 0. 05),在潮区间的差异显著(P 0. 05),在潮区间的差异显著(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苗苗  王咏雪  田阔  田嘉琦  孙鹏  水柏年  
基于沿浦湾2014年10月(秋季)和2016年10月(秋季)的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调查资料,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功能群分类和冗余分析(RDA)等指标与方法,分析秋茄(Kandelia candel)种植前、后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位、功能群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秋茄种植后广生态位种和中生态位种物种数占比与种植前相比较均有所增加,窄生态位种物种数占比减少。种植前生态位重叠值最大的种对为大青弹涂鱼(Scartelaosgigas)和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0.94),种植后则分别为豆形拳蟹(Pyrhila pisum)和微黄镰玉螺(Lunatica gilva)(0.99)、堇拟沼螺(Assiminea violacea)和光滑河篮蛤(Potamocorbula laevis)(0.99)。种植后高、中潮带功能群多样性较种植前上升,而低潮带功能群多样性下降;种植后浮游生物食者(Pl)、植食者(Ph)和杂食者(Om)的密度较种植前均增加,而肉食者(Ca)的密度略有减少。秋茄种植前3个潮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秋茄种植后高潮带与低潮带,以及中潮带与低潮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冗余分析(RDA)得出,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具有较大影响的因子由种植前的铅、镉和石油类变为种植后的锌、镉和砷。总之,苍南沿浦湾秋茄林种植对大型底栖动物生态位和功能群总体上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顺益  李杨  王勖  谭路  唐涛  蔡庆华  
相比单一尺度的环境因子,多尺度环境因子能更全面的反映流域水生生物空间分布。以香溪河流域溪流底栖藻类为例,选择海拔、土地利用、水质和水文指标,采用偏冗余分析和偏典范对应分析对四季的底栖藻类营养硅藻指数(TDI)、物种丰富度和群落组成进行方差分解,分析大小尺度环境因子分别对底栖藻类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1)TDI主要受到小尺度环境因子影响,解释率均为100%,无交互作用;(2)物种丰富度在不同季节分别受到大尺度和小尺度环境因子的影响,解释率均为100%,无交互作用;(3)底栖藻类组成主要受海拔的影响,并且与NO_3-N有交互作用,为43%。虽然结果表明更多的小尺度环境因子对底栖藻类具有影响,但不能否认大尺度环境因子对整个流域底栖藻类分布的影响是长期而稳定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强  袁兴中  刘红  张耀光  王志坚  
为研究引水式小水电对山区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2011年6月对重庆东河白里电站和红花电站库尾上游河段、库区河段、引水坝下减水河段、电站出水口上游河段、电站出水口下游河段的底栖动物进行调查。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3种,隶属3门4纲30科。结果表明:各河段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不大,蜉蝣目、毛翅目昆虫为优势类群,各河段水质并无明显差异;库区河段受泥沙淤积影响,降低了生境多样性和异质性,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电站出水口下游河段;坝下河段流量减少,生境适宜性降低,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明显降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保柱  王兆印  余国安  
本研究于2009年8月和2010年7月对黄河源和长江源的大型底栖动物开展了系统调查。调查期间两区域共鉴定底栖动物66种,隶属于28科57属。其中,环节动物2科5属8种,软体动物2科2属5种,节肢动物23科49属52种,其它动物1科1属1种。长江源大型底栖动物种数、密度、生物量分别为29种、59ind./m2、0.0 307g dry mass/m2;黄河源大型底栖动物种数、密度、生物量分别为48种、369ind./m2、0.4 520g dry mass/m2。长江源动物资源量较低归因于泥沙含量较高和湿地退化。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建设河源区生态屏障尤为重要,这需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坤  李卫明  陈圣盛  熊伟唯  张续同  刘子健  
为了解黄柏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健康状况,在黄柏河设置13个点位,进行底栖动物和水体理化因子的调查,基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科级生物指数(FBI)、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和栖息地质量评价指数(QHEI)对黄柏河生态状况进行全面评价,并对比4种评价方法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1个分类单元,隶属于3门6纲14目27科,主要以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为主。黄柏河健康状况存在空间异质性,Shannon-Wiener、FBI、B-IBI和QHEI评价结果存在差异,但全流域表现基本一致,即西支健康状态最好,东支健康状态一般,干流健康状态最差。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表明,Shannon-Wiener和FBI能够指示溶解氧,B-IBI能够指示水温、溶解氧和电导率,QHEI得分能够指示水温、电导率、森林和人造地表占比。对比分析得到,Shannon-Wiener不适合应用于寡营养河段,FBI能够表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大部分信息并能够表征栖息地质量。相比FBI,B-IBI与其他评价方法联系更为紧密,并且B-IBI可以包含更多群落信息,更能全面反映黄柏河流域健康状况。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斌  徐丹丹  刘绍平  王志坚  
于2007年、2008年的7月先后2次对怒江流域西藏段干、支流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应用ShannonWiener、Margalef和Pielou指数分析了干、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结果显示:17个采样断面(干流8个,支流9个)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4种(属),隶属于25科,其中以水生昆虫种类最多(76.0%);研究区域内干、支流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32.77 ind/m2、3 967.51 mg/m2,95.39 ind/m2、2 339.64 mg/m2;干流底栖动物现存量明显高于支流,但其物种多样性(H、D、J)组成却低于支流。研究发现,干、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主要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久星  徐光来  池建宇  杨亦然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水域生态系统评估是区域水环境监测的有效手段。研究于2021年7月对青弋江流域10个河流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生物采样以及水体理化因子监测,采用生物环境分析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等方法研究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并应用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WQI)对流域内河流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弋江流域内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以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为主,直接收集者为主要功能摄食类群,主要优势种为中国圆田螺、纹石蛾、日本沼虾以及方形环棱螺。群落多样性良好且具备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生物环境分析表明,解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的主导因子为溶解氧、河宽、水温、化学需氧量、流速、总磷和水深。最佳因子组合为溶解氧、总磷、化学需氧量。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显示多个点位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由WQI指数分析可得流域内水质较好,除了个别点位外,整体处于健康及以上状态。相较于生物评价和理化因子评价,WQI指数评价法能够综合反映流域健康状况,更具适用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冷龙龙  张海萍  张敏  李天科  刘晓波  渠晓东  
大型底栖动物快速生物评价方法可快速判断河流在人为活动影响下的生态状况,对河流健康评价研究和河流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太子河46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监测数据,探讨大型底栖动物生物监测工作组(Biological Monitoring Working Party,BMWP)指数的适用性。采用方差分析研究了BMWP指数对重要水环境参数的响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BMWP指数随地表水水质级别的降低呈显著地下降趋势。利用回归分析研究了BMWP指数与其他生物指数、生境状况的回归关系,结果显示BMWP指数与底栖动物香农多样性指数(r2=0.74)、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r2=0.85)以及生境质量评估指数...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元进  吕振波  李凡  张焕君  徐宗法  徐炳庆  
根据2011年6月中旬(前调查)、7月上旬(中调查)和7月中旬(后调查)黄河口海域3航次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资料,对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次调查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100种,其中多毛类和软体动物种类数占79.0%,棘皮动物仅占3.0%。调查期间黄河口海域多毛类和软体动物在生物量和栖息密度上均占有优势地位,3次调查优势种均为中小型的软体动物和小型多毛类动物。3次调查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分布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均出现较大变化。前调查和中调查,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接近;而后调查与前调查、中调查相比,丰富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