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17)
- 2023(11758)
- 2022(10101)
- 2021(9217)
- 2020(7963)
- 2019(18512)
- 2018(18364)
- 2017(35599)
- 2016(19612)
- 2015(22123)
- 2014(22395)
- 2013(22389)
- 2012(20951)
- 2011(19181)
- 2010(19335)
- 2009(18271)
- 2008(18527)
- 2007(16783)
- 2006(14466)
- 2005(13423)
- 学科
- 济(81564)
- 经济(81451)
- 管理(59383)
- 业(55511)
- 企(47026)
- 企业(47026)
- 方法(38883)
- 数学(33633)
- 数学方法(33255)
- 财(24665)
- 中国(20573)
- 农(20510)
- 制(20333)
- 学(18473)
- 业经(17410)
- 贸(15645)
- 贸易(15641)
- 务(15288)
- 财务(15241)
- 财务管理(15202)
- 易(15152)
- 银(14629)
- 银行(14599)
- 企业财务(14464)
- 地方(14307)
- 融(14199)
- 金融(14195)
- 理论(14120)
- 行(13895)
- 体(13475)
- 机构
- 大学(292870)
- 学院(288651)
- 济(120756)
- 经济(118170)
- 管理(107887)
- 研究(98970)
- 理学(92545)
- 理学院(91456)
- 管理学(89870)
- 管理学院(89310)
- 中国(76468)
- 京(61094)
- 财(60310)
- 科学(60072)
- 所(51253)
- 农(49679)
- 财经(47252)
- 研究所(46242)
- 中心(45459)
- 江(44098)
- 业大(42865)
- 经(42840)
- 农业(39228)
- 经济学(38583)
- 北京(38409)
- 范(37002)
- 师范(36598)
- 财经大学(35276)
- 院(35100)
- 州(34969)
- 基金
- 项目(187681)
- 科学(147398)
- 基金(137538)
- 研究(134640)
- 家(120479)
- 国家(119540)
- 科学基金(101586)
- 社会(86197)
- 社会科(81723)
- 社会科学(81699)
- 省(72291)
- 基金项目(72213)
- 自然(65858)
- 自然科(64355)
- 自然科学(64332)
- 自然科学基金(63240)
- 教育(62965)
- 划(61408)
- 资助(57006)
- 编号(53479)
- 成果(45224)
- 重点(42901)
- 部(42814)
- 发(39156)
- 创(38714)
- 制(37494)
- 课题(37455)
- 教育部(36774)
- 科研(36400)
- 创新(36337)
共检索到434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芳 马晓青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激发起研究香港货币稳定管理的兴趣。而投机性冲击引起的利率波动使香港的经济状况恶化,很自然地引起关于如何改进货币局体系的讨论。本文从香港货币局制度运行的理论基础评价其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可维持性及未来的演变方向。
关键词:
货币局 调节机制 可维持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汉波 陈凌
任何一种货币制度都是有利有弊。本文通过对货币局制度在香港和阿根廷实践的比较提出:经济规模相对较小、经济高度开放、财政收支平衡、国际储备充裕及稳定的政局等,是货币局制度健康运行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汇率制度 货币局制度 比较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徐志刚
1997年亚洲各地金融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动荡,这次动荡至今仍未平静。亚洲经济增长缓慢、金融领域的隐患以及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使得亚洲股市下滑,而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当然投机者在这一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金融风暴之前,亚洲不少国家和地区皆以不同形式采取钉住通货蓝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除了香港采取与美元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度上,泰国采取钉住一个美元占80%的货币篮而与美元挂钩的汇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马兹晖
本文回顾了1983年以来香港货币制度的演变和两次港元危机的过程,运用货币危机理论分析了联系汇率制度的内在弱点,对两次港元危机的起因、发展和后果进行了深入研究。理论分析表明,任何固定汇率制度都会因为汇率预期变动而引起汇率风险。反危机的关键在于政府要明确显示反危机的能力和信心。本文为固定汇率制度下反危机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联系汇率 利率 货币危机 贬值预期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余玉苗 龚长艳
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与国际会计规则趋同上又前进了一大步。本文以新《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为例,从经济后果和会计目标的角度阐释其理论基础,并结合长虹电器的资产置换案例,分析该准则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
公允价值 经济后果 会计目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邦彦 邹小山
本文用利率升水和期限升水来衡量货币局制度下的货币风险。通过考察港币近年的走势 ,发现在危机时 ,港币的利率升水严重 ,利率升水表明市场有贬值预期。危机模型表明 ,市场对政府是否坚持货币局制度的预期将影响政府的损失函数 ,从而进一步影响政府的行为 ,货币局是一种信心制度。因此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 ,改变政府的损失函数 ,更好地坚持货币局制度。
关键词:
货币局制度 风险衡量 损失函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肖崎
本文分析了我国“双顺差”国际收支结构的可维持性,认为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格局在长期内是不可维持的,或者说,即使目前已经维持了十多年,但它的支撑基础是十分脆弱的,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文章还就如何增强我国国际收支可维持性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收支 经常项目 可维持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曲昭光
本文讨论了资本账户可兑换的前提奈件。首先,概述了关于资本账户可兑换前提条件的研究文献,指出本文研究的基础和方向;其次,对资本账户可兑换、国际收支结构变动与货币危机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构建起一个新的分析框架,论证了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是资本账户可兑换的核心条件;最后,讨论了经常账户逆差可维持性的衡量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中期经常账户可维持性进行了估计。本文的分析和估计表明,在稳态经济下,中国中期国际收支结构是可维持的,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具备了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的核心条件。
关键词:
资本账户可兑换 人民币 国际收支结构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卜振兴
近年来,结构性货币政策成为央行重要的政策工具,各项政策工具层出不穷。结构性货币政策精准、直达的优势能够对总量型货币政策形成有益的补充,充分发挥了政策调控的效果。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产生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需要跟踪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实现资源耦合,把握投放力度,最终实现央行调控意图。
关键词:
结构性货币政策 关注要点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苏乃芳 李宏瑾
文章运用DSGE模型对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性货币政策能够有效促进新兴产业产出和总产出,但不同政策工具效果并不相同,价格型的再贷款利率政策对于优化经济结构、增进社会福利的效果最好。与传统总量货币政策相比,结构性货币政策对社会福利的改进有限,仍存在着对传统产业的挤出效应、对总量政策的替代效应及对经济结构的扭曲效应等负面作用。文章认为,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并积极研究其有序退出,发挥好货币政策的总量调控作用和信贷政策的结构调整功能。这对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何钦梅
大陆与香港在贸易、金融、资本流动往来等方面的密切联系,两地货币自发相互流通,以及历史、文化和血缘的渊源等其他条件,从客观上提出了人民币与港币融合的要求。通过对两地贸易联系和产出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也得出两地的贸易联系与经济周期是正相关的,表明冲击对两地产出的影响是相似的,两地货币融合是可行的。
关键词:
中国大陆 香港 货币融合 可行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胡宇辰 周巍
以安然为始的系列财务丑闻曝光后,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受到了许多人的质疑。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两个角度阐述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理论基础,并结合美国公司法改革,对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有效运行环境做了全面系统分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曾永艺 姚正春
一个完善的金融制度体系需要官方监督、内部管理和市场纪律等三根支柱。本文将通过博弈论方法的运用 ,分析中央银行应采用最后贷款人行动抑或市场退出惩戒的问题。分析结论是 ,最后贷款人行动和市场退出惩戒两种机制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 ,而是互补的 ,更重要的是 ,中央银行正是通过对混合战略的选择 ,而不予于正式的承诺 ,让“市场去猜测”,最终有利于货币政策的执行 ,金融的稳定 ,进而提升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关键词:
最后贷款人行动 市场退出惩戒 博弈(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邱崇明 曾珣
分析经常账户可维持性及决定因素外汇储备的来源是否可靠,资本账户开放和货币国际化的基础是否扎实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以劳动力成本和劳动生产率作为产业竞争力的代表,实证分析其与经常账户可维持性的关系,发现劳动力成本的下降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显著促进本国商品和服务净输出,增强经常账户的可维持性。进一步的对比与趋势分析显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逐年缩小;而劳动生产率虽迅速增长但与美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总体来看,中国近年来的劳动力成本增速超过了劳动生产率增速。这也印证了中国人口红利消失,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实情况。对此应积极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来弥补劳动成本上升对产业竞争力的不利影响,进而实现经常账户盈余的可持续,为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的国际化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邱崇明 曾珣
一国经济遇到重大冲击时国际收支结构是否可维持,不仅关系到金融稳定,还关系到资本账户开放和货币国际化的进程会不会受挫。而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在很大程度取决于该国对外输出金融资产的能力,即金融资产竞争力。本文基于家庭资产配置的微观视角建立理论模型,寻找决定金融资产竞争力和影响金融资产国际贸易差额的深层因素,并采用跨国面板数据,采用了广义最小二乘法(GLS)估计随机效应模型下资本成本和存贷利差对金融资产净输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反映资本丰歉度的资本成本等传统理论所揭示的因素外,由法律制度、社会信用环境和金融约束政策等因素决定的投资者保护水平也对金融资产净输出产生显著影响,而这些方面是中国的短板。因此,从完善法律制度、净化社会信用环境和退出金融约束政策等方面入手,切实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利益,提升金融资产国际竞争力,对提高中国国际收支账户应对重大冲击的能力,夯实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