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53)
- 2023(3061)
- 2022(2650)
- 2021(2453)
- 2020(2036)
- 2019(4826)
- 2018(4410)
- 2017(8684)
- 2016(4700)
- 2015(5361)
- 2014(5184)
- 2013(5323)
- 2012(4922)
- 2011(4308)
- 2010(4369)
- 2009(4122)
- 2008(4352)
- 2007(3959)
- 2006(3539)
- 2005(3410)
- 学科
- 济(23208)
- 经济(23185)
- 管理(16792)
- 业(16486)
- 企(15040)
- 企业(15040)
- 方法(13191)
- 数学(12482)
- 数学方法(12444)
- 财(8245)
- 制(7328)
- 务(6698)
- 财务(6697)
- 财务管理(6696)
- 企业财务(6556)
- 融(4911)
- 金融(4910)
- 市场(4871)
- 中国(4726)
- 教育(4390)
- 农(4036)
- 银(3996)
- 银行(3988)
- 生(3978)
- 体(3962)
- 研究(3848)
- 行(3767)
- 贸(3685)
- 贸易(3681)
- 业经(3650)
- 机构
- 大学(75483)
- 学院(71995)
- 济(34664)
- 经济(33902)
- 管理(29888)
- 理学(25481)
- 理学院(25279)
- 研究(25135)
- 管理学(24991)
- 管理学院(24852)
- 中国(19450)
- 财(17556)
- 京(15309)
- 财经(14179)
- 经(13035)
- 所(11758)
- 科学(11332)
- 经济学(11189)
- 中心(11011)
- 财经大学(10917)
- 农(10802)
- 江(10675)
- 研究所(10086)
- 经济学院(10038)
- 北京(9909)
- 融(9520)
- 业大(9381)
- 金融(9377)
- 院(9095)
- 商学(8985)
- 基金
- 项目(44466)
- 科学(35772)
- 基金(34214)
- 研究(31679)
- 家(29155)
- 国家(28987)
- 科学基金(25937)
- 社会(21399)
- 社会科(20530)
- 社会科学(20521)
- 基金项目(18062)
- 自然(17335)
- 自然科(17024)
- 自然科学(17018)
- 自然科学基金(16779)
- 省(16410)
- 教育(15493)
- 资助(14769)
- 划(13721)
- 编号(11755)
- 部(10853)
- 教育部(9767)
- 重点(9760)
- 创(9494)
- 人文(9360)
- 大学(9166)
- 成果(8962)
- 创新(8959)
- 国家社会(8899)
- 科研(8828)
共检索到114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应贵 甘当善
本文分析了香港股票指数衍生品的产品深度、市场功能及对市场效率的贡献,并认为只要应用得当,股票衍生品并非"洪水猛兽",反而能够提升市场的总体运作水平。
关键词:
香港证券市场 股指衍生品 市场效率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魏洁 韩立岩
为探索股指期货市场与股指期权市场之间的风险传递效应,本文以香港恒指期货市场和恒指期权市场为例,对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市场之间的内在波动性动态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实证研究。主要结论为:(1)恒指期货市场和恒指期权市场价格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2)协整残差项对恒指期货市场和恒指期权市场的条件均值和条件方差具有很好地解释力量,并能够更加准确地刻画恒指期货市场和恒指期权市场之间的波动性;(3)香港恒指期货市场和恒指期权市场的溢出效应是彼此不同的,期权市场对期货市场能够起到价格发现的功能。本文的结论为中国适时推出股指期权产品,进而完善我国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坚实的证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朱孟楠
90年代以来,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迅速发展。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满足了投资者的需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金融衍生工具既被用来进行风险管理,同时这些工具的交易也带来多种深不可测的风险。香港对金融衍生品进行监管的经验对内地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毕玉升 王效俐 朱萍 吴益军
股指期货和备兑权证是证券行业即将上市的两类重要衍生产品,二者推出将对证券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证券市场关键的主动参与者之一,券商受股指期货等衍生品的影响将非常巨大。基于股指期货等衍生品对券商各传统业务、公司战略和券商竞争格局的影响,本文阐述了券商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
股指期货 券商 衍生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彭红枫
为了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境外机构纷纷抢注中国股指类衍生品,境外机构推出中国股指类衍生品,不仅会增加境内股指类衍生品市场发展的难度,也可能导致中国股指类资产定价权的丧失。日本、中国台湾及中国香港应对境外相应离岸股指类衍生品市场的经验表明,通过合理地设计合约,完善交易规则和降低交易成本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离岸股指类衍生品市场对本土衍生品市场的影响。因此,中国应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应对境外相应的离岸股指类衍生品市场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挥后发优势,进一步修改完善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并尽早将其推出,使其能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套期保值、套利及投机的需求,从而在推出后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关键词:
股票价格指数 衍生品 离岸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杨光艺
本文主要研究了股指期货限仓前后衍生品价格的变化以及其原因,主要结论是:(1)在研究中国股指期货市场时需考虑分红因素;(2)股指期货限仓后,以A股为标的的衍生品均出现了价格偏差的现象;(3)股指期货并不是导致衍生品价格偏差的唯一原因,现货市场做空限制以及市场情绪均是导致价格偏差的重要原因;(4)在中国的市场上套利者能够为套期保值者带来每笔大约0.3%的成本节约。
关键词:
股指限仓 套利者 价格发现 股指期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洁 王楠
使用2007年7月3日到2009年3月31日期间日度数据,从定价效率和信息效率两个方面讨论并检验了香港恒指衍生品市场的市场效率。研究发现:(1)信息效率检验显示恒指现货、恒指期货市场为弱式有效,恒指期权市场没有呈现出弱式有效的市场特征;(2)定价效率检验显示香港恒指期货、期权市场都是具有定价效率的衍生品市场;(3)恒生指数和其衍生品市场之间的领先——滞后关系符合成本交易假设,恒指期权收益领先恒指期货收益,恒指期货收益领先恒指现货收益,恒指期货和恒指期权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占据主导地位;(4)恒指期权市场的存在,完善了套利机制,增强了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流动性。这个结论为中国持续连贯地发展股指衍...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朱萌
本文以金融机构开展股指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为例,详细探讨了场内金融衍生产品的会计与税务处理相关问题,重点分析了股指期货空头套期保值操作和公允价值套期所涉及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 股指期货 套期保值 税务处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余臻 许桐桐 彭珂
目前,上证50是我国唯一同时拥有期货、ETF、期权等衍生品的指数。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分析上证50指数、上证50股指期货、上证50ETF、上证50ETF期权价格序列之间的引导关系和长期均衡状况,并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各个市场的冲击响应速度和强度;通过滞后项的显著性分析4个市场价格序列的领先滞后关系,采用四维IS模型测度各个市场的价格发现信息份额。结果发现:4个市场间的价格相互引导且存在长期均衡,期货市场在价格领先滞后关系中引领其他市场5分钟以上;期货市场的信息份额为47. 76%,指数市场的信息份额为23. 05%,ETF市场的信息份额为15. 37%,期权市场的信息份额为13. 82%。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期权、期货和ETF的市场功能在市场价格发现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期货在同标的衍生品市场中的价格发现能力最强,在价格发现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上证50ETF期权在价格领先滞后关系中落后于其他同标的市场,且在价格发现中所占的信息份额最小,虽然具有一定的价格发现功能,但在价格发现过程中没有起到主导作用;作为追踪上证50指数的基金,ETF在价格领先滞后关系中落后于指数,且在价格发现中所占的信息份额也小于指数。因此,衍生品市场的活跃有利于提升其市场价格的发现能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玉启 钱共鸣
香港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现状、问题与展望国务院港澳办公室香港经济司黄玉启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经济研究部钱共鸣八十年代中期,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香港金融衍生工具迅速发展,成为亚洲最活跃的市场之一。本文回顾和概述了香港行生工具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从监管和...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许永符 张颖
香港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与监管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经研部许永符,张颖近几年迅速发展最近几年,由一般金融工具(亦称为“基础工具”)衍生出来的金融衍生产品已经逐渐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角。据估计,至1993年底,全球未清偿金融行生合约的名义值已超过17万亿美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晗 刘宇
20世纪70年代开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新古典自由主义的崛起促成了固定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的快速转变,西方主要国家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全面瓦解,欧洲美元和石油美元资本在国别间进出频繁,导致各国汇率变动无常、大起大落。货币学派开始影响货币政策,西方国家普遍以货币供应量取代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放松了对利率的管制,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式启动,之后利率波动加大,两次石油危机期间,市场利率水平扶摇直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忠 张晓宇
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推出外汇期货四十多年之后,全球外汇期货市场也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期。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欧盟、日本纷纷制定法案,规范场外衍生品市场。伴随着全球金融监管的日趋严格,场外外汇衍生品市场逐步趋向标准化、集中清算和统一监管。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如何应对国际监管和市场格局的演变趋势,如何推动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对我国提出了新的挑战。场外外汇衍生品监管向场内靠拢,监管更趋严格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主要国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