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29)
2023(14406)
2022(12628)
2021(11800)
2020(9780)
2019(22384)
2018(22211)
2017(42758)
2016(22985)
2015(25780)
2014(25932)
2013(25547)
2012(23809)
2011(21537)
2010(22009)
2009(20258)
2008(19480)
2007(17049)
2006(15402)
2005(13833)
作者
(66383)
(55203)
(54609)
(52448)
(35547)
(26341)
(24920)
(21558)
(21020)
(19924)
(18788)
(18722)
(17763)
(17640)
(17112)
(17068)
(16394)
(16037)
(15908)
(15757)
(13828)
(13579)
(13245)
(12720)
(12394)
(12315)
(12185)
(12035)
(11129)
(10695)
学科
(109096)
经济(108992)
管理(65683)
(59894)
(49189)
企业(49189)
方法(41196)
数学(35701)
数学方法(35259)
中国(26935)
地方(26674)
(25805)
(22508)
(22461)
业经(22241)
(17504)
(17474)
贸易(17464)
农业(17252)
(16807)
理论(15791)
地方经济(15623)
(15533)
环境(15466)
(15070)
(14703)
金融(14701)
(14433)
银行(14400)
(13835)
机构
大学(330527)
学院(329491)
(139771)
经济(136695)
管理(130127)
研究(116344)
理学(111643)
理学院(110374)
管理学(108636)
管理学院(108016)
中国(86013)
(70548)
科学(69646)
(62457)
(58233)
研究所(52725)
中心(51615)
财经(49318)
(49146)
(49107)
业大(45787)
北京(45165)
(44996)
(44689)
师范(44677)
(42371)
经济学(41541)
(39587)
农业(38072)
经济学院(36970)
基金
项目(218757)
科学(171788)
研究(163514)
基金(157454)
(135808)
国家(134652)
科学基金(115589)
社会(102557)
社会科(97126)
社会科学(97099)
(84814)
基金项目(83075)
教育(74525)
自然(73912)
自然科(72123)
自然科学(72109)
(71048)
自然科学基金(70779)
编号(67475)
资助(65085)
成果(55641)
重点(48678)
(48135)
(47728)
课题(46778)
(44744)
创新(41691)
教育部(41507)
国家社会(41405)
项目编号(41348)
期刊
(163859)
经济(163859)
研究(105552)
中国(62334)
管理(49825)
学报(47915)
科学(45470)
(45445)
(45206)
教育(38084)
大学(36611)
学学(34095)
农业(31568)
(30863)
金融(30863)
技术(29686)
经济研究(26562)
业经(25220)
财经(24189)
(20783)
问题(20527)
图书(17913)
技术经济(17252)
理论(16383)
(15907)
(15852)
现代(15663)
科技(15070)
世界(15047)
实践(14763)
共检索到502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世界研究中心日前召集有关学者就香港“九七”回归后的经济前景举行座谈,现简要归纳如下: 一、“九七”前后香港经济形势 的基本估计 对香港经济发展前景的估计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是主要的,但挑战也不容忽视。 前几年香港经济过热,当前香港经济已进入调整期,经济增长趋缓,失业率攀升,1995年经济增长率为4.6%,低于以往5%以上的增幅。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懿  
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跟全球经济特别跟发达国家经济与政策的影响密切相关。这主要是由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依赖性与脆弱性。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主要依靠初级产品的出口,通过向发达国家出口赚取外汇,然后从发达国家购买机器设备及半成品,以发展工业。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中有强大的势力和影响。它们控制了国际贸易、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本。通过跨国公司的资本输出,垄断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矿业生产。许多发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琮  
世界格局的变化,并没有像西方有些人所说的那样,使第三世界消失。但这种变化,确对第三世界有巨大影响。在政治上,第三世界并没有得到更安定的国际环境,在经济上则失去了接受更多援助的可能性,增加了对西方的依附。世界经济地区集团化更产生了大国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倾向。海湾战争后,第三世界许多地区军备竞赛在升级,这也是不祥之兆。第三世界国家应在国内进行经济调整和改革,在国际上争取建立世界新秩序和加强南南合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芝芸  
9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将产生何种影响?第三世界将采取哪些对策?这是值得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拟从当前墨西哥进行的经济改革为例来分析第三世界面临的挑战和抉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明  
“第三世界面临之挑战”学术研讨会于4月27—2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世界研究中心邀请北京一些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新闻单位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与会者分析讨论了9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对第三世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中国家采取的对策等问题。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东方  杨达  胡军  梁泽成  房军  
第三世界图书馆员继续教育:2000年展望王东方,杨达,胡军,梁泽成,房军Abstract:Thecontinuingeducationforlibrariansindevelopingcountriesismainlyacontinuingeduca...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敬年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不例外。从一般来说,经济的发展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由手时间、地点和条件的不同,又有其特殊性。本文根据这些国家将近半个世纪的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分析它们在发展道路上所遇到的关系全局的普遍存在的十对矛盾及其初步解决途径,并试图结合中国的经验,总结所得到的重要教训。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柯简  
据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快报》报道,巴基斯坦教授、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萨拉姆在英《科学世界》1989年第2期撰文谈第三世界的科学事业问题。萨拉姆认为,第三世界正在慢慢省悟到科学技术是南北区别之所在。一个国家的生活标准取决于科学技术。南北国家在经济和影响力方面日益扩大的差距,基本上是科学差距。只要打开象英国《自然》之类综合性的科学杂志,便能了解这种与日俱增的科学差距:南方发表的论文还不足2%。这还只是第三世界科学事业规模的次要的反映。反映第三世界科学规模的更加明显的指标是南方对研究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斯托伯  徐琴  
一、引言从50年代至70年代,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业化战略基本倾向于把单一的技术体制模式——福特式的集中化大批量生产模式照搬到那些较大也较富裕的第三世界国家;如巴西。但这一时期发展中的挫折,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各国具体执行机构对福特模式的修正,他们掺进了地方特色。因而,笔者认为,在福特模式盛行的60、70年代,尽管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业化和地区发展遭受了一定的挫折,但人们也过分夸大了帝国主义压力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者们常常忽略了对各国具体差异的仔细分析。第三世界各国的国内阶级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贺光辉  
二战结束后第三世界的兴起,代表着发展与援助理论进入新的里程,以十年为一个阶段,检视战后五十年第三世界发展理论与援助功能互动的演进过程,发现经济发展理论由充满信心到面临停滞,发达国家的援助也由积极投入到陷入疲劳,这显示发展理论与援助功能无法脱离时空环境的制约。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Amanda Kissoon-Russell  
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都经历了殖民主义的统治,由此殖民主义也渗透到现代的教育体系中。加勒比海的多元文化在某些方面不同于其他很多社会。其教育制度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挑战,本文着重阐述了独立后教育制度的部分变化和挑战。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殷之光  
本文尝试从阿拉伯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出发,展现"全球六十年代"的多样性,以此揭示潜藏在"全球治理"话语中的西方中心主义立场,以及国际关系中这种自上而下的治理话语的局限性。本文以1967年"六日战争"为起点,从阿拉伯现代民族独立历史叙事的内部展现美苏超级大国沟通与协调机制的问题。本文认为,基于西方中心历史叙事立场建构的"全球治理"话语,对于理解现代世界秩序和国际关系存在诸多弊端。与此相对应,本文将分析视角转向同一时期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第三世界,基于反帝反殖民诉求而产生的针对西方帝国"全球治理"的"反叛"运动。作为20世纪60年代全球被压迫者反抗的一部分,阿拉伯世界以暴力斗争的形式向美苏主导的治理逻辑发起了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