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10)
2023(4573)
2022(3996)
2021(3888)
2020(3125)
2019(7248)
2018(7081)
2017(13704)
2016(7792)
2015(8621)
2014(8622)
2013(8410)
2012(8098)
2011(7332)
2010(7651)
2009(7037)
2008(6888)
2007(6242)
2006(5789)
2005(5244)
作者
(21410)
(17849)
(17469)
(16972)
(12045)
(8520)
(8185)
(6810)
(6772)
(6693)
(6079)
(5985)
(5969)
(5688)
(5678)
(5597)
(5342)
(5192)
(5187)
(5153)
(4455)
(4413)
(4230)
(4198)
(4119)
(4075)
(4026)
(3976)
(3600)
(3570)
学科
(27255)
经济(27217)
管理(20234)
(19117)
(14162)
企业(14162)
(10557)
地方(10259)
中国(8614)
(7606)
(7421)
方法(7275)
农业(6949)
(6711)
贸易(6706)
(6438)
(6394)
数学(6255)
数学方法(6084)
业经(6048)
及其(5787)
(5525)
(5470)
金融(5469)
(5392)
银行(5387)
政策(5298)
(5231)
环境(4862)
(4825)
机构
学院(104779)
大学(102199)
(42718)
经济(41609)
研究(39932)
管理(38595)
理学(31873)
理学院(31460)
管理学(30974)
中国(30925)
管理学院(30736)
科学(23429)
(21816)
(21713)
(20183)
中心(18525)
(18097)
研究所(18044)
(17504)
(17424)
财经(15848)
(15623)
师范(15537)
(14899)
(14161)
北京(14101)
业大(13694)
农业(13353)
(12938)
师范大学(12333)
基金
项目(65470)
科学(51125)
研究(50805)
基金(45566)
(39235)
国家(38869)
科学基金(32604)
社会(30460)
社会科(28741)
社会科学(28736)
(25738)
基金项目(23318)
教育(22853)
(22144)
编号(21829)
自然(20728)
自然科(20121)
自然科学(20112)
自然科学基金(19721)
资助(19356)
成果(19186)
课题(16066)
(15402)
重点(14747)
(14307)
(13490)
(13345)
(13138)
(12861)
发展(12525)
期刊
(53692)
经济(53692)
研究(35177)
中国(23109)
(17006)
(15225)
(14915)
金融(14915)
管理(14567)
教育(14336)
科学(13327)
学报(13133)
农业(11596)
大学(9901)
学学(9154)
业经(8813)
技术(8685)
经济研究(7957)
财经(7083)
问题(6803)
(6738)
国际(6562)
(6483)
(6074)
现代(5714)
世界(5614)
(5437)
论坛(5437)
(5330)
图书(5305)
共检索到172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丽莎  
国内旧城改造工作少有成效,重要原因是旧城改造工作难以平衡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传承与居民利益之间的关系,深层次中透露了法规仍不够完善。香港旧区活化的政策较优越,值得广州地区借鉴。本文基于香港旧区活化政策的思考,拟对广州旧城改造问题提出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逄瑞  
经过多年探索,香港建立了由屋宇署发起、市区重建局支持、产权人实施的楼宇修复机制。政府推动下的"强制立法+资金支持"模式明确了产权人对楼宇修复的责任和义务,并针对不同修复项目、不同人群由政府给予补助、贷款和技术服务支援,保证了较高的产权人参与度。香港的做法对于内地建立老旧小区改造居民参与机制和资金共担机制等均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洪亮平  赵茜  
促进社区发展成为近年来发达国家旧城更新的重要目标。政府通过政策、资金、技术支持,赋予社区权力并鼓励社区参与旧城更新,减少由单纯物质更新引发的居住分异、社区衰败问题。以美国"社会建筑"和日本"造街活动"为例,评介发达国家旧城更新由物质层面转向社区发展的相关政策、规划要素及实施策略,通过研究指出我国应从调整规划角色、完善政策制度和构建多元组织机构等方面实现旧城更新规划走向社区发展的新路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素英  
旧城改造是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目标是在旧城镇的原规模基础上扩大城镇的容量,提高城镇的质量,推动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旧城改造中由于常常注重城镇容量的增加,所以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上一般着重关注建筑面积的扩大,为此而忽略了绿化用地的调整和增加。其一,许多地方政府在制定旧城改造格局时,往往只考虑短期经济利益,把土地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土地利用规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俊浙  黄幼朴  黄勤  
半城市化地区属城乡过渡型社区类型,具有政府与社区"共治"和"共建"的特征,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半城市化地区向城市化地区顺利转变。以温州柳市旧城为例,从社区治理视角提出半城市化地区更新规划思路,一是规划理念上要从空间管控到促进多元共治转变,二是规划建设方式上要从政府主建到多元主体共建转变,以形成城市规划与社会管理相统一、政府和社区相协同的更新规划新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俊浙  黄幼朴  黄勤  
半城市化地区属城乡过渡型社区类型,具有政府与社区"共治"和"共建"的特征,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半城市化地区向城市化地区顺利转变。以温州柳市旧城为例,从社区治理视角提出半城市化地区更新规划思路,一是规划理念上要从空间管控到促进多元共治转变,二是规划建设方式上要从政府主建到多元主体共建转变,以形成城市规划与社会管理相统一、政府和社区相协同的更新规划新路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丁一  王红梅  陈学兄  
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以实现旧城更新中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最优为导向,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旧城更新改造模式分配方案系统模型。以广州市旧城区为研究对象,情景模拟不同改造模式分配方案对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影响,从而确定旧城区域改造模式的合理分配方案。结果表明:研究区旧城更新改造模式合理分配方案以"退二进三"模式比例最高,为40%;基础改善模式和以旧换新模式比例相同,均为30%。各模式之间差距较小,该分配方案较为均衡合理,既可以保证通过加大第三产业投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潮  
针对在城市旧区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构成改造场所的虚实两类要素进行整合,使得到改造的空间既能传承城市文脉,又符合现代行为秩序,从而体现城市发展的连续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耀平  
为消除我国旧城棚户区改造中存在的居民安置不到位、改造规划欠周及腐败等突出问题 ,必须加强规划监督 ,搞好社区建设的空间因素与社会因素整合 ,加强文化经济建设 ,发展城市综合服务经济 ,建设好社区综合体小区 ,优化综合服务经济发展环境。只要我们理论认识上高度重视与实践创造紧密结合 ,旧城棚户区改造任务将胜利完成 ,城市现代化步伐必然加快。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晶  刘清  张明举  
将社会需求和城市供给理论引入旧城改造中,以成都市华阳镇的旧城核心区为例。以居民需求、区域群体需求两项指标反映华阳的社会需求;以商品、公共品、半公共品和就业机会的供给反映华阳的城市供给,比较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异,揭示华阳城市建设滞后于城市经济发展的深层原因,并以此为依据对改造区进行功能调整。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剑涛  
旧城改造是许多国家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中的中国,这一问题尤为明显。国内许多城市在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建设过程中,都必须面对旧城改造。如何改造才能达到一个多赢的结果?这涉及政府、开发商、群众多方利益。《旧城改造》提供了一个国内成功探索旧城改造的实践案例。在此,笔者尝试对比欧美发达国家的旧城改造的模式、机制,对《旧城改造》进行商榷。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傅鸿源  何学礼  
资金一直是旧城改造的瓶颈,资金问题严重困扰着旧城改造。基金作为目前一种先进的融资方式,本文将基金的思想引入旧城改造,提出成立"旧城改造基金",并就旧城改造基金的运作机制、监管机制以及旧城改造基金的现实意义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期望旧城改造基金可以有效缓解旧城改造的资金压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伊娜  王桂新  
改革开放以来,土地的有偿使用、房地产业的兴起和市场经济机制的运作,使停滞不前的城市旧区改造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旧城区改建步伐大大加快。然而不少实践表明,改建的目标多从经济角度出发,忽略了从和谐的、长远发展的社会性角度去制定相应策略,以致出现众多问题。从旧城改造的社会性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改造面临的种种问题,以期决策和实践者加以注意,避免留下改造后的社会久远隐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