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1)
- 2023(1675)
- 2022(1558)
- 2021(1442)
- 2020(1214)
- 2019(2664)
- 2018(2628)
- 2017(5042)
- 2016(2752)
- 2015(3212)
- 2014(3307)
- 2013(3142)
- 2012(2589)
- 2011(2302)
- 2010(2184)
- 2009(2036)
- 2008(1887)
- 2007(1700)
- 2006(1609)
- 2005(1476)
- 学科
- 济(12315)
- 经济(12296)
- 地方(6126)
- 业(5459)
- 中国(5352)
- 管理(4876)
- 农(4358)
- 发(3468)
- 方法(3410)
- 企(3372)
- 企业(3372)
- 数学(3108)
- 发展(3062)
- 展(3057)
- 数学方法(3057)
- 农业(3007)
- 镇(2799)
- 地方经济(2574)
- 城市(2507)
- 业经(2270)
- 学(2245)
- 城市经济(2206)
- 形成(2191)
- 城镇(2189)
- 财(2167)
- 制(2003)
- 方城(1723)
- 人口(1709)
- 融(1527)
- 金融(1526)
- 机构
- 大学(36661)
- 学院(36429)
- 研究(15207)
- 济(14894)
- 经济(14548)
- 管理(12527)
- 理学(10544)
- 中国(10472)
- 理学院(10355)
- 管理学(10171)
- 管理学院(10085)
- 科学(9343)
- 所(7846)
- 京(7806)
- 农(7402)
- 研究所(7191)
- 中心(6538)
- 江(6499)
- 财(6341)
- 范(5781)
- 师范(5710)
- 农业(5679)
- 业大(5526)
- 院(5449)
- 省(5117)
- 州(5071)
- 财经(4870)
- 经济学(4842)
- 师范大学(4748)
- 北京(4599)
共检索到58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玉姣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与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目前香港新市镇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提出香港新市镇建设是香港解决经济发展、缓解城市问题的手段和策略;到目前为止,香港新市镇建设已经经历了"三代"的变迁,并正在进行着"第四代"的建设;从新市镇建设中可以看出,香港新市镇实质上是霍华德花园城理论的延伸,它对当前中国城市建设依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香港 新市镇 变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解永庆
香港新市镇发展至今已经较为成熟,其强调土地集约、功能混合的紧凑模式得到广泛认可,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并未达到"自给自足,均衡发展"的理想状态,客观分析香港新市镇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有利于实现我国新城的高质量建设与高效管理,对推进新城与中心城区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点分析香港新市镇的紧凑发展模式,具体包括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混合居住形态,职住关系,公共服务配给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客观评价总结香港新市镇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并针对大陆新城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大陆地区新城发展应控制新城建设用地规模;倡导混合居住模式,避免社会隔离;开拓新城就业岗位,多途径促进本地就业;鼓励政府购买,多渠道保障公共服...
关键词:
新市镇 紧凑城市 均衡发展 香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蕾 袁中金
新加坡政府因住者有其屋政策的成功实施而闻名于世。新市镇与地铁的整体规划,以及由地铁连接的城市公交便捷系统,构建了一个和谐有序、层级分明的花园城市。规划的保障、实施及后期管理、为保障交通采用的电子收费系统及抑制小汽车数量发展政策,对于空间的巧妙处理、以及城市的保护与更新为我们建设中国的城市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住者有其屋 花园城市 整体规划 活动空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元欣
上海郊区新一轮市镇规划和建设系统地规划出了市镇商业的发展模式,包括发展目标、指导原则,以及市镇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体系、园区商业和大型商业设施建设等。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推进市镇商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如制定和完善市镇商业规划,加强政府对基础性商业设施的投入,规划建设大型现代体验型消费团地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程必定
中国的小城镇可分为"乡村型"与"城市型"两种类型,只有大量"乡村型"小城镇转型为新市镇,才能承担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空间载体功能。如何建设新市镇?本文又从产城一体化、基础设施城市化、社会文化现代化和县域城镇组团化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新市镇建设的一般路径。
关键词:
城乡发展一体化 空间载体 新市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东风 吴月静 李志明
针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心城市外围新市镇发展的需要,南京市全面启动新市镇城市设计,期望新市镇成为新时期城乡发展一体化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承载空间。本轮新市镇城市设计试行了3个创新,包括在技术目标层面着力达成城镇功能和品质的共同提升,在制度目标层面尝试以城市设计协同法定规划编制与实施,在组织目标层面致力于多元主体参与。以高淳区6个新市镇的城市设计为例,对城市设计技术、制度和组织创新的成效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城市设计的技术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使城市设计协同法定规划体系有路径可循,多元主体的参与度逐步提高。但就新市镇对城乡系统发展的能动作用要求而言,还应更多地推进政策联动和自下而上的治理。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牧原
对佤族女作家董秀英小说《马桑部落的三代女人》的细读,大概可以还原三代佤族妇女在自然环境、生产关系和男权社会三重压迫下所遭遇的生存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佤族妇女社会地位的变迁。佤族妇女获得解放的核心在于生产力的解放,只有当佤族地区进入现代化的进程中,佤族妇女才可能在思想和行为得到根本的解放。
关键词:
董秀英 佤族妇女 地位变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建平,涂肇庆
过去几十年,香港家庭住户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主要特征为小规模的核心家庭化趋向。这些变化与生育、死亡、迁移以及婚姻行为等人口因素的变动息息相关。文章采用人口学的方法对香港家庭住户的结构变迁以及相应的人口过程进行了探讨,分析人口因素在香港家庭住户变迁中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香港地区 家庭结构 人口因素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谭岳衡
香港回归20年来,两次金融危机改变了其资本市场的格局,形成了外资和中资金融机构两分天下的局面。中资投行整体实力较强,但是作为个体,与外资相比仍缺乏竞争力。因此,中资投行的国际化路程还非常漫长。香港回归以后的这20年变化很大,这种变化就是,香港从一个殖民地特色比较重的地区变成了一个和内地越来越融合的地区;从一个境外的国际化区域金融中心发展成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伍凤兰
香港地区的医疗卫生制度由早期的慈善机构提供演进到现在比较完善的架构,其公平性与可及性受到赞誉。但医疗卫生总费用的上升、公共医疗的过度使用、医疗架构的分裂隔离等弊端也日益凸现。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体系下,反思香港一百多年医疗卫生制度的变迁与实践,我们可以从香港医疗卫生服务的政府主导、"管办分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农村及边远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得到有益启迪。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公平性 公共医疗 政府主导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盾
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对各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工业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国工业政策的方向和内容。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工业政策的变迁为例,探讨了工业政策在香港经济转型中的静态和动态影响,并通过对香港工业政策变迁经验的探讨,对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政策的未来发展方向和重心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香港工业政策 静态 动态 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A.B.蒙乔伊 ,张克东
在现阶段,香港除了建设现有城市外,还在市区北部的新界地区新建了三个大城镇。这些城镇的人口都在50万人以上,其发展过程仅花15年时间,比英国新发展的城镇要大而且建设时间短(英国的密尔顿、凯恩斯新城镇经历了25年才达到25万人口)。尽管新界到1997年时将要归还给中国,但香港的人口不断增长,迫使新界地区必须新建城镇以适应居民的要求,这是香港为什么仍然需要在新界一带开发城镇的原因之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厚泽
香港远眺朱厚泽无论认哪个角度观察,近二十年来,深圳特区的出现,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的繁荣,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发展,都离不开“香港因素”。而全球经济的普遍增长和大规模结构调整和结构性变革,东亚和中国的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也哺育着香港的繁荣。从人类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岳经纶 李晓康
本文在概述香港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世纪之初香港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重要改革举措和政策变革。香港高等教育在21世纪初的主要发展和改革表现在:素质评鉴机制的制度化,大学管治体制和教职员薪酬制度的改革,大学角色的再定位,社区学院和私立大学的发展,以及大学教育的国际化等方面。这些改革对香港高校与政府的关系、高校的角色定位等都带来重要影响。香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将使香港高校在中国内地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动香港与中国内地高等教育的互动和发展。为此,香港与内地之间需要加强在高等教育政策上的协调与合作。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政策 教育改革 香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