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02)
2023(6413)
2022(5419)
2021(4952)
2020(4266)
2019(9580)
2018(9225)
2017(17771)
2016(9520)
2015(10767)
2014(10524)
2013(10392)
2012(9910)
2011(8889)
2010(9479)
2009(9137)
2008(8400)
2007(7798)
2006(7182)
2005(6942)
作者
(26467)
(21391)
(21340)
(20416)
(14121)
(10524)
(10021)
(8521)
(8168)
(7872)
(7516)
(7423)
(7190)
(7052)
(6969)
(6634)
(6512)
(6349)
(6154)
(5889)
(5629)
(5228)
(5194)
(5058)
(4950)
(4943)
(4911)
(4588)
(4370)
(4365)
学科
(39977)
经济(39933)
(26944)
金融(26942)
(25421)
管理(23595)
(23481)
银行(23472)
(22846)
(21258)
企业(21258)
中国(20243)
方法(14272)
(12590)
(12142)
地方(11622)
数学(11460)
数学方法(11334)
中国金融(11043)
(10357)
贸易(10345)
(10022)
业经(9538)
(9280)
理论(8422)
(7797)
(7784)
财务(7772)
财务管理(7753)
(7445)
机构
大学(135536)
学院(132021)
(60211)
经济(58853)
研究(49888)
中国(45096)
管理(45062)
理学(36637)
理学院(36169)
管理学(35740)
管理学院(35434)
(30934)
(28472)
科学(26030)
(25262)
中心(24726)
财经(23785)
研究所(22426)
(21483)
(20560)
经济学(20086)
(19603)
银行(18927)
(18873)
(18846)
北京(18796)
师范(18692)
金融(18565)
经济学院(18076)
(18022)
基金
项目(77597)
研究(60766)
科学(60305)
基金(55623)
(47317)
国家(46894)
科学基金(39373)
社会(38848)
社会科(37038)
社会科学(37027)
(28663)
基金项目(28295)
教育(27480)
(24783)
编号(24414)
资助(23399)
成果(22465)
自然(22410)
自然科(21925)
自然科学(21923)
自然科学基金(21548)
重点(18115)
(18113)
(17815)
课题(17769)
(16699)
(16669)
国家社会(16442)
教育部(15742)
创新(15680)
期刊
(69909)
经济(69909)
研究(50080)
(32982)
金融(32982)
中国(29169)
(24417)
学报(19295)
管理(18307)
教育(17262)
(16802)
科学(16441)
大学(15423)
学学(14052)
财经(13508)
国际(12422)
(11737)
经济研究(11566)
(11068)
农业(10320)
技术(10302)
问题(9501)
业经(8719)
世界(8181)
理论(7796)
图书(7543)
实践(6997)
(6997)
(6537)
论坛(6537)
共检索到230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俞肇熊  云丽虹  
作为亚太国际金融中心,香港面临来自国际及中国内地金融中心的挑战和竞争。本文探讨了香港金融证券业的个别特定金融机构和专业人才的比较优势。特别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增强了香港与内地金融证券市场和客户的接近度,促进了香港金融证券业专业人才的培训和交流、香港中小银行的合并以及证券市场的融资和交易。本文进而提出,一方面,香港需要与中国内地经贸合作而增强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香港以泛珠三角地区为平台,上海以长江三角地区为平台,可以促进香港与中国内地的金融证券业相互补充和相互帮助,并带动亚太区域金融中心的互动。通过竞争与协调,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和融通,进而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经济...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陈飞焱  
港府财政司曾荫权在1996年首份财政预算案演辞中提及,香港的发展方向是要建设“高增值、以科技为本的制造业及达致世界水平的服务业”。然而近年来,香港的经济建设却对后者更加偏爱,这从一组数字便可以看出。1995年服务业所创造的产值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为83%,而这一数字在十年前只有67%。香港作为亚洲的商贸金融等商业服务中心,一直以来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海红  
金融业是香港经济的生命线。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能否得以维持和巩固,既关系到香港自身未来的经济前途和命运,又是对我们“一国两制”模式能否成功的印证。其意义之重大,以致于通过《基本法》将维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目标纳入法律规范。不难想像,了解目前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对实现上述目标至关重要。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虎城  
上海和香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既取决于自身的经济金融实力,也有赖于经济腹地的发展水平。本文从大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的视角对香港和上海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香港在总部经济集聚效应、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地方金融机构实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上海则在经济发展腹地、城市群重点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均衡程度等方面具有潜在的竞争优势。未来上海和香港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取决于各自所在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水平以及金融机构和重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倩  薛波  
本文以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义为基准,以金融发展理论为基础,以金融系统功能分析为思路,对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进行比较分析,探寻上海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得出结论:从历史和现实来看,香港和新加坡在金融系统功能的诸多方面都超越上海,上海只是在商品期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上海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它和伦敦、纽约、东京一样有着强大的国家经济体作为后盾,近几年发展态势良好,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能力:开放型、多功能是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趋势和方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守荣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及与内地的金融关系李守荣今年7月1日,香港要经历一场历史性的大转变——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了!香港的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百余年的一大历史耻辱。从此,香港就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保持香港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按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尹翔硕  黄亚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煜  
国家“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定位与方向,香港金融业正持续稳步发展,助力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升级版时光流转,岁月更迭,香港回归祖国已经25周年。回顾香港这25年来走过的非凡历程,这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东方之珠”历经风风雨雨,始终励精图治、奋发图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瑞德  
战前,香港只是一个从事转口贸易的商埠,经过战后30多年,特别是70年代以来2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内能发展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它的形成对世界经济、特别是亚太经济有何影响?研究这一问题,对将上海建设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 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是进入70年代以后才逐步形成的。 50年代中期以后,香港的银行金融机构随着工业化的转变而得到迅速发展,到1961年底,香港大小规模的注册银行已发展到85家,共开设分支机构101个。由于香港政府采取保守的金融政策,认为当时金融业的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尤安山  
近二、三十年,香港经济发展最引人注目的成就,莫过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崛起,并且,这已成为香港经济发展的主要内涵和特征。“九七”以后,能不能保持、巩固和进一步提高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这不仅关系到香港整体经济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一国两制”、“港人制港”伟大构想的实践。本文将就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崛起及其前景问题作一论述。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卢受采  
保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国务院港澳办公室港澳研究所研究员卢受采一、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特征战后香港由单纯转口港发展为工业城市又发展为国际贸易、金融、交通运输中心的整个过程中,金融业始终是整体经济的重要支柱,表现出以下三个主要特征:第一、金融机构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鄂志寰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必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一致性及经济发展措施的有效性,强化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不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2015年3月伦敦金融城公司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球金融中心大排名前三甲仍依次为纽约、伦敦、香港。显然,金融市场不时出现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朋  程雪  
被誉为“东方明珠”的香港,以其高度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赢得了世人的赞誉。勤劳智慧的港人更创造出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口;进出口总额占世界第七位;1995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2.5万美元……然而其中最辉煌、最耀眼的莫过于香港作为世界四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对于这份殊荣,香港是当之无愧的。目前在港的外国金融机构达171家,仅次于伦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