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63)
2023(2239)
2022(1986)
2021(1726)
2020(1285)
2019(2966)
2018(2801)
2017(5017)
2016(2810)
2015(3114)
2014(3162)
2013(3200)
2012(2993)
2011(2752)
2010(2777)
2009(2541)
2008(2460)
2007(2045)
2006(1929)
2005(1693)
作者
(8836)
(7436)
(7207)
(7022)
(5083)
(3656)
(3380)
(2925)
(2754)
(2597)
(2586)
(2546)
(2525)
(2448)
(2381)
(2344)
(2205)
(2112)
(2109)
(2100)
(1772)
(1754)
(1748)
(1662)
(1629)
(1614)
(1608)
(1571)
(1527)
(1487)
学科
(15527)
经济(15505)
中国(7855)
地方(7540)
管理(6541)
城市(5789)
(4272)
城市经济(4138)
方法(4067)
数学(3756)
数学方法(3685)
地方经济(3223)
环境(2895)
(2849)
(2770)
企业(2770)
(2560)
(2522)
方城(2456)
业经(2237)
农业(1871)
理论(1704)
(1635)
土地(1575)
(1559)
资源(1527)
(1491)
贸易(1489)
(1487)
产业(1468)
机构
大学(41669)
学院(41345)
研究(17476)
(16251)
经济(15664)
管理(14590)
理学(12309)
理学院(12046)
管理学(11827)
管理学院(11724)
中国(11499)
科学(11492)
(9657)
(8525)
研究所(7856)
中心(7319)
(6877)
(6685)
(6679)
师范(6623)
(6442)
(6102)
业大(6036)
北京(5749)
(5677)
师范大学(5658)
研究院(5357)
经济学(5164)
科学院(5137)
农业(5113)
基金
项目(30432)
科学(24233)
基金(22239)
研究(20174)
(19794)
国家(19668)
科学基金(17211)
社会(13661)
社会科(12985)
社会科学(12980)
基金项目(12291)
(11688)
自然(11657)
自然科(11433)
自然科学(11431)
自然科学基金(11173)
(10360)
教育(8609)
资助(8367)
编号(7167)
(7095)
重点(7063)
(6032)
(5881)
计划(5871)
国家社会(5763)
课题(5752)
发展(5640)
创新(5611)
(5579)
期刊
(18690)
经济(18690)
研究(13985)
中国(7812)
科学(6644)
城市(6419)
学报(6352)
(5388)
管理(5096)
大学(4512)
问题(4392)
学学(4356)
(4235)
(3895)
农业(3470)
技术(3336)
资源(3171)
教育(3046)
(3009)
金融(3009)
现代(2826)
发展(2817)
(2817)
地理(2694)
经济研究(2587)
城市问题(2413)
业经(2347)
财经(2216)
(2044)
(2039)
共检索到63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胡兆量  
珠江三角洲 (简称珠三角 )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 (简称长三角 )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是牵引我国前进的两个发动机。这两个城市群既有相似的地方 ,也有不同的地方。重要的差异之一是珠三角城市群的龙头不够明晰。明晰城市群的龙头已经成为珠三角发展的重要环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邓春玉  
引力模型、地缘经济关系理论、城市流强度模型是研究城市群际空间经济联系的主要方法。综合研究表明,珠三角与环珠三角已形成较为紧密的圈层结构,但是,空间经济联系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状况有待优化,主要外向服务部门的辐射与承接辐射能力有待提高。优化珠三角与环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应加快环珠三角城市群快速交通网建设,培育承接极,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地缘优势,实施反边缘化战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孟庆顺  
在泛珠三角旅游合作中,香港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旅游业实力和明显的旅游业优势而占有独特的地位。香港不仅可以成为内地旅游业发展的窗口,而且可以成为联接内地与海外旅游业的桥梁,甚至还可以成为内地旅游部门借鉴当今国际旅游业先进经验的一个重要渠道。泛珠各省区应善用香港的旅游资源和优势,推动内地旅游业有新的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红锦  李胜会  
珠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有活力的城市群之一,研究其城市群空间结构绩效不仅有助于继续发挥其对全国经济的带动作用,而且对其他城市群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应用参数计量模型,把珠三角城市群与广东省其他非城市群城市以及和长三角城市群的比较分析,得出珠三角城市群效率较高,但仍有一些城市的效率有待提高,最后指出提高这些城市效率的关键所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红锦  李胜会  
应用DEA模型,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建成区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从业人员人数、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和交通网络密度等指标,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维度,通过对珠三角城市群与广东省其他非城市群城市以及和长三角城市群的比较分析,得出珠三角城市群效率较高,但仍有一些城市的效率有待提高,最后指出提高这些城市效率的关键所在。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覃剑  
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城市化和区域金融一体化的持续推进,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已经悄然成为世界金融资源最密集的区域。本文以大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金融业整体及其亚类行业领域两个层面,对金融资源的空间布局特征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并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勾画出金融等级体系形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大珠三角区域金融中心体系的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肖金成  
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结构、空间布局、区域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有赖于企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加强城市的分工合作,以及在环"珠三角"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章喜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态背景下,珠三角城市群正进入提升整体发展实力的重要时期。但目前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远未形成国家财富积聚的战略平台。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要再上新台阶,需要从分散式的独立发展向组团式的协调发展方向转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灿芳  廖森泰  黄红星  
通过对珠三角都市农业与城市群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各城市群的功能,对珠三角中部、东岸和西岸城市群都市农业发展定位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宝涛   蒋双玉  
文章基于土地利用系统“结构—功能—效益”要素嵌套人地耦合“生产—生活—生态”属性构建了建设用地转型理论框架和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组合赋权模型、TOPSIS模型及空间差异测度方法对2004—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建设用地转型进行了综合测度,探究了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和成因。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珠三角城市群建设用地转型呈现先波动上升后波动下降、增减交替、趋于平稳的两阶段波动演化趋势,空间差异化程度呈缩小态势。(2)建设用地结构转型呈现以“广深莞”三市为轴心向周边地区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差异化程度扩大,空间极化效应明显且具有较强的突变性和波动性。(3)建设用地功能转型呈现中间高外围低的“核心—边缘”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差异化程度有所缩小但扩散效应并不明显,空间均衡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升。(4)建设用地效益转型呈现以深广为双核心的梯度递减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差异化程度扩大,空间均衡协调发展水平严重失衡。同时,建设用地转型框架体系强调土地利用系统与以人类活动为主体的生产、生活、生态属性的相互作用关系,从土地利用系统视角实现了显性形态转型和隐性形态转型的系统集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章喜  徐通  
珠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的三大城市群之一,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随着国家城市群战略及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全面实施,珠三角城市群的经济运行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为全面评价珠三角城市群的区域运行效率,本文依据相关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珠三角城市群战略实施的整体效率与城市群内部城市的结构效率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着珠三角城市群战略的不间断实施,珠三角城市群的整体运行效率与结构运行效率持续有效,且结构运行效率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有效区域不断放大。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德平  
本文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现状分析,认为应将发展的视野和城市群空间布局的重点放在都市圈的构建和整合之上。应着力构建双核心、双轴线、内外圈层协调发展的网状区域发展的城市群空间结构,总的发展思路是“双核心优势互补,双轴线主次分明,内外圈层协调联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政  郑伯红  贺清云  
1980年代以来,珠三角城市群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经济中心。通过对珠三角城市群职能等级体系、空间结构演化历程的研究,指出其空间结构为多中心模式,即主次中心城市带动组团城市发展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该空间结构模式的成因以及其对于城市扩张、制造业发展、产业升级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认为珠三角城市群的多中心模式在加快城市化进程、控制城市规模、促进制造业发展、缓解城市问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则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琪  
珠三角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群之一,其城市间的经济产业关系对整个经济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地缘经济关系的原理,采用欧氏距离分析法对珠三角城市群间的合作竞争关系做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珠三角城市间的整体竞争性较强,缺乏合作。珠三角城市群应该进行适当的产业分工,降低城市间的分割度,采取产业互补、共同发展的政策,将更有利于珠三角的长期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邱志鹏  蔡松林  
以珠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竞争力为研究对象,进行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样本变量数据进行评价研究,进行城市物流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从量化的角度了解珠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状况。结果表明,广州和深圳物流竞争力很强,东莞和佛山物流竞争力较强,惠州、中山及江门物流竞争力一般,珠海、河源等8个城市竞争力较弱。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为珠三角各城市明确自身物流产业现状提供参考,也为各城市物流产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