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60)
2023(4832)
2022(4360)
2021(3967)
2020(3716)
2019(8911)
2018(8850)
2017(17256)
2016(9898)
2015(11425)
2014(11812)
2013(12000)
2012(11528)
2011(10486)
2010(10557)
2009(9969)
2008(10205)
2007(9432)
2006(7893)
2005(7070)
作者
(31682)
(26683)
(26559)
(25480)
(16877)
(12863)
(12322)
(10639)
(9812)
(9430)
(8996)
(8890)
(8740)
(8480)
(8401)
(8397)
(8334)
(7867)
(7736)
(7682)
(6878)
(6611)
(6571)
(6120)
(6051)
(5983)
(5983)
(5954)
(5508)
(5459)
学科
(42903)
经济(42864)
(25511)
管理(25416)
方法(23287)
数学(20942)
数学方法(20772)
(19829)
企业(19829)
(11910)
(11076)
(10471)
中国(9702)
(8468)
贸易(8467)
地方(8438)
(8168)
农业(7799)
业经(7536)
(7263)
(6969)
财务(6956)
财务管理(6935)
(6868)
企业财务(6526)
(6049)
银行(6016)
环境(5967)
(5881)
金融(5879)
机构
大学(150587)
学院(148678)
(59630)
经济(58298)
管理(54477)
研究(52317)
理学(46798)
理学院(46198)
管理学(45312)
管理学院(45028)
中国(38602)
科学(35150)
(32394)
(32008)
(28803)
(26830)
研究所(26500)
业大(26332)
农业(26084)
中心(24341)
(23115)
财经(21538)
北京(20121)
(19414)
(19375)
师范(19116)
经济学(18601)
(18092)
(18075)
经济学院(17029)
基金
项目(98151)
科学(74896)
基金(69774)
研究(67625)
(62293)
国家(61811)
科学基金(50899)
社会(40508)
(39150)
社会科(38274)
社会科学(38257)
基金项目(37419)
自然(34416)
自然科(33540)
自然科学(33525)
(33497)
自然科学基金(32928)
教育(31259)
资助(29298)
编号(27790)
重点(22840)
成果(22751)
(21781)
(21382)
计划(20130)
科研(19769)
(19690)
课题(19126)
创新(18514)
科技(18101)
期刊
(63061)
经济(63061)
研究(39894)
学报(29445)
(28917)
中国(26755)
科学(24514)
(22073)
大学(20800)
学学(19752)
农业(19181)
管理(16768)
教育(13318)
技术(12238)
(12154)
金融(12154)
(10807)
财经(10684)
业经(10227)
经济研究(10046)
(9115)
问题(9005)
(8588)
技术经济(7915)
统计(7637)
理论(7533)
资源(7415)
业大(7354)
(7264)
商业(7058)
共检索到214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冯美利  李杰  唐龙祥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冯美利  曾鹏  李杰  
本试验对从国外引进的香水椰子连续3年的田间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香水椰子是一个早产、高产的椰子品种,但其抗寒性较差,在冬春季节易发生落裂果现象,其在海南东北部的适应性栽培还需进一步观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龙兴  张继  周双云  安振宇  方仁  邓彪  尧金燕  
【目的】了解莲雾的开花习性和花粉可育性,为开展莲雾授粉作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莲雾花被开始松散分离至谢花期间每天的7:00、12:00和18:00观察记录其花被、花丝、花药、花粉和柱头等花器的变化情况,分析其花粉生活力;在花朵开放前2 d至开放后2 d,分析其柱头接受花粉的活性;收获时比较分析人工杂交授粉与自然授粉果实的品质。【结果】莲雾开花前1 d,紧闭的花被逐渐松散而分离,当天开花的花朵于6:00-7:00开放,11:00-12:00花粉完全散离花药;花序由最外下层开始开放,逐渐向内上层依次展开;花粉形态主要为三角形,有3个发芽孔;花粉在含10%蔗糖的培养基中、30℃时发芽率最高。人工杂交授粉以花朵开放当天授粉的结籽率最高;人工杂交授粉果实的单果重、果实大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自然授粉果实(P<0.05)。【结论】莲雾杂交授粉成功率主要受花粉生活力、柱头有效状态和温度3个因子影响,最适授粉温度为25~30℃,花粉收集最佳时间为花朵开放当天的7:00-11:00,授粉最适时间为开花当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湘南  陈永忠  王瑞  彭邵锋  陈隆升  马力  唐炜  罗健  
湖南省目前油茶主栽品种50多个,为了深入探索油茶区域适应性和稳产性能,我们针对油茶开花授粉习性进行大田观测研究。结果表明:⑴油茶栽培品种花期较长,45~100 d,单花寿命3~10 d不等,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⑵油茶花大多在8:00~16:00期间蕾裂开放,通常单花开花头3天花瓣会在16:00左右出现收拢至傍晚合拢,第4天全天开放不再有收拢现象,并在此开放过程中花瓣有生长增大现象,同时,花药在开花的第1~3天期间开始开裂散粉,散粉方式为纵裂式,一般持续散粉时间为1~4 d。雌蕊先成熟,最佳授粉时间约持续2~5 d;⑶自然授粉坐果率0~91.4%,自交率低,属典型异花授粉植物;(4)其开花授粉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莫周美  张秀芬  李恒锐  刘连军  吴玲玲  贺鹏  韦婉羚  
【目的】了解葛根的开花习性和花粉可育性,为葛根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广西龙州县,于葛根花序形成后每天观察其花蕾的发育进程,在盛花期标记即将开放的花序,连续观察其开花进程、记录花朵盛开的时间和天气状况;采用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法和I_2-KI染色法检测葛根不同花蕾期(半伸期、始开期、半开期和盛开期)的花粉活力,选取花粉活力最强时的花粉开展花粉萌发试验。【结果】在广西龙州县,葛根于10月16日始花,10月20日达盛花期,11月2—5日为末花期;每天开花时间主要集中在15:00—15:40;开花散粉受天气状况影响,天气晴朗、温度较高时开花早,而阴雨天、温度较低时开花推迟。I_2-KI染色法检测不同花蕾期(半伸期、始开期、半开期和盛开期)的葛根花粉活力分别为82.1%、95.3%、93.5%和92.7%,均显著高于TTC染色法的检测结果(P<0.05,下同),更适合用于葛根花粉活力检测。葛花始开期时大部分花药已散粉,量大且将柱头包裹,I_2-KI染色法检测的花粉活力最强,达95.3%,且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期;在半开期至盛开期的花粉量及花粉活力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葛根花粉在蔗糖浓度为15%的培养基中发芽率最高,为36.23%,且显著高于其他3个蔗糖浓度培养基的发芽率。【结论】I_2-KI染色法可快速检测葛根花粉活力。葛根花粉活力在花蕾始开期至盛开期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可以根据天气状况选取合适时期的花粉进行杂交授粉,从而提高葛根杂交成功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国良  杨志红  刘群龙  
华北紫丁香及其变种白丁香的开花生物学特性和授粉试验表明:白丁香的单花序花期为5~7d,全树花期为7~11d,紫丁香比白丁香花期晚1~2d.丁香花的花粉室温下放置24h发芽率为0,自然结实率、自花授粉及异花授粉结实率都较高,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春延  谷建才  李吉跃  陈平  陆贵巧  田国恒  
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影响华北落叶松胸径、树高连年生长的主导气候因子分别为≥10℃的有效积温和年平均气温、上年11月—当年1月的平均蒸发量;②气候因子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并通过单优势性、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等形式对华北落叶松生长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崔林丽  史军  肖风劲  范文义  
基于SPOT VGT-NDVI数据、气象站点气温和降水量资料、气候区划图及土地利用类型图,分析了中国东部不同气候区和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植被NDVI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同期和前期气温和降水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98年-2007年期间,中国东部5个气候区和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植被NDVI在全年及四季基本上都增加,其中以夏季增加最多,冬季NDVI增加不显著。植被NDVI与气温和降水的最大相关系数在中国东部由北向南逐渐减小,以中温带亚干旱区相关系数最大,南亚热带湿润区最小。草地NDVI与气温和降水变化的相关系数最大,林地NDVI与气温和降水变化的相关系数较小。中国东部不同气候区和土地利用类型植被NDV...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元  梁宗锁  张跃进  慕小倩  
 通过调查与试验,研究了天麻生殖生长期的抽薹、开花习性,并分析了不同授粉方式对天麻果实及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麻单株花期3~10d不等,花序轴单花数目视个体发育不同而差异较大;天麻抽薹及果实膨大的生长发育均呈"S"型曲线,可用一元二次方程式表述;不同授粉方式虽在座果率上无明显差异,但异花授粉可明显提高天麻种子的质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燕君  李海萍  
黄河断流存在人为和自然两方面的综合原因 ,其中自然因素中又以气候为主要影响因子。该文利用 1 95 1年~ 1 999年近百个站点的温度、降水资料 ,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了黄河上、中、下游各流域的面雨量和温度 ,对黄河流域近 5 0a来温度、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 ;根据 1 92 0年~ 1 999年近 40个站点的温度和降水资料 ,讨论了温度、降水与黄河断流的关系。结果表明 :1 92 2年~ 1 93 2年气温较高 ,降水量偏少是造成黄河流域对应时段连续枯水的主要气候原因 ;最近二、三十年以来的黄河断流 ,除了温度和降水等气候因子的影响外 ,人类对黄河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及黄河流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廖明保  潘友仙  黄文强  
椰子是海南重要的热带作物,本文在椰子产业现状分析及消费量预测的基础上,指出了海南椰子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晓龙  黄领梅  权全  张磊  沈冰  莫淑红  
【目的】厘清近年来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驱动因子的响应,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科学预估气候变化对植被格局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999-2015年SPOT VGT-NDVI数据集和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ITPCAS)驱动数据集,运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R/S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99-2015年NDVI和气象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温度、降水量、地表净辐射(R_n)等气象因子以及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1)黄河源区多年平均NDVI空间分布呈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整体上NDVI呈增加趋势,每10年增速为1.6%,其中上升趋势的区域占研究区78.2%;NDVI在2003年附近存在突变;同时期温度和降水为振荡上升趋势,而R_n为振荡下降趋势,并且未来NDVI和各气象因子将持续这种变化趋势。(2)年平均NDVI与年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年平均降水量呈不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年平均R_n呈不显著负相关关系;在偏相关分析中,NDVI与年平均温度的相关性最好。(3)NDVI对温度、降水量变化的响应滞后1个月左右,对R_n变化的响应滞后2个月左右。【结论】ITPCAS驱动数据集在黄河源区有较好的适用性;在年尺度和月尺度上,温度都是黄河源区植被生长影响最大的气象要素;黄河源区植被覆盖的增加主要归因于温度上升以及生态保护"综合性"工程的实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景华  封志明  姜鲁光  杨艳昭  
基于2000—2010年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台站数据,对澜沧江流域植被NDVI与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逐像元进行分析,研究流域植被-气候关系的空间格局特征,并对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气温和降水对澜沧江流域植被生长均具有明显影响,其中,温度的影响尤为显著;2流域植被生长对气候响应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效应,随着纬度的升高,植被对气候因子响应的滞后时间逐渐缩短;3流域不同植被类型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程度及其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敏感性均表现为草地>耕地>灌木林地>有林地。同一植被类型受气温的影响强于降水,但对降水的变化更为敏感;4气候特征(多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显著影响植被NDVI...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永明  张利华  翟宏宇  符雅盛  崔越  
堵河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流域的生态环境决定着南水北调的经济效益和水质状况。基于MODIS影像(2001~2017年)、数字表面模型(DSM)与气象数据,采用均值统计法、一元线性回归趋势法和相关分析法对堵河流域总初级生产力(GPP)、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和蒸散发(ET)等生态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堵河流域生态环境演变规律及其气候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堵河流域多年月均GPP、NDVI和ET分别为1 868.67 gC/(m~2·month~(-1))、0.605和959.975 mm/month,植被覆盖率较高;多年年均GPP、NDVI和ET呈现相似的空间分布规律,堵河南岸值均高于北岸,竹溪河流域值均最低,最高值均位于神农架林区在内的高海拔区域。(2)年均GPP、NDVI和ET值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表明堵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在向好的趋势发展;年内呈周期性单峰变化趋势,7月达到最大值;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夏季GPP、NDVI和ET值最大,冬季最小。(3)流域月均NDVI、ET和GPP之间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其中月均NDVI与月均GPP\ET的相关系数R~2均为0.65,月均ET与月均GPP的R~2为0.70。(4)流域月均GPP与月均降水的相关性强于月均气温,而NDVI、ET与气温的相关性均大于降水;GPP、NDVI和ET的变化与气温、降水呈现同期变化规律,NDVI、ET和GPP的变化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不到一个月的滞后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辉  颜耀  胡亚楠  黄智军  吴鹏飞  马祥庆  
为探讨杉木不同径向生长指标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杉木径向生长敏感性与适应性的差别,采用树轮气候相关分析方法,以60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杉木整轮宽度、早材宽度和晚材宽度,并利用杉木树轮自回归年表(ARS)分析主要气候因子(月份水平温度和降水)对杉木径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径向生长均受到温度和降水的显著影响,早材宽度与当年2月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晚材宽度与当年10月平均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冗余分析量化了气候因子对杉木径向生长的影响,当年7月平均最高温度和当年10月平均降水量是限制该区域杉木径向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滑动相关分析表明,气候因子变化在短时间尺度上对杉木径向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杉木径向生长对当年9月最高温度的响应稳定性最强.当年10月平均降水量对晚材宽度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杉木年轮生长对上一年气候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晚材生长对当年早期杉木生长气候因子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亚热带地区气候影响杉木径向生长的效应复杂,但ARS年表仍包含丰富的气候信号,研究结果对亚热带针叶树种年轮生态学、年轮气候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