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12)
- 2023(4325)
- 2022(3938)
- 2021(3665)
- 2020(3287)
- 2019(7669)
- 2018(7807)
- 2017(14023)
- 2016(8250)
- 2015(9399)
- 2014(9811)
- 2013(9187)
- 2012(8474)
- 2011(7462)
- 2010(7658)
- 2009(7008)
- 2008(6929)
- 2007(6336)
- 2006(5475)
- 2005(4857)
- 学科
- 济(31167)
- 经济(31141)
- 管理(21660)
- 业(19827)
- 方法(18604)
- 企(17492)
- 企业(17492)
- 数学(16570)
- 数学方法(16077)
- 学(8997)
- 理论(7469)
- 财(7025)
- 中国(6755)
- 农(6374)
- 业经(5401)
- 教学(5014)
- 地方(4996)
- 务(4908)
- 制(4904)
- 财务(4877)
- 财务管理(4854)
- 和(4707)
- 贸(4542)
- 企业财务(4541)
- 贸易(4537)
- 技术(4430)
- 易(4353)
- 教育(4276)
- 农业(4212)
- 银(4177)
- 机构
- 学院(114246)
- 大学(112240)
- 管理(40155)
- 济(37748)
- 研究(37172)
- 经济(36658)
- 理学(34328)
- 理学院(33899)
- 管理学(32591)
- 管理学院(32396)
- 中国(28013)
- 科学(27022)
- 京(24192)
- 农(23039)
- 所(20557)
- 业大(20249)
- 江(18808)
- 研究所(18732)
- 农业(18298)
- 财(17921)
- 中心(17612)
- 技术(16177)
- 州(15373)
- 北京(15255)
- 范(14630)
- 省(14507)
- 师范(14368)
- 财经(14170)
- 院(13589)
- 经(12711)
- 基金
- 项目(76196)
- 科学(57507)
- 基金(52513)
- 研究(51032)
- 家(47911)
- 国家(47549)
- 科学基金(39531)
- 省(32123)
- 社会(28579)
- 自然(28513)
- 自然科(27926)
- 自然科学(27918)
- 自然科学基金(27346)
- 划(27079)
- 社会科(26963)
- 社会科学(26955)
- 基金项目(26703)
- 教育(25431)
- 资助(24180)
- 编号(21519)
- 重点(17840)
- 成果(17539)
- 计划(16375)
- 课题(15867)
- 发(15635)
- 创(15508)
- 部(15355)
- 科研(15279)
- 科技(15057)
- 创新(14449)
共检索到169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谷红霞 叶雯 钱宇汀 叶晓明 戴文圣
为探明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微型嫁接最适宜的方法,提高香榧繁殖系数,以榧树实生幼苗和未形成顶芽的香榧嫩梢为研究对象,采用劈接、钻孔接和腹接3种方法,设计接穗留叶2片、4片、6片,接穗保留/摘除顶端等试验,研究不同微型嫁接香榧苗的萌发动态、成活率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劈接法嫁接的香榧苗,在萌芽动态、嫁接工效与生长状况方面都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嫁接15 d后接穗露白,成活率高(89.7%),接穗新梢生长量大;但在粗度增加量、新枝数和新茬数等指标上无显著差异(P>0.05)。接穗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中英 王艺 童德中
果树的微型嫁接山西农业大学王中英王艺童德中从50年代杜林博斯(DorenbosJ.1954)利用常春藤最先应用茎尖嫁接技术以来,微型嫁接技术获得飞速的发展。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南非、以色列、日本和中国先后相继在柑橘、苹果、桃、樱桃、杏、李、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成密红 郭军战 苏美琼 安佰国
为了解决樱桃传统嫁接中存在的接穗贮藏难、受季节限制、砧木细而接穗大等问题,并对其在传统栽培过程中积累的病毒、类病毒进行有效脱毒,采用樱桃组培苗微型嫁接技术,研究了接穗大小、嫁接处理方式、组培苗继代时间、不同砧穗组合等因素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樱桃组培苗微型嫁接时,接穗大小为茎尖+2片叶(约1 cm)、组培苗继代35 d左右、嫁接时采取先嫁接后生根方式,其嫁接成活率和成苗率相对较高,嫁接成活率最高可达84%;接穗与砧木的亲和性越好,嫁接成活率越高,在供试樱桃品种中,以Gisela-5×红鲁比的亲和性最好,嫁接成活率达83%。
关键词:
樱桃 组培苗 微型嫁接 成活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树茂
该文从土壤介质、扦插时间和插穗选取三个因素探讨了香榧扦插育苗.研究表明,嫩枝扦插和保持适当的基质水分利于提高扦插成活率.
关键词:
土壤介质 香榧 嫩枝扦插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蔡鹏 秦鱼生 李跃建 刘独臣 刘小俊 梁根云 雷晓葵 房超
【目的】为探明近年峨眉山市嫁接茄子叶片黄化症状发生的原因和黄化矫正措施。【方法】采用底施和叶面喷施镁肥处理,研究了嫁接茄和自根茄叶片镁含量的动态变化,叶片镁含量与叶片黄化的关系。【结果】嫁接茄与自根茄不同部位叶片在门茄期、盛果期和尾果期中镁含量及变化趋势完全不同。自根茄植株上部、中部和下部叶片中镁含量在3个时期均明显高于嫁接茄。从盛果期至尾果期,嫁接茄不同部位叶片镁含量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这与自根茄不同甚至完全相反。4个施镁处理虽能提高自根茄和嫁接茄部分部位叶片中镁含量,但对嫁接茄叶片黄化现象均无明显改善作用。【结论】研究表明嫁接可能会影响植株对镁的吸收、传导和利用,致使嫁接茄与自根茄叶片中镁含量和变化规律出现明显差异,从而导致叶片黄化症状的发生。
关键词:
茄子 黄化 嫁接 镁含量 肥料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奚声珂 杨彬
核桃微枝嫁接是以组培繁殖的无根小苗(微枝)作接穗,嫁接在核桃幼苗(子苗)砧上,获得无性系良种苗。连续3a对组培快速繁殖微枝、子苗培育及嫁接等技术环节的探索,已初见成效。微枝增殖率1a后为1:1 000以上;最适时期(3月初至4月上旬)的嫁接成活率可达80%;嫁接苗的田间移植保存率在90%以上。核桃微枝嫁接比常规嫁接方法成本低、成苗快,并能在短期内用离体快繁法获得大量新品种穗条。微体嫁接苗以实生砧为根系,比组培自根苗长势旺,易于移植。
关键词:
核桃 微枝嫁接 组培 子苗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琏 陆吕佳 胡渊渊 戴文圣 索金伟 宋丽丽 吴家胜 喻卫武 楼君
【目的】研究不同树龄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叶片光合作用季节性变化的生理机制,为香榧苗木的高效栽培和香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分别在5、8和11月测定不同树龄(6和16年生嫁接苗,分别记为6-a和16-a)香榧叶片的叶绿素、二氧化碳(CO_2)的响应曲线、单位面积上的叶片氮含量(N_A)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PNUE)等,系统地分析比较表观光合特性和光合内部结构的变化。【结果】5月和8月,无论树龄大小,香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比叶重(SLW)、最大RuBP羧化速率(V_(cmax))、光饱和时用于RuBP再生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J_(max))、总叶绿素含量(Chl)及分配到Rubisco的氮素(V_(cmax)/N_A)、RuBP再生作用的氮素(J_(max)/N_A)和捕光色素组分的氮素(Chl/N_A)均显著增加,而N_A则显著降低。无论树龄大小,与8月相比,11月香榧叶片Chl、叶片氮含量和J_(max)/V_(cmax)比值均显著增加,而Vc_(max)、J_(max)、Vc_(max)/N_A、J_(max)/N_A和Chl/N_A均显著降低,A_(max)和SLW则无显著变化。8月和11月,6-a香榧叶片的V_(cmax)/N_A下降幅度显著大于16-a叶片的,而6-a与16-a香榧叶片J_(max)/N_A的下降幅度相当。5、8和11月,6-a香榧叶片的PNUE均显著高于16-a叶片的。【结论】从5月至8月,无论树龄大小,香榧叶片的光合能力逐渐增强,干物质不断的积累,从而稀释了其叶片中的氮含量,叶片发育成熟;从8—11月(随温度的降低),无论树龄大小,香榧叶片未发生衰老,但其氮素在各光合组分中的分配比例发生变化,即通过J_(max)的相对增加来缓减低温对RuBP再生作用的影响。随温度的降低,6-a香榧叶片分配到RuBP羧化作用的氮素较少和分配到RuBP再生作用的氮素较多,可能是导致其叶片PNUE相对较高的原因。图6表1参39
关键词:
树龄 香榧 光响应曲线 CO_2响应曲线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琏 陆吕佳 胡渊渊 戴文圣 索金伟 宋丽丽 吴家胜 喻卫武 楼君
【目的】研究不同树龄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叶片光合作用季节性变化的生理机制,为香榧苗木的高效栽培和香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分别在5月、8月和11月测定不同树龄(6和16年生嫁接苗,分别记为6-a和16-a)香榧叶片的叶绿素、CO_2的响应曲线、单位面积上的叶片氮含量(N_A)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PNUE)等,系统地分析比较表观光合特性和光合内部结构的变化。【结果】5月和8月,无论树龄大小,香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比叶重(SLW)、最大RuBP羧化速率(V_(cmax))、光饱和时用于RuBP再生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J_(max))、总叶绿素含量(Chl)及分配到Rubisco的氮素(Vcmax/NA)、RuBP再生作用的氮素(Jmax/NA)和捕光色素组分的氮素(Chl/NA)均显著增加,而N_A则显著降低。无论树龄大小,与8月相比,11月香榧叶片Chl、叶片氮含量和J_(max)/V_(cmax)比值均显著增加,而Vc_(max)、Jmax、Vc_(max)/NA、Jmax/NA和Chl/NA均显著降低,Amax和SLW则无显著变化。8月和11月,6-a香榧叶片的Vc_(max)/NA下降幅度显著大于16-a叶片的,而6-a与16-a香榧叶片Jmax/NA的下降幅度相当。5月、8月和11月,6-a香榧叶片的PNUE均显著高于16-a叶片的。【结论】从5月至8月,无论树龄大小,香榧叶片的光合能力逐渐增强,干物质不断的积累,从而稀释了其叶片中的氮含量,叶片发育成熟;从8月至11月(随温度的降低),无论树龄大小,香榧叶片未发生衰老,但其氮素在各光合组分中的分配比例发生变化,即通过J_(max)的相对增加来缓减低温对RuBP再生作用的影响。随温度的降低,6-a香榧叶片分配到RuBP羧化作用的氮素较少和分配到RuBP再生作用的氮素较多,可能是导致其叶片PNUE相对较高的原因。图6表1参39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周选滔 阮逸 李永海 戴本营
春秋季节用4种嫁接方法进行板栗嫁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贴枝接适期从9月中旬到10月下旬,长达40d以上。春季以挖骨皮接较好。这两种方法平均嫁接成活率均达90%以上。夏季采用截顶留叶切枝接,嫁接成活率均达90%以上。嫁接适期为7月上旬到8月上旬。
关键词:
板粟 嫁接 嫁接苗 成活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东果 高俊燕 李进学 彭满秀 孙友方 朱春华 郭俊 岳建强
以枳壳做砧木,采用切接芽接(BCR)、切接枝接(SCR)、腹接芽接(SB)、腹接枝接(SS)4种嫁接方式,对柠檬嫁接苗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嫁接方式对柠檬苗成活率及生长有显著的影响,以切接芽接嫁接为最好,成活率高,萌发生长速度较快;总体上表现为切接芽接的效果优于切接枝接,腹接芽接与腹接枝接次之。
关键词:
嫁接方式 柠檬苗 成活率 生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卫光 张春兰 袁飞 彭宇
本试验采用云南黑子南瓜做砧木与丰产型黄瓜做接穗进行嫁接 ,试验结果表明 ,嫁接植株能促进连作黄瓜的生长 ,减轻黄瓜根结线虫病害 ,促进连作黄瓜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 ,使黄瓜根际土壤电导率降低 ,减轻了由于土壤次生盐渍化所造成的盐害 ,提高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 ,对减轻黄瓜连作障碍 ,提高连作黄瓜的产量 ,具有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嫁接 设施 黄瓜 连作障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晓彬 齐红岩 李岩 靳亚忠 刘文玮 徐晓飞
【目的】明确不同砧木嫁接对薄皮甜瓜成熟期品质、主要香气组分和含量及相关酶活性与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薄皮甜瓜‘玉美人’为接穗,白籽南瓜‘圣砧1号’(G1)、‘甜砧2号’(G2)和厚皮甜瓜‘PG22HF1’(G3)为砧木,测定成熟果实的相关品质及香气合成关键酶活性,并对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和醇酰基转移酶(alcohol acyltransferase,AAT)的基因表达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3种砧木嫁接不同程度地延迟了果实成熟,表现为果实硬度大,果皮颜色退绿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G2比自根果实延后2 d,而G1和G3延后程度更大。G2...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蕾 赵荻 胡渊渊 索金伟 喻卫武 吴家胜 娄和强 宋丽丽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工艺(炒制和烘烤)的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种仁香气成分、油脂氧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揭示不同加工方式对香榧香气物质和油脂品质形成的影响,探讨香榧的最优烘烤工艺。【方法】比较炒制香榧(传统的炒制方式加工)、烘烤香榧(烘烤方式加工)和原料香榧(未加工前的原料)香气组分的差异,并测定3种香榧材料的酸价、过氧化值、总酚质量分数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明确适宜的香榧加工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以第1次烘烤时间、盐浸时间、第2次烘烤时间作为变量因子的单因素试验,结合种仁感官评价、过氧化值、酸价、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测定,再通过Design-Expert软件对酸价和过氧化值响应面优化分析,明确最优的香榧烘烤加工工艺。【结果】萜烯类化合物为香榧香气主要物质,高达57.7%~70.5%;烘烤香榧的香气物质种类和总量均明显大于炒制香榧,且烘烤香榧种仁的油脂酸败程度明显低于炒制香榧。根据不同烘烤因子对感官评价和色度指标的影响试验,确定第1次烘烤的最佳时间为10~14 min (200℃),最佳盐浸时间为10~15 min,第2次烘烤的最佳时间为90~120 min (120℃)。【结论】烘烤方式加工的香榧种仁香气成分及油脂品质均明显优于炒制方式加工的香榧;香榧最佳烘烤条件为:先在200℃下烘烤12 min,再在20%质量分数盐溶液中浸泡10 min,最后在120℃下烘烤95 min。图3表4参29
关键词:
香榧 烘烤 香气 油脂氧化 抗氧化能力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蕾 赵荻 胡渊渊 索金伟 喻卫武 吴家胜 娄和强 宋丽丽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工艺(炒制和烘烤)的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种仁香气成分、油脂氧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揭示不同加工方式对香榧香气物质和油脂品质形成的影响机制,探讨香榧的最优烘烤工艺。【方法】比较炒制香榧(传统的炒制方式加工)、烘烤香榧(烘烤方式加工)和原料香榧(未加工前的原料)香气组分的差异,并测定3种香榧材料的酸价、过氧化值、总酚含量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明确适宜的香榧加工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以第1次烘烤时间、盐浸时间、第2次烘烤时间作为变量因子的单因素试验,结合种仁感官评价、过氧化值、酸价、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测定,再通过Design-Expert软件对酸价和过氧化值响应面优化分析,明确最优的香榧烘烤加工工艺。【结果】萜烯类化合物为香榧香气主要物质,高达57.7%~70.5%;烘烤香榧的香气物质种类和总量均明显大于炒制香榧,且烘烤香榧种仁的油脂酸败程度明显低于炒制香榧。根据不同烘烤因子对感官评价和色度指标的影响试验,发现第1次烘烤的最佳时间为10~14 min(200℃),最佳盐浸时间为10~15 min,第2次烘烤的最佳时间为90~120 min(120℃)。【结论】烘烤方式加工的香榧种仁香气成分及油脂品质均明显优于炒制方式加工的香榧;香榧最佳烘烤条件为:先在200℃下烘烤12 min,再在20%质量浓度盐溶液中浸泡10 min,最后在120℃下烘烤95 min。图3表4参29
关键词:
香榧 烘烤 香气 油脂氧化 抗氧化能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曾奖 徐大平 张宁南 姚庆端 郭俊誉 林清锦
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又名黄花梨,是蝶形花科黄檀属的一种半落叶乔木,为我国名贵的特种商品材,国产天然分布的两种珍稀红木树种之一;另一种为黑黄檀(Dalbergia fusca var.en-neandra Zou et Liu),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1-3],原产于海南岛[4-5]。目前,受经济利益的驱使,降香黄檀盗砍乱伐现象非常严重,保存的优质资源极度贫
关键词:
降香黄檀 嫁接技术 砧木 接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