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34)
- 2023(13199)
- 2022(11911)
- 2021(11058)
- 2020(9635)
- 2019(22651)
- 2018(22684)
- 2017(44422)
- 2016(24633)
- 2015(28031)
- 2014(28472)
- 2013(28378)
- 2012(26118)
- 2011(23539)
- 2010(23510)
- 2009(21861)
- 2008(21631)
- 2007(19150)
- 2006(16344)
- 2005(14145)
- 学科
- 济(99720)
- 经济(99620)
- 管理(69032)
- 业(66700)
- 企(55582)
- 企业(55582)
- 方法(51383)
- 数学(45101)
- 数学方法(44606)
- 农(26123)
- 财(24926)
- 中国(23257)
- 学(23064)
- 业经(20642)
- 地方(20177)
- 贸(18028)
- 贸易(18023)
- 易(17421)
- 农业(17364)
- 务(16504)
- 财务(16432)
- 财务管理(16394)
- 理论(16284)
- 和(16266)
- 制(16054)
- 企业财务(15475)
- 环境(15344)
- 技术(14621)
- 划(13240)
- 银(13177)
- 机构
- 大学(357067)
- 学院(354768)
- 管理(141290)
- 济(136065)
- 经济(132935)
- 理学(123119)
- 理学院(121743)
- 管理学(119534)
- 管理学院(118917)
- 研究(116618)
- 中国(83870)
- 科学(77286)
- 京(76046)
- 农(63882)
- 所(60482)
- 财(60156)
- 业大(59051)
- 研究所(55744)
- 中心(52919)
- 江(51229)
- 农业(50718)
- 财经(49190)
- 北京(47749)
- 范(46972)
- 师范(46518)
- 经(44529)
- 院(41993)
- 州(41738)
- 经济学(39840)
- 技术(38283)
- 基金
- 项目(246295)
- 科学(190382)
- 研究(175682)
- 基金(175601)
- 家(154041)
- 国家(152771)
- 科学基金(129361)
- 社会(106982)
- 社会科(101149)
- 社会科学(101117)
- 省(98307)
- 基金项目(94512)
- 自然(86687)
- 自然科(84545)
- 自然科学(84516)
- 自然科学基金(82957)
- 划(82517)
- 教育(81031)
- 资助(73386)
- 编号(72766)
- 成果(58540)
- 重点(55206)
- 部(53768)
- 发(52005)
- 创(50352)
- 课题(49911)
- 科研(47912)
- 创新(46983)
- 计划(46389)
- 大学(45355)
- 期刊
- 济(143430)
- 经济(143430)
- 研究(97526)
- 学报(61957)
- 中国(60930)
- 农(56664)
- 科学(54851)
- 管理(47183)
- 财(46118)
- 大学(45205)
- 学学(42642)
- 农业(39278)
- 教育(37518)
- 技术(30764)
- 融(24890)
- 金融(24890)
- 业经(24431)
- 财经(22982)
- 经济研究(22399)
- 业(20883)
- 经(19393)
- 问题(19235)
- 图书(19110)
- 技术经济(18287)
- 科技(17770)
- 版(17545)
- 理论(17255)
- 资源(16462)
- 商业(16211)
- 统计(16148)
共检索到496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上 倪建伟 许可 耿涌杭 王伟 许新桥
[目的]对我国南、北方种植的香椿成熟复叶的营养成分组成及其生物量进行分析,探讨香椿成熟复叶的饲用价值及其开发潜力,为推动香椿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了香椿成熟复叶的粗蛋白、氨基酸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组成和含量,并通过生物量评估及肉羊饲喂实验,分析评价了我国香椿的饲用开发价值及发展潜力。[结果]香椿成熟复叶具有高蛋白(16.25%17.78%)低脂肪(3.10%5.45%)的特点,且含17种氨基酸,动物必需氨基酸占比33.12%34.60%,同时富含钾、钙、磷、镁、铁、锌等矿质元素。
关键词:
香椿 成熟复叶 饲料 营养 潜力 评价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燕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福建邵武进行来自14个省区29个种源香椿的造林试验,通过对4年生香椿种源试验林生长性状的调查,开展香椿种源生长差异性分析及早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29个香椿种源在生长适应性上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差异,平均树高在1.665.15 m之间,平均胸径在1.524.42 cm之间,平均单株材积在0.000 380.007 01 m3之间;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和无霜期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说明纬度较低、降水量较多、气温较高和无霜期较长的种源在福
关键词:
香椿 种源 生长差异性 早期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耿涌杭 许新桥 倪建伟 苏上
[目的]对不同采收时期所得香椿复叶的粗蛋白、类黄酮、总硝酸盐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比较,确定饲用香椿复叶的最佳采收时期。[方法]以5月15日至11月1日逐月采收的香椿复叶为材料,测定其粗蛋白、类黄酮及总硝酸盐含量,并利用ORAC、DPPH、FRAP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综合营养及保健活性分析,筛选最适饲用采收时期。[结果]不同采收期,香椿复叶粗蛋白、类黄酮、硝酸盐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小华 涂炳坤 王茂丽 何丹
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来源不同的29个香椿样本进行了性状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选优指标主要为质量指标,初步确定选优的形质指标为芽鳞颜色、芽鳞茸毛、初出嫩叶颜色、小叶形态、小叶光泽油亮程度情况、复叶柄颜色、小叶柄颜色、小叶排列紧密状况,在此基础上,选出了16个优良单株,并进行无性系繁殖,为香椿的性状评价、优株选择和繁殖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关键词:
香椿 性状评价 优株选择 主成分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昌禄 江慎华 陈志强 陈勉华 王玉荣 刘常金 夏廉法
该文对香椿老叶总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40℃。根据最佳提取工艺,得到5批质量稳定的香椿总黄酮(平均黄酮含量55.24%);该总黄酮具有比阳性对照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更强的抗氧化能力(P
关键词:
香椿 总黄酮 提取工艺 抗氧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闵豪 肖兴翠 张春花 何芝然 黄振 李佳蔓
【目的】揭示四川主要野生香椿种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香椿种质资源的保护与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筛选多态性好的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对16个香椿种源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计算遗传多样性指数,并通过遗传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8对SSR分子标记,共检测到69个等位基因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23.764个;遗传分化指数显示群体分化率为0.296 0,基因流为0.594 6;分子方差分析显示群体间方差分量比为22%,群体内为9%,个体间为69%;遗传多样性指数显示香椿种源群体的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39 6,Shannon信息指数为0.597 1;16个种源群体的遗传一致度为0.482 2~0.987 6,遗传距离为0.037 9~0.729 5,在遗传相似性阈值为0.82处将可参试的种源群体划分为6类,其中四川香椿种源群体可分为5类。【结论】四川主要香椿种源群体的群体遗传多样性极其丰富,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大,基因交流不频繁,主要变异存在于个体间,大部分种源群体间遗传一致度较高,遗传距离较小,种源群体的遗传距离与种源分布地实际距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在后续的四川香椿育种工作及研究中,应重视群体内不同类型个体的保存,建立资源保护区,尽量涵盖全部的香椿种源类别,以选育适合不同生长地区的良种,为四川香椿资源的进一步推广奠定基础。
关键词:
香椿 群体 SSR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毕丽君
为确定香椿嫩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 ,用乙醇溶液浸提 ,结合超声波辅助方法 ,萃取香椿嫩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探讨了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 ,最后用正交法确定了较好的提取工艺 ,并用方差分析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 :在 1 0 0g样品中 ,加 50mL体积分数为 50 %的乙醇水溶液提取剂 ,浸泡 2 4h后 ,超声波辅助萃取 45min ,连续萃取 2次 ,总浸出率可达 96 47%。香椿嫩叶中的叶片黄酮提取率为 7 45% ,叶柄为 5 40 %。乙醇体积分数为显著因素 ,超声波辅助萃取时间对提取率有一定的影响 ,溶剂用量看不出有影响。图 3表 2参 7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聚英 王军 戴蕴青 苏春元 陈敏
为探讨香椿特征香气的组成及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富集香椿香气成分,气相色谱--嗅闻法(GC--O)和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法(GC--O--MS)辨识出在43个化合物中有2个化合物A和B具有香椿特征香气,又经GC--FPD检测器确定了A和B属于含硫化合物。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香椿在0、5及20℃下,特征香气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0℃下,化合物A和B含量基本维持恒定;5℃下A和B在前3d无明显变化,第6天A降低44.2%,B降低62.6%,第12天A和B分别降低了93.6%和97.4%;20℃下香椿特征香气迅速减少,第6天A和B分别降至3.2%和1....
关键词:
香椿 特征香气 气相色谱--嗅闻 贮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玉洁
香椿叶片光合速率季节性变化为双峰曲线 ,最高峰出现在 6月 ,次高峰出现在 8月。日变化也呈双峰曲线 ,最高峰出现在 9:30 ,次高峰出现在 16 :30 ,午间有明显的“午休”现象 ,叶片光合能力等非气孔因素是导致午休的主要原因。香椿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为 110 0 μmol·m- 2 ·s- 1,补偿点为 5 3.9μmol·m- 2 ·s- 1。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 35 .8℃。
关键词:
香椿 光合特性 环境因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赵改 杨慧 朱广成
为探讨减压处理对香椿贮藏品质的影响,以红油香椿芽为材料,采用2种不同的减压处理(A:20 kPa;B:20kPa→常压→60 kPa)进行贮藏,探讨其对香椿芽呼吸强度、外观及内在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常压处理)相比,减压处理A、B均能有效抑制香椿呼吸强度,延迟香椿芽呼吸高峰的出现,且峰值分别比对照降低16.80%和51.85%;12 d的贮藏期内,减压处理A、B极显著降低了香椿的脱叶率、腐烂率及失重率,其中脱叶率分别降低8.01,11.22个百分点,腐烂率分别降低4.58,5.64个百分点,失重率分别降低4.39,4.87个百分点;12 d的贮藏期内,减压处理A、B显著降低了香椿维...
关键词:
减压 香椿 贮藏品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继文 肖遥 翟文继 卢楠 沈元勤 麻文俊 杨桂娟 王军辉
[目的]探究香椿花粉最佳离体培养条件,花药大小、含水率与花粉萌发率的关系及花粉生活力随低温贮藏时间的变化的规律。[方法]以3个不同基因型(XC5、XC22、ZJ26)香椿花粉为试验材料,观测不同培养温度(20、22、25、28℃)、培养时间(4、6、12、18、30、42 h)下,花粉离体培养的萌发率,获得香椿花粉最佳培养条件。对香椿的花药含水率、花药长、宽进行测量,分析其与花粉萌发率的关系。基于最佳培养条件,检测香椿花粉-20℃低温贮藏10、25、40 d的萌发情况,分析花粉生活力随低温贮藏天数的变化趋势。[结果]香椿花粉在20℃的萌发率均显著高于其余3个培养温度,花粉萌发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培养30 h后,花粉萌发率均无显著变化。低温贮藏10 d的花粉萌发率与花药长度显著正相关,与花药宽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9 6、-0.739 9。随着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香椿花粉萌发率显著降低,含水率高的XC22降幅最大,低温贮藏10、25 d的花粉萌发率分别为89.2%、3.3%。[结论]检测香椿花粉生活力的最佳离体培养条件为20℃培养30 h;香椿花粉萌发率与花药长度、宽度以及含水率可能作为筛选花粉高萌发率的指标;低温贮藏可能对含水率高的香椿花粉生活力影响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海波 杨桂娟 高卫东 祝燕 黄放 裴昊斐 李庆梅
[目的]通过对不同贮藏条件下香椿种子发芽指标、抗氧化酶活性等测定分析,探索种子含水量和贮藏温度对香椿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香椿种子的贮藏方法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100%湿度环境获得9.1%、12.2%、14.0%、15.8%和17.8%五个含水量的香椿种子,在10、15、和20℃下分别贮藏90 d,每30 d测定种子发芽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结果]在相同贮藏条件下,随贮藏时间延长,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后降,浸出液电导率和丙二醛(MDA)逐渐上升。经90 d贮藏,随种子含水量或贮藏温度的升高,香椿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呈下降趋势,浸出液电导率和MDA含量显著上升,种子中SOD、POD和CAT活性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结论]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和MDA含量与香椿种子发芽率呈显著负相关,抗氧化系统酶活性与发芽率呈显著正相关,膜质过氧化作用是引起香椿种子老化劣变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得出的香椿种子安全贮藏条件为:当温度不超过15℃时,含水量应控制在12.2%以下,当温度在15~20℃时,含水量应低于9.1%。
关键词:
香椿 温度 含水量 种子贮藏 生理变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丽琼 涂炳坤
以孝感种源的3 a生香椿苗木为材料,分析了基本培养基对茎段组织培养的影响,研究了香椿茎段组织培养以及无菌苗的移栽技术。结果表明:0.1%HgCl2对香椿茎段的消毒效果较好;MS比1/2 MS、B5培养基更适于茎段的萌芽培养,萌芽率达80%。MS+1.0 mg/L BA+0.5 mg/L GA3+0.5 mg/L KT为最佳增殖培养基,增殖系数达到4.7。生根试验以1/2 MS+1.5 mg/LIBA+30 g蔗糖作为生根培养基较为适宜,生根率达到90%;在以河沙为基质时,移栽成活率达72.5%。
关键词:
香椿 组织培养 培养基 萌芽率 增殖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程建慧 廖荣俊 宋其岩 陈友吾 叶碧欢 柳娟 沈建军 李海波
【目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香椿天然遗传资源,揭示浙西南香椿天然群体的分子遗传背景。【方法】利用16个多态性SSR标记对浙西南5个香椿天然居群的156份香椿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程度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1)156份香椿材料在16个SSR位点共检测出110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_a)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分别为6.88和2.48,不同等位基因在香椿个体中呈不均匀分布;16个SSR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介于0.04~0.79,平均为0.45;2)16个SSR位点的Shannon’s信息指数(I)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分别为0.99和0.49;居群内近交系数(F_(is))和总近交系数(F_(it))平均值分别为-0.02和0.03,遗传分化系数(F_(st))平均值为0.05,仅5%的遗传变异来自不同居群间;基因流(N_m)平均值为4.82;分子方差(AMOVA)分析显示遗传分化的根本原因为总的个体内变异(95%),极少为居群间变异(5%),没有来自居群内的个体变异;3)遗传差异和UPGMA聚类分析表明5个居群的Nei’s基因遗传一致度为0.93。浙江开化和浙江常山居群的遗传差异最小,Nei’s基因遗传一致度为0.97;浙江龙游居群与其他4个居群的遗传差异较大;4)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156份香椿材料无最佳K值;根据ΔK值最大分为3个亚群,各居群材料在3个亚群中皆有一定数量分布。【结论】浙西南天然居群香椿资源在个体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居群内近交程度很低,主要繁殖方式为杂交;香椿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很小,居群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个体内;浙西南香椿不同居群间的遗传差异总体上较小;居群间未形成相对独立的遗传结构,绝大部分的香椿种质遗传背景比较单一,少量种质拥有复杂的遗传背景。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孙鸿有 王鹏飞 方炳法 祝云祥 丰炳才
对两片种源试验林9 a调查资料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香椿种源的地理变异基本上是与纬度相平行的南北倾斜的连续变异型式。在试验地区,参试的27个种源以浙江丽水,湖南邵阳、永顺、加禾、桃江,福建建阳种源生长最好,安徽太和、无为,湖北红安,陕西勉县等种源生长最差。选择优良种源,在8~9年生时,树高可获遗传增益16.3%~26.8%,胸径18.9%~40.0%,材积44.7%~99.1%.香椿种源的早期选择一般可从4年生开始。通过树高、胸径、冠长对材积进行相关选择,选择效率可达90.0%~99.0%以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