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34)
- 2023(12262)
- 2022(10946)
- 2021(10339)
- 2020(8920)
- 2019(20599)
- 2018(20684)
- 2017(39685)
- 2016(22162)
- 2015(25044)
- 2014(25000)
- 2013(24812)
- 2012(22836)
- 2011(20725)
- 2010(20772)
- 2009(19093)
- 2008(18739)
- 2007(16305)
- 2006(14236)
- 2005(12293)
- 学科
- 济(88373)
- 经济(88277)
- 管理(61896)
- 业(57409)
- 企(48466)
- 企业(48466)
- 方法(44966)
- 数学(39066)
- 数学方法(38425)
- 学(22770)
- 农(21666)
- 中国(21119)
- 财(19307)
- 业经(18190)
- 地方(17602)
- 理论(16031)
- 和(15359)
- 贸(15157)
- 贸易(15150)
- 农业(14615)
- 易(14603)
- 环境(13791)
- 制(13680)
- 技术(13076)
- 划(12279)
- 务(12278)
- 财务(12206)
- 财务管理(12182)
- 企业财务(11562)
- 银(11553)
- 机构
- 大学(320956)
- 学院(317499)
- 管理(124828)
- 济(118346)
- 经济(115640)
- 研究(110999)
- 理学(109156)
- 理学院(107803)
- 管理学(105347)
- 管理学院(104793)
- 中国(78283)
- 科学(74876)
- 京(69303)
- 农(59618)
- 所(59001)
- 研究所(54617)
- 业大(53371)
- 财(51562)
- 中心(48414)
- 农业(47481)
- 江(45657)
- 北京(43798)
- 范(43382)
- 师范(42936)
- 财经(42432)
- 院(39941)
- 经(38571)
- 州(37614)
- 师范大学(34859)
- 技术(34470)
- 基金
- 项目(225290)
- 科学(174993)
- 基金(162386)
- 研究(157001)
- 家(145099)
- 国家(143966)
- 科学基金(121199)
- 社会(95886)
- 社会科(90712)
- 社会科学(90683)
- 省(88799)
- 基金项目(86422)
- 自然(82983)
- 自然科(80989)
- 自然科学(80966)
- 自然科学基金(79464)
- 划(75785)
- 教育(72388)
- 资助(68622)
- 编号(63074)
- 成果(51326)
- 重点(51093)
- 部(48927)
- 发(47291)
- 创(46152)
- 课题(44068)
- 科研(43888)
- 计划(43737)
- 创新(43036)
- 大学(40720)
- 期刊
- 济(124844)
- 经济(124844)
- 研究(87209)
- 学报(60560)
- 中国(57482)
- 科学(53328)
- 农(53288)
- 管理(44897)
- 大学(43272)
- 学学(40705)
- 农业(37460)
- 财(36287)
- 教育(34553)
- 技术(26529)
- 融(21391)
- 金融(21391)
- 业(20045)
- 业经(19820)
- 财经(19631)
- 经济研究(19555)
- 图书(19271)
- 经(16657)
- 科技(16501)
- 资源(16455)
- 业大(16402)
- 版(16202)
- 问题(16152)
- 技术经济(15460)
- 理论(15168)
- 统计(14894)
共检索到451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存龙 罗龙 杨芬 陶永宏 韦永贵 罗天刚 卢光辉
本研究选用来自不同地方的5个香型软米水稻和自育稳定的6个香型软米保持系作材料,对其11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差异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研究不同来源香型软米间的遗传差异及其对杂种F1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香型软米遗传基础丰富,不同品种的香型软米间遗传差异显著,地方香型软米资源比保持系间的遗传差异显著,11个性状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是穗粒数和穗实粒数,第二主成分是全生育期,第三主成分是千粒重,累计贡献率达82.06%;通过聚类分析,所有保持系资源和部分地方品种资源归为第一类,八宝谷和豪木允分别归为第二类和第三类;地方资源与保持系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与杂种F1产量优势相关不密切;品种间各亲本产量及其亲本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存龙 罗龙 陶永宏 杨芬 韦永贵 罗天刚 卢光辉
香型软米水稻资源品质优异,了解其不同生态类型间F1杂种优势及其与亲本的关系,对有针对性选择转育新的优质杂交水稻亲本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来自5个不同地方香型软米晚稻品种资源作母本和自育稳定的6个香型软米保持系进行杂交配组,对其F1杂种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及其与亲本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除结实率外,其余性状更多表现为正向显性或优势。②组合性状差异最大是单株产量,其余比较大的性状是实粒数、结实率、有效穗和总粒数;杂种F1总粒数的平均优势最大,千粒重最低。③穗总粒数、剑叶长、剑叶宽的性状值显著高于高亲值,结实率显著低于低值亲本,虽然千粒重性状值比高亲值高,而单株产量和有效穗比高亲值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龙 李存龙 李俊 陶永宏 杨芬 玉尖章 韦永贵 罗天刚 卢光辉
选用来自5个不同地方香型软米水稻品种和自主选育的6个香型软米保持系材料,按照NCⅡ交配设计,对其F1代11个主要经济性状作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除剑叶长、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的基因加性效应不明显,剑叶宽和每穗总粒数的非加性效应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亲本加性效应对每穗总粒数、剑叶宽、株高、千粒重和有效穗的形成起主导作用,而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穗长和剑叶长的性状表达主要受非加性效应控制,全生育期则受来自加性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影响;除有效穗、每穗总粒数和剑叶宽的性状表达主要受保持材料影响外,其余多数性状主要受地方香型软米资源控制;八宝谷、豪木允、豪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龙 韦永贵 陶永宏 罗天刚 卢光辉 杨芬 赵大伟 李存龙
选择5份云南地方香型软米水稻种质资源和6份自育香型软米保持系按5×6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Ⅱ)配制成30个组合,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分析方法对云南香型软米11个品质性状进行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出糙率、精米率和碱消值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种子直接显性效应、细胞质效应、母体加性效应、母体显性效应的共同控制。整精米率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种子直接显性效应的控制。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种子直接显性效应的控制。垩白度主要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的影响。11个品质性状的遗传率以种子直接遗传率为主。此外根据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预测值对亲本在育种的利...
关键词:
香型软米 品质性状 遗传效应 遗传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涛 韩磊 徐建第 蒋开锋 吴先军 汪旭东 郑家奎
目的研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为杂交水稻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SR标记检测R527等恢复系与泸香90A等不育系间的遗传距离,并分析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间的相关性。结果杂交香稻亲本间遗传距离与产量性状及其各构成因素杂种优势间的相关系数偏小(-0.257~0.292),均未达显著水平。结论所选用的杂交水稻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大小并不能反映杂种优势;所选用的SSR标记不能预测水稻产量杂种优势,利用分子标记遗传距离来预测杂交水稻杂种优势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香稻 杂种优势 SSR 遗传距离 相关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向道权 黄烈健 戴景瑞
综述了分子标记在玉米产量 QTL 和杂种优势遗传基础方面的概况。对玉米产量 QTL 的研究方法,QTL 数目、位置和遗传效应及应用作了介绍。比较了多种利用 QTL 结果对杂种优势的解释。作者认为,杂种优势的产生是显性效应,超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能只是一种基因效应在起作用。并提出杂种通过自组织理论而形成的最优基因表达调控是杂种优势形成的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锡顺 杨建国 杨若菡 徐宁生 刘旭云 杜刚
【目的】摸索蓖麻种质资源的分类方法,分析蓖麻数量性状影响产量的程度,探讨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方法】对46份蓖麻种质资源的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采用作图法研究21份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指数的关系。【结果】5个最大特征根的累积百分率为89.74%。在影响蓖麻产量的性状中,首先应考虑的性状为主穗及一二级分枝的果穗长、蒴果数,其次为单株有效穗,最后为百粒重。初步提出评选蓖麻种质资源的遗传主成分标准。46份蓖麻种质资源被分为4类,地理远缘材料在遗传上不一定远缘,而近缘材料由于选择方向不同可能成为遗传远缘。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指数的关系呈曲线关系。并非遗传距离越大杂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建梅 李点姣 林荔辉 祁建民 林培清 李中站
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36个杂交红麻产量性状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株高与皮厚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现蕾天数、鲜茎重、鲜皮重、干皮重受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始果高度、茎粗则既不受加性效应影响,也不受显性效应影响;产量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均较低.株高、皮厚、茎粗、始果高度等产量性状的狭义遗传率较低,育种中宜在高世代中选择.除现蕾天数外,其他产量性状的平均优势(Hpm)与超亲优势(Hpb)预测值均有正值,其中鲜皮重、干皮重杂种优势明显.F1代的生育期与产量呈负相关.株高与始果高度、茎粗、鲜茎重、鲜皮重、干皮重等性状以及鲜茎重、鲜皮重、干皮重与其他性状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夏德全 曹萤 吴婷婷 王涛
应用RAPD技术检测了一个奥利亚罗非鱼养殖群体和湘湖、美国和沙市三个尼罗罗非鱼养殖群体。在20个引物中筛选到12个引物,它们的扩增产物显示了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在群体内或群体间存在遗传差异。OPZ06、POZ10、OPZ12和OPZ19四个引物都有一个扩增片段(大小分别是900、1500、1700和730bp)具有种的特异性,可以作为鉴别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的分子遗传标记。群体内遗传相似性指数(S)表明,湘湖、美国和沙市三群体尼罗罗非鱼都保留了较高水平的遗传变异(S分别为0.798、0.795和0.824),而奥利亚罗非鱼的群体内遗传变异最小(S=0.950)。显示尼罗罗非鱼具备选育优...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立东 林彦铨 罗英 许旭明 曾绍贵 朱帮彤
选择5份辣椒亲本材料作为母本,6份辣椒亲本材料作为父本,按半双列杂交法配制出25个杂交组合,测定其杂种优势,运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标记分析辣椒亲本间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与8个农艺性状杂种优势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39-0.38,其中,与产量杂种优势指数的相关系数仅为-0.02,未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对产量杂种优势做二维坐标散点图,发现当遗传距离小于0.4051时,产量杂种优势随着遗传距离的增大而增强,当遗传距离大于0.4051时,产量杂种优势随着遗传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在进行辣椒新品种选育时,不能只以表现型和地理差异为依据,应当选择适当的遗传距...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苏瑛 刘楚吾 叶昌辉 刘丽 张锦 蔡笛扬 黄毓青 曹五七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方法,对樱桃谷鸭、麻鸭及其杂交一代和用F1作为母本再与父本番鸭属间杂交培育的三元杂交半番鸭(F2)基因组DNA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RAPD可用于有效标记鸭品种之间遗传亲缘关系和杂种优势预测;在所使用的20种随机引物中,5个鸭种共产生760条带,其中多态性带568条,占总条带数的 74.7%,说明鸭群体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杂交一代多态性位点比例为67.9%,遗传相似度为0.822 7,三元杂交二代多态性位点比例为83.1%,遗传相似度为0.826 4。说明三元杂交子二代的杂种优势可以用杂种优势理论中的显形假说来解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建文 姜虹 杨红 苏丹 刘永翔
为探索应用SSR标记遗传距离预测辣椒杂种优势的可行性,实现辣椒杂种优势早期预测。以10个辣椒自育亲本为试验材料,按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25个杂交组合,利用SSR标记分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亲本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13~0.33内变化,平均遗传距离为0.25,表明了供试亲本之间遗传差异不明显,亲缘关系较近。SSR分子标标记遗传距离与单株挂果数、单株产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其他各性状无相关性差异。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辣椒亲本间遗传距离越大,其组配的杂交组合获强优势组合的产量越高;亲本间遗传距离越小,其组配的杂交组合获强优势组合的产量越低。
关键词:
辣椒 SSR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强 梁康迳 郑秀平 吴志源 周天理 周元昌
以6个籼稻不育系为母本和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早籼杂交稻粒形与产量性状进行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1)谷粒长、谷粒宽、谷粒长宽比、谷粒长厚比、穗实粒数、穗空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谷粒宽厚比、穗数、单株产量主要受显性基因控制,穗总粒数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2)穗空粒数与谷粒长、谷粒长厚比,穗总粒数与谷粒厚,结实率与谷粒长、谷粒宽厚比、谷粒长厚比,千粒重与谷粒厚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正值或负值已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3)各个性状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凤伟 蒋曹德 邓昌彦 熊远著
【目的】探讨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方法】利用RAPD技术测定6个亲本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对亲本群体间遗传距离与10个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日增重、料重比、屠宰率和平均背膘厚的杂种优势率呈正相关,与瘦肉率、瘦肥肉比、皮率、眼肌面积的杂种优势率呈负相关。并且遗传距离与料重比和眼肌面积杂种优势率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程度(P<0.05),而与肥肉率、内脂率等性状杂种优势率的相关系数则非常小。【结论】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程度随不同性状而异。
关键词:
RAPD标记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叶金山 王章荣
在叶培忠先生的鹅掌楸属种间杂交育种研究基础上按遗传设计与环境设计开展了扩大北美鹅掌楸遗传基础条件下的正反交以及前人从未做过的回交和F1 间杂交 ,并进行了杂种马褂木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1)正反交F1 、BC1 和F2 4种交配系统杂种的 1a生幼苗普遍存在显著正向生长杂种优势 ;幼苗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在家系内具有很大变异性 ;回交家系表现特别优良 ,因而家系选择、单株选择以及BC1 和F2 利用潜力很大。 (2 )初步提出“光合优势假说”(Photosyntheticsuperiorityhypothesis)作为杂种马褂木和其它杂种树木杂种优势机理的理论解释。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