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79)
2023(9066)
2022(8203)
2021(7857)
2020(6599)
2019(15443)
2018(15474)
2017(30037)
2016(16448)
2015(18511)
2014(18462)
2013(18263)
2012(16603)
2011(14828)
2010(14458)
2009(13130)
2008(12503)
2007(10647)
2006(9168)
2005(7742)
作者
(47698)
(39548)
(39144)
(37194)
(25174)
(19035)
(17826)
(15719)
(15063)
(14007)
(13632)
(13116)
(12441)
(12287)
(12209)
(12074)
(11942)
(11869)
(11258)
(11165)
(9924)
(9499)
(9369)
(8871)
(8865)
(8764)
(8731)
(8624)
(7933)
(7928)
学科
(61952)
经济(61884)
管理(45914)
(43289)
(37009)
企业(37009)
方法(31614)
数学(27315)
数学方法(26985)
(15472)
(14824)
中国(14740)
(14226)
业经(13972)
地方(12801)
理论(11305)
(11238)
贸易(11234)
(10933)
(10867)
技术(10367)
农业(10307)
环境(9743)
(9575)
(9533)
财务(9472)
财务管理(9457)
教育(9055)
企业财务(8951)
(8755)
机构
大学(230389)
学院(227374)
管理(94827)
(83624)
理学(83310)
理学院(82382)
经济(81652)
管理学(80788)
管理学院(80390)
研究(73301)
中国(51640)
(49166)
科学(49064)
业大(37392)
(37141)
(36549)
(36311)
研究所(33905)
中心(33347)
(31139)
北京(30929)
(30292)
财经(30267)
师范(30024)
农业(29262)
(27598)
(26954)
(26156)
技术(24894)
师范大学(24312)
基金
项目(165619)
科学(129116)
基金(119524)
研究(118622)
(104662)
国家(103827)
科学基金(89222)
社会(72332)
社会科(68388)
社会科学(68369)
(65176)
基金项目(64706)
自然(60558)
自然科(59130)
自然科学(59118)
自然科学基金(58018)
(54792)
教育(54084)
资助(49543)
编号(48673)
成果(38783)
重点(36420)
(35522)
(34444)
(34197)
课题(32863)
科研(32167)
创新(32034)
大学(30692)
计划(30507)
期刊
(86315)
经济(86315)
研究(62917)
学报(39912)
中国(37720)
科学(35509)
(33200)
管理(33099)
大学(29443)
学学(27644)
教育(25483)
(25213)
农业(23668)
技术(19203)
图书(15216)
(14915)
金融(14915)
业经(14727)
财经(13453)
经济研究(13371)
理论(13013)
科技(12632)
实践(12365)
(12365)
(11722)
情报(11459)
(11224)
问题(11060)
林业(10844)
技术经济(10789)
共检索到313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堵锡华  王超  李靖  宋明  田林  
【目的】为研究香叶天竺葵精油香气成分气相色谱保留指数与其结构之间的定量结构-保留相关关系。【方法】在分子拓扑理论基础上,计算了61个香叶天竺葵精油香气成分的分子连接性指数和电性拓扑状态指数,将其中5种结构参数(~0X、~4X、~5Xc、E_3和E_8)作为理论描述符,引入到与香气成分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相关的回归分析中,构建了拟合度高、预测能力强的QSRR模型,再将这5种分子结构参数作为神经网络法的输入层变量,采用5∶6∶1的神经网络结构,构建了良好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模型的总相关系数rt达到0.9987,预测的色谱保留指数值与相关文献值的相对平均误差仅为0.67%,吻合度令人满意。【结论】香叶天竺葵精油香气成分的色谱保留指数与5种分子结构参数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关系,模型能较好地解释香气成分色谱保留指数的递变规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鹏  谭乐和  徐飞  刘向阳  郝朝运  吴刚  张翠玲  
本文利用香叶天竺葵的叶片,对香叶天竺葵中香茅醇的提取率进行研究。对提取香茅醇的最适乙醇浓度、温度、时间、料液比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乙醇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5%、温度40℃、时间4 h、料液比1∶20的最佳组合,在该条件下香茅醇提取率可达0.88 mg/g。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易清元  夏凯国  江明  任洪涛  
香叶天竺葵生产上采用扦插繁殖,存在病害加重,品种退化的现象。本实验用离体芽进行诱导培养,探索产业化快繁优质种苗的方法,从而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试验表明:MS+BA 0.5~2.0 mg/L+NAA 0~0.2 mg/L的配比可直接诱导产生较多的不定芽;MS+NAA 0.1 mg/L可作为微型扦插的继代培养基;MS+IBA 0.5 mg/L为最佳生根培养基,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5%。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谊群  冯仲科  
为探索人工神经网络在林分保留密度研究中的应用效果,以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481块标准地资料为基础数据,用MATLAB的正切“S”形函数tansig为神经元的作用函数,以年龄和密度的标准化、归一化数据为训练样本,构建和训练林分保留密度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与幂函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密度与年龄的关系用幂函数(y=axb)描述,拟合精度为91.29%;用人工神经网络描述,拟合精度为94.27%.可见,人工神经网络能比常规方法更好地模拟林分密度随年龄的变化规律,特别能有效地模拟经营活动下的复杂过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夏丽飞  陈林波  蔡丽  王丽  韩丽  田易萍  梁名志  
采用蒸馏萃取法分别提取紫娟茶(紫娟鲜叶制的蒸青茶、晒青茶)和大叶茶(云抗10号鲜叶制的晒青茶、蒸青茶)的香气成分,GC-MS联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紫娟茶香气物质较大叶茶丰富,且成分差异较大,紫娟茶中分离出大叶茶未检出的化合物有21种,分别为隐品酮、β-甜橙醛、3-乙酰氧基环氧庚烷、乳酸叶醇酯、(E)-6,10-二甲基-5,9-十一烷二烯-2-酮、反-9-甲基-十氢萘-1,8-二酮、橙花叔醇、2,6,10-三甲基-1,5,9-十一烷三烯、2-甲基碘代十一烷、异植醇、6-硝基-环十六烷-1,3-二酮、柠檬烯、甘油、十五烷、十六烷、环戊基乙酸、蒽、邻苯二甲酸-十一烷二酯、Z,Z-4,15-十八...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婉  蔡明  潘会堂  张启翔  
为了研究紫薇‘香雪云’香气成分的时空动态变化,本文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香雪云’花朵挥发性成分在4个开花时期(半开期、盛开期、盛开末期、衰败期)和盛开期花朵的3个花器官部位(花瓣、雄蕊、雌蕊)中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1)从紫薇‘香雪云’花朵的4个开花时期中,共检测出80种挥发性成分,分别属于11个类别;倍半萜类、单萜类和苯类化合物是其中具有较高质量分数的化合物类别;α-法尼烯、松香芹酮和苯乙醇等是盛开期中具有较高质量分数的挥发性成分。2)在紫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菅琳  孙明  张启翔  
【目的】对神农香菊花、叶、茎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及比对分析,为研究和利用神农香菊独特的芳香性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静态顶空吸附结合直接热脱附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DTD-GC/MS)技术,对神农香菊花、叶、茎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用保留指数辅助定性及峰面积归一法对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及比对分析。【结果】神农香菊花朵中检测出的挥发物种类最多,共72种,其中同时存在于花、叶、茎香气中的挥发物有55种。萜烯类化合物含量在花、茎、叶香气中均占到总挥发物成分的80%以上,其中侧柏酮含量最高(>50%),其他含量大于1%的重要成分有樟脑、桉树脑、β-石竹烯和大根香叶烯等。神农香菊花朵释放的香...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琳燕  周子维  邓慧莉  罗婵玉  孙云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提取不同年份12种白茶的香气成分.经GC-MS鉴定及对比分析香气成分的结果表明: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甲醛、苯乙醇是白茶清鲜毫香的物质基础;芳樟醇、香叶醇等醇类化合物在白毫银针中的含量较高;α-紫罗酮、β-紫罗酮、香叶基丙酮等在寿眉中的含量较高.陈年白茶花果香型的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橙花叔醇、香叶醛等香气成分降低,雪松醇、二氢猕猴桃内酯、2-甲基萘、柏木烯、β-柏木烯等含量增加,与苯甲醛、α-紫罗酮、β-紫罗酮、香叶基丙酮等的协调作用,共同形成白茶贮藏过程中陈香带有枣香、梅子香等香型特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宝强  赵志国  任建武  王雁  
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与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研究了卡特兰‘大新1号’的香气成分及不同花期的香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卡特兰花蕾期的香气组成成分有42种,始花期有39种,盛花期有66种,衰落期有56种;随着花朵的开放,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烷烃类和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醇类和醛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从感官分析与GC/MS的测试结果综合判断,烯类物质是影响卡特兰香气的重要化合物,3,7-二甲基-1,3,6-辛三烯、α-蒎烯、β-月桂烯、D-柠檬烯、苯甲醛、苯甲酸甲酯是卡特兰‘大新1号’的特征香气化合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乔宇  谢笔钧  张妍  范刚  徐晓云  周海燕  潘思轶  
【目的】研究‘国庆1号’、‘宫川’和‘大叶尾张’3种温州蜜柑果实的香气成分及其差异。【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3种温州蜜柑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从3种温州蜜柑果实中分别检测到65、36和55种挥发性成分,总含量分别为584.67μg·g-1、505.29μg·g-1和494.63μg·g-1。在3种果实中有29种相同的成分。独有的香气成分中,‘国庆1号’有12种,‘宫川’有5种,‘大叶尾张’有2种。【结论】D-柠檬烯、γ-松油烯、β-月桂烯、α-蒎烯、芳樟醇和辛醛是3种果实中主要的特征香气成分。‘国庆1号’特征香气成分的含量高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荷仙  陈俊愉  金幼菊  陈秀中  
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与TCT-GC/MS联用分析技术相结合,采集分析梅花(‘南京晚粉’)香气的化学成分,共鉴定出44种化合物。通过与空气对照气样的比较,确定乙酸苯甲酯、β-蒎烯、乙酸乙酯、壬醛、癸醛、莰烯等为‘南京晚粉’花香主要的挥发性有机成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建民  贾波  曹帮华  张秀秀  王超  
Volatiles of different Chaenomeles sinensis cultivars in Shandong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HS-SPME coupled to GC/MS,and the fruit aroma of different cultivars was studied.Result showed that the 161 volatiles,belonging to 7 categories,were identified.Esters,alcohols and aldehydes are th...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玉琼  倪德江  
用气相色谱(GC)、GC/质谱(MS)法分析了主要类型名优绿茶香气组成及其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用相同的鲜叶加工成8种名茶,香气差异较大。揉捻对茶叶香气形成有较大影响,未揉捻型名茶加工过程较揉捻型名茶有利于香气的形成。茶叶香气香型相似率的计算表明,揉捻改变了茶叶的香型,揉捻型与未揉捻型名茶香型不相同,揉捻型名茶之间香型比较接近,而未揉捻型名茶之间香型差异较大,这与其加工工艺有关。结合有关研究,提出了在保证外形品质的前提下,揉捻工序以轻压、短时为主,适当缩短做形时间的技术措施,以改善名优茶香气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莹  钟应富  袁林颖  邓敏  邬秀宏  唐敏  
选用不同等级永川秀芽市售茶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法富集其香气物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研究了永川秀芽特征香气组分。结果表明,乙酸乙酯、顺-3-己烯-1-醇、庚醛、甲酸-1-甲基乙基酯、1-辛烯-3-醇、苯乙醇、芳樟醇、壬醛、己酸-顺-3-己烯酯、十六碳酸甲酯等10种物质构成了"永川秀芽"特征香气成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印泉  潘会堂  张启翔  潘才博  蔡明  
为了研究梅花香气成分的时空动态变化,以‘三轮玉蝶’梅花朵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5个阶段的花朵及不同花器官释放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梅花开花的5个阶段共鉴定出33种化合物,乙酸苯甲酯、丁子香酚和乙酸己酯是构成‘三轮玉蝶’梅花朵香气的重要成分。在梅花开花过程中,花香化合物释放存在4种趋势,乙酸苯甲酯呈现低—高—低的动态趋势,苯甲醛呈现高—低—高的趋势,α-蒎烯、莰烯、柠檬烯和樟脑4个单萜类化合物呈现高—低的趋势,丁子香酚呈现低—高的趋势,梅花复杂的花香调节模式致使不同开花时期的香气成分和含量产生变化。从梅花不同花器官中检测出27种化合物,不同的部位释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