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46)
- 2023(8388)
- 2022(6109)
- 2021(5452)
- 2020(3816)
- 2019(8274)
- 2018(8018)
- 2017(15010)
- 2016(8363)
- 2015(9080)
- 2014(9183)
- 2013(8342)
- 2012(7234)
- 2011(6346)
- 2010(6401)
- 2009(5973)
- 2008(5944)
- 2007(5248)
- 2006(4913)
- 2005(4659)
- 学科
- 济(34980)
- 经济(34942)
- 管理(22742)
- 业(20268)
- 中国(15806)
- 企(15517)
- 企业(15517)
- 农(12383)
- 业经(10920)
- 地方(10323)
- 农业(8334)
- 方法(8276)
- 制(7977)
- 发(7796)
- 城市(7284)
- 财(7063)
- 体(6698)
- 理论(6566)
- 学(6317)
- 发展(6231)
- 展(6212)
- 数学(6194)
- 环境(6190)
- 数学方法(6114)
- 产业(5893)
- 城市经济(5506)
- 教育(5393)
- 划(5122)
- 信息(5059)
- 银(5024)
- 机构
- 学院(115663)
- 大学(114002)
- 济(44153)
- 经济(42906)
- 研究(41611)
- 管理(40660)
- 理学(34375)
- 理学院(33912)
- 管理学(33324)
- 管理学院(33099)
- 中国(29674)
- 京(24839)
- 科学(24353)
- 财(21186)
- 所(19307)
- 中心(18418)
- 范(18325)
- 师范(18205)
- 江(18138)
- 研究所(17379)
- 财经(16656)
- 农(16497)
- 院(16068)
- 北京(15501)
- 经(15162)
- 师范大学(14778)
- 业大(14763)
- 州(14614)
- 经济学(14007)
- 经济学院(12522)
- 基金
- 项目(78363)
- 科学(62965)
- 研究(61336)
- 基金(55881)
- 家(48218)
- 国家(47760)
- 科学基金(41469)
- 社会(41057)
- 社会科(38742)
- 社会科学(38729)
- 省(30691)
- 基金项目(29066)
- 教育(27997)
- 划(25954)
- 编号(25549)
- 自然(23498)
- 自然科(22945)
- 自然科学(22943)
- 自然科学基金(22493)
- 成果(21141)
- 资助(19600)
- 课题(18814)
- 发(18569)
- 重点(18138)
- 国家社会(17627)
- 部(16507)
- 创(16067)
- 制(15948)
- 年(15861)
- 发展(15545)
共检索到176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任兵 陈志霞 张晏维 曾伶
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作为首都的超大城市北京面临着来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诸多挑战。分析首都治理的基本逻辑,推动首都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首先,首都超大城市治理以政治导向、问题导向、使命导向三个系统条件为逻辑起点。其次,在中国情境下,首都超大城市治理理念包括目标圈层的人本治理、党建引领两个城市治理理念,方法圈层的法治治理、德治治理、智慧治理、协同治理、全球治理五个城市治理理念,七个城市治理理念共同构成一个内外互动、有效协同、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最后,首都超大城市治理的路径机制主要通过创造性思维方式构建政治引领、科技赋能、文化涵养、法治保障和经济驱动五维治理的机制系统,既对应了首都超大城市治理的治理理念,又回应了首都超大城市治理实践的现实需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家庭 王浩然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构建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多维测度体系,对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进行实证测度。研究结果显示:2008—2020年,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整体上稳步提升,可以将其划分为领先型、成长型、追赶型和起步型四大类型;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呈现出“东部整体领先、中部快速崛起、西部逐步提升、东北有待振兴”的空间格局和“南快北慢”的发展趋势,各维度发展存在不协调倾向和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差异大致表现出先缩小再扩大的发展规律;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增长趋势存在一定程度的“俱乐部趋同”特征。基于此,提出促进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提升的主要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锋
社区数字化治理是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从技术、组织、制度等推动社区治理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社区数字化治理具有提升治理效率、优化治理网络、创新治理机制、预防治理风险等功能目标,但由于超大城市社区治理尚处于数字化转型之中,应强化社区数字化治理的公共性、风险性和相容性等价值遵循,结合社区数字化治理的实践困境,探索超大城市社区数字化治理的建构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春琳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包括科学的教育理念、有效的治理形态和先进的教育制度等要素。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要构建以高校为主体,全社会共建共享的高校治理组织形态,完善协同发力的教育制度,推动高等教育治理理念、方式和制度的系统性变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熊竞
行政区划作为空间协同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如何在当前空间关系日益复杂的新城发展中发挥制度效能,既是一个理论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借助尺度、协同、治理等概念和理论构建了超大特大城市新城政区治理的三尺度分析框架,提出相应假设,进而通过田野调查、案例比较等研究方法对假设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政区治理通过空间关系调整来助力超大特大城市新城建设,而这一助力机制则是由市域、城域、区域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嵌套的尺度构成并展开的,三尺度协同可以更好发挥政区治理的政策效能。同时,新城的政区治理也还存在工具创新和精准操作等挑战。
关键词:
超大特大城市 新城 尺度协同 政区治理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国钧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面对数字技术不断升级的趋势,税务部门要胸怀“国之大者”,坚持“人民至上”,牢牢把握税收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和时代性的要求,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聚焦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探索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税费服务模式。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税收现代化 税费服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于昊辰 吕晓 杨俊 卞正富
研究目的: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国土空间治理的新要求及理论逻辑,为助推中国式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路径支撑。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依据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国土空间治理有必要在人地协调、公平均衡、特色鲜明、绿色高效、稳定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2)归纳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土空间治理之间所存在的系统协调、协同共生、演绎交互、调适匹配、包容共区5大理论逻辑。(3)由于区域间和城乡间差距(宏观)、产业间和地类间竞争(中观)、部门间和主体间博弈(微观),国土空间治理落实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仍有较大差距。(4)从规划引导、用途管制和实践行动出发,提出区域协调与城乡融合、调适匹配与差别管控、精细治理与共治共享的中国式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路径。研究结论:国土空间治理将始终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和整体逻辑去反思治理路径,可为拓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土空间治理内涵外延和理论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期刊] 征信
[作者]
邢源恒
社会信用治理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探寻信用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的内在逻辑,为信用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依据。社会信用治理将突破传统市域社会治理的治理结构分散、长效治理机制缺失以及缺乏有效约束机制等困境。面对社会信用制度保障不健全、权利保护不到位以及平台标准有待完善的挑战,提出加强信用治理联动机制建设、积极转换社会信用治理方式、打造市域社会信用治理平台等优化路径。
关键词:
市域社会治理 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治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德鑫 邢喆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道路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有机构成部分,对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与演进逻辑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以洋务运动为标志的兴起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阶段、改革开放的重构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深化改革阶段。未来,我国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要素与行动路径包括: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本质要求,以推进“双高计划”为基本路径,以各层/各类职业教育融通为有效支撑,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关键着力点,以国际深度交流与合作为革新动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晓娜 何雪松 李伟涛
努力提供公平、优质和包容的教育,让每一个个体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念之一。流动儿童边际突破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目前超大城市流动儿童的边际性主要体现为二元户籍制度下双重身份带来的学习及生活障碍,这些障碍包括入学及升学的门槛和选择性等。政策环境、个体能动性及家庭社会想象等构成流动儿童边际突破的关键。在政策环境变化、个体能动性发挥及家庭社会想象助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超大城市流动儿童的边际突破途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新武 梁海凤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基本面向,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表征。当前数字技术已成为驱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新引擎,对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赋能逻辑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以数字技术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率、助推农民增收致富的价值逻辑,以数字技术提升政府决策能力、简化政务流程、向乡村社会赋权增能、催生数字村民的技术逻辑和在国家制度框架内基于具体制度规范的精准设计予以确认与保障的制度逻辑,共同构成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由于乡村治理主体认知偏差、数字弱势群体被边缘化、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数字平台应用和智慧农业发展缓慢等因素制约了数字技术高效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因此,需要从理念层面、应用层面、硬件层面、物质层面、保障层面推进优化路径,以确保数字技术有效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葛绍丰
公安审计作为公安机关经济决策科学化、内部管理规范化、风险防范常态化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是公安机关的“免疫系统”,是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环节。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公安审计监督,对于强化经济运行制约,规范执法管理活动,促进清廉公安建设,实现有效警务治理,显得十分必要且迫切。本文结合浙江实际,从警务内部治理出发,围绕公安审计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等三重逻辑,分析公安审计服务警务治理现代化的构成要件和现实困境,探索以高质量的公安审计治理能力服务警务治理的主要功能及其路径,以期为公安审计“善治”促进警务“良治”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论证。
关键词:
公安审计 警务治理现代化 内部审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家庭 王浩然
城市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导,定量测度中国式城市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理论内涵构建多维测度体系,结合2008—2020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对中国式城市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实证测度,并分析其时空演绎规律。研究发现:(1)中国式城市现代化水平整体上稳步提升,可划分为领先型、潜在领先型、成长型、追赶型和起步型五大类型;(2)中国式城市现代化水平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格局,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各维度发展也存在不均衡问题;(3)区域间差异是中国式城市现代化水平空间分异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的区域内差异最大,东部—西部的区域间差异最大,总体水平的区域差异呈下降趋势;(4)中国式城市现代化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东热西冷”空间分布相对稳定,热点区域“南进北退”及冷点区域“北进南退”的态势明显。基于此,提出中国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升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晔琴
随着我国境内外籍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加和聚居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移民及其聚居区治理已成为我国移民研究和多元社会治理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上海的国际化社区建设是政府规划和市场力量参与共同形塑的结果,是上海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国际化社区演进历程与城市发展战略、工业布局和城市更新进程密不可分,先后经历了发展主义、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化和士绅化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创新国际化社区治理需要从治理理念、族裔特点、创新治理方式等多个维度入手,从国际化社区的结构层面去思考治理制度的构架方式与实践模式。上海国际化社区的治理不仅可以丰富我国基层社区治理的经验,同时也可以为解决多元化社会治理难题提供地方样本和实践参照。
关键词:
超大城市 国际化社区 社区治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晓东 李欢 穆镁锐 麦凤霞
超大城市边缘区是城市空间扩展蔓延的前沿区域,是亟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场域。论文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借助FROM-GLC10 LULC数据产品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灰色关联度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1985—2020年白云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城市空间演变的过程、特征、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超大城市边缘区的治理路径与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 1985—2020年,白云区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快速增长和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耕地与建设用地此消彼长的特征极为显著。(2)研究时段内,白云区建设用地呈现出“急剧扩张”“高速稳定扩张”“扩张减缓”“低速扩张”4个阶段的演变过程与特征。建设用地扩展受到中心城区辐射的显著影响,呈现由南向北扩展的空间态势。(3)超大城市边缘区空间演变受到自然因素、地理区位、经济发展、要素投入、政策制度等因素影响,多种因素共同驱动超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和空间演变。(4)新时期中国超大城市边缘区治理应以革新治理理念、完善内容目标、创新手段模式、健全体制机制等为重点,有效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城乡共治、多元共治、整体智治和基层自治。研究结果可为新时期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和现代化治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