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68)
2023(16778)
2022(14083)
2021(13317)
2020(11145)
2019(25858)
2018(25347)
2017(47650)
2016(25463)
2015(29089)
2014(28724)
2013(28298)
2012(26415)
2011(23779)
2010(23733)
2009(22216)
2008(21996)
2007(19749)
2006(17051)
2005(14868)
作者
(71934)
(60583)
(60148)
(57300)
(38065)
(29082)
(27512)
(23433)
(22924)
(21482)
(20592)
(20540)
(19200)
(18914)
(18625)
(18470)
(18164)
(17695)
(17483)
(17202)
(14925)
(14706)
(14499)
(13923)
(13653)
(13542)
(13345)
(13317)
(12267)
(12230)
学科
(108887)
经济(108698)
管理(69338)
(68891)
(54717)
企业(54717)
方法(50154)
数学(41964)
数学方法(41463)
(37528)
中国(32932)
业经(26460)
(26172)
农业(24739)
地方(22507)
(20857)
(20383)
贸易(20372)
(20233)
(19809)
技术(18488)
理论(18266)
(17673)
(16275)
银行(16239)
(15598)
(15547)
金融(15542)
环境(15460)
(14800)
机构
学院(362826)
大学(362364)
(151528)
经济(148489)
管理(139126)
研究(123922)
理学(119563)
理学院(118164)
管理学(116089)
管理学院(115379)
中国(94738)
(78621)
科学(74739)
(68122)
(61032)
(60945)
中心(57926)
研究所(55487)
财经(54144)
(54068)
业大(52597)
北京(50189)
(49979)
师范(49537)
(49257)
经济学(47249)
农业(46745)
(44601)
(42927)
经济学院(42572)
基金
项目(243702)
科学(192644)
研究(179928)
基金(177233)
(153940)
国家(152594)
科学基金(131204)
社会(117448)
社会科(110497)
社会科学(110470)
(94562)
基金项目(93816)
教育(82617)
自然(82501)
自然科(80618)
自然科学(80595)
(79577)
自然科学基金(79189)
编号(72254)
资助(72234)
成果(58970)
重点(54806)
(54433)
(53494)
(51913)
课题(50426)
国家社会(48795)
创新(48599)
教育部(46938)
科研(46769)
期刊
(168848)
经济(168848)
研究(105545)
中国(73962)
(59064)
学报(55918)
科学(53261)
(52689)
管理(49943)
大学(43711)
教育(40887)
学学(40709)
农业(39809)
技术(32298)
(31552)
金融(31552)
业经(29122)
财经(26811)
经济研究(26766)
(23192)
问题(22677)
(20558)
图书(18718)
(18341)
(18105)
技术经济(17965)
统计(17744)
世界(16651)
科技(16598)
(16354)
共检索到541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祖群  林姗  
目的通过研究北京乡村旅游八种新业态的案例讨论并展望首都城乡建设的文化品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方法以北京乡村旅游八种新业态为例,进行文献数理和政策分析。结果分析后认为,北京乡村旅游八种新业态充分体现出首都城乡建设的文化品位的提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建设。结论通过分析北京乡村旅游八种新业态。文章最后得出以下几点:首都城乡建设的文化品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需要进一步结合北京实际情况和国外经验。"人文北京"建设的推广还需进一步做好:①进行文物保护,②建立品牌,③加大行之有效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参与意识。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杨世忠  马元驹  
会计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本文从时代背景、历史传承、改革开放、面向未来四个角度探索了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文化、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文化、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文化的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巧林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村镇文化建设的思考高巧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党始终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党的十五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目标,其中无疑也包括村镇文化建设。可以肯定,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建江  
习近平乡村振兴思想,是立足于或基于"三农",而又不仅限于"三农"或宽于"三农"。当前,由于人们的习惯思维或部门思维,自觉不自觉地将乡村振兴战略"做小"了,仅仅拘泥于"三农"工作范围。习近平乡村振兴思想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思想。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三个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乡村振兴主要是物理空间概念的乡村(1),主要指建制村;乡村振兴战略主要指物理空间概念乡村的建设要求,即十九大提出的20个字的总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主要是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建设,最起码包括建制村、与建制村临近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区镇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三方面内容。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中后期,认真学习和主动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思想,对促进我国城乡协调平衡发展极其重要,意义重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苏艳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以社会整体性原则为基础,立足实践维度把社会生活划分为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两大领域,从"现实的人"出发,寓精神文化活动于物质活动和社会分工中,精神文化生产的性质最终取决于物质生产关系的性质。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社会价值的指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文化发展、传承与创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原则。加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加强人民大众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繁荣,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坚持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何光暐  
为迎接党的十四大召开,有关部门共同编著的《中国改革全书·旅游业体制改革卷》,在十四大前夕和读者见面了。该书第一次公开发表了邓小平同志1979年关于发展旅游业的三次谈话(节录)。三次谈话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广泛、意义深远。现在重读小平同志当年关于旅游业的谈话,回顾十四年来我国旅游事业发展所走过的历程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难看出小平同志作为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范松仁  
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领域和范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发展,是人类文明学说的新突破,是科学发展观的新运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表达,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杰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决胜时期,农业农村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短板,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战略应运而生。党的十九大会议顺利落下帷幕,十九大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科技手段落实农民食品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增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战略提出的背景出发,论述了其对于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在具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战略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及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陆通  王凤双  杨彦华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的竞争更多地反映在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综合国力中,文化的作用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有着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和要求,尤其是论述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相当深刻。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引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又深入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发展问题,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并结合新时代我国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本着科学理论与时俱进的品质,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继续向前推进,推动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所以,深入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对推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友国  
乡村旅游已经悄然成为农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效地带动农村中非农产业的发展,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挥旅游业在维护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尹飞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推动乡村地区发展的重要战略,是维护社会公平和保障农村地区人民发展权益的关键举措。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着明显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拥有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地区发展蓝图,为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白昌恒  
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白昌恒[中共四川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并作了精辟论述,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晓玲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从对象来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逻辑意蕴,既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又是科学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并通过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价值逻辑的内在融合,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自豪,成为构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笃定前行的精神力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曹宇阳  刘伟  
深圳被视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门户,拥有中国最好的金融服务业。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深圳先行示范作用,彰显核心引擎的格局、胸怀与担当,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好服务祖国发展大局。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的发布成为深圳、大湾区乃至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景、共同目标和共同行动。基于岭南丰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弘扬特区精神,塑造健康湾区,深化中医药领域合作,发展健康产业,提供优质医疗保健服务,助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成为大湾区建设支撑体系的关键节点,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让中医药为世界人民健康服务,使中医药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林继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学科和金融业,要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反映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的特色今年7月是我参加金融教学工作60周年,回顾60年来的教学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