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96)
- 2023(6532)
- 2022(5086)
- 2021(4890)
- 2020(3864)
- 2019(9241)
- 2018(9113)
- 2017(17528)
- 2016(9173)
- 2015(10327)
- 2014(10549)
- 2013(10343)
- 2012(9371)
- 2011(8701)
- 2010(9142)
- 2009(8538)
- 2008(8160)
- 2007(7505)
- 2006(6626)
- 2005(5461)
- 学科
- 济(44612)
- 经济(44575)
- 业(26560)
- 农(26345)
- 管理(21591)
- 方法(19780)
- 数学(18458)
- 数学方法(17949)
- 农业(17845)
- 企(16110)
- 企业(16110)
- 业经(12328)
- 地方(12017)
- 中国(11792)
- 财(8693)
- 制(8160)
- 发(7633)
- 农业经济(7619)
- 收入(6761)
- 学(6597)
- 发展(6407)
- 展(6396)
- 理论(6178)
- 策(6058)
- 贸(5893)
- 贸易(5887)
- 银(5739)
- 银行(5736)
- 融(5702)
- 金融(5700)
- 机构
- 学院(133875)
- 大学(129494)
- 济(53627)
- 管理(52510)
- 经济(52365)
- 理学(45550)
- 理学院(45070)
- 管理学(43895)
- 管理学院(43668)
- 研究(42743)
- 中国(33318)
- 京(26856)
- 农(26244)
- 科学(25850)
- 财(23976)
- 中心(20997)
- 所(20701)
- 业大(20631)
- 江(20423)
- 农业(19026)
- 研究所(18693)
- 范(18549)
- 师范(18411)
- 财经(18292)
- 北京(16768)
- 州(16575)
- 经(16467)
- 经济学(16144)
- 院(15066)
- 省(14621)
- 基金
- 项目(90905)
- 科学(71864)
- 研究(68171)
- 基金(65266)
- 家(56411)
- 国家(55909)
- 科学基金(48332)
- 社会(43936)
- 社会科(41360)
- 社会科学(41351)
- 省(36617)
- 基金项目(34021)
- 教育(31621)
- 划(30063)
- 自然(30020)
- 自然科(29357)
- 自然科学(29354)
- 编号(29064)
- 自然科学基金(28791)
- 资助(27006)
- 成果(23376)
- 发(20563)
- 重点(20295)
- 课题(20018)
- 部(19628)
- 创(18580)
- 国家社会(18092)
- 创新(17303)
- 科研(16887)
- 教育部(16876)
共检索到198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益龙 魏婉怡
首都地区是高度城镇化的区域,推进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着特殊的责任和意义。首都地区的乡村振兴需结合首都实际和都市特色精准有效地推进实施。目前,首都地区乡村呈现出人口减少、村庄消失、农业受困的态势。为了更好地推进首都北京的乡村振兴,要准确把握其性质和意义。都市圈乡村振兴属于保护性发展,目的是保护社会系统的多样性与“生态平衡”,也是建设中国特色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途径。精准推进首都地区乡村振兴需做到精准分类、精准均衡、精准施策和精准监测。在路径选择上,结合当前首都“三区四类”村庄的总体规划,重点建设人文乡村、生态乡村、美丽乡村、休闲乡村和现代乡村五类典型乡村,在政策上可实施“千村百镇”振兴计划、开展“村庄庭院美化”行动、强化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供给以及大力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
首都地区 乡村振兴 保护性发展 精准推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益龙 魏婉怡
首都地区是高度城镇化的区域,推进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着特殊的责任和意义。首都地区的乡村振兴需结合首都实际和都市特色精准有效地推进实施。目前,首都地区乡村呈现出人口减少、村庄消失、农业受困的态势。为了更好地推进首都北京的乡村振兴,要准确把握其性质和意义。都市圈乡村振兴属于保护性发展,目的是保护社会系统的多样性与“生态平衡”,也是建设中国特色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途径。精准推进首都地区乡村振兴需做到精准分类、精准均衡、精准施策和精准监测。在路径选择上,结合当前首都“三区四类”村庄的总体规划,重点建设人文乡村、生态乡村、美丽乡村、休闲乡村和现代乡村五类典型乡村,在政策上可实施“千村百镇”振兴计划、开展“村庄庭院美化”行动、强化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供给以及大力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
首都地区 乡村振兴 保护性发展 精准推进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薛薇 樊阳程
文章系统总结和分析了北京百万亩造林工程助推首都地区乡村振兴的探索和成效:促进乡村地区产业兴旺,改善提升乡村生态环境状况,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生活富裕度,提高乡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并就百万亩造林工程进一步助推首都地区乡村振兴提出3个方面的建议:进一步增强农民的主体地位,制定实施林下经济长远规划,制定平原造林的长远规划。
关键词:
百万亩造林工程 助推乡村振兴 首都地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雁
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消灭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的问题,但相对贫困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脱贫地区也依然存在发展基础薄弱、发展内在动力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等相关问题,同时脱贫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也具有独特的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所以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不仅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对切实改变脱贫地区的现状,推进脱贫地区的全面长远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脱贫地区 乡村振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殷清眉 栾峰
大都市地区乡村更容易获得政府的强力推动以及市场的青睐而引入多元行动者,因此更具振兴发展条件。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是上海探索大都市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的重要战略举措。在概述示范村创建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其多元行动者参与情况及介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多元行动者介入模式主要包括三类,分别为通过股份等方式引入外来企业主导型、政府主导下的平台合作型、政府引导下的集体内部主导型,他们在行动者关系及资源投入的主体关系特征上有着明显差异。
关键词:
乡村振兴示范村 行动者 介入模式 上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晴 卢凤君 姚建忠 黄怡博
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针对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瓶颈和短板问题,以察哈尔右翼前旗为实践案例,构建了乡村产业振兴促进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的结构模型,提出了乡村产业增值发展、聚集发展、提升发展和融合发展的路径模式和对策建议,为全国中西部脱贫地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案例借鉴和模式参考。
关键词:
脱贫地区 乡村产业振兴 路径 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何琼峰 宁志中
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和优先任务,旅游扶贫已经成为我国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推动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是实现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本文立足文献述评、调研认知与研究思考,探讨旅游精准扶贫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中的主要作用、现实问题和推进途径。研究表明,旅游精准扶贫可以促进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已成为各方共识,同时也面临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内生增长乏力、生态环境制约等诸多挑战,乡村旅游扶贫需精准识别发展乡村旅游所具备的资源、区位、市场等条件和可行性,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和原则融入具体的旅游精准扶贫计划与行动之中。具体需要准确把握好适宜区域、实施主体、主导产业、资金来源和保障机制,创新乡村旅游扶贫的商业模式、聚合乡村旅游扶贫的智力资源、夯实乡村旅游扶贫的文化底蕴、坚守乡村旅游扶贫的绿色发展底线、优化乡村旅游扶贫管理和组织机制,进而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五个方面全方位精准有效地助推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吕小强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培育中国农业的未来;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大战略选择;是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发展现代农业、破解"谁来种地"问题的重大举措。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于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深刻影响着农业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职业农民 精准培育 新模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傅鹏 钱怡佳 王毅楠
精准创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施途径。本文,首先,归纳了精准创业所面临的缺乏法规保障、资金扶持不足、精准创业的持续性弱、经营管理环境较差、缺乏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集群五个困境。其次,对国内目前精准创业成功典型案例做了研究分析,归纳并定义出了三种典型模式:以生态资源为依托的模式、以传统工艺为依托的模式、以技术推动产业发展的模式。最后,对这三种模式下的精准创业提出了对策支持。
关键词:
精准创业 乡村振兴 典型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杰 潘承恩 楼韵佳
随着我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逐渐显现,产业升级下乡村振兴对“职教赋农”的需求日益迫切,但在“职教赋农”过程中存在办学组织之困及需求对接之困。通过分析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校地联合、校企合作、地方政府助力的三大典型模式,探究其经验及做法,从校地协同、校企合作、院校联盟、师农结对四方面提出推进策略,可以助力典型模式的推进,形成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新型关系。
关键词:
职教赋农 乡村振兴 农村职业教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二玲 邓晴晴 何伟纯
在全球乡村面临衰退的背景下,探讨乡村振兴的实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总结国内外农区发展理论出现争论的基础上,从产业兴旺和集群发展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中部传统平原农区乡村振兴的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表明:农区产业集群可以有效化解当前国际上农区发展理论中关于内力驱动与外力驱动、多样化与专业化的争论,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基于区域产业发展的三个维度,即专业化程度、空间集聚性和组织厚度,可以将乡村振兴模式划分为五种模式,在空间上体现了不同乡村发展高地的实体马赛克,在时间上又恰好耦合了一个产业集群的动态发展规律。因此要在中部传统平原农区实施乡村振兴的"集群"战略,可以从促进农区的产业集聚开始,通过培育专业村和产业集群、走精明专业化发展道路,来促进集群区域成为本地的"乡村创新极",带动全域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汉泽
欠发达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兼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推动乡村振兴的双重目标。而乡村产业振兴的本质是如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大市场之间的有效衔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产业发展出现了"产业进园"的新趋势。以H县"镇园产业联盟"为例,采用拓展个案的研究方法,从党建引领与政府主导、村社承载与内生组织化、利益联结与农户嵌入、服务保障与技术支撑4个方面探讨了此模式的微观运作机制与逻辑。与以往作为空间的规模化产业园不同,"镇园产业联盟"被看作一种新的产业体系和产业秩序,这种在党政主导下,基于社区内生组织而发展起来的"纵向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相统一,而且对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型乃至农政转型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有可能成为未来乡村产业振兴的新方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汉泽
欠发达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兼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推动乡村振兴的双重目标。而乡村产业振兴的本质是如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大市场之间的有效衔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产业发展出现了"产业进园"的新趋势。以H县"镇园产业联盟"为例,采用拓展个案的研究方法,从党建引领与政府主导、村社承载与内生组织化、利益联结与农户嵌入、服务保障与技术支撑4个方面探讨了此模式的微观运作机制与逻辑。与以往作为空间的规模化产业园不同,"镇园产业联盟"被看作一种新的产业体系和产业秩序,这种在党政主导下,基于社区内生组织而发展起来的"纵向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相统一,而且对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型乃至农政转型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有可能成为未来乡村产业振兴的新方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幸荔芸 袁德梽 林克松
涉农高职院校是实施农民培训、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农民培训的实践场域中,涉农高职院校培训却面临实践不务实、内容欠多元、师资较薄弱、形式乏创新、效果缺考评的多重困境。构建涉农高职"1+N"的农民培训模式,可有效实现农民培训体系的跨界融合与精准扶助,进而最大程度保障和提升农民培训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调查研究 农民培训 精准扶助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朱荃 吴圣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基层党建同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本文在详细分析福田区精准扶贫河源市和平县的显著成效基础上,系统梳理总结福田区在和平县各贫困村嫁接推广深圳社区党建标准化概念,以党建引领推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深圳模式",为十四五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经验与借鉴。
关键词:
党建引领 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