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21)
2023(9396)
2022(8404)
2021(8036)
2020(7033)
2019(16919)
2018(16483)
2017(30694)
2016(17158)
2015(19881)
2014(20031)
2013(19926)
2012(18890)
2011(17234)
2010(17352)
2009(16072)
2008(15986)
2007(14045)
2006(11951)
2005(10722)
作者
(51987)
(43582)
(43563)
(41419)
(27538)
(21236)
(19933)
(17293)
(16384)
(15423)
(14935)
(14735)
(14033)
(13887)
(13632)
(13594)
(13457)
(12797)
(12627)
(12545)
(10956)
(10826)
(10800)
(10007)
(9897)
(9840)
(9707)
(9649)
(8846)
(8761)
学科
(74469)
经济(74411)
管理(43385)
(42132)
方法(36354)
数学(33063)
(32689)
企业(32689)
数学方法(32582)
(20743)
地方(19502)
(17964)
(17837)
中国(17680)
农业(14085)
(13561)
贸易(13553)
业经(13226)
(13078)
(11651)
(11051)
(11045)
财务(11022)
财务管理(10994)
环境(10622)
企业财务(10342)
理论(10256)
地方经济(9614)
(9560)
金融(9557)
机构
大学(243918)
学院(243099)
(95307)
经济(93095)
管理(90027)
研究(87935)
理学(77730)
理学院(76666)
管理学(74811)
管理学院(74344)
中国(66275)
科学(58679)
(52996)
(48676)
(46626)
研究所(42885)
(42549)
中心(41174)
业大(40979)
农业(38466)
(37537)
(33953)
师范(33601)
财经(33545)
北京(33459)
(32011)
(30353)
(29727)
经济学(28241)
(28128)
基金
项目(167047)
科学(129550)
基金(119726)
研究(116219)
(106943)
国家(106117)
科学基金(88769)
社会(70547)
社会科(66618)
社会科学(66596)
(66138)
基金项目(64064)
自然(60660)
自然科(59100)
自然科学(59086)
自然科学基金(57975)
(56917)
教育(53768)
资助(49743)
编号(47395)
重点(38765)
成果(38311)
(36403)
(36183)
(33697)
课题(33304)
科研(33100)
计划(32952)
创新(31615)
大学(30359)
期刊
(102813)
经济(102813)
研究(68827)
中国(48320)
学报(44376)
(42809)
科学(39797)
(33998)
大学(32099)
学学(30180)
管理(29226)
农业(28814)
教育(24748)
技术(21178)
(19793)
金融(19793)
(16598)
业经(16423)
经济研究(16285)
财经(15691)
资源(14817)
问题(14190)
统计(13493)
(13435)
(13167)
图书(12715)
技术经济(12162)
(12031)
(11591)
科技(11391)
共检索到363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林山,张镱锂,郑度  
采用张北、丰宁、怀来建站以来气象资料 (气温、地表温度、降水、风速 ) ,分析了研究区 40余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研究区温度上升的速度持续增加 ;其中 1 985年是研究区气候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1 985年以前气候变化幅度较大 ,1 985年以后变化趋于稳定。冬季气候特征变化较其它各季节显著 ,年均风速与年均温度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绍洪  姚华荣  杨勤业  
首都圈是近年来北京沙尘暴天气日益严重的重要沙尘源区之一。研究区中大兴区代表的是华北平原北缘落叶阔叶林灌草丛典型区;怀来县代表的是桑干河、洋河盆地灌木草原典型区;张北县代表的是坝上高原西部干草原典型区。论文通过了解水土资源利用的变化情况,分析水土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利用中国资源环境遥感数据库中的土地利用现状、中国1∶1000000土地资源图等数据,以水资源为最重要的限制因素,通过灰色线性规划模型,以防沙治沙和发展经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行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结合不同区域水土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将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方案落实到空间;建立区域水土资源比较合理、有效利用的方案。大兴的重要措施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凯,于静洁  
本文简要介绍了首都圈典型沙区农业地理概况。从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频率计算等方面 ,分析了本区水分条件的地区差异。在年降水量的频率计算中 ,采用了皮尔逊 III型模型与韦克比分布进行模拟 ,其结果均能符合精度要求。根据丰宁县的面降水量系列 ,采用了自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与谱分析确定该系列的周期。在水分资源利用方面 ,分析了主要作物的农业气象指标、水分生产函数 ,并建议了主要作物的综合增产技术以及改善农业供水条件的有效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雪晨  朱珠  刘高平  
利用安徽省78个气象台站1971~2010年逐日雷暴大风资料,统计出历年各站雷暴大风日数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通过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EOF分析等方法对安徽省近40a雷暴大风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雷暴大风日数存在显著的减少趋势;夏季6~8月是雷暴大风最为集中的时段,约占全年的69%;雷暴大风的日变化上主要呈现单峰结构,峰值在15~16时。空间分布特征和纬度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是和对流天气系统的影响区域及地形因素有关。安徽省雷暴大风日在1987年存在一次显著突变,小波分析表明存在着准10a和6~8a周期左右的显著振荡,10a的时间尺度上,雷暴大风日数经历了由多到少4个循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光生  王根绪  胡宏昌  任东兴  孙向阳  
气候要素序列的变化主要包括趋势变化、随机变化和周期变化,因此本文采用M-K趋势分析、R/S分析及小波分析研究长江黄河源区近45年(1961年-2007年)气候变化特征。经M-K检验和R/S分析,表明近45年长江黄河源区气温显著升高,增幅明显高于青藏高原平均值,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更为显著,降水变化不一致,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气候变暖存在非对称变化现象,长江源区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变化明显,而黄河源区正好相反,年平均最低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变化显著;各项气候要素变化长期相关性特征均表现为持续性,过去总体升温的趋势预示未来气温总体趋势仍将继续上升,降水变化趋势与过去一致;小波分析结果表明,长江...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璨   康子昊   朱文清   张永亮   魏晓霞   张连刚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下文简称集体林改)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集体林区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40余年来,中国政府启动了多轮集体林改,取得了较好进展。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基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典型案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展研究中心集体林权研究团队的实地调研访谈案例,文章采用叙事分析法,重点梳理了2012年以来集体林改新进展,界定与分析40余年的集体林改新典型事实。研究结果显示:(1)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明确了新时代集体林改的方向与基本思路,集体林地“三权分置”与金融创新促进了适度规模经营和林业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2)40余年的集体林改典型事实表现为集体林权呈现出多样性、背景条件至关重要、经济逻辑与政治逻辑并重、频繁产权制度变迁难以形成稳定经营预期、在规模大与小之间来回摆动、制度间匹配差、长短期绩效差异明显、信息不对称严重、市场和政府边界不清等特征。文章可能的边际学术贡献为:(1)采用叙事分析法研究了2012年以来集体林改的动力机制及其新进展;(2)明确了40余年来集体林改的典型事实。在后续集体林改中,应稳步推进,增强集体林经营主体的林改成果获得感,实现生态美和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程建刚  解明恩  
利用云南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云南气候变化特征及强降水极端天气和高温干旱事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以云南香格里拉、西双版纳、昆明地区为代表,分析了区域气象要素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云南近50年气温变化与全球、北半球、中国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气温变化幅度略大于全球,弱于北半球和全国变化。云南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出现增暖现象,以90年代后期增温最明显,1986年以来出现13年暖冬,大部分地区冬春季降霜日数减少。随气候变暖,香格里拉地区降雪日数呈下降趋势,西双版纳地区雾日明显减少,全省降雨日数逐渐减少,大雨频率变化不大,暴雨、大暴雨频率上升,高温干旱事件频率增加。进入21世纪以后,云南降水减少,高温干旱事件有增强增多趋势,由2~3年一遇变为1~2年一遇。2005年春夏连旱和2006年春旱是云南近50年和2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闫业超  张树文  岳书平  
沟状侵蚀是我国东北黑土区一种比较常见的土壤侵蚀类型。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侵蚀沟动态变化的研究多采用GPS或摄影测量的方法监测某些侵蚀沟的短期变化,由于缺少早期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对于较大时空尺度上侵蚀沟分布格局变化的研究很少报道。本文选择克拜东部地区作为典型区,以1965年的美国高分辨率侦察卫星Corona影像和2005年的Spot-5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建立了黑土区侵蚀沟的遥感解译标志,阐述了不同类型侵蚀沟的遥感影像特征,通过对遥感影像的人机交互解译,获取了克拜东部地区1965年和2005年两个时期的侵蚀沟分布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1965年以来克拜东部黑土区侵蚀沟分布的格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邢贞相  张涵  纪毅  付强  李衡  宫兴龙  
为获取三江平原龙头桥灌区降水的变化特征,根据龙头桥灌区1959~2016年的逐月年降水量的统计数据,首先,对龙头桥灌区近58年的总体降水量的统计参数进行求解,再运用滑动平均法得到降水量总体的变化趋势、其次应用M-K(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对降水量突变的年份进行求解,并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法得到总体降水量的变化周期,然后应用求得的结果对龙头桥灌区近58年来降水量的统计规律、趋势性变化、突变性变化和周期性变化特征研究分析。最终,利用1,3,6,12,24,36个月等多时间尺度的标准降雨指数(SPIn)求得龙头桥灌区总体降水量的丰枯程度状态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在多时间尺度下不同旱涝程度发生的频率。研究结果表明:龙头桥灌区1959~2016年的年降水量平均值为531.00mm,降水量年际间分配不均匀,且整体呈下降趋势,年际倾向率为-0.0172mm·a-1;年降水量在2012年发生明显的突变;龙头桥灌区年降水量周期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其年降水量具有18年和28年两个主要周期。随着SPI值时间尺度的增大,总体的旱涝变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其中12和24个月尺度能明显看出旱涝的周期变化,随着时间尺度的再增加其变化趋势无明显变化,最终得到龙头桥灌区干旱主要发生在1967~1969年和1977~1980年。通过不同时间尺度SPI值的比较和旱涝发生频率分析发现,龙头桥灌区58年来旱涝变化交替出现,正常年份发生频率在60%以上,极涝、极旱和重旱发生的频率不足5%。表明本研究区域属于雨量充裕区且适合灌区的发展。研究成果可为实现灌区多水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灌区水资源系统协调发展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邱新法  刘昌明  曾燕  
利用黄河流域及其周边123个气象站1961~2000年20cm口径蒸发皿资料,分析了黄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就整个流域平均而言,尽管在1960~2000年期间,黄河流域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但蒸发皿蒸发量却呈明显下降趋势,黄河流域年蒸发皿蒸发量在20世纪80~90年代较60~70年代下降了136mm,下降幅度为7.5%;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夏季和春季,秋季和冬季不明显。对蒸发皿蒸发量气候变化的空间分析表明,局部区域与整个流域的气候变化趋势并不完全同步,黄河流域上游和下游蒸发皿蒸发量呈下降趋势,中游呈持平并略有上升趋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乔标  尹晓惠  
通过对195 4~2 0 0 2年我国北方的典型强沙尘暴事件的分形研究发现:该时间序列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其饱和关联维数为3 .3 4,说明要恰当描述其变化特征,进行动力系统建模,至少需要4个状态变量;该时间序列的Kolmogorov熵近似为0 .114 2 ,说明该混沌动力系统的平均可预测时间尺度为8~9a。R S分析表明,Hurst指数能够较好的表征我国北方典型强沙尘暴事件的发生规律,可以借此推断未来相应时间段中国北方强沙尘暴事件的变化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天宇  范莉  孙杰  何永坤  董新宁  任永建  
利用三峡库区17个气象站1961~2008年各气象要素的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库区近48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三峡水库的局地气候效应。结果表明:近48a来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为升温趋势,库区增温主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且有加快趋势。冬季平均气温升温显著。从平均最高/低气温来看,秋季平均最高气温增温显著。年平均、秋季和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升温显著。年降水量整体上表现为弱的减少趋势,秋季减少趋势显著。年、冬季和夏季日照时数均显著减少。年、夏季和冬季平均相对湿度增加趋势显著。年和四季的平均风速都呈显著减小趋势。年降水日数、小雨日数和中雨日数均为线性减少趋势,但趋势均不显著;大雨和暴雨日数无明显变化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霞  卫智军  运向军  
首次对锡林浩特市30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进行系统研究,为锡林郭勒大区域内提供时间长跨度、空间小尺度的案例研究。采用定量分析与数学统计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土地利用数量变化模型、程度变化模型和结构的空间变化模型对分类系统中的Ⅰ级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析研究。1)锡林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明显;2)测算得到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幅度、单一动态度、综合动态度、土地开发度、土地耗减度等指标显示,锡林浩特市2000—2010年是土地利用变化较大的时期;3)影响锡林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国家政策的调整。锡林浩特市30年来土地利用程度呈现逐年提高趋势,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指标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指标均大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格希  郭泉水  牛树奎  裴顺祥  朱莉  朱妮妮  
利用均匀分布在海南岛的7个国家标准气象站1959—2008年温度和降水资料以及海南岛气候区划成果,研究海南岛近50 a来不同气候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近50 a来海南岛各气候区的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以东北区及西南区温度上升最为明显,其次是中部山区、东南区和西北区。在年际尺度上,不同温度指标的增幅大小排列为:年平均最低温度(Tmin)>年平均温度(Tmean)>年平均最高温度(Tmax)。在季节尺度上为:秋季和冬季>春季和夏季。不同气候区各季节的增温幅度地区间差异与年际尺度相似。各气候区的年平均温度都有突变发生。其中,西南区的突变时间为1972—1974年,西北区为1979年,东北区为1...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龚强  汪宏宇  张运福  蔺娜  晁华  顾正强  赵建云  于华深  
采用辽宁省54个气象台站建站以来的气温、降水、积温、风速、日照、蒸发等9个气象要素年资料,分析了近半个世纪辽宁省气候资源变化的空间、时间特征,以及其变化对农业和气象能源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地的气温、积温普遍为增高趋势,降水、风速、日照、蒸发普遍为减少倾向;气温、积温、日照、蒸发等均具有突变性和阶段性特征,风速、最低气温无显著突变性,而是存在明显的趋势性;从长远看,气候资源变化对辽宁省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弊大于利;虽然观测表明风速有下降趋势,但不能说明风能资源蕴藏量有下降趋势,需要今后进一步关注,但太阳能资源有一定的减少倾向;辽西地区易发展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