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32)
2023(10208)
2022(9108)
2021(8703)
2020(7318)
2019(16815)
2018(16933)
2017(32550)
2016(17997)
2015(20165)
2014(20269)
2013(20083)
2012(18231)
2011(16398)
2010(16167)
2009(14623)
2008(14150)
2007(12033)
2006(10401)
2005(8930)
作者
(52168)
(43093)
(42816)
(40866)
(27547)
(20884)
(19442)
(17103)
(16418)
(15347)
(15034)
(14471)
(13734)
(13516)
(13331)
(13171)
(12921)
(12837)
(12356)
(12152)
(10822)
(10495)
(10344)
(9747)
(9613)
(9570)
(9561)
(9523)
(8693)
(8617)
学科
(69665)
经济(69584)
管理(50741)
(46424)
(38660)
企业(38660)
方法(33608)
数学(28974)
数学方法(28627)
(18429)
(17748)
中国(16835)
地方(16313)
(16161)
业经(15311)
环境(14745)
(12543)
农业(12486)
理论(11987)
(11928)
贸易(11922)
(11531)
(10958)
技术(10760)
(10667)
(10294)
财务(10236)
财务管理(10214)
教育(9768)
企业财务(9666)
机构
大学(252115)
学院(250122)
管理(101917)
(93922)
经济(91784)
理学(89363)
理学院(88333)
管理学(86743)
管理学院(86314)
研究(83592)
中国(59251)
科学(55526)
(54208)
(42138)
(41728)
(40918)
业大(40486)
研究所(39078)
中心(37453)
(35084)
北京(34094)
(34072)
师范(33736)
财经(33677)
农业(32834)
(30722)
(30622)
(28965)
师范大学(27560)
经济学(26966)
基金
项目(180754)
科学(141129)
研究(130342)
基金(130278)
(114145)
国家(113234)
科学基金(96861)
社会(80123)
社会科(75803)
社会科学(75782)
(71074)
基金项目(70526)
自然(64777)
自然科(63181)
自然科学(63168)
自然科学基金(61976)
(60034)
教育(59088)
资助(53414)
编号(53191)
成果(42235)
重点(40428)
(39178)
(38344)
(37330)
课题(36337)
科研(34881)
创新(34772)
大学(33152)
计划(33142)
期刊
(99408)
经济(99408)
研究(69784)
学报(42755)
中国(42579)
科学(38890)
(37068)
管理(35476)
大学(31446)
学学(29640)
(28740)
教育(27431)
农业(26528)
技术(20498)
(17033)
金融(17033)
业经(16766)
财经(14961)
经济研究(14910)
图书(14096)
(13680)
科技(13411)
问题(12951)
资源(12927)
理论(12666)
(12611)
实践(11899)
(11899)
(11811)
技术经济(11445)
共检索到348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开忠  张子晔  刘翊  王安然  
利用含水生态足迹方法,在测度2005-2012年首都圈、长三角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首都圈和长三角生态足迹的水平及其变迁。结果发现,长三角除人均生态赤字之外,总生态足迹、总生态承载力、总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及生态效率均大于首都圈;在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两个指标上,首都圈内各省(市)的差距较之长三角更为悬殊,且省(市)际差距呈逐年扩大的趋势,而长三角的省际差距则在逐年缩小。此外,对比中心城市的表现,北京市拉低了首都圈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而上海市则起到了拉高的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纪江明  葛羽屏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逐步走向一体化,其文化整合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研究了这一地区的文化起源、文化生态及其交互影响,主张推动长三角地区文化交流与合作,构筑共同繁荣的长三角都市文化生态系统(文化生态圈),同时提倡发展多样性、个性化的城市历史特色文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甘星  甘伟  
科技金融效率是评价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本文构建了科技金融的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方法对2006—2014年三大经济圈十省市的科技金融相对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此期间北京、广东科技金融一直处于技术有效,即达到了纯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的最佳状态。上海、天津科技金融投入则处于技术相对有效,其他六省市始终处于明显非技术有效状态。本文进一步剖析了这十省市科技金融效率差异的形成原因,并从政府、企业、金融市场、高技术产业、人才等五方面对我国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提出了发展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谷永芬  洪娟  卢立伟  
长三角地区整体上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已完成了工业化早期的结构转化,进入了以重化工业和高加工度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后期。但在其内部,上海、江苏、浙江三地的产业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其现代服务业更存在着竞争和产业分工的联系。竞争与合作历来是长三角都市圈发展中争论和研究的一个主题。因为竞争过度,所以更多的强调合作。从竞争中寻求协作,形成一种全新的差别化竞争格局,在实行错位发展中提升服务产业集群竞争力是当前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传国  俞天贵  
本文采用业绩指数及潜力指数测度方法,对长三角与珠三角利用台资的业绩与潜力指数进行了测算,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两地区均取得了较为优秀的利用台资业绩,但珠三角更为优秀;两地区利用台资潜力都还存在空间,但长三角潜力更大。对两地区利用台资业绩与潜力的比较研究,可为国家对台招商引资提供定量化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金云  
依据相关经济发展数据,筛选较具代表性的相关经济指标,利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综合评估长三角22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将其划分为六大梯次;在此基础上,利用Fish判别分析对新加入8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位分析。结果显示,扩容后的长三角经济圈内各城市之间的差距越发明显。最后为长三角经济圈城市的发展提出了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伟  吴文元  
本文运用"多投入—多产出"的DEA模型,以环境生产函数(EPF)和环境方向距离函数(EDDF)为基础,将污染作为生产过程产生的负产出纳入生产理论,将传统的生产技术扩展为环境生产技术,对长三角都市圈城市群1996—2008年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成分进行了测度,并对能源效率及其成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在环境约束下,能源的过度使用以及废气的过度排放导致长三角都市圈能源效率增长率和能源使用技术效率增长率的降低,而忽视能源使用减排技术的提高导致能源使用技术进步增长率的降低。累积的技术效率增长率、人均GDP、单位GDP废气排放量、技术进步程度、FDI、人均能源使用量对能源效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贾德铮  高汝熹  
文章以空间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考察了长三角都市圈16个城市1981年至2010年间区域集聚扩散功能的演化,并将影响该功能的潜在动因划分为城市空间效应和总体经济增长效应。随后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考察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研究证明,在过去近三十年间长三角都市圈呈现明显的经济扩散效应,这种扩散效应既是长三角都市圈内城市之间存在空间竞争效应和空间补充效应的结果,也是部分城市存在空间总体经济增长效应的结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贾德铮  高汝熹  
本文以长三角都市圈为例,使用1981—2010年长三角16个城市的GDP数据,分别构建了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长三角都市圈城市间的空间关系。结论认为,长三角都市圈城市间存在较强的空间竞争合作关系,形成"两线两圈"式的空间效应体系;此外,上海在区域内的影响力不足,与周边城市的竞争效应多于合作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华  
都市圈内城市的多头对外生产、产业同构化和区域规划软约束是城市蔓延的重要原因。它使得城市之间的自然区隔趋于消失,都市圈成为无边无际的城市连绵区。传统区域主义学者主张在都市圈内需要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以应对区域内无序竞争、城市规划无效和城市蔓延问题。但是,新区域主义学者认为应当在承认地方差异的客观事实基础之上,寻求一种协商机制而不是统一的管理组织来解决都市圈城市蔓延的问题。该文通过比较两者的优势与劣势,分析长三角都市圈和珠三角都市圈的治理机制发展状况,测度两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程度,发现统一与集中的管理组织并不能抑制城市蔓延。控制城市蔓延的对策是实现经济发展思想转变,建立起多种有效的城市协调机制,促进都市圈形成分工与协作的经济生产关系,提高都市圈区域空间规划的刚性约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绵好  袁菊红  陈拉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利用Kernel核密度估计法和Theil指数分解法分别探讨了2010—2019年“中四角”水生态足迹动态演进规律及其区域差异变动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四角”和长株潭城市群水生态足迹区域分布出现轻微极化现象,武汉城市群出现多极化现象,环鄱阳湖城市群无极化现象,江淮城市群出现极化现象;“中四角”水生态足迹Theil指数呈周期波动下降趋势。在“空间”意义上,组内差异是影响“中四角”区域差异变动的决定因素;在“动力”意义上,产出资本比是导致“中四角”组内差异变动的关键因素;在不同时段,导致“中四角”水生态足迹组内差异变动的“空间”因素和“动力”因素具有一定差异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绵好  袁菊红  陈拉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利用Kernel核密度估计法和Theil指数分解法分别探讨了2010—2019年“中四角”水生态足迹动态演进规律及其区域差异变动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四角”和长株潭城市群水生态足迹区域分布出现轻微极化现象,武汉城市群出现多极化现象,环鄱阳湖城市群无极化现象,江淮城市群出现极化现象;“中四角”水生态足迹Theil指数呈周期波动下降趋势。在“空间”意义上,组内差异是影响“中四角”区域差异变动的决定因素;在“动力”意义上,产出资本比是导致“中四角”组内差异变动的关键因素;在不同时段,导致“中四角”水生态足迹组内差异变动的“空间”因素和“动力”因素具有一定差异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桐彬  朱英明  王念  周波  
文章将长三角地区划分为五大生态区,在利用熵值法和DEA方法测度2005-2018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生态效率的基础上,使用Dagum基尼系数方法测度生态效率的地区差异,并借助变异系数法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其收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整体生态效率水平较低,五大生态区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长三角地区整体基尼系数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区域间差异和超变密度对地区差异的贡献率较高,而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较低;长三角地区整体以及西部和南部生态区具有σ收敛特征,长三角地区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的β收敛特征,五大生态区存在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同时生态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据此,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应努力缩小区域内生态效率差距,以一体化思维解决生态治理难题,通过产业一体化带动生态环境一体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学鑫  张竟竟  
文章以中原城市群两位数制造业为对象,利用中原城市群9地市1998~2007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到中原城市群及9地市10年间地方专业化指数、资本/劳动比、技术进步增长率和贡献率,并与长三角城市群进行对比,发现当前城市群地方专业化、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具有以下特征:地方专业化能促进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升级;许多地方专业化行业的技术进步增长率和技术贡献率高于非地方专业化行业;中原城市群地方专业化行业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较长三角城市群小;地方专业化有一定的弱化垄断而强化竞争的倾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妍  
网络消费已经成为现代消费模式的重要形式。本文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和收敛方法,对长三角城市圈居民网络消费的区域差异性进行测算,分析网络消费的影响因素和收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8年长三角城市圈居民网络消费差异系数呈逐步上升趋势;居民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正向影响居民网络消费差异;互联网普及率、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有效降低长三角城市圈居民网络消费差异性;网络消费的兴起有效降低了区域内和区域之间的消费差异。因此,政府在出台促进新型消费发展的相关政策时,应该注重居民网络消费的区域异质性和空间相关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