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74)
2023(9517)
2022(7810)
2021(7433)
2020(6280)
2019(14499)
2018(14118)
2017(26379)
2016(13765)
2015(14882)
2014(14807)
2013(14459)
2012(13240)
2011(11817)
2010(12372)
2009(11896)
2008(11391)
2007(9924)
2006(9102)
2005(8873)
作者
(37882)
(31598)
(30867)
(30154)
(20244)
(15082)
(14439)
(12023)
(11837)
(11333)
(10691)
(10609)
(10293)
(10169)
(10004)
(9874)
(9238)
(9113)
(8935)
(8797)
(7965)
(7706)
(7581)
(7255)
(7247)
(7093)
(7065)
(6775)
(6497)
(6183)
学科
(50736)
经济(50651)
(38130)
管理(37289)
(32307)
企业(32307)
(28747)
金融(28747)
(26213)
银行(26202)
(25450)
中国(23195)
(19329)
(18887)
方法(18770)
数学(15847)
数学方法(15584)
(13298)
业经(12677)
地方(12361)
(12259)
(12081)
财务(12043)
财务管理(12002)
企业财务(11561)
中国金融(11373)
(11069)
贸易(11057)
(10824)
体制(10679)
机构
大学(182908)
学院(180444)
(77819)
经济(76049)
研究(67873)
管理(63777)
中国(60437)
理学(52770)
理学院(52114)
管理学(51228)
管理学院(50839)
(43805)
(39463)
科学(37463)
(34509)
中心(33015)
财经(32573)
研究所(30657)
(29694)
(29456)
(29249)
北京(25630)
经济学(25380)
(24752)
财经大学(24597)
(23854)
(23843)
(23794)
师范(23540)
(23119)
基金
项目(113072)
科学(88771)
研究(84582)
基金(82448)
(72191)
国家(71569)
科学基金(60593)
社会(54194)
社会科(51604)
社会科学(51590)
(42594)
基金项目(42202)
教育(39252)
自然(37483)
自然科(36696)
自然科学(36686)
(36588)
自然科学基金(36056)
资助(34067)
编号(33160)
成果(29102)
重点(26414)
(25745)
(24954)
课题(24501)
(24497)
(24077)
国家社会(23259)
创新(22575)
教育部(22468)
期刊
(88636)
经济(88636)
研究(64764)
中国(45619)
(39631)
金融(39631)
(35982)
学报(28284)
(26645)
管理(26208)
科学(24768)
教育(24760)
大学(22133)
学学(20471)
财经(17080)
农业(16416)
经济研究(15078)
技术(14800)
(14662)
国际(12394)
业经(12010)
(11768)
问题(11130)
(9552)
理论(9516)
世界(8940)
会计(8855)
财会(8564)
实践(8410)
(8410)
共检索到309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2010年底通过的被称为巴Ⅲ的一揽子监管改革框架中,除了大家熟悉的一系列资本监管指标外,还包含了两项流动性监管指标:流动性覆盖比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引入这两项监管指标的意义非比寻常,标志着金融监管史上第一次拥有了全球统一的流动性监管指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国内金融危机爆发后,华尔街成为众矢之的,银行家被当做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民众对大型金融机构的仇视心理直接导致了席卷全球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时过境迁,人们对大型金融机构及其高管的愤怒已有稍许平息,对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某种意义上讲,每一场金融危机都是新一轮金融变革的开始。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大萧条导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诞生,并确立了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直到1999年美国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才正式进入混业时代。而在随后的十年中,与混业经营模式密切相关的交叉风险传染和被掩盖起来的过度风险积累成为新一轮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Macro-prudential)的理念受到空前重视。实际上,从金融监管诞生伊始,着眼于宏观系统性风险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和侧重单体机构个体风险的微观审慎监管从来都是有效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危机前长期的金融繁荣和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对宏观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资本监管制度变革是本轮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内容。与上世纪30年代进行全面的金融管制不同,本轮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并没有简单地叫停高风险业务,进而产生长期的金融抑制,而是通过一套全新的标准、制度更为准确地识别风险、度量风险,并更有针对性地通过资本要求抵补风险。尽管这种理念不断遭受非议,认为这种事后的约束远不如直接的事前干预有效。但拉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在前面七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了金融危机后国际上多个领域开展的金融监管改革,包括建立新的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标准、系统重要性机构与宏观审慎监管、金融衍生品和影子银行等。这些监管改革的最终目标是防范金融系统风险,防止发生新的国际金融危机。然而,实现金融安全稳定必须要改变金融机构过于冒险的行为,要实现其安全稳健经营。因此,有效的公司治理就成为非常关键的因素。事实证明,金融危机前,许多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复杂金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后,金融消费者保护作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受到空前重视和强化。在二十国集团的倡议下,经合组织牵头制定并发布了金融消费者保护的10条高级原则;世界银行推出了金融消费者保护的39条良好实践标准;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在梳理各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实践基础上,发出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倡议。实践层面,在认真总结和吸取金融危机教训的基础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国际金融危机后,影子银行成为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名词,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只要谈及金融,必会扯上影子银行。实际上,影子银行一词从其首次出现的2007年,到今天不过六七年的光景,真正将影子银行体系的定义和范围界定得相对清楚更只是近一两年的事。这也造成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大家都谈影子银行,但此影子银行非彼影子银行,有些讨论还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争议和迷茫。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资产证券化与金融衍生品的无序繁衍是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源头之一,这对难兄难弟作为危机的重灾区和始作俑者,自然也是本轮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领域。然而,对大多数中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郑慧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纷纷加强金融监管。危机以来的历次G20峰会及国际论坛,各方都聚焦国际金融监管并达成了一定共识。本文在介绍国际金融监管新举措的基础上,对美国、英国、欧盟等提出的监管方案重点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提出全球加强金融监管的背景下,保障我国金融安全的几点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熊平安  
金融监管失误被认为是本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危机爆发后不久,美国就着手研究金融监管改革事宜,新政府上任后,金融监管改革步伐显著加快。英国和欧盟也不甘落后,相继提出各自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本文通过比较美国、英国和欧盟金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朴  冯晓岚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监管缺陷,美欧等国相继推出了多项重大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正一步步从理念转化为法律,从口号转化为行动。随着监管改革的不断深化,方案实施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已成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2008年9月全面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至今还没有结束,全球金融体系的功能仍未完全恢复。自危机以来,国际范围对这场危机的全面反思以及关于金融监管改革的讨论广泛而深入,并已经在各个领域推开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这些改革必然对国际金融格局及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本期开始,本刊推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系列谈"专栏,连续刊发由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委员王兆星撰写的系列文章。这一系列文章,将重点讨论九个领域的问题,包括巴塞尔委员会主导的资本、流动性及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改革方案,金融稳定理事会重点关注的影子银行和金融衍生品监管,世界主要国家正在探索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金融分业混业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綦相  
根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修复引发危机的"断层线",增强全球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性,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目前,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委员会按照微观审慎、宏观审慎、金融基础设施三条脉络主导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进程,取得阶段性成果,体现出以资本监管为核心、提升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力度、关注非银行金融中介、强调标准实施国际一致性、关注简单与复杂的平衡等基本趋势。基于对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跟踪研究和思考,为提升监管的有效性,应善于捕捉风险的动态变化,以宏观的视野做好监管制度设计,对内注重金融监管与其他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对外加强跨境监管协调。在做好规则制定的同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范文仲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全面暴露出了西方金融体系在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的制度漏洞。危机之后,新兴市场国家力量崛起,全球金融治理架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发达国家的俱乐部七国集团(G7)已经被代表性更为广泛的二十国集团(G20)所取代。定期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也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核心决策平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