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43)
2023(8387)
2022(6977)
2021(6247)
2020(4922)
2019(11478)
2018(11218)
2017(22326)
2016(11668)
2015(13262)
2014(13411)
2013(13520)
2012(13171)
2011(12302)
2010(12501)
2009(11605)
2008(11663)
2007(10478)
2006(9577)
2005(9039)
作者
(34295)
(28519)
(28455)
(26812)
(18550)
(13712)
(12946)
(11092)
(10975)
(10361)
(9883)
(9676)
(9183)
(9107)
(9079)
(8900)
(8380)
(8373)
(8183)
(7991)
(7371)
(7087)
(6881)
(6582)
(6443)
(6424)
(6371)
(6288)
(5846)
(5519)
学科
(65857)
经济(65794)
(33108)
管理(31936)
方法(27103)
(25606)
企业(25606)
数学(23721)
数学方法(23614)
中国(19614)
地方(19136)
(17560)
银行(17552)
(16606)
(15979)
(14936)
业经(14205)
(13903)
金融(13903)
(12818)
农业(11413)
地方经济(10979)
(10763)
贸易(10751)
(10270)
(10149)
(9715)
(9222)
制度(9221)
环境(8930)
机构
学院(176297)
大学(176266)
(80926)
经济(79389)
管理(67525)
研究(61397)
理学(56986)
理学院(56370)
管理学(55745)
管理学院(55400)
中国(52510)
(39088)
(37742)
科学(33220)
财经(30473)
(30117)
中心(28536)
(27747)
(27708)
(26894)
研究所(26747)
经济学(26426)
北京(24468)
经济学院(23856)
(23839)
师范(23631)
(23093)
财经大学(22726)
(21818)
(21616)
基金
项目(108155)
科学(86663)
研究(82869)
基金(79026)
(66582)
国家(65956)
科学基金(57622)
社会(55188)
社会科(52514)
社会科学(52506)
(42123)
基金项目(41011)
教育(38372)
(34868)
自然(34101)
自然科(33334)
自然科学(33329)
资助(33143)
编号(33093)
自然科学基金(32761)
(29019)
成果(27709)
(24974)
重点(24407)
发展(24268)
(23847)
课题(23792)
国家社会(23052)
(22728)
教育部(22245)
期刊
(94970)
经济(94970)
研究(61228)
中国(38235)
(32042)
金融(32042)
(28697)
管理(26151)
(25546)
学报(22132)
科学(22023)
教育(20719)
大学(17839)
学学(16669)
财经(16504)
农业(16121)
业经(15836)
经济研究(15616)
技术(15087)
(14113)
问题(12672)
(10152)
商业(9536)
技术经济(9249)
理论(8914)
国际(8902)
世界(8821)
(8212)
经济问题(8158)
统计(8065)
共检索到286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朝斌  孙庆  黄凌  
实证研究表明,显著影响新股发行抑价的因素包括承销商和发行人的择时因素、市盈率水平和发行规模;而发行政策的变化、不同的行业特征、新股上市首日大盘涨跌幅对于新股发行抑价的影响并不明显。承销商和发行人的发行择时能力主要体现在相对适中的时间间隔范围内(10个交易日和15个交易日),同时,短期内大盘走势(5个交易日)与新股发行抑价并没有显著关系。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汪金龙  
本文借鉴西方关于IPO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股市的实际,选取沪市358只和深市244只股票作为研究样本,计算其自上市之日起一年半时间段的平均累积超额收益率,以分析我国股市是否存在新股长期市场表现失常现象,同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发行规模的股票的新股长期市场表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南  卓贤  
本文通过考察中国股市 2 0 0 1~ 2 0 0 3年上半年的数据发现 ,中国IPO抑价现象非常严重。实际数据和统计分析都表明新股发行市盈率的行政限制不是中国IPO严重抑价的原因 ,抑价问题应从新股上市中寻找原因。为此 ,本文给出了中国新股上市过程中投资者、上市公司、政府与中介机构的四方博弈 ,并着重构建了政府和中介机构的信号博弈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文  
本文借鉴西方关于首次公开发行及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股市的实际,选取沪市101只股票作为样本,选取沪深两市共147只股票作为参照样本,计算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时的主观流动应计利润。经检验得出,我国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时普遍存在盈余管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范汉熙  
论文按照研究框架的不同,将现有IPO抑价理论划分为IPO抑价的委托代理模型、逆向选择模型、信息显示模型、信息揭示模型、声誉模型和从众行为模型等六个主要类别,针对各类模型及相关实证检验成果分别予以介绍和评述,最后探讨了IPO抑价理论研究发展的方向。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新建  
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研究了 1999年 12月至 2 0 0 1年 6月在中国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抑价现象 ,发现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存在较高的抑价。影响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抑价幅度的因素有流通股发行数量、初始发行价格和中签率 ,但这些因素的解释能力不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宗益  黄新建  
通过对1998-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的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在发行前一年、发行当年和发行后一年中国上市公司确实从事了盈余管理,刻画盈余管理程度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大于0,而在发行后其它年度没有发现盈余管理的证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冉茂盛  黄敬昌  
本文考察了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以及申请首次公开发行企业的盈余管理是否影响发审委的决策。我们以2006-2009年成功上市的企业为样本,发现发行企业在上市前和上市当年存在异常高的收益率,但上市后收益率出现大幅下滑。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收益率变化模式是管理者利用应计项目在上市前操纵盈利的结果,而不是来自经营现金流。以我国首次公开发行制度为背景,我们采用2006-2009年申请IPO的企业为样本,发现以保护投资者为目标的发审委在审核过程中考虑到盈余管理因素,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的企业越难获得通过。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孙娜  
审计收费的问题一直是审计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收集了1999至2006年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样本,通过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IPO审计收费模型,来检验我国IPO审计收费的决定因素。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的IPO审计收费仍然受到客户资产规模、审计师规模的影响,这进一步证明了传统审计收费模型的适用性。此外,本文通过对IPO特有因素的分析,得到一些不同于年报审计收费的结论,即上市公司在IPO期间发生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的情况通常会导致IPO审计收费的增加;事务所在同时为客户提供IPO审计与验资服务的情况下,IPO审计收费定价更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丽梅  赵宝华  
通过对比2006~2008年非公开发行和公开发行上市公司的特征,发现盈利能力是影响上市公司选择再融资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满足公开发行条件的盈利较差的上市公司会选择非公开发行,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受政策规定的影响最大,存在"融资饥渴症"和股权融资偏好。资产信息的不对称和资金需求的紧迫性,也是影响企业选择增发方式的重要因素。另外,股东控制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选择,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倾向于非公开发行,尤其是向机构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公司倾向于向大股东增发,以加强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娜  张耀中  李晓  
我国的IPO审计收费仍然受到客户资产规模、审计师规模的影响,这进一步证明了传统审计收费模型的适用性。此外,对IPO特有因素的分析得到一些不同于年报审计收费的结论:上市公司在IPO期间发生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的情况通常会导致IPO审计收费的增加;事务所在同时为客户提供IPO审计与验资服务的情况下,IPO审计收费定价更高。为解决IPO审计收费中出现的问题,应避免为上市而过度包装、改革市场准入制度、完善IPO审计收费的披露机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成方  宋夏云  蒋巍  
选择2001年1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的中国A股IPO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承销费用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政府定价管制程度不同情况下对承销费用与IPO抑价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承销费用与IPO抑价呈正相关关系;而政府定价管制程度的提高会削弱承销费用与IPO抑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甚至会使其转向负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工孟  俞欣  寇祥河  
本文考察中资企业在不同市场上市时风险投资的参与是否影响首次公开发行折价。研究发现,在大陆中小板和香港主板市场上市的中资企业中,有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IPO折价显著高于无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支持声誉效应假说,即风险投资机构以IPO折价来提早退出投资项目,以此来建立自己的声誉,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在美国市场风险投资的参与对IPO折价则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从业时间短的风险投资机构,其参与投资的公司上市时的历史也较短;风险投资进入企业的时间越长,IPO折价水平也越高。这两个检验都验证了风险投资机构通过IPO折价提早退出投资项目,进一步支持了声誉效应假说。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桑榕  姚海鑫  
首次公开发行市场上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而承销商可以起到缓解这种现象的作用。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有声望的承销商可以缓解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定价过低和长期弱势的程度。本文在阐述和解释了市场上各种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基础上,对首次公开发行过程中承销商及其声誉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介绍了国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针对我国新股发行的情况,就新股发行制度及承销商声誉等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