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55)
2023(9154)
2022(7338)
2021(6608)
2020(5613)
2019(12315)
2018(12134)
2017(23111)
2016(11938)
2015(13072)
2014(12824)
2013(12887)
2012(11363)
2011(9682)
2010(9988)
2009(9486)
2008(9783)
2007(9131)
2006(7951)
2005(7350)
作者
(32720)
(27526)
(27469)
(25466)
(17572)
(12832)
(12155)
(10490)
(10154)
(9952)
(9251)
(9092)
(8906)
(8558)
(8298)
(8278)
(8153)
(7954)
(7916)
(7828)
(6713)
(6670)
(6573)
(6231)
(6220)
(6124)
(5994)
(5887)
(5466)
(5253)
学科
(80071)
(77056)
企业(77056)
管理(60582)
(55616)
经济(55557)
业经(26243)
方法(23652)
(22435)
技术(22104)
(19681)
(18438)
财务(18418)
财务管理(18407)
企业财务(17435)
数学(15822)
数学方法(15761)
农业(14974)
技术管理(14233)
(13458)
(13173)
(13066)
中国(12264)
企业经济(12235)
理论(12063)
经营(12040)
(11546)
(11435)
体制(10406)
决策(9626)
机构
学院(175981)
大学(167204)
管理(80003)
(78112)
经济(76833)
理学(68722)
理学院(68218)
管理学(67739)
管理学院(67381)
研究(47920)
中国(40882)
(36615)
(33996)
财经(28451)
(28269)
科学(26070)
(26002)
(25794)
商学(23964)
商学院(23779)
中心(22840)
业大(22787)
(22520)
经济学(22035)
(21859)
经济管理(21859)
北京(21004)
财经大学(20617)
农业(20225)
经济学院(19934)
基金
项目(111398)
科学(91551)
研究(86517)
基金(81917)
(68833)
国家(68143)
科学基金(62406)
社会(57586)
社会科(54862)
社会科学(54852)
(46627)
基金项目(43860)
自然(38956)
教育(38435)
自然科(38184)
自然科学(38179)
自然科学基金(37639)
(36038)
编号(34312)
(31893)
(31563)
资助(31164)
创新(28234)
成果(25266)
(24587)
(24478)
(24430)
重点(24130)
国家社会(23672)
课题(23024)
期刊
(91662)
经济(91662)
研究(50313)
管理(38188)
中国(36978)
(34069)
(24925)
技术(21506)
科学(20882)
业经(18254)
农业(17549)
学报(17166)
教育(15728)
(15275)
金融(15275)
大学(14712)
财经(14624)
学学(14136)
经济研究(14096)
技术经济(13817)
(12905)
(12773)
财会(11496)
科技(11294)
问题(11016)
现代(10355)
商业(10260)
会计(9537)
经济管理(9014)
世界(8912)
共检索到267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彩萍   张家豪   简菲   黄志宏  
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推进,以技术并购等为主要方式的开放式创新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如何更好地推进企业技术并购?基于高科技企业设立首席技术官(Chief Technology Officers,CTO)这一现象探讨作为参与企业战略决策和引领企业技术创新的复合型人才,CTO在技术并购中扮演何种角色并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并购创新绩效。以技术并购作为特定情境,收集整理2000—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中实施技术并购的企业样本,实证检验发现,主并企业CTO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并购创新绩效提升。从影响机制看,CTO在促进企业加大研发资金、人力资本投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由此带来企业技术并购创新绩效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CTO学历对于企业技术并购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CTO的海外经历、性别、年龄等个人特征对企业技术并购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结论可拓展技术高管与企业创新相关研究,从而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企业层面的经验支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聿舟  李甜甜  裴旭东  宋娟  李娜  
基于多维邻近理论,探索技术并购对企业模糊前端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并购双方地理距离与收购方生产链位置的调节作用。利用2009—2019年国有企业并购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并购双方技术相似性对企业模糊前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技术互补性对企业模糊前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购双方地理距离、收购方所处生产链位置正向调节技术相似性与企业模糊前端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技术互补性与企业模糊前端创新绩效的关系。采用工具变量法、替换样本研究区间和GMM估计法进行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发现,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结论有助于深化对国有企业技术并购与模糊前端创新关系的认识,从而为企业通过技术并购实现模糊前端创新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田洁  张信东  吕艳娜  
并购是企业有效获取外部技术知识的重要方式。本文突破现有并购双方同质化或二元关系的研究,以2010—2019年发生并购交易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5年为滚动时间窗口,构建企业并购网络,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并购网络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从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双重视角出发,剖析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并购网络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技术多元化能力、吸收能力和整合能力在并购网络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并购网络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在数字化转型程度高的企业、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为企业选取合适的并购标的、突破技术创新困境、提高创新绩效提供了有效借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宛秋  李晓意  綦萌  
探究高管团队基于资源属性的抱团行为对企业跨界并购创新绩效的影响,以2007—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跨界技术并购事件为样本,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高管资源断裂带能够促进跨界技术并购创新绩效的提升,并且资源子团队平衡性和数量等相对分布均能够产生正向影响;进一步发现在规模相对较小、股权集中度相对较低、位于传统文化影响较大地区的企业中,资源断裂带对跨界技术并购的影响作用更强,资源子团队平衡性与数量这两个结构属性的正向调节作用更强。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以资源和权力配置作为调节手段,提升强势资源子团队对上级团队的代表性地位,并关注其他弱势资源子团队,促进团队和谐共生。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茅迪  施建军  陈效林  
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技术并购方式获取核心技术和知识能力。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2010-2016年技术并购数据,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并购双方知识相关性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技术并购情境下:知识相似性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存在倒U型关系;知识互补性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同样存在倒U型关系;而且二者存在协同作用,知识相似性水平提升能够放大知识互补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少喆  石浩悦  
基于高层梯队理论,研究利用2008—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绿色专利数据,考察首席执行官(CEO)学术经历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CEO学术经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结果在一系列的检验后依旧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提高研发投入水平与缓解融资约束是CEO学术经历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作用机制;且国有企业中CEO学术经历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主要管理启示为,学术经历可以作为一种内部的治理机制,在外部治理不够完备的情况下,加强高管团队的建设可以作为促进发展绿色经济一个可能的思路。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宛秋  马红君  
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宛秋  高雅  王芳  
高技术企业在生产链中的位置差异决定技术创新模式差异,而技术并购作为主要外源性创新资源渠道,对于生产链上不同位置高技术企业的影响不同。从微观层面研究高技术制造企业生产链位置与技术并购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处于较高生产链位置的主并企业能够通过技术并购促进创新绩效提升,技术基础宽度在其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非跨界技术并购且主并企业位于东部地区的技术并购事件中,上述关系更加显著。结论可丰富企业生产链位置研究,为处于不同生产链位置的高技术企业通过技术并购提高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许长新  陈灿君  
从并购双方的技术知识特性的视角出发,区分并购双方技术知识相似性与互补性不同的维度,以及结合双方自身拥有的知识规模体系,分析其对企业后续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构建系统的理论框架进行梳理分析,并以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并购双方技术相似和互补与后续的创新绩效分别呈现倒U和正U型关系;同时,并购方的知识规模具有调节作用,对技术相似程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而对技术互补程度与创新绩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洁  刘沙沙  盛永祥  王建刚  刘鹏  施琴芬  
技术并购是企业实现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研究不同技术并购模式下知识基础和知识整合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对促进企业知识的有效积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技术并购后企业创新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企业并购创新绩效模型,探究技术并购后企业知识广度和知识深度以及知识整合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技术并购后的知识基础的两个维度会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知识深度对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影响关系,而知识广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②不同并购模式对知识基础的影响具有差异,从而导致不同的知识整合时间调整策略:在加强型技术并购模式下,企业增加了知识深度,此时在阈值内增加知识整合时间能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在互补型技术并购模式下,企业增加了知识广度,企业降低知识整合时间并增加知识应用时间能提升创新绩效;在混合型技术并购模式下,企业的知识广度和知识深度都增加,但知识广度对知识整合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当知识整合时间随知识广度增加以递减方式调整时,创新绩效提升效果明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马双  邹琳  
以往研究着重探讨重叠/非重叠知识在技术并购中的创新效应,然而在测度知识重叠时仅关注到数量属性而忽略了质量评估。因此,构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2008-2018年专利授权数据,分析217家中国机械制造企业352次国内技术并购案例,探索知识库中重叠、非重叠知识数量和质量属性对并购后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质量重叠知识对并购后的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高质量非重叠知识则有负向影响。同时,探讨知识数量对并购后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强调了知识重叠对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重要性,对企业技术并购实践具有借鉴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苏敏艳  郑慧凌  王紫红  高山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并购成为企业快速获取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但对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尚未达成一致认识。通过构建固定效应和Tobit经济计量模型,对国内医药上市公司2015—2017年的并购创新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技术并购与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吸收能力对并购后创新绩效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在技术并购和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动态能力正向调节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因此,企业在通过技术并购提升创新绩效时,需要注重吸收能力的提高和动态能力的提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成鑫钰  
在"创新驱动发展"大背景下,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并购来弥补其内部研发创新成效不足的短板。为此,文章研究基于2008-2016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采用渐进DID模型考察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进行了产业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一是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购双方战略目标不一致、并购方企业创新资源整合效率低下、研发创新经费受并购成本挤压等是可能的重要原因;二是从产业异质性角度来看,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技术密集型企业中,而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而言,并购对其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政府部门应持续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加大研发创新资金支持力度,增强创新人才储备,以激发创新活力,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青  周绍妮  
选择2009—2017年中国高科技产业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作为研究对象,以技术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为视角,考察技术并购对收购公司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同时检验技术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是否受到收购公司成长潜力的调节影响。研究发现:技术并购能够显著提升收购公司的盈余持续性;技术并购显著提升了两维度的技术创新绩效,且通过技术创新绩效中介效应的传导,进而提升收购公司的盈余持续性。技术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还受到收购公司成长潜力的调节,收购公司的成长潜力越大,技术创新绩效与盈余持续性的关系也越强。研究揭示了技术并购通过技术创新绩效路径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机制及作用机理。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芳  张潇天  王宛秋  高雅  
在吸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行业技术环境和企业双元创新倾向,提出跨界技术并购企业创新绩效实现机制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使用fs QCA对107个上市公司跨界技术并购案例进行构型研究。结果发现,在高创新绩效构型中,主并企业创新倾向与吸收能力不同维度间存在差异化匹配关系;企业潜在吸收能力与现实吸收能力间具有一定的替代关系,技术基础广度和吸收转化投入强度对于创新绩效提高相对重要;丰富的外部技术资源更有助于创新绩效提升。研究结论拓展了吸收能力理论,丰富了跨界技术并购领域实证证据,可为不同特征企业制定跨界技术并购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