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69)
2023(8891)
2022(7451)
2021(7066)
2020(5646)
2019(13033)
2018(12869)
2017(23513)
2016(13753)
2015(15699)
2014(16058)
2013(15142)
2012(13881)
2011(12393)
2010(12816)
2009(11875)
2008(12011)
2007(11118)
2006(9913)
2005(9287)
作者
(37654)
(31534)
(31388)
(29913)
(19827)
(15214)
(14350)
(12163)
(11813)
(11801)
(10601)
(10563)
(10345)
(10163)
(9985)
(9774)
(9520)
(9202)
(9168)
(9041)
(8028)
(7955)
(7582)
(7508)
(7267)
(7247)
(6982)
(6845)
(6345)
(6311)
学科
管理(50177)
(44758)
(42225)
经济(42121)
(40165)
企业(40165)
(21327)
(16404)
方法(16002)
(15443)
财务(15417)
财务管理(15378)
企业财务(14746)
(13527)
中国(13087)
数学(12929)
数学方法(12740)
业经(12212)
(11721)
理论(11581)
体制(9819)
教学(9493)
教育(9329)
技术(8908)
农业(8811)
地方(8662)
(8623)
(8555)
银行(8536)
(8422)
机构
学院(186359)
大学(183040)
(66827)
管理(66751)
经济(64918)
研究(58458)
理学(55501)
理学院(54861)
管理学(53922)
管理学院(53555)
中国(46553)
(39428)
(38471)
科学(34652)
(31423)
(29700)
财经(29002)
中心(27326)
(26997)
(25972)
研究所(25922)
(25708)
(25626)
师范(25427)
北京(24630)
业大(24420)
技术(23499)
(22364)
(21441)
财经大学(21158)
基金
项目(113627)
研究(89182)
科学(88312)
基金(78081)
(66276)
国家(65621)
科学基金(56739)
社会(53031)
社会科(49906)
社会科学(49892)
(47893)
教育(44916)
基金项目(41272)
编号(38901)
(38469)
自然(35519)
自然科(34631)
自然科学(34621)
自然科学基金(34015)
成果(33736)
资助(31569)
课题(28783)
(26681)
重点(26370)
(25209)
(24378)
(24304)
(24222)
项目编号(23646)
(23353)
期刊
(84120)
经济(84120)
研究(58198)
中国(49990)
(36739)
教育(35005)
管理(28991)
学报(27904)
(25938)
科学(23812)
大学(21981)
学学(20047)
技术(19579)
(18912)
金融(18912)
农业(17107)
财经(15274)
业经(13620)
(12924)
职业(12371)
财会(11734)
经济研究(11622)
会计(11208)
图书(10397)
问题(10213)
(9971)
(9676)
(9074)
论坛(9074)
理论(8574)
共检索到303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焦明  
近年来,“技工荒”一直困扰着我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如何为技术工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如何使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已成为企业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河南焦作坚固水泥有限公司从2005年起,在生产一线岗位工、一般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中考评认定首席员工,对那些在重要岗位和专业领域技术超群、业绩突出、思想道德优良的优秀人才,授予“首席员工”称号,并给予他们相应的津贴待遇。该做法为技术工人的职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成才通道,对引领员工价值取向,突破原有的成功理念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为受困于“技工荒”的企业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生  
本文从分析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过程中,针对宁波地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人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探索了在高职制造类专业培养生产性服务人才的方法,并对培养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人才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顾力平  陈怡  
高技能人才岗位培养,是高技能人才三个培养途径之一,也是职业教育的三大任务之一。应根据高技能人才岗位培养的特点、规律,对其院校培养模式进行研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国生  汪立极  
在国家大力提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的背景下,深圳技师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双制"办学模式,通过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院校出学位,校企联合招工招生、送岗送学、双制培养,以校企共建校中厂、厂中校、实训中心、冠名班、技师工作站等形式,充分发挥院校育人机制和企业用人机制的耦合作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毕业生素质、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继东  李新龙  
预决算公开是"阳光财政、透明预算"法治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从十多年前预算公开的先行先试到财政信息服务大厅、财经沙盘等公开方式上的创新,河南省焦作市以"公开更要透明,全面更要规范"为出发点,在预决算公开的道路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预决算公开的先行先试焦作市预决算公开按照先试验、再规范化、最后法治化的思路进行。早在2000年,焦作财政就向全市人大代表公开了农业、教育、民政三个部门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小秋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工学结合”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和组织安排,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另一部分时间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岗位生产工作,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对学生的培养任务。实施“工学结合”模式,要求做到院校与企业、在校学习与参加企业工作、知识学习与技能操作训练、学生的培养与使用等四方面的结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祁红志  张金标  
模具行业的发展需求高技能人才,模具专业群将专业培养要求与相关职业标准结合,构建"双证融通、学做合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项目课程开发,构建"岗位进阶、能力递升"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工学结合工作站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文芝  刘昭斌  张欣  
针对高职院校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苏州市职业大学构建了"专业+企业+服务"的高技能培养模式,实施了专业定位能力化,课程体系科学化;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方式即时化;实训条件生产化,教学过程工程化;教师团队双师化,教学资源网络化;双证制与创新竞赛同步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开勤  
作为一所由电网企业主办的电力类高职院校,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肩负着为电网企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学院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紧跟电力行业发展趋势,及时捕捉电网企业需求,依托开放的"校企一体"办学平台,努力创新"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企业全程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莉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河南省产业政策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职业学校、企业和政府各有关主体的作用和定位,研究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途径,从而为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可操作的思路和对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大农  袁锋  蒋新萍  王荣兴  罗广思  谈乃成  王志平  潘安霞  檀祝平  
本文针对高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高职教师"双师"素质与教科研能力薄弱,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人才、技术、装备等资源分散、低效的问题,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常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的具体实践为例,通过校企协同共建集"教学、实训、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以培养学生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典型数控机床的零件加工和典型机电产品的数字化设计为主线,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以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重点开展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将高职院校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与企业的装备优势、技术优势相结合,探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夏敏  
高技能人才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本文就高技能人才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在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上提出了一些构想。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潘万贵  林海波  
从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背景下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分析出发,讨论了人才培养现状和目标的定位,着重从政府政策引导、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以科研项目、生产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优化师资等方面对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进行论述,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和实用性,对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潘荣江  
"基地+联盟"是高职院校与市政府、行业企业联合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该模式由区域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参与、协同运作,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对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从"基地+联盟"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出发,从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平台创新三方面探讨高技能人才培育机制构建,为地方创新高技能人才培育模式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郁葱  
本文基于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冷链物流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力图促进高素质、高技能、高适应能力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