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55)
2023(4371)
2022(3708)
2021(3134)
2020(2641)
2019(6043)
2018(5809)
2017(10731)
2016(5508)
2015(6224)
2014(6425)
2013(6632)
2012(6573)
2011(6476)
2010(6665)
2009(6238)
2008(5873)
2007(5280)
2006(5084)
2005(4806)
作者
(17274)
(14562)
(14529)
(14074)
(9540)
(6776)
(6659)
(5654)
(5648)
(5277)
(5248)
(4882)
(4744)
(4742)
(4684)
(4533)
(4296)
(4159)
(4113)
(3890)
(3887)
(3516)
(3505)
(3489)
(3459)
(3323)
(3096)
(2999)
(2950)
(2781)
学科
(51968)
经济(51941)
管理(15081)
地方(15041)
方法(13429)
地方经济(11824)
数学(11522)
数学方法(11442)
(10632)
中国(9934)
(9161)
(8691)
企业(8691)
业经(8028)
经济学(6634)
(6071)
环境(5915)
(5741)
(5534)
金融(5534)
(5396)
(5146)
(5146)
理论(5031)
产业(4902)
(4837)
资源(4666)
农业(4477)
(4394)
银行(4392)
机构
大学(94327)
学院(91626)
(51170)
经济(50313)
研究(38004)
管理(32935)
中国(27890)
理学(27847)
理学院(27441)
管理学(27041)
管理学院(26840)
(20991)
科学(20290)
(19943)
(19132)
经济学(17295)
研究所(17142)
财经(16521)
中心(15457)
经济学院(15158)
(14922)
(14031)
(13156)
(13154)
北京(13145)
师范(13078)
财经大学(12096)
科学院(11628)
师范大学(10839)
社会(10797)
基金
项目(54195)
科学(43132)
研究(40547)
基金(40232)
(34192)
国家(33913)
科学基金(29067)
社会(28474)
社会科(27110)
社会科学(27101)
基金项目(20626)
(19678)
教育(17776)
资助(16558)
自然(16553)
(16268)
自然科(16134)
自然科学(16130)
自然科学基金(15828)
编号(15254)
(13268)
成果(13099)
(12502)
国家社会(12470)
经济(12393)
(12345)
重点(12278)
发展(11329)
(11187)
教育部(11022)
期刊
(66910)
经济(66910)
研究(35395)
中国(18234)
(15150)
管理(14853)
经济研究(11777)
科学(11590)
学报(11268)
(9524)
财经(9102)
大学(8928)
技术(8918)
(8409)
金融(8409)
教育(8166)
学学(8148)
(8109)
问题(8098)
业经(7414)
技术经济(6806)
农业(6361)
统计(6058)
世界(6032)
(6006)
经济学(5597)
国际(5462)
经济问题(5260)
经济管理(5035)
(5020)
共检索到155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楠  刘雅莹  张朝阳  
2014年12月6日,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共同指导、国家开放与发展研究院和上海市国际贸易学会主办的第一届"新新经济地理前沿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成功举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徐永林教授、科研处处长陈子雷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教授、中国科学院石敏俊教授和赵作权研究员、北京大学沈体雁教授、日本东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振泉  
由中国地理学会召开的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学术会议,于1987年12月28日至1988年1月3日在经济特区深圳市召开。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吴传钧教授和王恩涌教授、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鲍觉民教授主持了这次会议。出席学术会议的代表共119人,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梁怡讲师和陆超明讲师、日本秋田大学山下清海副教授,都宣读了学术论文,因此又是一次具有国际性的学术会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孟叶  吴浩波  
从早期的评介与比较到后来的应用与吸收,国内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仍处在追赶与模仿阶段,能理论建模的虽不少,真正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却鲜有耳闻。经历了早期的“火爆”到“因其局限性而感到失望”的阶段后,约从2008年开始,国内外新经济地理学在反思、完善中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依据思想、方法和技巧,这些进展主要体现在6个方向上:城市与城市体系、异质性、运输成本、标定、与地理学融合,以及公共政策。在这些方向中,城市与城市体系理论、异质性的深化、运输成本内生化、公共政策可以成为未来主攻的方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廉勇  
新经济地理学把空间因素纳入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对研究分析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贸易和集聚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而构建理论模型是研究理论问题的通常手段,从克鲁格曼首先提出的核心—边缘模型以来,陆续又有多种新的理论模型出现,这些模型是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理论核心内容。总结这些前沿理论模型的基础、假设条件、异同和难点,以及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鞠建东  陈骁  
近年来由于新新贸易理论的发展,人们得以建立多地区异质性企业模型,从理论上研究产品、要素以及技术在地区间的流动摩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并结合现实数据做出更准确的量化估计,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方向:新新经济地理学。本文通过梳理发现,新新经济地理学相关文献基本是在Eaton和Kortum(2002)多地区模型的生产和市场结构两个设定基础上进行延展,从而与生产网络、市场结构、全球价值链、人口流动、空间规划、搜寻摩擦以及动态决策等领域产生联系,拓宽了经济运行的解释渠道和政策制定的工具空间。我们试图归纳出新新经济地理学在各方向的发展脉络,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枭吟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主要包括核心—边缘模型、城市演化模型和集聚与贸易模型,并且已发展成为均衡框架中解释经济地理驱动力量的重要理论之一。文章认为,新经济地理模型的局限性是过分依赖于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垄断竞争、替代弹性效用函数和冰山运输成本等假设条件,大量运用抽象数学模型,缺乏实证检验。随着空间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理论与实证方面的研究会不断取得新进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亚军  张娥  
新经济地理学为研究经济集聚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建模方法,标志着空间经济学的最新进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文章介绍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模型、主要结论以及重要的理论扩展,这些扩展表明新经济地理学能够以严格的建模方法对不同领域的诸多空间经济问题做出合乎事实的解释。简述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局限性和发展前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文雯  金祥荣  朱希伟  
本文在新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结合1999—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年鉴数据,运用无条件分布特征-参数对应的计量方法,研究了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对我国213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8个制造业行业企业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集聚效应对于不同行业企业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大城市拥有更强的集聚效应;劳动密集型行业在中小城市拥有更强的集聚效应。选择效应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推动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能提高企业效率;减少政府行政干预,加快市场化进程,则能发挥城市中市场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进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任宛竹  
我国地方政府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参与主体,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综述了近年来地方政府行为对经济集聚影响的研究成果,从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两个渠道阐述了地方政府行为对经济集聚产生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任宛竹  
我国地方政府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参与主体,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综述了近年来地方政府行为对经济集聚影响的研究成果,从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两个渠道阐述了地方政府行为对经济集聚产生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光  
由克鲁格曼所开创的新经济地理学已经发展成熟,"新"新经济地理学产生并迅速发展,融入了企业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学从微观视角重新探讨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问题。介绍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和分析框架,之后详细综述和分析了基于企业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前沿研究,包括基于企业异质性的区位选择与空间集聚、企业异质性对区域政策的影响和基于微观数据的企业异质性实证研究等方面。最后对现有研究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颜银根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新经济地理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文章从新经济地理的理论基础"冰山运输成本、垄断竞争与规模报酬递增"入手,系统地梳理了新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理论脉络。文章首先指出克鲁格曼"核心—边缘"模型中的14个基本假设,随后评述针对这14个基本假设中部分假设进行放松的主要理论研究,以展现新经济地理发展的前沿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此外,文中还着重介绍融入企业异质性和市场进入成本的"新"新经济地理模型,融入企业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学得到了一些全新的研究结论,这将有可能成为新经济地理学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安虎森  李锦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税收竞争理论认为:分散均衡条件下,税收竞争类似于标准税收竞争;而聚集均衡条件下,贸易自由度和聚集因素对税收竞争有重要影响。其研究结论是:区域税收差异随贸易自由度提高先增后减,聚集租金的存在使得核心区可以制定较高流动要素税率,简单的税收协调不一定改善两区域的福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汤学兵  
保罗·克鲁格曼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标志着其开创的新经济地理学已经成为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分支之一,标志着区位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范畴。近年来,新经济学不仅在理论上深入发展,而且产生了一系列丰富的实证研究成果。本文在回顾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演进的基础上,概括和总结了新经济地理学的最新实证研究成果,最后在分析新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困难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素霞  朱英明  
随着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学者关注,环境经济地理学已成为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环境经济地理学概念在2004年科隆大学环境经济地理学年会上首次明确提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主要采用演化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两种研究范式,对环境变化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经济活动特别是经济集聚对环境影响的地域性及区域经济活动的环境治理等议题作了相应的探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环境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集中在三个方面:区域环境、经济、地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经济活动环境效应内在机制研究和经济活动环境污染的空间效应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