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42)
2023(9047)
2022(7421)
2021(6702)
2020(5548)
2019(12245)
2018(11991)
2017(21859)
2016(12311)
2015(13729)
2014(13343)
2013(12936)
2012(11984)
2011(10764)
2010(10582)
2009(9630)
2008(9276)
2007(8300)
2006(7253)
2005(6370)
作者
(40688)
(33877)
(33749)
(31551)
(21363)
(16546)
(15163)
(13362)
(13135)
(11835)
(11724)
(11390)
(11126)
(10951)
(10747)
(10456)
(10378)
(10085)
(9929)
(9688)
(8843)
(8315)
(8228)
(7878)
(7780)
(7537)
(7394)
(7290)
(7055)
(6989)
学科
(43433)
经济(43365)
管理(34176)
(30694)
(23705)
企业(23705)
方法(19186)
数学(16896)
数学方法(16702)
(14356)
(13664)
中国(12414)
(12395)
(10213)
业经(9798)
(9614)
贸易(9613)
(9364)
农业(9294)
(8383)
(7659)
地方(7647)
银行(7594)
(7424)
金融(7417)
环境(7386)
技术(7257)
(7246)
理论(7164)
(7095)
机构
大学(175739)
学院(174945)
研究(67542)
(67116)
经济(65708)
管理(61969)
理学(54004)
理学院(53326)
管理学(52047)
管理学院(51775)
中国(49348)
(47545)
科学(47109)
(38487)
农业(38387)
(37136)
业大(36357)
研究所(34521)
中心(29901)
(29374)
(26908)
(24842)
农业大学(24735)
北京(23726)
财经(23411)
(23208)
(21491)
(21450)
技术(21337)
科学院(21213)
基金
项目(127250)
科学(97603)
基金(91861)
(86166)
国家(85480)
研究(82356)
科学基金(70075)
社会(51338)
(50460)
自然(49203)
基金项目(48615)
社会科(48515)
社会科学(48502)
自然科(48059)
自然科学(48037)
自然科学基金(47195)
(43742)
教育(37257)
资助(37254)
编号(30811)
重点(29641)
计划(27822)
(26948)
(26910)
(26520)
科研(25686)
科技(25476)
创新(24928)
(24024)
成果(23784)
期刊
(70196)
经济(70196)
研究(46223)
学报(43403)
(42104)
中国(37288)
科学(34959)
大学(30773)
学学(29673)
农业(28548)
管理(22007)
(21974)
教育(16876)
(15710)
(13859)
金融(13859)
技术(13159)
业大(13115)
业经(12387)
经济研究(12263)
(11556)
财经(11270)
农业大学(11105)
科技(10028)
(9702)
问题(9514)
林业(8973)
资源(7801)
中国农业(7722)
世界(7652)
共检索到256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纪连元  杨志刚  阙有清  郭子好  曾奇韬  王瑶  成永旭  
通过240 d养殖试验,研究了不同饵料对不同育成规格的中华绒螯蟹雌蟹可食部分含量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不同饵料的不同育成规格中华绒螯蟹雌蟹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和出肉率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营养成分测定表明:不同育成规格和饵料肌肉粗脂肪、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配合饲料组雌蟹粗蛋白含量中规格显著高于小规格(P<0.05),而杂鱼组雌蟹粗蛋白含量小规格显著高于大规格(P<0.05);不同饵料相同育成规格粗蛋白含量,小规格杂鱼组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江洪波  陈立侨  周忠良  陈明  朱钧  
采用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HUFA)营养强化的轮虫、轮虫与卤虫组合投喂中华绒螯蟹幼体 ,以各期幼体的存活率为评判指标 ,对不同饵料及其组合的投喂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轮虫是中华绒螯蟹早期幼体 (Ⅰ、Ⅱ期 )的适口饵料 ,幼体存活率随轮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 ,但当轮虫数量超过最适密度时 ,幼体存活率反而有所下降。其中 ,未强化的轮虫最适投喂密度为 6 0ind·mL-1,强化轮虫最适密度为40ind·mL-1。状Ⅰ、Ⅱ期投喂 40ind·mL-1轮虫 ,从Ⅲ期开始投喂 10ind·mL-1卤虫无节幼体 ,能较好地满足中华绒螯蟹幼体发育的营养需求 ,提高大眼幼体的存活率。表明强化幼体饵...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卢德胤  李志华  黄坚  王军  王成辉  
为了解饲养条件和干扰水平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蜕壳的影响,采用中华绒螯蟹个体养殖系统,分析不同温度(恒温组和变温组)、饵料(轮叶黑藻+螺蛳组和配合饲料组)和抽血频次对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蜕壳增重率和蜕壳间隔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恒温组28.0±1.0℃蜕壳较为集中,而变温组(8∶00-20∶00为28.0±1.0℃;20∶00-次日8∶00为18.0±1.0℃)蜕壳较为分散。轮叶黑藻+螺蛳组的存活率比配合饲料组高8个百分点,平均蜕壳增重率高23.44个百分点,蜕壳间隔时间缩短16.19 d。蜕壳前期的一次抽血干扰会显著降低蜕壳增重率,但对蜕壳间隔时间没有显著影响;而两次脱壳间隔期间的多次抽血干扰不仅会显著降低蜕壳增重率,而且还会显著延长蜕壳间隔时间,并增加死亡率。结果表明:本温度对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蜕壳增重率和蜕壳间隔时间影响不显著;饵料极显著地影响中华绒螯蟹的蜕壳;蜕壳前期干扰对蜕壳增重率有显著影响,而蜕壳间期的干扰对蜕壳增重率和蜕壳间隔时间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立侨  堵南山  赖伟  
本试验以不同比例的豆饼、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配以菜饼、麸皮、玉米粉、复合维生素和无机盐等组成五组精制饵料,配饵的蛋白质含量为36.64~37.23%,脂肪2.75~3.10%,动、植物蛋白比1:0.13~2.43,每公斤饵料合总能451.51~462.23千卡。在室内水泥.池中用上述配饵时规格约5克的蟹种进行精心喂养40天,试验期间水温控制在24±1℃,试验结束时,以饵料的必需氨基酸组成、河蟹的特定生长率、饵料蛋白质利用率、蟹体生化组成等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蟹种实用配饵中用30%左右的豆饼替代鱼粉是合适的。豆饼添加过量或不足均会造成配饵中某些必需氨基酸比例失调而降低蟹的生长速度。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帅帅  朱筛成  张冬冬  潘祯祥  李嘉尧  吴旭干  郑善玉  
为了优化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的饵料模式,本研究分别采用配合饲料和传统饵料(豆粕、麸皮、玉米和小麦)投喂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152 d,每种投喂组各3个重复,比较2种饵料模式对幼蟹养殖性能、蛋白质代谢、消化酶、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的雌蟹和雄蟹体质量均高于传统饵料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就养殖性能而言,2种饵料模式下配合饲料组正常幼蟹的平均体质量及产量、1龄早熟蟹平均体质量及其产量、总产量和成活率均略高于,饵料系数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P<0.05);就蛋白质代谢而言,配合饲料组雌蟹和雄蟹血淋巴中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而传统饵料组雄蟹血淋巴中的尿素氮含量和肝胰腺中的谷草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雌蟹和雄蟹肝胰腺中的脂肪酶均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而雄蟹的α-淀粉酶活力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配合饲料组的雌蟹血淋巴中总抗氧化能力、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力和肝胰腺中酸性磷酸酶活力均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综上所述,投喂配合饲料可以提高稻田扣蟹的养殖性能、促进蛋白质沉积和脂类吸收,增强幼蟹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提高蟹种质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计阳  隋丽英  吴旭干  成永旭  Wille Mathieu  Sorgeloos Patrick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经一次受精便可多次产卵。与其他的虾类一样,在卵巢发育过程中,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脏需从外界汲取许多能量和营养物质,通过血淋巴转移到卵巢以供胚胎发育和幼体孵化。亲蟹的营养需求可以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加以研究。第一次抱卵之后亲蟹消耗了大量的营养和能量物质,需要在二次抱卵前的短时间内得到及时补充。通常来说,二次抱卵蟹的产卵力低下,幼体质量差。因此研究饵料对二次抱卵期间中华绒螯蟹生殖性能和幼体质量的影响是很有意义的。本实验分4组,分别以3种天然饵料缢蛏(TC)、沙蚕(TS)、杂鱼(TT)和一种人工饵料(TA)投喂中华绒螯蟹亲蟹,投喂周期为2个月(...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旭干  于智勇  成永旭  贺诗水  杨筱珍  陆剑峰  沈竑  
采用卤幼(Artemiasp.)、强化卤幼、背刺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背刺胸刺水蚤+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4组生物饵料投喂4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Z4幼体,以大眼幼体的成活率、Z4→大眼幼体变态时间、头胸甲长度和大眼幼体中脂肪酸组成作为评价指标,探讨了4种生物饵料对大眼幼体生长发育及其脂类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背刺胸刺水蚤(C组)、背刺胸刺水蚤+日本新糠虾(D组)投喂组的中华绒螯蟹幼体可以获得较高的成活率(70%左右),幼体发育时间缩短1~2 d,大眼幼体头胸甲长度显著大于卤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肖昌伦  孙云飞  鹿珍珍  成方舟  成永旭  
为研究越冬期间投喂不同饵料对中华绒螯蟹扣蟹存活、营养组成、消化及免疫力的影响,实验比较了越冬期间不投喂(NF组)、投喂配合饲料(CF组)以及投喂冰鲜鱼(CTF组)对扣蟹存活率、营养组成、消化酶、抗氧化酶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每个处理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70 d。结果显示:(1)越冬过后,CF组和CTF组扣蟹的增重率和肝胰腺指数显著高于NF组,三组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2)越冬过后,CF组和CTF组扣蟹躯体和肝胰腺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NF组,CF组扣蟹躯体和肝胰腺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CTF组,NF组扣蟹肝胰腺水分显著高于CF组和CTF组。无论投喂与否,越冬过后躯体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肝胰腺中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3)脂肪酸组成,CF组扣蟹躯体和肝胰腺中C18:2n6 (LA)含量显著高于NF组和CTF组,而CTF组C20:5n3(EPA)和C22:6n3 (DHA)含量显著高于NF组和CF组。(4)越冬过后,扣蟹CF组胃蛋白酶(pepsin)和α-淀粉酶(α-AMS)活性显著高于NF组和CTF组。(5)扣蟹抗氧化能力,肝胰腺和血淋巴中NF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高于CF组和CTF组,CF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显著高于NF组和CTF组,CTF组扣蟹血淋巴和雌性扣蟹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NF组和CF组。(6)扣蟹免疫能力,CF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NF组。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扣蟹越冬期间应适量投喂饵料,投喂配合饲料组扣蟹的存活率、肝胰腺指数、增重率以及营养物质积累优于投喂冰鲜鱼组,且投喂配合饲料有利于扣蟹消化,增强扣蟹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本研究为中华绒螯蟹扣蟹越冬饵料的合理投喂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江洪波  陈立侨  王群  赵晓勤  禹娜  倪娟  
设计了蛋白质含世为45%、35%和25%的三种饵料,以鲜活饵料作对照,研究饵料蛋白质对中华绒螫蟹仔蟹(6±0.5g)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分别于饲养后第10天、20天和40天时取其肝胰腺,测定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1)肝胰腺胰蛋白酶活性在投喂鲜活饵料时,整个实验过程中无明显差异(P>0.05);三个实验饵料组蛋白质至第20天时对胰蛋白酶活性才产生显著影响,其中25%蛋白饵料组显著低于其它三个饵料组(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姜仁良  谭玉钧  吴嘉敏  阎希柱  包祥生  姚继明  
河蟹在蜕壳前,血淋巴中 20-羟基蜕皮酮(20-HE)含量达到最高峰——116.16±32.96ng/ml;蜕壳时降入低谷——7.09±1.39ng/ml;蜕壳后仍然很低。血淋巴中20-HE 调控着河蟹的蜕壳周期。雌性河蟹卵母细胞进入大生长期,9月份血淋巴中 17β-雌二醇(17β-E_2)出现峰值——3.62±1.11ng/ml,促进了卵母细胞的卵黄积累。雄性河蟹10月份血淋巴中睾酮(T)含量开始上升,至12月份达到 2.15±0.28ng/ml,诱导精巢发育成熟。雌性河蟹血淋巴中 20-HE 含量在5月和8月各出现一个峰值,分别为 13.15±6.99和 15.80±7.40ng/ml;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明   朱筛成   赵金山   王新军   成永旭   吴旭干  
通过养殖实验和摄食过程摄像技术,首先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早期成蟹,亚成体和成体的摄食行为差异,评价了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性别中华绒螯蟹的摄食行为、摄食响应时间和摄食率差异,然后进一步比较了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对冰鲜鱼、配合饲料、玉米和螺蛳的摄食选择性。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的摄食行为可分为探索、定位、试探和摄食这4个阶段,其中探索和摄食耗时较长;就探索阶段的耗时和摄食响应时间而言,幼蟹和早期成蟹的雌体显著短于雄体,而亚成体和成体阶段雄体显著短于雌体;就摄食而言,各发育阶段雌体的摄食耗时均高于雄体;就摄食率而言,中华绒螯蟹摄食率随着发育阶段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而雌雄蟹间无显著差异;就不同饵料的摄食选择性结果而言,不同发育阶段的中华绒螯蟹对不同饵料的首次摄食频率从高到低顺序均是冰鲜鱼>配合饲料>玉米>螺蛳;雌、雄成蟹对冰鲜鱼和配合饲料的摄食响应时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对玉米和螺蛳。综上,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性别中华绒螯蟹的摄食行为存在显著差异,亚成体阶段是雌、雄中华绒螯蟹摄食行为发生转变的重要发育阶段,成蟹优先摄食冰鲜鱼与配合饲料。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维娜  王安利  刘存岐  王所安  王荣端  马志强  
在铜含量不同的饵料对中国对虾生长及体内铜、锌和铁含量影响的研究中,发现饵料中铜含量为25.27mg/kg时,可使体长为30~40mm的中国对虾增长最快。饵料中铜含量与对虾头胸部铁含量呈负相关,而与对虾腹部铜锌含量呈正相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文元  吴旭干  张小明  赵庆  刘灿  龙晓文  成永旭  张庆华  
在育肥饲料中添加虾青素会影响中华绒螫蟹肠道及鳃内的可培养优势菌群以及机体的免疫力,本实验旨在探讨饲料中虾青素含量及养殖水体对其肠道和鳃部菌群的影响。采用不同虾青素含量的饲料(0.00、26.60、41.62、81.37和75.35 mg/kg,分别对应饲料1#~5#)对雄性中华绒螫蟹进行育肥70 d后,利用基础培养基和选择性培养基对其肠道、鳃及养殖水体中的细菌进行传统分离和纯化,所得菌株进行16S rrNA测序,再进行同源性分析后做系统进化树。结果发现,在分离获得的106株细菌(登录号:kU570293~kU570368,kU570370,kU570372~kU570383,kU601302~...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若晨   朱筛成   张光宝   顾伟   向朝林   邓登   赵金山   吴旭干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单性化养殖是一种具有推广潜力的养殖方式,基于雌雄营养需求配制雌雄专用饲料是实现精准投喂的重要前提。为了研究雌雄专用育肥饲料对雌、雄中华绒螯蟹亚成体养殖性能、生理代谢和生化组成的影响。实验采用2×2因子实验设计(2种饲料×2种性别),在室外池塘围隔中开展了为期80 d的养殖实验,实验包括雄蟹投喂雄体专用饲料组、雄蟹投喂雌体专用饲料组、雌蟹投喂雌体专用饲料组和雌蟹投喂雄体专用饲料组(分别记为MM、MF、FF和FM),每组各设置4个重复围隔。结果显示:饲料对雌雄蟹的生长、成活率、产量及饲料系数均无显著差异,而雌雄蟹性别之间生长、产量和饲料系数存在显著差异;FF组其肝胰腺指数(HSI)和性腺指数(GSI)高于FM组,且在80 d的GSI差异显著;除FF组其肝胰腺中的总脂含量显著高于FM组外,两种饲料对可食组织中的常规生化成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就抗氧化和免疫指标而言,MM组肝胰腺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而FF组肝胰腺中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 活性最高;饲料和性别因素对血淋巴中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均具有显著影响;就蛋白质和脂质代谢指标而言,MM组肝胰腺胰蛋白酶活性最高,脂肪酶活性最低;FF组肝胰腺中甘油三酯(TG)、血淋巴中总蛋白(TP)、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均最高。本研究表明,雄蟹投喂雄体专用料可以提高抗氧化和免疫性能,促进蛋白质沉积;雌蟹投喂雌体专用料可以增加肝胰腺中的TG沉积,加速卵巢发育速度。综上,雌雄专用育肥饲料可提高河蟹雌雄分养条件下的育肥养殖效果,促进中华绒螯蟹雌雄单性化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胡磊  谢庆超  潘迎捷  刘海泉  赵勇  
为更好地评价烹饪处理对中华绒螯蟹胆固醇及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对蒸制和煮制后的雌雄中华绒螯蟹的蟹黄/蟹膏、腹肉和腿肉等3个可食部位中的胆固醇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雌雄中华绒螯蟹中胆固醇含量相近,蒸制和煮制处理会造成各部位中胆固醇含量的降低,但差异性不明显;与煮制相比,蒸制后可食部位胆固醇流失较少。雌蟹蟹黄中总脂肪酸含量(∑FFA)高于雄蟹蟹膏,而雄蟹腹肉和腿肉中∑FFA略高于雌蟹;3个可食部位中,蟹黄与蟹膏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MUFA)占比最高,腹肉和腿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PUFA)占比最高;蒸制和煮制对蟹黄中脂肪酸基本无影响,与蒸制相比,煮制对蟹膏各类脂肪酸影响较大,含量显著下降;经蒸制与煮制处理后,中华绒螯蟹中主要饱和脂肪酸仍为棕榈酸和硬脂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EPA和DHA为主。因此,与煮制相比,蒸制能够减少胆固醇和可食部位中主要脂肪酸的流失,更有利于保留中华绒螯蟹的营养价值,对中华绒螯蟹的烹饪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