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52)
2023(7416)
2022(6148)
2021(5577)
2020(4586)
2019(10078)
2018(9543)
2017(18207)
2016(10163)
2015(10619)
2014(10157)
2013(10013)
2012(9169)
2011(8184)
2010(7807)
2009(6997)
2008(6900)
2007(5834)
2006(4852)
2005(4170)
作者
(32780)
(27460)
(27234)
(25718)
(17371)
(13672)
(12129)
(10745)
(10317)
(9503)
(9488)
(9048)
(8966)
(8889)
(8751)
(8500)
(8302)
(8089)
(7887)
(7819)
(7280)
(6841)
(6494)
(6275)
(6139)
(6118)
(5968)
(5899)
(5643)
(5587)
学科
(35607)
经济(35562)
(28056)
管理(26838)
(21561)
企业(21561)
方法(18336)
数学(16642)
数学方法(16494)
(11191)
(10656)
(10388)
中国(8735)
(8441)
贸易(8441)
(8259)
业经(7783)
农业(7491)
(7038)
财务(7033)
财务管理(7022)
技术(6926)
企业财务(6792)
(6696)
(6027)
银行(5983)
环境(5823)
(5773)
金融(5770)
(5638)
机构
大学(143461)
学院(142297)
(55814)
经济(54893)
研究(52010)
管理(51605)
理学(46441)
理学院(45817)
管理学(44867)
管理学院(44640)
(40779)
科学(37547)
中国(36517)
农业(32981)
业大(31259)
(28926)
(28634)
研究所(27011)
(23807)
中心(22843)
农业大学(21885)
财经(20139)
(19680)
(18652)
(18338)
(17613)
经济学(17560)
(17438)
(17370)
科学院(17311)
基金
项目(109268)
科学(84632)
基金(81579)
(76912)
国家(76300)
研究(67325)
科学基金(63173)
自然(44976)
社会(44315)
自然科(44009)
自然科学(43983)
基金项目(43976)
自然科学基金(43269)
(42423)
社会科(42185)
社会科学(42172)
(36977)
资助(32471)
教育(30018)
重点(25197)
计划(24494)
(23499)
(23309)
编号(23222)
(22667)
科研(22468)
科技(22223)
创新(21969)
(21897)
(19629)
期刊
(50871)
经济(50871)
学报(37774)
(35807)
研究(33252)
科学(30043)
大学(26479)
学学(25826)
农业(24380)
中国(23773)
(17752)
管理(16482)
(13473)
业大(11678)
(10853)
金融(10853)
农业大学(10277)
(9984)
财经(9804)
经济研究(9553)
业经(9010)
科技(8458)
(8346)
技术(8180)
教育(7602)
问题(7340)
中国农业(7145)
自然(6862)
林业(6712)
商业(6554)
共检索到189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蒋伟  侯生珍  王志有  桂林生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饲粮精粗比例对藏羔羊小肠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10只早期断奶藏羔羊,随机分为7组,每组30只,分别给以精粗比例为80∶20、70∶30、60∶40、50∶50、40∶60、30∶70、20∶80的基础饲粮,预饲期10 d,试验期90 d。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择3只试验羊屠宰,采集小肠食靡样品,通过ITS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空肠细菌丰度及多样性指数。【结果】(1)Ace、Chao1指数变化趋势相似,精粗比40∶60组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组;各处理组间和组内Beta多样性没有明显差异(P>0.05)。(2)对门水平细菌分布前十菌群门类进行显著性分析,各处理组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其丰度均大于30.7%,且60∶40组远高于其余各组(P0.05);30∶70组厚壁菌门丰度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组(P<0.05);80∶20、50∶50组软壁菌门丰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芽单胞菌门和绿弯菌门分布趋势相似,均为60∶40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且随着精粗比变化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科水平下:鞘脂单胞菌科为优势菌科,且60∶40组丰度高于其余各处理组(P0.05),但80∶20、70∶30组分别有个体支原体菌科占据小肠细菌90%以上;80∶20组Pyrinomonadaceae最高(P<0.05),且有随精粗比降低而丰度下降的趋势;黄色杆菌科30∶70组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组(P<0.05);毛螺旋菌科40∶60组高于其余各组(P<0.05),芽单胞菌科和噬几丁质菌科的丰度随着精粗比的增高,且在60∶40组时达到最高值(P<0.05)。(4)小肠细菌功能基因集中于46个代谢途径,多集中于氨基酸代谢方面、碳水化合物代谢、生物膜转运等方面。【结论】探索了不同精粗比饲粮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结构变化。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饲粮精粗比变化,小肠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均呈现不同程度变化,群落组成与结构也有相应的变化;当饲粮精粗比为60∶40时小肠微生物更适合定植生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蒋伟  周力  侯生珍  王志有  雷云  贾建磊  桂林生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小肠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10只健康且体况相近早期断奶藏羔羊,随机分成7组,每组30只,分别对其饲喂精粗比为20∶80、30∶70、40∶60、50:50、60∶40、70∶30和80∶20的基础日粮,预饲期10 d,试验期90 d。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择3只试验羊屠宰,采集肠道食靡。试验采用16S rDNA基因测序测定肠道菌群,分析肠道真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结果】(1)OTU分布:在97%的物种相似度水平下,7组检测样本共得到499个OTU,其中有351个为7组共有OUT。除E组外各组之间OTU组成差异较小,相似度较高;E组肠道真菌特有OTU最高,有76个。(2)Alpha多样性:E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B、C组(P<0.05);B、C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B组ACE指数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Chaol指数中F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3)真菌物种分布:门水平下,子囊菌门是各处理组的优势菌门,占肠道真菌比例超过34%,且C、D和F组显著高于A、B组(P<0.05);担子菌门是次优菌门,B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被孢霉菌门A、B组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组(P<0.05)。科水平下,被孢霉菌科为藏羊肠道真菌中优势菌科,最高占比超过18%,且A、B组中占比较高(P<0.05);丝孢酵母菌科C、D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黏毛菌科则在低精料处理组(F和G组)中分布较广(P<0.05);酵母菌科则B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G组中红菇科相较其他处理组有较多分布(P<0.05)。【结论】综上所述,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肠道真菌菌群定植和结构构建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洙  杨燕  金太花  韩照清  井文倩  魏明吉  李富宽  吕慎金  
为分析早期断奶对沂蒙黑山羊羔羊生长性能、盲肠短链脂肪酸含量和菌群多样性影响,选用0d沂蒙黑山羊羔羊36只,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8只羔羊。母乳组(B组)羔羊哺喂母乳,代乳粉组(R组)于8d起断奶,10d完全哺喂代乳粉,15d开始两组均饲喂开食料。在8、10、15、25、45和75d时每组随机屠宰3头羊并收集盲肠内容物,采用GC-MS检测方法分析短链脂肪酸含量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1)15d时R组羔羊体重极显著低于B组(P<0.01),而75d时显著高于B组(P<0.05),并且R组11~15d间日增重极显著低于B组(P<0.01),且在25d之后日增重均显著高于B组(P<0.05)。2)R组25d时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异戊酸含量显著高于15d时(P<0.05),而B组45d时各类短链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25d时(P<0.05)。3)R组15d时Sobs、Ace、Chao1和25d时Shannon及Simpson均显著低于B组(P<0.05)。在门水平上,R组Firmicutes门相对丰度在25d时低于B组差异显著(P<0.05);Proteobacteria门相对丰度在10和45d时极显著高于B组(P<0.01);Bacteroidetes门相对丰度在75d时差异显著低于B组(P<0.05)。在属水平上,Butyricicoccus属相对丰度10d开始两组均显著减少(P<0.05),25d时极显著下降(P<0.01);R组Lactobacillus属相对丰度在15d时差异显著低于B组(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永洙  金太花  韩照清  夏春峰  晁洪雨  张乃锋  王世琴  刁其玉  
【目的】研究饲喂代乳粉对早期断奶沂蒙黑山羊羔小肠发育、菌群多样性及葡萄糖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沂蒙黑山羊早期断奶羔羊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6只双胎沂蒙黑山羊羔羊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其中,对照组(Ⅰ组)羔羊随母哺乳至75日龄,试验组(Ⅱ组)于10日龄断奶后饲喂代乳粉。分别于试验的第10、15、25、45和75天称羔羊活体重以及屠宰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重量,并收集各肠段内容物、黏膜组织样品。采用16S r DNA的PCR-DGGE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分析小肠菌群定植规律及葡萄糖转运载体(SGLT-1、GLUT-2)基因m RNA表达量。【结果】Ⅱ组羔羊45 d时平均日增重和空肠、回肠重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上述基因表达量呈现肠段部位间差异,其中SGLT-1基因m RNA表达量变化空肠最大,十二指肠最低,而GLUT-2基因m RNA表达量变化十二指肠最大,回肠最低。【结论】饲喂代乳粉在第25天时可促进沂蒙黑山羊早期断奶羔羊空肠、回肠有益菌提前定植,并通过调控葡萄糖转运载体基因表达而引起葡萄糖吸收转运的改变,进而影响羔羊后期肠道组织及机体的生长发育。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腾飞  刘崇义  靳旭妹  曹馨悦  陈新义  王莹莹  龙明秀  
利用渭北果园行间种植的优质牧草,研究不同配比混合干草对奶山羊公羔瘤胃及肠道细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渭北旱塬"果–草–畜"生态种养循环模式提供理论基础。选择24只2月龄体重相近且健康的萨能奶山羊公羔,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羊。以当地传统饲喂方式为对照组(CK),主要为农作物秸秆[玉米(Zea mays)秸秆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秸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少量田间杂草;3个处理组,分别由两种干草按1:1的比例混合组成,即紫花苜蓿+燕麦(Avena sativa)混合干草(Ⅰ组)、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Ⅱ组)、毛苕子(Vicia villosa)+多年生黑麦草(Ⅲ组),饲喂85 d后进行取样测定。利用16S rDNA技术对瘤胃和盲肠细菌组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1)与CK组相比,Ⅱ组可以显著提高羔羊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P 0.05)。2)在肠道细菌相对丰度中,3个处理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K组(P <0.05)。综上,饲喂不同果园混合干草可以提高羔羊胃肠道细菌群落多样性,增加胃肠道中有益细菌的丰度,减少致病菌的丰度,促进羔羊健康,其中以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混合干草效果最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韦玥瑞  李科南  张晓东  娜梅拉  娜仁花  
研究不同饲粮类型对内蒙古绒山羊瘤胃液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选择24只健康的8月龄、体重约25kg的内蒙古绒山羊母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苜蓿组(G1)、苜蓿补饲精料组(G2)、玉米秸秆组(G3)和玉米秸秆补饲精料组(G4),试验期共25d,其中预饲期20d。在正式试验期第5天,经口腔采集瘤胃液,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瘤胃细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相似性>97%的原则,4组样品共产生1 399个操作分类单元(OTU),共享OTU 1 040个,约占总数的74.34%;各组α多样性指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门水平最优势菌为拟杆菌门,科水平最优势菌为普雷沃氏菌科,属水平最优势菌为普雷沃氏菌属,在所有占总细菌比例大于1%的瘤胃细菌中,G2组软壁菌门比例显著高于G3和G4组(P<0.05),G1组毛螺旋菌科比例显著(P0.05)。综合得出,不同饲粮类型条件下,内蒙古绒山羊最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最优势菌科是普雷沃氏菌科,最优势菌属是普雷沃氏菌属;不同饲粮类型对内蒙古绒山羊瘤胃菌群结构影响不明显。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周力  侯生珍  雷云  李蒋伟  张春梅  桂林生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对育肥黑藏羊背最长肌中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amino acid, AA)及脂肪酸(fatty acid, FA)含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取60只体重相近[(10.45±0.96) kg]且体况健康的2月龄黑藏羊公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分别饲喂精粗比为30:70 (C30)、50:50 (C50)和70:30(C70)的全混合饲粮。试验包括预饲期8 d,正试期120 d。饲养试验结束时,分别从每组选取5只试验羊采集左侧胴体第12~13肋骨间背最长肌进行肉品质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各组间水分(moisture)、粗蛋白质(CP)、灰分(Ash)和粗脂肪(EE)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 0.05)。C30甲硫氨酸(Met)含量高于C50 (P> 0.05)和C70 (P <0.05)。综上,饲粮精粗比为30:70时,能够明显增加青海黑藏羊背最长肌中甲硫氨酸、组氨酸、反式油酸及共轭亚油酸含量,并有效降低珍珠酸含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安雪姣  文禹粱  宋淑珍  蔡原  吴建平  赵生国  
为了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广河羊羔肉品质的影响,在广河县羔羊肉生产区,选择不同精粗比饲喂的6月龄健康陶寒杂交(陶赛特羊♂×小尾寒羊♀)断奶去势公羔各3只进行屠宰,取股二头肌、背最长肌、肱二头肌3个部位肌肉和肾周脂肪、皮下脂肪、尾部脂肪3个部位脂肪,用气象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在所有组织中均检测出3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17种,不饱和脂肪酸21种。脂肪组织中饲喂低精粗比日粮的亚油酸(C18∶2n6c)、α-亚麻酸(C18∶3n3)、饱和脂肪酸(S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及其与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任春燕   赵海碧   邴睿   刘婷  
该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饲料来源对湖羊羔羊盲肠内容物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选用7日龄(3.77±0.46)kg湖羊公羔60只,随机将试验湖羊公羔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15只羔羊,饲草来源组饲喂苜蓿干草(Alfalfa hay,AH)和燕麦干草(Oat hay,OH),非饲草来源组饲喂甜菜粕(Beet pulp,BP)和大豆皮(Soybean Hulls,SH)。试验中羔羊自由采食及饮水。70日龄羔羊饲养试验结束,各组随机将6只羔羊屠宰,获得24个盲肠内容物样品以备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24个盲肠内容物样品共获得72482条有效数据与2999个OTU,鉴定获得12个门,54个纲,103个目,174个科和349个属;在Observed species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方面,OH组显著高于AH组(P < 0.05);盲肠以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核心菌门;瘤胃球菌科为优势菌科;OH组毛螺旋菌科显著高于AH和SH组、克里斯滕森菌科显著高于AH组和BP组(P < 0.05);BP组变形菌门显著高于AH、SH和OH组(P < 0.05),BP组毛螺旋菌科极显著高于AH和SH组(P < 0.01);OH 组Anaerostipes菌属显著高于AH组;SH和OH组未鉴定的丹毒丝菌属显著高于AH和BP组。使用Tax4Fun法的预测分析得出湖羔羊盲肠菌群以碳水化合物代谢、脂类、能量和氨基酸代谢为主。相关性分析Muribaculaceae菌科与活体重和日增重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普雷沃氏菌科与活体重和日增重之间呈负相关关系(P < 0.05)。综上所述,开食料不同粗饲料来源由于其纤维素结构不同,对湖羊羔羊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功能作用上具有较大差异。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平  马晓乾  马玲  
将榛实象甲成虫饲喂含有1.8×10~8 CFU·mL~(-1)粘质沙雷氏菌的榛叶后取样,使用针对16S rDNA V3-V4区域的Illumina MiSeq平台对样品中肠细菌进行测序,并比较所有样品中肠细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粘质沙雷氏菌改变了榛实象甲成虫中肠细菌群落结构,变形菌门比例显著上升,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疣微菌门、浮霉菌门、芽单胞菌门、硝化螺旋菌门比例显著下降;健康雌、雄虫中肠细菌群落结构简单,无明显差异.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汪毅  闫明磊  李航  黄旭雄  李松林  
以商品饲料为对照组(A组)、喷涂市售光合细菌菌液(B组)、红假单胞菌菌液(C组)和红螺菌菌液(D组)饲料为试验组,研究饲料喷涂不同光合细菌对凡纳滨对虾幼虾[(1.21±0.24) g]生长、肝胰腺消化酶活性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光合细菌处理组(B、C和D组)的增重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C组和D组对虾肝胰腺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随着对虾的生长,其肠道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提高。摄食喷涂光合细菌饲料后对虾肠道γ-变形细菌纲所占百分比减少,其中C组和D组γ-变形细菌纲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对虾肠道中检测到的占比大于0.5%的主要微生物属有9个,分别为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嗜冷菌属(Algoriphagus)、纤维弧菌属(Cellvibrio)、GpXIII、小梨形菌属(Pirellula)、浮霉状菌属(Planctomyce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红细菌属(Rhodobacter)。使用光合细菌没有显著改变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整体丰富度和多样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对虾肠道微生物属水平的组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春晓  樊俊洋  李倩楠  郝潇雅  杨明凡  常娟  宁长申  张红英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板芪(板蓝根、黄芪)发酵液对断奶羔羊肠道菌群及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球形芽孢杆菌、DY芽孢杆菌、混合菌株[v(枯草芽孢杆菌):v(地衣芽孢杆菌)=1:1]发酵板芪提取液饲喂羔羊,未发酵组饲喂板芪提取液,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28 d,统计生长指标并制备肠道组织切片,对表现良好的处理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发酵中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初步探究发酵中药的作用机制。【结果】发酵Ⅰ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板芪提取液)显著提高羔羊的平均日增重(P<0.05),这可能与肠绒毛长度的增加有直接关系。肠道菌群测序结果显示,发酵Ⅰ组显著提高十二指肠菌群的丰度与多样性(P<0.05);发酵Ⅰ组提高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micutes)、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的相对丰度,同时降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贪铜菌属(Cupriavidus)的相对丰度;Lefse(LDA>3)分析显示,发酵Ⅰ组显著提高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菌门(Tenericutes)、小杆菌属(Mogibacterium)、L7A-E11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未发酵组显著提高迷踪菌门(Elusimicrobia)相对丰度(P<0.05);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则在对照组中显著富集(P<0.05)。【结论】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板芪提取液可以提高断奶羔羊小肠绒毛长度与菌群多样性进而提高羔羊的平均日增重,为发酵中药在断奶羔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宏金   许显莉   韩学平   张骞   郭同庆   王循刚   罗崇亮   胡林勇   赵娜   才让周在   徐世晓  
【目的】探究早期断奶后不同饲喂方式对舍饲羔羊生长性能、养殖收益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体重(5.94±0.34)kg、(20±1)日龄相近的健康茶卡羊公羔40只,用耳标标记,随机分为早期断奶组(A、B、C组)和随母哺乳组(D组,作为对照),每组10只。早期断奶组羔羊于21日龄开始断奶并用代乳粉替代饲喂至60日龄后进行不同日粮组合饲喂,即A组:开食料+燕麦青干草+玉米青贮;B组:开食料+燕麦青干草;C组:开食料+玉米青贮,饲喂时间为65 d。D组羔羊随母哺乳至试验结束。【结果】生长性能方面,A组羔羊增质量(16.43 kg)、平均日增重(156.48 g/d)、增重比例(362.32%)及饲料转化效率(4.28)显著高于其它各处理组(P<0.05,下同),B组和C组无显著差异(P>0.05)。养殖收益方面,随母哺乳组羔羊收益最低(171.16元/只),断奶后A组饲喂方式显著提高羔羊养殖收益,为217.35元/只。不同饲喂方式显著影响羔羊血清部分激素、氮代谢及免疫功能;激素方面,生长激素(GH)、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和胃泌素含量A组显著高于其它各处理组;氮代谢方面,A组显著提升羔羊氮代谢能力,主要表现为较低的尿素氮(7.12 mmol/L)和尿酸含量(122.25 μmol/L);免疫功能方面,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在A组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免疫球蛋白M(IgM)在各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茶卡羊羔羊早期断奶后采用开食料、玉米青贮和燕麦青干草混合饲喂方式有利于其生长性能、养殖收益及机体各功能的发挥。农牧民应树立羔羊早期断奶观念,在早期断奶后通过科学的饲喂管理提升羔羊养殖水平,以期获得良好的生长性能及养殖收益。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占今舜  杨群  钟小军  方绍培  霍俊宏  
为分析等蛋能比下不同精粗比饲粮对湖羊肉品质、血液指标和肠道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将40只体重相近、体况良好且健康的湖羊羔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公母各半),各试验组羊分别饲喂精粗比为70∶30 (试验Ⅰ组)、60∶40 (试验Ⅱ组)、50∶50 (试验Ⅲ组)和40∶60 (试验Ⅳ组)的全混合饲粮,试验期为70 d。结果表明,1)正试期14 d时,试验Ⅳ组羊血清尿素氮(urea nitrogen, BUN)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 <0.05)。综上所述,在等蛋能比下,提高饲粮精粗比能够提高湖羊肉品质,但精粗比过高不利肠道的发育,从本研究结果来看,精粗比为60∶40全混合饲粮的效果最佳。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蔡小芳  张成新  李勇  刘鹏  李彩联  郭艳丽  
分析探讨口感化及颗粒化开食料对早期断奶羔羊生长和胃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新生健康的双羔湖羊公羔42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喂颗粒化和口感化开食料,试验期42 d。两组羔羊21日龄之前的采食量、体重和绝对生长的变化趋势相似。21日龄以后,口感化开食料组羔羊的采食量、体重、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均明显高于颗粒化开食料组,42日龄体重、后两周的采食量及15~21日龄的相对生长率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